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在大明-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纯粹就是在推卸为官者的责任的胡说八道了。

    一个初立的小国可以归化国民,诺大的明王朝却做不到?到底是做不到,还是不愿意做?

    中原没有贵族,官夺了贵族的权力。而拥有贵族权力的官只会腐朽。因为腐朽本身来自于权力,而不是一个“贵族”的称号。

    中国的史书上就有解决之道……但凡内附的民族,最终成为了汉族。

    古人做的到,今人却做不到。不是腐朽了,还是什么。难道还真是他们说的劳民伤财不成?

    呵呵!与友邦从不“劳民伤财”,需要自己做事了就必定“劳民伤财”罢了。

第264章 大大方方()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朱桂这一次来,就没打算再走。而且他已经计划好了,就用18世纪欧洲人的法子。

    在东南亚一切属于贵族、头人,只要付的出金钱,他们名下的青壮都是可以买走的。直到一百年后,这里的王才会进行改革,有自由人出现。

    现在的东南亚才多少人口。大不了买下之后,往内地送,与老朱交换汉人。

    然后过个几百年,老人死多了,他们就是汉民了。一如泰人对暹罗人一样。

    在《泰语大辞典》中,“泰”(???)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有人认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该族群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获得自由,故自称为“泰”即“自由民”。

    而泰人的来源,是从今中国腹地南迁的,他们本为南诏国人,云南为泰人故土,后来受蒙古压迫才南迁的。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泰国官方接受并写入教科书的。后来中国反对,他们才删去,但他们的历史文献依然如此记载着。

    也就是说这是一帮南逃的中国人,统一了这里,而且民心归附。

    很明显,如果承认了泰人的历史,也就等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是一陀大便,不可信了。这也是中国反对的原因。

    中国强大后,中国指定泰人“自古以来”就居于中南半岛,不存在南迁之说。至于东南亚各国华人的王……嗯……离开中国的就不是中国人了。因为他们不是中国人,所以民心归附是完全不伤害中原王朝的理论的……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领土,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至于安南、暹罗、东吁王朝,特别是东吁王朝曾一度统一东南亚,他们的国土互有的地方,中原学者只当没看到。

    一直到了后世,东南亚各国还在互相宣称对对方国土的拥有权。

    只不过到了后世,民族性的觉醒与国际社会的存在,已经绝不会再允许一个大一统的东南亚出现了。

    而这个时期不是最好,却也称的上“大一统”的最后末班车了。

    毕竟泰国的建立,所用的仅仅是个口号……自由。

    而“自由”,朱桂绝对不会不给的。奴隶制可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满足人心的阴暗面外,于国、于生产力,都是拖后腿的玩意儿。

    只要这里成了大明的国土,哪怕有人想畜奴,都不够大明文人们喷的。

    本来不想写这段的,但是朋友看了,说是闭门造车,所以查资料复制了南诏人的成功史料,照着南诏人与历史成功案例写,总不是闭门造车了吧。好了,正文继续……

    “敌视倒还谈不上,但戒备却是绝对需要的,”朱桂对于要收复这里,把这里变为自己的封土,他并没有隐瞒,反而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这里的人不还是奴隶制的部落,便是受蒙古人侵略时南逃的汉民。所以收复这里,成为汉土,不是问题。只要把那帮子头人献俘陛下。把其家族迁去守墓。没了他们的捣乱,这里便是汉土。”

    这里的人是朱桂的手下,为了不让他们被陈朝忽悠了。在进入越境前,朱桂必须说明白自己的目的。

    不然,又被越人两句夸,然后游行似的来了又走了。对朱桂又有什么好处。至于用越民换汉民计划,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没必要说。

    “所以你要找陈朝越王的麻烦?”李惠宁眨巴着眼睛问道。身为女孩子,她是真的没想到朱桂还想打。她以为陈朝已经认输了,甚至开放了边境允许他们进来,这仗难道不应该是打完了吗?

    “不,我其实并不想找他麻烦,”朱桂耸耸肩,“我只是在搞事而已。”

    李惠宁:“哈?!”

    这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

    朱桂实在不好跟他们解释占领东南等末班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做,是可以完全讨论出几列火车皮的矛盾分析。然而做了,反而简单了。就像南诏人,被蒙古人打的灭亡了,但是他们不过是在这土地上举起了“自由”二字,泰国便建立了。

    一帮逃民都办的到,一个王朝却办不到,这到底是事情难办到几列火车皮都装不下,还是他们根本不想办?

