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这些人只知道出家,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当然没有我想的这么透彻了。”
    江正说这些话的时候,满脸的骄傲,这这也不由的他不骄傲,一个身在空门几十年的人,都辩不过他,他能不自豪吗?
    “好了你小子就不要这里献宝了,先准备一下我准备最近让你去南唐,和你随行的还有大量的佛经,当然了暗中保护你的人也是不少的,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南唐对所有到南唐的东西都是严加检查的,可是唯独有一样东西是不会的。
    那就是佛经,南唐是十分的推崇佛教,对于佛教是大力的支持,国君更是对佛教有一种痴迷。
    “好嘞,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想着什么时候回去,现在太子说回去我有点兴奋的感觉。”
    这些知道这家伙是想尽快回到南唐,为那些人进行报复,那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嘱咐他。
    “江正,我告诉你我答应过你有一天让你光明正大的去报仇,可是在南唐的日子里,你不能坏了我的大事,否则……”
    这倒不是威胁他,有些话还是要提前说明白的好,省得以后他犯这方面的错误。
    江正也是知道太子有这方面的担心,要是在以前他绝对会这样干的,如今他又有其他的想法,自然是不会这样想了。
    他不仅要报仇,还要使自己的家族再次振兴,虽然不知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可是自己绝对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于是江正拍着胸脯保证道:
    “太子您就放心吧,我绝对是不会耽误我们的大事的,我有分寸,再说现在的志向也是不一样了,您就放心吧。”
    赵旭看着江正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觉得好笑,可是他相信江正所说的,因为江正以往说话的时候都输左顾右盼的,而这次却是目不转睛,眼睛透彻。
    赵旭相信他没有说谎,这家伙曾经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重振他的家族。
    这也是他死鬼老爹的愿望,这一点他牢牢地记住了,可是以前他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绝对是不会放弃的,纨绔的败家子也有自己的梦想不是。
    “好,江正我相信你,你在寺院了住几天,和主持商议一下你也带几个和尚过去,我都跟他商议好了。”
    “等过几天我通知你出发,到时候你就可以起程去南唐了。”赵旭和江正有说了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然后自己才离开。
    “你是说要派人去南唐弘扬佛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赵匡胤听说自己的儿子要派人带着佛经去南唐有点不可思议。
    “父皇其他的你先别说,我就问问你知道战国时候水工郑国的故事吗?”
    赵匡胤点了点头,自己知道呀,熟悉战国历史的人都是知道这这个人的,即使你不知道他,说个著名的东西的名字你就知道了。
    那就是郑国渠,位于秦国的郑国渠就是水工郑国所修建的,这个人了不得吧。
    他原本是韩国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水工,按照大宋的官职他当个工部尚书是绰绰有余的。
    当初秦国一家独大,其他六国都是防着秦国,尤其是和秦国接壤的小国家韩国。
    这个国家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用一个次形容就是弱爆了,又在秦国的嘴边。
    你想一想,你让老猫枕着咸鱼他能睡着吗,绝对是无法入睡的,韩国就是那一直咸鱼。
    韩国害怕,但是他又没有实力去攻打秦国,怎么办呢,当时有人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们向秦国派遣我们国家最出色的水工,去帮助修建沟渠吧,以表示两国的友好。
    相信秦国也一定会答应的,同时也表示出韩国向秦国低头了,秦国也答应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郑国渠。
    可是韩国的计策正是在这里,修建水渠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韩国就是想用这个计策来拖住秦国,使它无暇东顾,同时也消耗秦国的实力。
    可是后来大家都知道,郑国在秦国修成了流传至今的郑国渠,秦国的粮食产量也得益于郑国渠大大的提高。
    粮食的充足使得秦国实力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后来韩国也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韩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
    “你问这个干什么,朕知道郑国,还知道郑国渠,你说的跟这个有什么关系?”赵匡胤好像从来都是没有明白过自己的儿子想干啥。
    “我派去的这个人就是郑国,他是我大宋的郑国,他就是给南唐去修建‘郑国渠’。”赵旭把江正比作了郑国。
    “那……”
    “我知道您想说什么,郑国最后修建的郑国渠帮助了秦国,还是秦国的实力大大的增加了是吧,你放心我派的这个郑国,他的郑国渠只会让南唐没有战斗力。”
    赵旭的愿望就是统一天下,他怎么会让南唐实力增长呢,也太小看我了。
    我的这个郑国却是去南唐帮助你的,不仅帮助你们向善,还把你们的动向都给我大宋报告。
    本太子的这个郑国还不是另类的吗?不知道江正知道自己成了郑国之后有什么感想?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68章 佛寺多了不好() 
