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狼行三国-第6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刘毅与赵云二人早就商议好的,当时还有官员进言此举是否有违上下之道而损及燕王的威严,刘毅却言昔日文王为见东郭野人五返方得一见却始终持礼极贡,又与其威严有半分损乎?此番公则宪和等辈乃是有大功与冀州百姓之人,孤敬之又有何妨?此语一出,众皆无言,道理的确不错,可似刘毅这般地位又能如此待下的不说当今,古来又有几许?不过从百姓的欢呼与自发的掌声之中他们也都知道燕王的所为不但没有损及他的威严反而让官员百姓更为敬重。

    一番热闹之后众人回到州府,赵云早就备下宴席为其接风,所谓福祸相依,冀州的暴雨给农田带来不小的损失可谓天降横祸,但众人的齐心合力之下却将冀州治政的效率展现在了所有百姓的面前,让们知道即使是天威难测可在燕王统领之下最终还是人定胜天,燕王是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大汉子民的,此处对于人心的凝聚大有其效。

    午间宴罢,郭图简雍等人并未按刘毅赵云安排的那样回到府中歇息,而是将此次救灾的详情以及这数年来冀州治政之中的得失向燕王做了禀告。冀州抗灾总共出动民夫士卒共计二十七万,尚还要加上自发前来相助的临近百姓五万余人,待一万七千三百四十七名灾民全部安置妥当,统计出的伤亡数字为一千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遇难者三百六十八人,伤者过千,在如此天灾之下的这等伤亡已经可说轻微了。

    遇难者之中有一百三十七名乃是受灾的百姓,其余具为参加此次抗灾的各军士卒与民夫,伤者之中百姓占到的比例亦不足三成,此时伤亡者的抚恤与安置也已经全部到位,除了北平与州府的调拨之外,捐赠也在其中占到了极大的比例,自从抗灾开始的那一日,各地的物资便在源源不断的往灾区集中,甚或还要超过郭图等人的所需,经历了旱灾与雪灾及多次小型灾害之后,刘毅属领之中的应急机制已极为完善,各地各级官员也都积累了较为充分的经验,方有今日之局。

    单从这些细致的数字之中,刘毅就能清晰的了解到此次救灾之事的细致之处,这样的灾情是最为考验官府的应对能力的,很显然上自郭图简雍下到县尉县丞一众官员都经受住了考验!当然在面对如此多的救灾物资之时也不是没有人起了贪念,事后在郭图的细致追查之下便挖出了贪墨粮草三百石以上的官员十人,一经查证立刻就地免职,本人则是押往邺城听候发落,对此众官员们一致商议之后的决定是斩立决!刘毅亦是支持了众人的这个主张,只是在其中免去了一些连坐之罪,提出只纠首犯,余者按律定罪,此处绝非朗生心慈手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在各州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已经很少适用连坐!

    经过内臣外戚之斗与黄巾之乱诸侯争霸的汉末,人口资源就是最大的匮乏之处,如今在刘毅属领之中虽已经占了大汉人口的一半还强总数却也不到一千八百万,这已经是他十数年来极为重视并采取种种方法加以鼓励的结果了,相比于另一个时空的记载是大大超出,可与后世相比呢?一个上海就要胜过他的总和,在如今这种农业为本的社会体系中,人口的多少就代表着生产力的强大,也是判定各路诸侯实力的重要依据,因此非是罪大恶极刘毅在死刑之上是有着很大的斟酌余地的,那种株连九族,夷三族等就更不可取了,按眼下幽州的劳力与亩产量对比,一个壮劳力就可养活三名百姓或是一名骑军,很显然以劳役代替刑罚是眼下最为合理的办法,亦是此时律法的宗旨!

    这一番禀报一直持续到晚间,甚至晚膳都是在此之中度过的,很是让刘毅找回了后世召开公司会议的感觉,汉末之人对于膳食之时的礼仪是极为重视的,官场世家就更是如此,可在燕王长期不懈的逐渐努力之下,官场之中也在发生着改变,救灾之中的很多时候郭图等人都是一边用餐一边议事的,谁也没有觉得此事有太过的失礼之处。