    如果说困难,但流亡汉民在外立国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泰国。比如历史上的越人胡朝,再比如我大青果时那个不可说的海商汉人国家等等。还有更多,史料一翻一大堆。只不过咱们不宣传,也禁止宣传这个罢了。

    好在朱桂是这里的最高统帅,他只要说出自己的决策就可以了,完全不用为说服他们去找一大堆的资料。他只需要知道自己知道就行了。所以他直接说道:“算了,这些不重要,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吧。惠宁……”

    李惠宁不等吩咐便主动举着双手表示明白:“我知道我知道,又是我留守吧……”

    “嗯。”朱桂点了点头,“景隆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他需要人照顾,所以你留守是最好的。放心,我会留下元道长他们。想必有道长他们的保护,景隆就不会再怕了吧。”

    被胡雪心绑票,李景隆再度受到了惊吓。回去后,他就病倒了、昏迷了。满口的胡说八道,尽说他从进入南疆后的恐惧。

    李惠宁听了都为之脸红。原本弟弟悟气的喜悦,但竟然是这么个“悟气”。

    “姐,我没事。我觉得我已经好了。而且很舒服。那悟气的感觉我说不上来,但真的很好。”

    更有意思的是李景隆醒来之后,完全不知道他讲过什么。这次的军事会议,他也有份参与。甚至他还说起了悟气的感受,以表明他没事了。

    唉!

    朱桂摇摇头,没有搭理这个越来越向自坑上发展的坑货。好在他胡说八道时,除了几个下人,就李惠宁知道,李惠宁又告诉了朱桂。

    朱桂当时知道的时候,他不仅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有一种“这就是李景隆啊”的感觉。

    甚至朱桂都没有揭发他的念头。胆小罢了,虽然不是什么优点,但这是天性。

    甚至李景隆装13,朱桂也是心软的打人不打脸。直接拿出了与郭家的联络信。

第265章 阴书密码() 
“殿下,这是什么?”左千户开口问道。

    信是由他的手上交给朱桂的,但他没有看过,甚至拆都没拆过。

    李景隆立刻不再说自己有勇气,独自领军的事,他还故意做出四下张望的样子,仿佛很是谨小慎微似的,但只要想想他历史上干过的事……唉!算了,不提了。

    他也还是有用的。至少证明了“悟”这玩意儿不一定需要心如止水的理性,感性,太害怕也是可以的。

    从这一角度上说,李景隆绝对属于实验素材中的稀有品质了。

    朱桂笑了笑:“这是后方传过来的密信。出征前,我便让其准备十万人的物资,想必这已经准备好了。”

    在场的将官瞪大了眼睛。他们都有一种原来殿下是为灭国而来的,不然为什么一开始便备下这么多的物资。

    中原一直以北方草原为对手,对东南亚,老实说是看不上的。在中原看来东南亚的战争就是菜鸡互啄,大明一出手便灭了。

    就像是永乐朝怼安南,也不是一上来便十万大军横推。而是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越南(《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决意兴师”。

    这才是第一次征安南。《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十万人,这绝对是夸大了的。要知道当时明军才多少人,还要与草原作战,怎么会调八十万大军打一个安南。

    只可惜明史没有记载多少人数,更多的是记载“劳民伤财”。

    到了明朝,历史已经不再是历史,而是刷声望的东西。到了清朝,又成了投献,讨好主子的玩具。

    所以哪怕按照中原十倍夸大的习惯。第一次征安南大约应是八万……十万人之间。

    然后安南灭了,大明扶陈天平登基。第一次征越结束。

    所以,准备十万大军的物资绝对是奔着灭国来的。他们没理解错。

    “它原本是本王安排的一重保险,本以为他们会好好与我们打上一场。”朱桂笑着,说出了一开始的安排,“这里森林众多。越人又习惯偷袭。在山林中不断受其骚扰,很难说这一仗会打多久。本王担心朝廷无法同时供应南北两线作战。正好本王还有些钱财,特别备下物资。本王可不想本王的士兵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没吃的上。”

    “现在咱们直接开进越境。这物资还是带上的好。”

    左千户想了一下道:“殿下,所有物资都取回来?”

    那可是十万人的物资。不说他们现在有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运送这么多的物资,单是这里的雨季,一个不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