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6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苏辽疑惑了一下,最后还是接过来、打开,只是看了两眼,就知道了这东西是什么,“这是代郡内外进项的账策,嗯?这钱粮的收入,和密谍司计算和收集的不一样!”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惊讶。

    代郡,或者说许多大势力,其实有着几套不同的统计体系同时存在,比如说代郡,一边是郡县官府上报来的秋计数值,登记造册,代表各地的政绩考评,但多多少少都有水分,为了自身的考评成绩,又或者掩盖贪腐,又干脆就为了捞取油水,那些官吏难免虚报、多报,所以官府还有另外一套,通过计算仓存数量的统计体系,当然这里面依旧有漏洞可以操作。

    除此之外,很多势力还有着自己的特务机构,这种机构不光进行着探查,计算着各地钱粮的收入支出,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只不过作为人为监督,难免就受到各种影响。

    此刻,苏辽惊讶的,就是这本纪录仓存进项的账本,和密谍司的统计,有着巨大的差异!堪称天差地别!

    惊讶之下,他下意识的看向陈止,后者却笑道:“这就是财政的奇妙之处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 
苏辽还是满脸困惑,脑子里思虑着。

    陈止对于财政方面的改良,苏辽略有所致,大部分是伴随着对人口、佃户的统计进行的,除此之外,就是增加了商税的门类和名头。

    本来那商贾是不乐意的,毕竟商贾多为走商,既是走者,自是多变,可以来到代郡,也可以越过此处,去往别地。

    只不过,当下的代郡,有着别人没有的产业、产出,更有别的地方比不上的特殊情况,隐隐有四方通衢之景,所以也都捏着鼻子认了。

    想到这里,苏辽这心里却又浮现了一层担忧,不由说道:“莫非是因为收了关卡之钱,收入得以增加?但这般行为,其实并不持久,很多商贾是因当下代郡纸、代窑,还有煤矿的关系,才不得不从之,而且这商贾之中的很多人,也都觉得代郡事后必有战乱,所以是本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急切赶过来,这才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的商贾、车队云集,带来了大笔的进项,若是事后一过,怕是难以持久……”

    陈止笑道:“这下你可是想错了,你以为这些进项的增加,是因为收取了商贾钱财?”

    苏辽一愣,下意识的反问:“莫非不是?”

    陈止笑着摇头,指着那账册,说道:“这里面主要的钱粮,可都是在统计户数的时候得到,其实就是把一些本来就该是朝廷税赋的钱粮,重新拿回来,而且这边疆郡县,自主性本就高,很多钱粮本该拿在手里,却失之于世家,如今不过物归原主罢了。”

    苏辽一怔,虚心请教起来,这倒不是他要投其所好,而是真心有些不够明白。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还在中汉的根子上。”

    陈止倒是直接说了出来,苏辽乃是他重要的臂膀之一,以后有很多事要有赖其人处理,把这其中的关键梳理清楚,也有助于未来协助税收工作。

    而苏辽到底是有过准备的,一听就明白了,问道:“中汉时候的土地之法?”

    所谓中汉,其实就是原本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后汉、东汉,在新汉看来,自是居于中间的位置。

    陈止点点头,跟着说道:“中汉之时,这大汉上下,几乎每一寸土地皆有其主,而且其中的八成,在世家手中,随后神州战乱,军阀割据,但无论是哪一家都要依靠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因此不管是昭烈皇帝的大汉,又或者是曹家、赵家的伪朝,其实都继承了中汉的土地之法,不敢太过变动,依旧维持世家土地,以此来换取那些大家族的支持,这样才能拉起兵马攻伐,又有贤才治理地方。”

    苏辽对于这些内在的典故,也是熟悉的,心里留有印象,这时听陈止一说,就明白了背后的关键。

    新汉建立于南方,而统治集团是外来,为了平衡内外关系、争取南方江左士族的支持,自然不敢大肆改变,于是默认了世家大族对土地的持有,而开国之君没有这般魄力,后面追随的皇帝便是有这胆量,也是有心无力,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宣武皇帝。

    这位真正统一南北的皇帝,自然也动过相似的念头,奈何世家大族盘根交错,连皇室其实也不过就是最顶级的世家,为诸家只首、盟主一般,最后也只有妥协一途。

    陈止说话间,重新坐下,笑道:“不光是面对江左世家,便是统一之后的北方,也没有太大变化,这统一一词,其实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而不是土地,要统一人群,就要有团结的根基,这个根基才是土地,是以宣武皇帝为了让北地能纳入统治治理,而不是战乱不休,一样有所妥协,那些世家大族、宗族的土地,依旧保留了大半,只不过为了起到制衡之用,他又将跟随北伐的一些南方将领留在北地进行管理,顺势让他们留下一些血脉支系,比如代郡朱家,就是这样来的。”

    苏辽点头说道:“这事属下也知道一些,宣武皇帝一统南北,就颁布了法令休兵偃武,裁撤各地的驻守兵马,其实同时减少的,还有世家的影响力,因为当时天下几分,世家南北联系,很多时候对地方的渗透,比官府还要重,以至于许多驻守的兵卒,其实就相当于世家的家丁……”

    这么说着,他忽然一愣,想到了代郡如今的情况,忽然觉得和当初的局面,很是相似,陈止这一拿到了将军实权,诸多武丁纳入地方守卫,岂非就是以家丁之实,而彰兵卒之名?

