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七书之却月-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檀道济的眼睛里也是满满的爱才之情,抓着郭旭的手捏了捏,觉得恍如捏铁,拍拍他同样像铁的肩膀,转头对陈嵩说:
“带出这么好的后起之秀,陈嵩你功不可没啊!”
陈嵩赶忙一躬身:
“各位长官言传身教,我和郭旭都受益匪浅。”
郭旭本以为檀道济的寒暄就此结束了,孰料他走到骠骑队官兵面前,扫了大家一眼:
“你们谁是跟着郭旭进长安的勇士啊?”
疯子没料到声名赫赫的檀道济会问到自己,有点受宠若惊地举起手:
“回将军,是我,我叫冯梓樟!”
檀道济说你是好样的,不过你的名字听起来像是“疯子张”,人家以为你姓张,是个疯子。
在场诸人轰然。陈嵩赶紧过来,说其实我们从来想不起来他的大名,我们都叫他疯子。
二沈一檀都仰天大笑。
疯子激动地拽郭旭的袍角,他想起那天郭旭说历史上只会留下将军们的名字,现在将军们知道有个名叫冯梓樟,名字意思是栋梁佳木,外号叫疯子的军官那天先于大军进了长安,是不是就意味着历史已经记住了自己?
檀道济笑完,神情转肃然,向在场士兵一抱拳:
“此次北伐,我们几位和你们并肩作战,真正的大功臣是你们!刚才你们跪着欢迎我们,其实应该我们感谢你们才对!诸位弟兄,辛苦了!我和两位沈将军向你们致敬!”
全场鸦雀无声,片刻后突然爆发一阵欢呼。
陈嵩注意到沈田子的脸渐渐阴沉下来。他内心长叹一声。沈田子今天摆出这个行军阵势,就是要独领,把最大的荣耀归于自己。可到最后,檀道济轻轻一番话,把风头全抢走了。
他知道檀道济本意不是要压倒沈田子,但沈田子绝不会这样去想。
胜利了,生死问题不那么迫在眉睫,沉淀在同袍情义之下的渣滓也浮起来了。
果然,士兵欢呼声略略沉寂,沈田子就兴味索然,懒洋洋地说时候不早了,出发吧,还要烦劳各位大功臣头前带路。
陈嵩刚要拉着郭旭上马,就听到沈田子对沈林子说:
“走吧兄弟,好戏在长安,去见识见识北伐第一功臣王大将军会摆出怎样一个排场!”
陈嵩心头一紧。(未完待续。。)u
中卷三十七章 寄奴三拜()
王镇恶和沈田子两军会师两天后,
刘裕到了。
还是灞上远迎,不过这次的阵势洵非前日可比。王镇恶诸将带领三军精锐和长安父老,具少牢,备鼓吹,少年耍狮,少女歌舞,在潼关至长安的大路边翘首以待。当刘裕从白直队官兵的簇拥下策马走出时,他看到的是一座由花束、绢帛、笑脸、歌声和爆竹堆成的声色之城,而他就要以征服者统帅的身份,穿过这座城,接受忠诚部下和新归顺百姓的崇拜。
北伐军将领排成一行,在这座城的最前面,每张脸都晒得黝黑,本文来源:,但每双眼睛都闪着热切的光。刘裕深知这种光意味着什么。他既不能让这种光黯淡消逝,也决不能让它太炽烈。黯淡消逝就意味着他们不再热心进取,先前战场上的猛虎就会变成懒洋洋的家猫;太过炽烈就意味着他们不再满足于被人驱策,而是试图享受驱策他人的快感。但举国之中,只能有一个人拥有此种威权,而这个人非刘寄奴莫属。任何流露出一点非分之想的人,无论他为刘寄奴做过多大贡献,都必须立刻打入地狱,不得超生。。…。
王镇恶站在诸将中间,此时向前一步。他全身甲胄,不能跪拜,只能单膝跪地行军礼。拿下长安要拜他奇策奇兵所赐,现在他是长安城的实际掌控者。长安是一个胡汉杂居的大染缸,眼珠颜色不同、鼻梁凹凸不同、语音强调不同、衣冠发饰不同、口味食谱不同的人,加起来有六万多户,只可以镇静以抚之。不可以躁动以搅之,举措不宜、用人失当。都可能麻烦不断。但这个城里大部分人都买王镇恶的账,而后者勒军严整。秋毫无犯,加上他祖父的遗泽和他自己的军威,已经将长安镇抚得安安静静、服服帖帖。有了这份资本,别说诸将,就是刘裕,在王镇恶面前都算是客军。假如他说一口南方话,和众将在一个兵棚里睡过,在一条船上行过,在一个大锅里吃过。在一个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事情会简单很多。但他偏偏说一口关中话,偏偏是半路出家加入北府兵,偏偏又独占鳌头地拿下了姚秦都城,还深得此地人心。如果不重重赏赐他,就没法牢牢笼络他的忠心,更无从激励三军报国立功;如果赏赐太重,就会让他的光辉太过耀眼,让他人显得灰暗。在所有这些考量之上。最重要的是把长安官民对王镇恶的敬畏转变成对刘裕的敬畏,否则这种占领就毫无意义。。…。
在震耳欲聋的鼓乐、爆竹和欢呼声中,刘裕扶起王镇恶,贴着耳朵对他说:
“镇恶啊。干得漂亮!你成就了我的霸业!来日建功臣阁,除了你,没人能占第一!”
