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聚集起来将会对马尼拉的稳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开始在马尼拉兴建一些列的工厂,以及组织土著人到城外去开垦荒地,再加上最近在吕宋现了一处铜矿,因此也招收了不少的矿工,这些都对马尼拉的土著人的分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城中至少还有三到五万的土人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

    既然如此。李云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单独在这些人中间招募士兵,然后编练成一军,就叫做吕宋军。这支部队第一批招募了一万两千余人,先看看土著人的表现如何,李云聪也担心这些士兵在得到了武器之后会对中华帝国在吕宋的统制产生威胁,所以这个时候只是先对他们进行基本的训练,武器的训练也是分批进行。╡┝┢┟。{。并且在中华军的监督之下完成的。

    不过这些土著人的表现目前看来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生预料之外的事情,这些士兵大多都身材矮小,但是因为他们常年出没于吕宋的各处山地和丛林,因此大多体型健壮,善于奔袭,这也正是李云聪看重他们的原因。

    这些士兵大多数之前都是猎人,也有一部分之前曾在西班牙人的手下当雇佣兵,因此大多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条件,这个时候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他们已经能够顺利的完成一般军队的基本要素,只是让李云聪有点意外的是,这些士兵的火器训练十分的不顺利,很多士兵都是第一次使用火器,他们不仅不会使用而且似乎还对这种能够出巨大响声射中很远处敌人的武器怀着一种畏惧,除了一部分之前在西班牙人手底下当过雇佣军的土著人表现的还算是中规中矩以外,其他士兵几乎全都在枪械上面表现不合格。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士兵们的进展还是不是很大,这样李云聪有点苦恼,最后只好不强求他们训练得跟中华军的正规士兵具备一样的枪法水准。只要求他们能够会使用枪械就行了。

    然后在从他们中间挑选出具备专长的士兵,组成一种特殊的军队,这些士兵会装备中华军特制的弩箭,这种弩箭是威力巨大的十字弩。通过弩身上面的绞盘搅动上弦,操作比较简便但是威力远比土著人之前使用的自制弓箭的大得多,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制造了改良版的吹箭,这种小巧的武器虽然威力不大,但是却在丛林战之中能够挥出比较大的效果。

    土著人大多都会使用弓箭,因此这些弩箭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受到了他们的追捧。许多原本打算将就着使用火枪的士兵这个时候都会开口要一张这样的弓弩,除此之外这些士兵还会装备一些比较轻便小巧的武器,用来近战,中华军的冷兵器种类比较少,无非就是刀枪断剑之类的,但是这些武器这些土著人用不惯,他们更喜欢用一种阿拉伯人使用的弯刀,其实这种弯刀就是之前从中国流传出去的,在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被蒙古军队带到了世界各地,对于骑兵来说,在高奔跑的战马身上做出劈砍的动作,其实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很容易在对敌人造成损伤的时候附带的对自己也造成损伤,这主要是因为马很快,如果士兵的武器在刺中敌人的时候没能及时的拔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因此受伤,因为战马是不会等着他们的。

    在这种条件之下,世界各国的骑兵所采取的办法都不尽相同,汉朝的时候曾近建立了中国古代最为强大的骑兵,但是他们装备的多是长兵器,比如说长枪或者长戟,这种武器对于骑兵来说就属于重武器了,因此这样的骑兵的度往往不会很快,但是冲击力却是最强的,因此为了增强冲击力和防护力,这样的骑兵往往人马具甲,重量会很重,在古代比较缺铁的情况下面,这种骑兵的数量不会很多,因为其建造的费用会非常昂贵。

    唐朝时李世民曾经有意建立一支重骑兵,因为北方的突厥人的袭扰十分猖獗,但是这支骑兵的的数量只有五千人,主要还是受制于国力不能大批量的组建这种部队。

    而在唐代以后,中原的朝廷就在于没有组建起强大的军队了,尤其是强大的骑兵,只有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一骑兵扣关,在十世纪到十二世纪的时候主要是契丹人,在这之后相继出现了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其中以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骑兵最具代表性。(。)

    。。。

    。。。

第两百七十章 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 
1125年女真人攻破了汴梁,将北宋的两个皇帝掳走,北宋灭亡,在这之中金兵最强大的就是他们的骑兵,宋朝的时候曾经有一句流传比较广的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夸张,因为宋朝军队这个时候没有养马之地,因此军队多是步兵,至少少量的骑兵,而且战马的质量也比较差,根本不能和女真人从苦寒之地带出来的战马相提并论,寒冷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女真人都是出身于东北塞外的酷寒北境,加上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因此具备十分强壮的体魄和精湛的马术,这一批女真人的数量虽然不多,确实金朝兴盛的基石,宋朝的军队在面对金人的骑兵冲击的时候根本就连阵型都稳不住,跟别提阻挡了,女真人这个时候的骑兵大多是重装骑兵,比较有名的就是金兀术的铁浮屠,因此在面对规模达到一万人以上的女真人的时候,宋朝的军队最少要五万人以上的规模,至少拥有两万张强弓硬弩才能勉强抵挡,所以才有这么一个说法。