    再一想,这北地的几个势力,尤其是那王浚和江都王,其实也是一般局面,就算那个看起来最为忠义的祖逖,其手下最有战斗力的其实也不是官兵,而是其人抵达北地之后,收拢和招募的流民,以及当地坞堡子弟构成的兵马,如果是靠着原本的官兵,恐怕早就被赶回南边去了。

    正因为掌管情报,所以苏辽对周边局势的了解,才比较立体和全面,如此一来,却让他不由疑惑着,这样的情况,难道预兆着要重演中汉末年的种种情况了?

    一想到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就本能的遍体生寒。

    “怎么了?”陈止的一声询问,将苏辽的心思拉了回来,他回了一句没什么,就继续道:“这削减地方守备,让不少世家失去了官府的粮草补给和兵器,却也让地方上安宁了许多。”

    陈止则道:“话虽如此,但我在东西两苑为秘书监的时候,曾看过典籍,知道在这偃武令的后面,其实还有一系列的御令,想要在北地和蜀地进行土地的分配,最终因为世家的反弹不了了之,还是得局势一度不稳,这也促成了宣武皇帝最终分封郡王,安定这些新近征服的土地,有了如今各地封国的局面。”

    这个苏辽倒是第一次听说,有些惊异,跟着就问:“莫非如今代郡的进项大增,就是因为主公达成了此举?”

    “若说达成,也不尽然,不过取巧,”陈止坦然说着,“一方面是因为代郡地小,不比大汉一个国度,以兵威而镇之,以纸窑而利之,则世家不振,二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

    “什么因素?”

    陈止顿了顿,吐出两个字来——

    “屯田!”

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 
“无论是曹魏还是袁赵,他们在北地争锋的时候,为了能增快粮食的生产,减少中间的运输环节,都大规模的施行了屯田,而且这个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边疆,在内地的很多地方一样可以看到,不过主要还是驻军所在之处,而这样的地方多数就在边疆,如今在中原内部还残留着屯田地域的几个地方,其实过去是三国交错之地,同样也是边疆,只不过随着大汉重新一统,就变成了腹地。”

    苏辽对于屯田也有其了解,而且当下的代郡也有屯田之处,苏辽虽不负责,但同样要收集信息,分类归档,也好到时候有个留存,责任到人,因而很清楚其中的道道。

    陈止笑道:“不错,就是这个理,这屯田本就是兵家之政,官府招募流民,使之耕种,最后演变成屯户,而各地的规矩不同,这代郡过去就曾为屯田之处,先后为袁赵与曹魏所统,而规矩大同小异,其中最关键的一处,便是关于官府收取多少,按着卷宗县志,若是屯户有牛,则种得的粮食,官府与民户各占一半,若是无牛户,则官府可以提供耕牛,统一耕作,但收粮的时候,官府最少要占六成。”

    “嗯?”苏辽听到这里,神色微变,他是没有像陈止这样,将代郡上上下下的卷宗都看了一遍,而且记在心里,不过对于这个划分比例却不陌生。

    看到苏辽的反应,陈止就问道:“是不是听着觉得很熟悉?这民户最多占四成,收取最少要六成的规矩,如今在这代郡大大小小的世家里可不在少数,这半年以来统计佃农,登记造册,很多就是这般规矩,而且四六之分,已算厚道,二八、三七比比皆是。”

    “和屯田之时这般相似,是不是有什么缘故?”苏辽问是这样问,可他这心里多多少少是已经有了答案。

    果然,就听陈止说道:“原因其实很简单,宣武皇帝之后,孝僖皇帝为了安定北方,将此处的屯田,连同上面的屯户,大肆赏赐给了当地的官僚和世族。”

    虽然已经猜到了,但答案一揭晓,苏辽还是不免唏嘘,他说道:“屯户虽然不是编户齐民,但登记造册,其名皆列卷宗,所得各有记载,钱粮归于府库,而赏赐给了官僚和世家,便成了佃户,户籍上再无记载,不仅钱粮无所见,连兵役都不用服,只需要向世家大族交纳粮食即可。”

    “对,这也是当下官府与世家的一大矛盾,尤其是在咱们边疆之地,”陈止说话间又翻开了一个册子,递给苏辽,嘴上说着,“屯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