“朕是真的不明白你小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赵匡胤不明白赵旭知道郑国这个奸细还有郑国渠这个给韩国带来的后果,你还说你要派你的“郑国”去的南唐。
    难道你想成为第二个韩国,虽然赵匡胤不知道赵旭说的是他的郑国是何许人也,不过总是觉得这样不好。
    赵旭知道赵匡胤怕自己派去的人真的能把南唐给搞的强盛了,那真的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于是他就对赵匡胤说道:
    “我说老爹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能派什么技术人员,什么有定国安邦之才的人过去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是绝对不会的,我派去的人是一个僧人,一个精通佛法的僧人reads;。”
    “说起来可笑的,也许对那些高僧们来说是一个讽刺,因为这个精通佛法的人一起拿居然是一个小混混。”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是感到惊奇了:
    “哦?这个人居然是一个混混有意思,有时间朕要好好的见见他,看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随后他就自言自语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一个小混混也能精通佛法,甚至比那些高僧还要精通,看来他们只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给找对。( )”
    声音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到,就是赵旭在他身边也是没有能够听到。
    “对了你是不是派这个人去南唐宣扬佛法吗,你这不是想让他们都喜欢佛法,这样他们的国家不就越来越强盛了吗?”
    在赵匡胤的印象里,佛教就是一门十分重要的门派,也是劝人向善,要是用这治理国家的话,国家绝对是会强盛的。
    这也是一个皇帝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统治的棋子。
    “父皇既然说到了佛法,儿臣也是对这有衣袋内想法,先不说他到底能不能让国家富强,我就先说点其他的吧。”
    “古人都是说仓廪实而知礼仪,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就好治理了,他们也是不会作乱的父皇我说的是也不是?”
    赵匡胤也是点点头:
    “你说的却是是对的,老百姓的肚子都填饱了谁还没有事情跑去造反,就像隋末年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唐。”
    “但是仓廪实的也不一定能让国家稳定,您看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多么的强盛,可是你看齐桓公和管仲一死齐国慢慢的就衰落了。”
    “所以一个国家要强盛还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不能之寄托于一个君主和一个贤相。”
    “但是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也不一样能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您看秦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可是最终还是二世而亡,父皇你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吗?”
    “朕怎么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朕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对了我们不是在说佛法你怎么说道这里来了,赶快回归正题上来。”
    赵匡胤才反应过来,刚才他们正在说的是佛法现在赵旭在这里讲的什么呀?
    “您能不能别着急,这些可都是我从历代总结出来的治国经验,我就是想跟您谈谈我的看法,您就这么不看好我所说的吗?”
    听到是太子总结出来的治国经验,赵匡胤来精神了,这正是他感兴趣的。
    “哦,想不到你还在总结治国经验,不过这也是对的,反正你以后也是要用到的,你说说看看。”
    看到赵匡胤变现出来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在他的可预料之内,皇帝有几个对治国之道不感兴趣的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齐国是富足可是最后为什么慢慢的就衰落了,因为他们没有健全的制度。”
    “秦朝倒是有了严厉的的制度,可是最后也是灭亡了,那就是他们只有严酷的法律却没有仁义德教。”
    所以要儒家的文化,有儒家的文化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像道家和墨家的。
    大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佛教。其实佛教对于我们统治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无论是多门富足,都还是有穷人的,这些穷人是社会的最底层,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他们穷就会对国家不满,不满就是要闹事,对国家的安定十分的不利。”
    “这时候其他的教义,像儒家根本就没有办法有效的解决这件事情,这时候佛教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件事了。”
    “佛教的教义就有劝导这人民忍耐,因果轮回,这对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有好处的。”
    赵旭说道这里看着赵匡胤,问他又是什么想说的没有。
    赵匡胤思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