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可喜的商队在广州城,但是水军的主要兵力却不在广州,而是在琼州府。

    这个时候的广东省实际上还包括了后来的广西的一部分,也包括了整个海南岛,海南岛在这时被称为琼州府,首府是琼州,这里修建有一处水军码头,是原来明军水师遗留下来的,尚可喜在广州开府之后琼州府自然也归于他的名下。

    尚可喜将原来明军的水军基地进行了一番扩建,原来的水军大寨比较小,明军在海南岛上的水军人数并不是很多,最多的时候只拥有不到三十艘战船人数也不超过两千人,这对于琼州府的防卫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尚可喜的水师来说,这个水寨显然就不够了。

    尚可喜水军的大将是梁标,此人原来是明朝的广东水师主将,在顺治八年清军破城之前投降了尚可喜,于是被尚可喜留用。

    梁标此人是明军的典型,畏敌如虎,畏战避战,不是一个能打之人,这些尚可喜也都知道,但是随着郑成功败走台湾,加上郑家军队四分五裂,连水军大将刘国轩都投降了清廷,其海防的压力大大减轻,加上尚可喜的部将之中也确实没人能够擅于水战,所以还是接续留用了陈标。(。)

第两百四十八章 谣言四起() 
陈标这个时候随军驻扎在琼州,海南一带有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黎族和回族人,其中苗人和黎人向来不服王化,经常举兵造反,仅在明朝末期大大小小的起义暴动就达上百起,因此尚可喜在琼州除了派遣一支海军之外,还另外调遣了一万多名陆军士兵分守各地。

    苗人黎人对于明军的战斗力是知根知底,但是对于清军的战斗力那就是两眼一抹黑了,清军这个时候还算的上是善战之军,不仅是满清八旗士兵能征善战,就连手下的这一干子汉人将领的军队也能打硬仗,苗人和黎人的几次暴动被有意杀鸡儆猴的尚可喜追住一顿胖揍,这下可算是将他们给打怕了,这才安稳了十几年,不过尚可喜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岛上维持了当初的那个军队规模,并没有因为局势的稳定而消减驻军。

    中华军摸清楚了尚可喜的军队部署之后,决定暂时不管广州城外的那批水军战船,因为他们的数量只有十余艘,而且都是小型战船,对中华军的制海权构不成威胁,所以先要解决琼州的这支清军。

    经过三天的短暂休整之后,中华军出动了包括三艘铁甲舰在内的六十余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开赴海南岛,意图一举铲除清军在东南沿海一带最后的一支水师力量。

    而其他的舰船则在剩余的铁甲舰的带领这些继续对东南沿海的其他地方进行清理,这一段时间内沿海一带只要是吨位超过一百吨的船只,战船就会被直接击沉,商船则被扣押,商人给予小船放回去,船只则被中华军收缴,目的就是彻底的切断清军的战船来源。

    不仅如此,中华军还对沿海的几处造船厂进行了炮击,这些造船厂是清军战船的主要来源,依照清军一个半月就能下水一艘战舰的速度。只要给他们一年半的时间,他们就能够再次组建一支规模达到甚至是超过施琅之前的那支舰队,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中华军当然不能容忍这些造船厂的继续存在了。

    不过这些造船厂所处的位置往往都比较先要。周围也大多建设有固定炮台,好在炮台上面的火炮这个时候大多是老式火炮,对中华军的舰队的威胁有限,但是因为清军在陆地上的军队力量十分强大,所以中华军这边也没有冒险派出军队进行登陆。没有陆上军队的协助,想要彻底的破坏这些造船厂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中华军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炮击,而且还在之后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来炮击一次,使得清军的造船厂大受影响,出现了很多还怕被炮击而逃跑的船工,而且船坞里面的在建战船也大多会遭中,往往建造到一大半的时候就会被中华军炸的千传百孔,需要进行维修乃至重建,这些问题使得清军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只有有限的几十艘战船建成下水。这个数字可谓是下降了九成以上。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清军在后来将这些工匠和船厂的设备都转运到了长江一带,在长江沿岸的内陆城市兴建造船厂,这样局面稍稍好过一点。

    在骚扰万清军的造船厂之后,中华军队沿海一带的岛屿进行了清剿,这些岛屿星罗棋布,遍布于沿海一带,很多岛上都有清军的驻军,但是这个时候随着其海军的全军覆灭,这些岛屿就会受到来自中华军海上的巨大威胁。所以清军在战后便开始着力从这些岛屿上面撤兵。

    等到中华军开始清剿的时候,很多岛屿上的清军已经完成了撤退,但是还是有一些岛上还盘踞着一些抵抗势力,有些是还没来得及撤退的清军。另外就是还有一些活动在沿海一带的海盗。