    而后来出现的蒙古骑兵则完完全全是一种轻骑兵,身着皮甲佩戴弓箭和弯刀,往往一人携带三匹战马,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因此善于长途奔袭,迂回穿插,这个时候诞生了很多经典的战术,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但是,随着蒙古人征战世界的蒙古弯刀也在这个时候流传了开来。

    阿拉伯人使用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弯刀,并且随着其船队散布到了东南亚一带,这也是为何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的国家了。

    阿拉伯人在和东南亚的土著人作战的时候,使用的弯刀给这些装备简陋的土著人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们一直梦寐以求能够用上这样的刀。

    实际上这种弯刀的制造工艺十分的简单,中华军目前连更加复杂的火枪都能够制造出来,打造这种刀更加不再话下了,于是使用钢材打造了一万多柄弯刀,用来装备给土人士兵。

    这些土人的士兵大多时候都要进行近战,所以还必须装备具有比正规士兵保护力更强的盔甲。这也难不倒中华军的工匠们,他们在之前的鱼鳞甲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番改进,在其后面附上了一层铁丝网,网口比较小。一般的子弹和箭头也难以穿透,因此能够极大的保护士兵们的安全。

    李云聪没想到,在给这些士兵分发铠甲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动不已,有些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令他大为疑惑,找来许多士兵询问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铠甲的原因。

    原来,这个人在之前无论是部落里面打仗还是跟着西班牙人卖命,从来都没有装备过铠甲,这也难怪,部落里面根本就没有条件给他们打造铠甲,而西班牙人根本就不会去浪费铁来给他们制作,这也是影响部队士气和战斗力的一个原因。

    而接下来的训练之中,更换了武器装备之后的土著军队的表现果然焕然一新,士兵们显然更加喜欢他们这个时候装备的武器。这支军队中只有不到三千人选择火枪,剩余的九千人选择了冷兵器,于是中华军的编制里面第一支主要使用冷兵器的军队诞生了。

    这批士兵的训练走上正轨之后,李云聪大受鼓舞,因为这些土著人的表现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他们和其他中华军的士兵一样拥有比较良好的军纪,而且因为是从军的关系,这些人的身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一开始次等公民一跃成为了和普通华人一样的身份,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和地位上的提升让更多的人对此趋之若鹜。甚至为了能够参军,很多平时游手好闲喜欢惹是生非的人这个时候也收敛了很多,于是就连普通的百姓也能够感受到马尼拉的治安在慢慢变好。

    这些军队很快就迎来了他们的首秀,在开春之后。中华军基于吕宋岛的形势的逐渐稳固,确立了向南继续扩张的方针,主要是讲棉兰老岛上面的抵抗势力彻底的清除干净,然后向南出兵苏拉威西海,占领米纳哈萨半岛,以及苏拉威西岛。向西占领加里曼丹岛,这里都拥有丰富的矿产,可以还有丰富的其他资源,而且岛上的都是一些小国,只有几个大一点的苏禄国,中华军为此集结了一万五千人的军队,还有多达一百余艘舰船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的向南挺进。

    中华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很快就横扫苏拉威西岛上的几大苏禄国,向南一直打到了望加锡,跨过爪哇海就能够到达荷兰人的爪哇岛。

    而在加里曼岛到上作战的则是以吕宋军威主要的力量,这里具有更强的抵抗军队,而且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势力也早就已经开始向这里渗透,不过中华军具备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主要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上面的优势,而且吕宋军在丛林战之中,同样具备极强的战力,所以岛上的那些腐朽王国的军队和土著人的军队根本就抵挡不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华军就已经打到了三码琳达,在这里和跨海赶来的东线军队汇合在一起,然后再次分成东西两路向南推进,先后分别占领了庞提纳克和班加尔马辛,至此,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远征活动正式结束,进过一个月的征战,中华军和当地的军队一共进行了大小战斗数百起,歼灭和俘虏了当地军队多达上十万人,其中有八万余人被俘,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多,以至于中华军打到最后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军队来看守这些俘虏,以免他们出现暴动。

    实际上这些军队的装备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