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枪的操作,这个时代的枪械的做工比较差,加上士兵们在战斗的时候都市成排齐射,因此有许多士兵的枪械发生了阻塞,子弹淤积在枪管里面,并没有发射出去,由于齐射的时候产生的枪声和白烟的干扰,许多士兵并没有法相自己枪械发生了阻塞,还是照旧往里面装填子弹和火药,这样的结果是新装填的子弹当然还是射不出去的,如此一来不仅明军齐射的火力减弱了,而且这名士兵的枪管还很有可能发生炸膛,战场是士兵密集成排,一旦炸膛将会对士兵自己和周围的友军都造成杀伤,这种损失甚至有可能超过敌人给己方造成的伤亡,松锦大战中明军就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士兵平时的训练之中给他们着重强调这一点,让他们在每次射击完了之后要及时检查和清理枪管,并且规定一旦枪管发烫或者连续射击二十次之后要至少等到枪管完全冷却之后才能再行射击,这样做事为了进一步减少明军因为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伤亡,这些事情是项玉在经过了几次大战之后总结出来的,涂岭大战之后他就发现,一个未必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士兵使用火枪的战斗力要比使用冷兵器高得多,而且火枪操作起来比起弩箭弓箭来说更为简单,形成战斗力也要更快,就比如这群新兵,要是让他们到战场上使用冷兵器厮杀,恐怕他们会被吓得双腿战栗,一下子变成战斗力为五的渣渣,但要是让他们在远距离上面结成阵型放枪,由于没有近距离敌人给的压迫感,他们往往还能发挥出一些战力。

    项玉一直比较重视军中的枪械的改造工作,之前的那个修理枪械的老师傅徐则清这个时候也在军中,项玉在出征之前就将他带上了,之前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的燧发枪给了徐则清一部分用来研究,徐则清连同明军中的几位老匠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洋人的燧发枪的结构研究透彻,只是明军这边的焊接技术暂时还不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无法试制明军自己的燧发枪,到了台湾岛这边之后,项玉在台湾城和赤嵌城中找到了几名荷兰人的维修工将,这些人中有几人是汉人,项玉便将他们要了过来,连同荷兰人的技术师在内一共十二名技术人员,和一些修理锻造的工具器械,明军有了这些装备之后终于可以试着制造自己的燧发枪了。

    项玉将这件事交给徐则清几人之后便将精力转到了别的地方,渐渐的忘记了此事,这时候看见新兵训练的时候用的还是老旧的火绳枪,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情,也不知道徐则清他们的燧发枪制作的怎么样了,他一念到此便再没心思观看新兵训练了,立刻就想军营中的军械所方向走去。

    明军的营地的东侧靠近天兴县的方向就是军械所的所在,这里不是搭建的帐篷,帐篷的空间太小,不适合工匠们进行操作,明军搭建了一圈坚固的板墙,有很多工作都是露天进行的,为了不引人注目和出于保密需要,项玉下令搭建的这道板墙,板墙的入口处还有两名军士守卫着,不允许旁人进去或者围观。

    军械所里面搭建的都是坚固的木质民居,再向东侧还有一个较大的试炼场,是给工匠们测试武器性能使用的。

第五十七章 伤兵营() 
项玉来的时候徐则清正带着几人测试新武器,看到项玉过来都十分高兴,一面将一支他们自己制作的燧发枪递给项玉,一面拿出一支葡萄牙人的燧发枪作比较。

    项玉仔细看了一会,两杆枪的差别并不大,明军自制的枪械要稍微长一点,这是因为荷兰人的模具跟葡萄牙人的有一点区别,枪管的长度倒是没什么,项玉关心的是新枪的性能,他拿起枪试了试手感,徐则清几人的做工还是比较用心,枪声打磨的都比较光滑,手感不错,不知道射击性能怎么样。

    徐则清显然看出了项玉的心思,将他带到试验场上,这时两名士兵站在一条白线前面,对着一百步外的一个靶子瞄准,这个靶子并不是项玉想到的,而是从荷兰人那里得来的,本来是一个长长的人字形,上面标有各处要害的位置,项玉得来之后将它做了改进,按照后世的样子做成一个环形的靶标,下面用一根长棍支撑立在地面,高度和人体差不多。

    这个靶子要比后世的环形更大,因为这个时候的枪械准头比较差,在膛线和后装填枪出来之前这个问题会一直普遍存在,所以做一个大一些的靶子免得经常出现脱靶的情况。

    两名士兵举起枪,同时瞄准自己前方的靶子,“砰砰”两声枪响过后,一名士兵连忙跑上去查看靶子,两人都命中了枪靶,使用葡萄牙人的燧发枪的那名士兵命中了五环,使用明军自制的燧发枪的士兵命中了四环,两者相差不大,这两人都是军中射击十分出众的士兵,这个成绩基本上也就是这种前膛燧发枪的极致了,由于弹丸的因素,子弹射出去之后不能像膛线枪那样沿着一个方向高速旋转,因此射击精度十分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火枪兵要采用齐射这种战术了,因为子弹的精度不高,需要增大数量和密度来保证杀伤力,到了后世的高精度枪械出现之后战争模式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了。

