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时月-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是皇帝,本家往上数三代,皆是皇亲贵族,奢侈值钱的玩意儿他见得多了,有很多古玩字画,区区一小件就能卖出黄金万两的天价。
但是能够卖出这么贵的茶叶,李世民着实是第一次见到,也算是开了眼了。
“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臣也有点儿不敢相信。”房玄龄道:“茶叶说白了就是一种用来渚水喝的树叶罢了,在茶树种植的地方,这些茶叶一抓一大把,一个铜钱甚至能半筐回来。
纵使制成茶饼,也不过几文钱甚至十几文钱就能买得一斤半斤,而这承德茶,凭什么能卖出这样的天价?”
房玄龄伸手入袖,掏出一本薄薄的书册双手呈上,同时出声道:“之后微臣便发现了这本《茶经》,在承德茶正式对外出售之前,黔州境内亦有人以李丰李承德的名号,印发了上万册这本宣扬茶道的《茶经》,让许多喜茶爱茶之人尽皆为之疯狂,人人都以能拥有一部这样的《茶经》而引以为豪。”
“哦,竟有此事?”
李世民好奇地翻了翻《茶经》上的内容:
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只看了开头,李世民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他这还是第一次这么明晰明了的知道这茶叶的来源。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嘛,真的是李承乾那个臭小子写的吗?
见李世民看得入迷,好像很嗨的样子,房玄龄小声地提醒道:“圣上请看书中的最后三页,他在提到新茶的时候,着重介绍了承德茶的妙用,什么提神醒脑,延年益寿,什么调平气血,祛病于外,直接把承德茶给吹捧到了仙茶之流。”
“哦?”李世民的精神再次一震:“这上面说的可是真的,这承德茶真有如此奇效?”
上了年岁之后,李世民越来越偏爱黄老之学,对其中所提到的自然长生之道甚为推崇,说白了就是越老越怕死,想要追求长生,摆脱生死桎梏。
所以,对于任何关于延年益寿的东西,他都极有兴趣。
“呃?”
房玄龄心中扶额叹气,皇上,这不是重点好不好?
不过李世民既然这么问了,房玄龄也不好不答,只得轻声回道:“关于这个问题,微臣也曾去太医署向几位太医求证过,茶叶本就能作用于药,这《茶经》上也有讲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简单点说就是,经常饮茶,确实有提神清脑,祛病健体的功效,只是远没有《茶经》最后称赞承德茶时所描述得那般夸张罢了。”
李世民闻言,不由又端起茶杯,猛灌了一气。
嗯,味道不错,感觉棒棒哒!
怪不得这两日他明明没有那么多的睡眠,白日里却还能有这么好的精神,闹了半天,原来都是这承德茶的功效。
这么一想的话,十贯钱一两的茶叶,似乎也没觉得那么贵了。
“所以微臣就想,既然承德茶现在这么受人吹捧,而且又是一本十万利的买卖,咱们能不能以朝廷的名义接管过来一部分,继而向整个大唐境内甚至境外推广贩卖,这样朝廷既多了一条不错的进项,西北赈灾的款项也能迎刃而解。”
李世民双眸一闪,瞬间意动。
在李世民的观念里,没有什么贱业不贱业,整个国家都是他们老李家的,商人、农户、士族,他们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于国有利,哪怕是让他这个皇帝带头行商,李世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办法倒是个好办法,只是这么做的话那个臭小子心里会不会……”李世民心中有些小纠结,不过最后还是一摆手,直接拍板道:“罢了!就这么办!马上派人去打探承德茶的制作流程,让工部与户部配合,尽快将承德茶赶制出来!”
“至于那个臭小子那里,他若记恨就让他记恨好了,与西北数百万灾民相比,他个人的些许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身为我皇家的子嗣,天生就得有这样的觉悟!这次吃了亏,大不了日后朕再从其他地方补偿给他!”
正好刘英明日就要启程去涪川,让他顺便捎些话带过去,免得那个逆子再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眉头不由一跳,圣上刚才说的是皇家的子嗣?
若是他记得不错,早在半年前将李承乾贬为庶民的时候,李氏族谱上似乎就已经没有了李承乾这个名字,圣上现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想要趁此机会将废太子重归族谱?
