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狼行三国-第10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都要有很大的危险。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平日里那些被他不以为意的前辈们的规劝才会被他重视起来,也下定决心踏踏实实的扎根军中总有一日要洗雪今日的耻辱。所谓“知耻近乎勇。”凌统的心路历程恰恰说明了战阵就是最好的课堂,磨掉棱角的他假以时日他必然有所成就,当然前提是他还有那个机会。

    而在蕴县的潘璋也几乎和凌统的经历一般,长途奔袭一百二十里之后的敌军还能有多强的战力?而且还是不经休整立刻发动攻击,在潘璋的心中对方至少要折损一半以上的战力。燕云军的确是汉军王牌,张文远也是当今名将,可如此一支疲惫之师,张辽更不会亲自率军来此。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士卒还不能战而胜之?更何况他们收到消息之后还是以逸待劳,潘璋觉得这一战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甚至还稍稍有些不满,为什么没有碰见神完气足之时的燕云军,没有碰见亲自亲自前来的张辽,只有战胜那样的敌人才能满足他的心头傲气。

    “这是什么攻击阵型?燕云军怎么会有如此不通战术指挥的将领。”看着一窝蜂涌上杂乱无章的燕云军士卒,潘璋有些不屑的想到,顺带还小小鄙视了李典一番,眼前的这只汉军并没有多少想象之中的风采,莫非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此次张辽作出奔袭蕴县的决定极为迅速,随之便是燕云军的百里突进,就连周瑜也是根据张文远一贯的风格作出的判断,并没有详实的军情。潘璋此时自然不会知道这两营燕云军的主将就是李典李曼成,假如他知道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有现在的想法了。当年曹孙联手瓜分刘表的荆襄九郡之时统领曹军协助孙策的正是李典,其时潘璋与之有过合作,心中对其用兵的沉稳老练亦是颇为佩服,他最尊敬的大都督周瑜更是将李曼成比作鞠义,汉军八大主力之烈火军统领。

    而当年的潘璋看到的也只是李典的一面,身为曹营名将李曼成有的可不仅仅是沉稳老辣,在战场上他是有着很多令人想象不到的招数的,刘毅亦曾就李典的将才问过飞燕军统领于禁和乐进,他们三人相互之间都比较了解。结果前者沉思片刻之后方才说道:“若论诡黠之处吾不如之。”于禁口中的诡黠二字可绝不是贬低李典的意思,兵者诡道也,至于乐进则言李曼成在战场上常有出人意料之举。

    比方说眼下潘璋看见的燕云军似乎杂乱无章且颇为松垮的攻击阵型就是李典之前特地嘱咐第三军士卒故意做出来的,让他们将疲劳之状尽显与外,以达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这个阵型看上去松散,却亦是列在汉军的操典之中,而且是出自两大天才鬼才郭嘉与凤雏庞统。

    在庞统投效之前,刘毅麾下的大才之中就以郭嘉最为灵动,行事每每出人预料,思维亦是天马行空,在战场上,张虎、贾诩包括戏志才在内都能与之形成极好的互补。而凤雏庞统的性格与郭嘉十分相似,无论天赋还是才学亦不在其下,这两个天才倘若联手会作出什么样的举动?一次宴会之中刘毅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过“倘若奉孝与士元联手对敌,那么怕是敌军主将与孤都绝没有好觉可睡。”

    当时众人闻之都是莞尔,却不得不承认刘毅说的极是,当这两个绝不缺乏奇思妙想且胆大包天的奇才碰在一起的时候,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就只有上天知晓了。当然直到现在二人还缺乏一起合作的机会,此次郭嘉在中路军有戏志才荀攸郭图审配等人与之合力,庞统的身边则有贾诩徐庶,乃是极为默契的搭配。而直到十年之后的坨罗河之役二人才有了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合作,是战两大奇才构思之精巧,用兵之大胆令人叹为观止,亦被载入经典的兵法之中。

    而眼下燕云军这种阵型也算是郭嘉庞统在另一个方面的合作,说穿了就一个字——骗但他们要骗的可都是敌军的大将,此中亦不乏呕心沥血之处。看似松散无章的阵型其实却是外松内紧,良好的适应性和弹性似的它能适合攻城野战遭遇战等种种战法。

    李典在其内还加上了一些小动作,也不怪潘璋会判断失误,郭嘉庞统二人合力,想想就令敌胆寒,加上之前燕云军还有长途奔袭之实,就更为加强了欺骗性,示敌以弱在此算是极之尽矣了。

    :

见招拆招各逞勇() 
利用蕴县两侧的小丘潘璋已经布置了一个弓弩手的阵地,自己还颇为满意对于地形的利用,燕云军杂乱的阵型更给他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倘若他是这队汉军的主将怎么样也要让士卒休整一阵,还要等到天光彻底暗淡下去方才发动攻击,至少可以降低在箭矢下的损失,看来今日在此他注定要给这位敌军统领上一课。