这样露骨的话。此前不能说,只能在今天大势已定时说。耳语是因为太吵。不是担心别人听到。刘裕虽然反复推辞,但公爵、王爵根本跑不了。此后权力膨胀的想象空间更大。今天的刘寄奴,已经不是那个廉价酒馆里的赌徒,不是那个一刀一枪吃军粮的丘八,不是那个南征北战却吃力不讨好的大牲口。刘寄奴就算大声说我要当皇帝,众人也只会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没人会站出来指控他大逆不道。这些人冲锋陷阵时举着晋朝的旗子,但心里的效忠对象从来都不是那个姓司马的呆傻皇帝。
果然,王镇恶脸上没有丝毫错愕。他只是说出了此时此地此种格局中最得体的话:…。
“此番拿下长安,
全仰仗太尉神威。太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加之诸将力战,三军浴血。没有这些,我王镇恶一事无成!”。…。
刘裕满意地点点头,双手按住王镇恶的肩膀:
“功高不居,大将风度,你是要学冯异吗?”
王镇恶而冯异,那刘裕自然就是以汉光武刘秀自况了。冯异是刘秀开国将帅之一,其人功大而淡泊。诸将战后争功,冯异往往避坐大树下读书,时人谓之“大树将军”。不过冯异不惟不争功,而且不贪财,本文来源:,所得赏赐,全都分给三军将士,麾下以此肯效死力。王镇恶不争功不假,不贪财却做不到。事实上已经有人暗暗通报刘裕,说王镇恶进入长安后,从秦国府库里搬走大量珍宝资财,这些东西一样都没有分下去,而是一车车拉到了他在长安的私宅。准确地说,诸将都在发战争财,但谁都没有王镇恶捞得那么多。刘裕相信举报人没有冤枉王镇恶,因为他知道后者从小颠沛流离,受够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罪,对贫穷和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故而一意敛财。不修名节,不避嫌疑当然是毛病,但和他立下的不世奇功相比,这种贪财之举形同蛛丝,轻轻掸去即可,不必小题大做。就刘裕本心而言,不在意手下贪财,而在意他们贪权。事实上,举报者还提供了一个细节,说王镇恶居然把姚泓用过的一辆车子拿走了,足见他有野心。刘裕嘀嘀咕咕,忍不住要派人去探访。后者回来报告说的确有这么回事,但王镇恶只是挖走了镶嵌在车子上的金银,剩下的那个笨重躯壳,扔在墙角接灰尘去了。刘裕笑了:既如此,随他去。。…。
不怕你胃口大!只要你想吞的不是天下!
王镇恶身后,诸将一字排开。
沈林子和檀道济都好办,他们是那种埋头打仗,对朝政不关心的纯粹军人。他们就是猎狗,醉心于追逐猎物,主人只要肯抚摸皮毛,舍得给骨头,他们就很欢欣,即便饿死也不会反噬主人。刘裕曾经是这样的军人,现在不是,所以更喜欢这样的军人。持刀者怕刀,纵火者怕火,越是有城府的人越是喜欢单纯的人。
不好办的是沈田子。他勇敢善战,但是不甘久居人下。从此前发来的战报看,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已经透出老子战功第一的骄矜气味。刘裕在前锋军中的耳目说沈田子和王镇恶会师后,表面融融泄泄。揖让有节,但私下说了很多气话。大意是要没有我沈田子在峣关大败姚泓,他王镇恶怎么会如此轻松地拿下长安?真要是论功,也得正本清源,还我头功。再就是不乐意受王镇恶节制,骨子里瞧不起这个北方佬。刘裕不能纵容他这个心思,但也愿意留着他这股劲儿。有人出头挑战王镇恶,总比人人都敬畏他好。于刘裕而言,不怕手下心不齐,怕的恰恰是他们在杀敌之外也一股劲。。…。
此刻。拥抱沈田子,同样贴着耳朵:
“田子啊,没有你的南线大捷,我北伐大军就没有今天啊!”
这句话至为公正,却并没有和王镇恶比功的意味。胜利本身就是一个个胜利积累起来的。但沈田子却心花怒放,把“没有什么就没有什么”视为刘裕已经授予他头功。心头一热,嘴上忘了上锁:
“太尉若信得过田子,只管将镇守关中的担子放在我肩上,田子一定殚精竭虑。北击柔然,东平鲜卑,为太尉打下一片太平江山!”…。
刘裕仰天大笑,
说有劳田子。来日方长啊。
沈田子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正待补上几句,刘裕已经开始和檀道济寒暄。又想了想。似乎“有劳田子”和“把担子放在我肩上”就是一回事,不由得心旌摇荡。晕晕乎乎,沉浸在自己的热切联想中。已经游离于周身热闹之外矣。
和这些老将一番周旋后,来到陈嵩和郭旭面前,刘裕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年轻就是好,身子骨既像铁,硬邦邦坚不可摧;又像水,自己可以修复清浊,好像怎么使唤都使唤不坏。心思单纯,向前就是死战,向后就是寻欢,不算计、不在乎、不攀扯、不顾忌,因此也就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