看来,废太子这次在涪川遇刺的事情,对圣上的影响确实非同小可,为了保全废太子的性命,圣上甚至都已经在为洗白废太子的种种过往做准备了。
损失了一桩财力无穷的茶叶生意,却换来了重归皇家血脉的无上荣光,这对一位已经废掉的前太子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一桩比较划算的买卖了。
房玄龄躬身应是,同时出声建议道:“既然这承德茶是出自中山郡王之手,那这些靠承德茶筹来的赈灾款项,不妨也以中山郡王现在的名号传扬出去,让七郡的灾民,在感恩圣上感恩朝廷的同时,也不忘李丰李承德的功德。”
李世民闻言,轻轻点头算是应允。
同时也别有深意地看了房玄龄一眼,心中感叹,不愧是房谋杜断中的房谋,竟然一下就看穿了朕的心思,这个房乔真是越老越老辣了。
第216章 房玄龄的疑惑()
因为逼宫造反的事情,废太子李承乾的名声已经彻底臭掉了,就算李世民想要帮他洗白,原本的名字也是肯定不能再用了。
而李丰李承德这个名字,却是出现得刚刚好。
《三字经》、《弟子规》,黑板、粉笔、黑板擦,还有刚刚很受房玄龄吹捧的《茶经》以及新茶“承德茶”,这些都是以李丰李承德的名义向外散布的,李承德这个名字,哪怕李世民还没有发力,它就已经自然深入到很多人的心中了。
这个李世民口中的逆子,身处逆境,不依不靠,仅凭着自身的实力与努力,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然积累到了不笔不小的名声。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按捺不住,拼着被灭九族的风险也要一举取了李承乾性命的原因。
“圣上。”房玄龄继续建议道:“微臣还听说,中山郡王在涪川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怎么如意,缺衣少粮,很是清苦,所以才不得不放下身架去开办酒肆,去炒制茶叶。
所以,微臣觉得,仅给一些名声的话,中山郡王心中可能仍会有些间隙,毕竟咱们这么做等于是断了中山郡王好不容易才打通的一条财路……”
“他敢!”李世民眉眼一瞪,身上的王霸之气四射,“他是朕的儿子,是皇家血脉,理应为朕为整个大唐天下分忧!些许财物他若都放不开,那他就不配做我李世民的子嗣!”
房玄龄嘴角一抽,漂亮话谁不会说,可问题是从名义上来说,李承乾已然算不得皇室宗亲,人家已经没有必要再为皇家这般拼死拼活捐钱捐物。
“皇上圣明!”房玄龄违心地拍了句马屁,道:“不过中山郡王现在的处境确实堪忧,而且身边还有五个孩子嗷嗷待哺,手里没钱的话日子当是会很难过。所以微臣建议,黔州一郡的承德茶,还是继续由中山郡王的人去照常经营得好。”
大唐地大物博,不着黔州那一郡之地。
况且,黔州在房玄龄与李世民的眼中,根本就算不上是富庶之地,贫穷,偏远,山地林立,就算朝廷想要做售卖茶叶的生意,黔州这种边远山区,也远不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地。
“也无不可。”李世民轻轻点头,朝廷吃肉,李丰喝汤,为人父者也总要为自己的孩子留一些后路。
“事情就这么定了,稍后你回去拟个具体的章呈出来,赈灾之事,刻不容缓,绝不可有半点拖延!”
“是,圣上!”房玄龄躬身站起,想要起身告辞,却被李世民伸手给拦下。
“玄龄莫急,朕还有事要与卿商议!”
房玄龄依言又轻身坐下,然后静身以候,等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言语。
李世民挥手示意,旁边的内侍重新为房玄龄换上新茶,这才一会儿的功夫,房玄龄中的茶水已然见底。尤其是刚刚,在房玄龄准备要告退之前,先是把杯中的余茶一饮而尽,之后才起身言退。
这一切,李世民全都看在眼里,这老头儿,嘴上虽然不承认承德茶的功效,可是身体却很诚实嘛,以前可没见他对这紫宸殿的茶水这么喜欢过。
一杯新茶端上,房玄龄更是坐得稳如泰山,竟一点儿也不急着要离开了。
见此,李世民不由摇头轻笑。
如果不是房玄龄的人品一向坚挺,这几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几乎从来没有出差错,更无任何徇私贪没之举,李世民甚至都开始有些怀疑,这个房乔这般费尽心力地想要将承德茶的经营权揽到朝廷的手中,除了是要赈济灾民之外,是不是也是为了方便他自己可以随时饮用这种可以延年益寿的饮品?
李世民由己度人,他与房玄龄都已经上了年岁,想要多活几年,想要长命百岁甚至千岁万岁,也不是不能理解。
“皇上,不知您还有什么吩咐?”
被李世民瞅得有点儿心慌,房玄龄终于不再装沉静,率先开口问出声来。
李世民再度抬手,把殿内的内侍与宫女全都打发了出去,这才淡声向房玄龄问道:“对于这次晋阳公主在涪川遇刺之事,房卿是怎么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