    项玉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十分满意,徐则清几人也觉得十分高兴,毕竟这种燧发枪的试验成功使得明军的枪械水平提高了一大截,之前在明军进攻热兰遮城的过程中,荷兰士兵人数虽少,但是武器比较先进,使用的枪械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比较高,给明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这个时候明军终于也能自己制造这种枪械了。

    项玉军中的老兵这个时候大概还有三百一十人左右,新兵的数量却有超过五百人,这些士兵中很多人都是使用的冷兵器,也有一些使用的老旧的火绳枪,项玉想将这些士兵手中的武器都换成这种新式的燧发枪,只不过一问之后项玉不禁有点失望,这种枪械的制作比之前的火绳枪要慢的多,加上技术的不成熟,徐则清等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够制作出两条枪,日后随着工艺的成熟和技术的提高,这个速度会渐渐提高,但是以目前的人力最高也不会超过一天五条枪。

    这个速度对于眼下的明军数量来说还是足够的,项玉的部下只需要三四个月就能够换装完成,但是日后兵源还会源源不断,依照这个速度肯定是不够的了,所以军械所的人数还要扩招,扩招简单,找几个人跟着这些老师傅学习工艺就好了,大不了从头开始学起,但是军械所的制作成本是比较高昂的,眼下项玉还没有这个财力来负担起更多的人手,一句话没有钱!眼下不仅是项玉自己穷,整个明军都很穷,加上战事不断,各种开销一算明军几乎天天都在吃老本。

    项玉也在发愁,军械所制作这些枪械的原料都是从赤嵌城和台湾城里面搜出来的,都是荷兰人之前留下来的,荷兰人的士兵人数不多,战事也不频繁,这些东西的存货也不多,况且他自己也不能全部得到,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眼看着铁块和黑煤都快用完了,军械所马上就要成无米之炊了,项玉不由得不着急。

    出了军械所,项玉还在为这件事发愁,他之前看过一副台湾岛的物产分布图,知道台湾岛的煤炭和铁矿都分布在台湾岛的北部,也就是在今天的基隆一带,眼下他们处于台湾岛的南部,后世的台南市周围,这一块好像并没有什么矿产,也就是说如果需要矿产的话必须要北上才行,可是眼下他们有军令在身,必须要执行任务不太可能大老远的跑到台湾北部去,而且这个时候的台湾北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明军营地的靠北的地方时伤兵营,说是伤兵营其实这个时候明军也没有什么伤兵了,攻打台湾城的时候的许多重伤兵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和岛上炎热的天气,很快就伤口感染身亡,剩余的受了轻伤的士兵也在之后陆陆续续的康复了,但是由于水土不服的情况一致比较严重,明军眼下还有很多士兵染病。

    伤兵营里面除了伤兵,最多的就是一些年轻的护士了,这时项玉按照后世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人的经验组建的专门照顾伤兵的队伍,但是很可惜由于条件有限,尤其是这个时候的艺术水平比较受限,很多重伤员尽管经过了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但还是死于伤口失血或者感染。

    为此项玉跟军中的医生协商,为每一名士兵都只做了一个简易的医疗包,里面装了一些纱布绷带,最主要的是一些止血的草药,军中的每一名士兵都要学习战场急救和自救,在受到创伤之后要自己或者由队友对自己做伤口止血和包扎,以减少伤口的失血,然后再由专门的大夫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这个模式还没有得到实战的检验,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不过制作这一批急救包可是花了项玉手中好一笔钱,明军上面并没有对他这种做法表示出什么补贴,这钱还是他之前剿灭戴帽山的山贼的时候缴获的,现在想想多亏了当时打了一次山贼,不然好多事都做不成。

    项玉见许多士兵都围在伤兵营的外面,不由得有些好奇,他走了过去,士兵们见到项玉过来后连忙开溜,瞬时间便跑的没影,项玉笑了笑,自己有呢么恐怖吗?

    项玉走进伤兵营,只见到几十个身穿白衣的护士这时都聚在一起在做着什么,他有些好奇,走近了一看,原来她们正在将一些布料从木盆里面捞起,木棚里面放着不知道是什么花的花瓣,这些捞起的不料又被另外的一些人拿去一边晾晒起来,项玉大为惊奇,这是在做什么?

    一名女子抬头正要去晾晒布料,看见了已经走进了营门的项玉,连忙放下手中的布料,迎上前来:“将军您怎么来了,快请进来!护士长,项将军来了!”

    项玉认得这个女子,她叫顾晓曼,是这群女子中比较早的进入明军的,之前项玉在福建曾近招募过一批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