    潘璋想的很好,也的确有所依据,兵法云“奔袭三百里,必撅上将军。”可要是换了老将黄盖或是程普在此就一定不会这么想,不但不会轻敌他们还会更为谨慎。燕云军名扬天下,他的一营之首怎么会不懂战场常识而露出明显的破绽?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李典在此战中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奔袭之后立刻发动攻击不算错,汉军的操练一向强度极大,且在体力损失很大之后一旦歇下来反而会增加疲劳。最关键的是张辽立定决心之后他的进军就不会有丝毫的拖延,敌军一旦决水数万同胞的姓名堪舆,李典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来消除隐患,此中冒上一些风险得大于失。

    待汉军的冲击进入两座小丘夹角之时潘璋就立刻觉察出了不对,他们就像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布置一般向两侧散去,那一定是绕道来袭击弓弩手的阵地。而且在此时他们方才的疲劳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动作变得极为迅猛有力,让人一下子反应不及,在弓弩手开始放箭阻击之时潘璋也看出了燕云军那种散乱阵型的好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敌方乱箭带给自己的杀伤。虽然也不断有士卒中箭其损失却远远小于预估,这哪里是什么杂乱无章的阵型?明明是经过精心研究的。

    “快,两侧步军出击阻止敌军。”很快潘璋就下达了命令,从战场形势来看这的确是眼下最为正确的做法,劣势之下还能冷静的做出判断立刻应对,潘璋的为将潜质也由此可见。不过此时他的内心是颇为恼火的,更是带着惭愧,原来自己以为对方将领无能恰恰是其故意做出来迷惑自己的,而他偏偏就上了当,敌军并没有付出多少的代价就靠近了自己的弓弩手阵地,头一回合交锋他失去了先机。

    “嗯,反应还挺快,不过来不及了,吹号,全力突击”看见敌军的动向李典微微点头夸赞了一下对方将领的表现,随即却是断然道。很快在汉军后方便响起了一阵响亮的军号,而听见这阵军号,汉军原本就迅速的动作更为加快了。

    旗语、军号都是将领指挥军队的有效手段,假如百人之内还能靠嗓门的话但一旦是千人万人再大的嗓门也坚持不下来,原本前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法,但在汉军这数年的整编集训中,后者的运用则是越来越为广泛。和旗语相比,军号最大的好处就在各级将校只需要耳朵听就能知道统领的意图,亦能让他们更好的在战场上集中精力。为此汉军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的,且对号声也有着精密的编排,一把号角在手,主将足足可以下达二十八条不同的攻防指令,大大增加了指挥的效率。

    在燕云军冲击士卒的耳中,后方传来的一阵号声的含义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击破眼前敌军,换言之很简单,“大家拼命”这一战的意义在出发前李典就和士卒们说的清清楚楚,汉军之中同袍之义向来是最被看重的,此时士卒们岂能不尽全力?当然这军号之中亦不乏器具所的功劳,正是他们的研究和改进才让汉军现在使用的铜制军号更加响亮,即使千军万马人喊马嘶也难盖其声。

    潘璋并不知道汉军那阵响亮的军号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不过从两军接触之后燕云军士卒厮杀之时的那种状态上也能看出一二,那完全是一种不顾己身只求杀敌的打法,也可以说是疯狂。假如仅仅一个人这样倒也罢了,可数千人都是如此且这数千人还都是沙场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那种场面就极为令人震撼了。

    这种疯狂指的是燕云军士卒展现出来的决心与士气,而绝非仅仅是与敌同归于尽的自杀式攻击,他们的不顾己身是建立在苦苦操练加上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在厮杀之中他们的破绽极大,可当你想要真正与之两败俱伤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对方的动作比你更加有效更加快捷,往往拼掉性命换来的确只是对方的伤势。在其中燕云军的战阵经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不是意志坚强就能弥补的。

    刚开始荆南军士卒尚能凭借以逸待劳的优势和对方有来有往,毕竟奔袭一百二十里加上连续作战即使燕云军的战力也会有所折损,但随着战局的继续,拼命突击的燕云军士卒就逐渐占据了上风,敌我之间的伤亡比率也开始增大,即使有着弓弩手的辅助荆南军士卒也渐渐抵挡不住对方的冲击了。也许战力上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被拉近了很多,但对方的气势却盖过了他们,这在两军对垒中乃是最要命的因素,一旦一些意志不太坚定的士卒发生动摇立刻便是溃败之势

    潘璋很清楚这一点,此时两处小丘的战斗荆南军的阵脚已经产生了松动,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大溃败就是必然,短短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局面就发展到此,对于燕云军的战力他是不敢再有半点的轻视了。他的应对就是增兵,且是从侧翼进行迂回,目前看来荆南军唯一的优势怕也只剩下对地形的熟悉了,且在心中他还有一个想法,眼下应该是燕云军攻势最凶猛的时候,只要撑过了这一段时间一长敌军的体力消耗可是远胜己方,燕云军就算再如何强大也都是凡人。况且大都督来信之时还表示过会有援军前来,就算没有对方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