    对待这两股势力中华军自然是毫不留情,清军一律剿灭,愿意投降的就抓到台湾的矿上去劳作三年,然后再将其放回,至于海盗则没那么幸运了,这些海盗大多手上都站满了鲜血。中华军自然是严厉打击,一旦他们拼死抵抗的话往往是不留俘虏的,如果他们愿意投降,那么根据其过往的罪行对其实施惩罚,罪行太深的直接处死,剩下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发配到矿上去上工,罪大的上工的时间长,罪责小的上工的时间稍短一些。

    中华军的这一系列动作搞出来的动静可是不小,最初只是在广东和福建一带的海域施行,后来逐渐扩大到了浙江、江南甚至是山东和直隶省,各地遇袭和交战的战报和奏折就像是纸片一样纷至沓来,一时之间朝堂内部议论纷纷,之前水军主力几乎被全歼,五万大军全军覆灭已经让朝廷震动了,这个时候敌方搞出来的动静就像是要准备大举进攻一样,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搞不清楚状况,不断的有人四处打探那个中华帝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家位于哪个地方?人口几何,税负多少,军丁又有多少,这些情况不仅是普通大臣们搞不清楚,就连几位辅政大臣也弄不明白,之前还有一个懂得详情的施琅在,这个时候随着施琅的战死,这个信息来源就被掐断了,清军这个时候又丧失了制海权,想要从对方那里打探到一些消息实在是难上加难。

    不过朝中的大臣们不了解,但是民间却是遍地流传,到处都在谣传说这个中华帝国就是之前明军的遗臣,一支退守到海外的明军,他们立志要推翻满清的统制,还广大汉人一个正统的地位,甚至还有人说前朝太子就在这个新建立的国家里面,他们幅员辽阔,人口有数百万之多,虽然比不上大清朝的人口数量,但是比起满人的百来万人口还是要多得多,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带甲之士上百万,战将上千员,不日就将剑指中原驱逐鞑虏,这些谣言就像是有人故意散播一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从江南之地流传开来,一路传到四川、云贵。北边传到了山东、直隶,江南一带也是人人知晓,一时间朝野再一次震动,这个谣言带来的冲击相比于他们目前获得的战报更加具有冲击力。(。)

第两百四十九章 游逛基隆() 
经过中华军海军的这一系列的行动,清军的制海权彻底的丧失殆尽,沿海一带因为缺乏海上力量的保护,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各个险要的地段修建兵城和炮台,为此不仅消耗了清廷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让各地的徭役大大增加,使得刚刚安定下来的局势瞬间又变得暗流涌动,原本就不愿意臣服的汉人百姓这个时候变得怨声载道。

    从军事上来说,这个时候清军不得不调遣大量的军队到沿海一带驻防,这也使得内部防御空虚,对于各地有志举兵反抗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中华军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后,并没有在这些岛屿上面派遣太多的军队,只在几个大一点的岛屿比如说金门岛、崇明岛、平潭岛上面驻扎了军队,其他的稍小一些的岛屿一来上面的情况比较艰苦,地理环境太差,而且距离大陆太近,在这上面驻军很容易遭到清军的偷袭,中华军这边只需要将封锁线推进到清军的门口就行了,占据几个大岛就已经足够切断清廷的各个出海口了。

    在李权带着海军舰队亲自赶赴海南岛解决南海最后的一支清军的水军的时候,项玉带着众将已经返回了基隆,大军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大小战事不断,这个眼下已经到了年底的时候,再加上战事已经结束,清廷也不可能组织像样的反扑,所以军队里面也都放了假,连续征战的士兵和将领们这个时候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项玉自己也回到了将军府,终于可以在温柔乡里面好好的享受几天了。

    这个时候基隆城里面张灯结彩。一是庆祝中华军打赢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场战争。再就是马上就到了新年。家家户户都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门外贴着对联和年画,小孩子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正围着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四处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喜气。

    项玉这一天也带着松下美慧子和小玉两人难的的来到街上逛上一逛,这个时候学校早就放假了,所以松下美慧子拥有充足的时间,她不停的变着花样给项玉做各种好吃的,不仅有日本的各种名菜。而且还会学着做项玉爱吃的湘菜和川菜,不过台湾的香料倒不是很齐全,所以做出来的菜肴吃起来没有正宗的川菜和湘菜大师们做的地道,不过考虑到这个时候的不利条件,项玉倒是也不怎么挑剔。日本女人有一点是项玉最为津津乐道的,那就是她们确实是十分的温柔顺从,性格方面相对于后世的女子留给项玉的影响,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不过项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中国女子,也基本上和后世的日本女人一样,温顺体贴样样都有。大男子主义大行其道,女性沦为了一种附庸。所以迫于社会地位的低下,这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局面。

    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