    随着这些汇报的深入,冀州各地的基本情况在刘毅脑海之中更为清晰起来,不由为自己此次南巡之举而庆幸,在幽州各州快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商业的兴盛给民间与地方都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而其中的细微之处倘若不是这些官员详细提及,就很有可能被刘毅忽视过去,朗生不怕问题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通过众人的合力总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加以解决,相反他最怕的就是在下面听不到问题,那就有可能是被官员们所忽视或是隐瞒的了,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郭图此人长于治政长于与人交际,而在此次的南巡之中刘毅对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并不怕将可能会对自己仕途造成影响的问题暴露在燕王的面前,甚至敢于指责由刘毅及北平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的弊端,这点无疑让刘毅极为欣赏,身为穿越者,将后世的经验与今世相结合谋求更好的发展乃是自然之法,可这其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这个东西未必能适用与任何一个时代,因此朗生也毫不忌讳自己的观点会被下属所质疑,在某种程度上他还在鼓励着这种行为。

    可如今的他身居高位权倾天下,熟悉他的那些部下似贾诩郭嘉自然深知燕王为人而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可再往下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的情形也很常见,只不过在程度上还比较轻微罢了,这是华夏官场上的一种顽疾,刘毅也并不指望能够将之完全消除,只愿能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郭图这样的人才就显得极为难得了,且他与田丰的刚直还有不同,往往就算是一些意见在他口中说出能让你听得明白的同时并不会感到太过不能接受,此处说起来容易想做到却是极难。

    华夏的君子之道虽说讲究刚直不阿,但更多的也在讲究含蓄之道,可往往含蓄太过就难以让上位者明白决策之中存在的问题,在畏上成风的官场之中便更是如此,所以才会有国有诤臣不忘其国的话语,大体上明君的身边一定会有诤臣的出现,刘毅麾下戏志才就是这样的角色,他可是唯一敢在大战之中拉拽朗生战袍甚至不惜以身相挡之人,此外便是张虎、贾诩、郭嘉都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不过戏志才的刚烈更多的表现在军事决策之中,此时眼前的郭图在刘毅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起来。现今朗生的重点自然还在军事之上,毕竟此时天下还未一统,他需要更多忠勇的战将士卒为他冲锋陷阵,可这一点是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的,穷兵黩武也肯定不是长久之法!

    在治政之道上刘毅麾下也有着很多的大才,江东二张、陈群钟繇,包括眼前的简雍郭图都是一时之选,幽州各州的兴盛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但目前朗生身边缺少的就是一个诤臣,能够在他身边不停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与种种不足,眼前的郭图郭公则显然已经具备了这个素质,哪怕他的性格可能不及田丰戏志才那般刚直但此处却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来协调,比如说刘毅可以下令不罪谏臣,也可以给他们下发免罪金牌这样的物事,总之他必须要保证自己不犯或是少犯不必要的错误,看来待冀州之战后将郭公则此人调来身边应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简雍郭图二人的禀报之中有着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在冀州,与各处亦在渐渐的明显起来,那便是土地的兼并,地广人稀使得许多良田都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的地位将会使得他们以种种手法吸引寻常百姓来为他们耕作田地,这在初期对于百姓们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可随着他们手中的土地逐渐集中在世家手中的时候,各样的盘剥便会出现,土地兼并也会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也许在数年之内不会对大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可长此以往就定会加剧社会矛盾而使得人心不稳,同时也在阻碍生产的发展,必须未雨绸缪的加以限制,但采取怎样的手法就需要刘毅仔细斟酌了,土地可是代表着士族最基本利益所在的,一旦刘毅对此动手倘若太过激进必会遭到极大的阻力,但小打小闹却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遏制这种势头将会是朗生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治政之法上需精心应对的难题!

第七百九十一章 洗尘之宴() 
领地的扩大,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给刘毅带来了强大的军队,精良的军械,为他争霸天下的大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但在其中所产生的矛盾与问题经过两年方略的休养生息之后已经开始逐渐的体现出来。对付问题与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之方刚萌芽之时以种种手段将之扼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一旦放任之后很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这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已经无数次被一个又一个的事实所证明,刘毅当然不愿再去走那些弯路。

    随着郭图简雍等人的意见被燕王极为认真的亲笔记下,各处官员也变的极为活跃起来,这样的主上是他们几乎未曾见过的,但想想燕王在军中的举动却又极为合理!不管面对多大的胜利,除了与众将及士卒一同欢庆之外刘毅本人在短暂的喜悦之后都会很是冷静的面对,他更乐于去寻找胜利之中存在的问题以求下次精益求精,燕军的众将早就习惯了燕王的这个风格,刘毅在此有一句言论深得众人之心。

    “百战百胜与士卒而言有振奋军心之效并不为过,可若诸将以此为恃便是大谬其然,需知便算有百战不殆之名可一场大败就能将之烟消云散,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与兵家之道中亦是上善之言!”

    每逢大战之前燕军之中的讨论气氛都是最为浓烈的,众将甚至士卒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抒发己见,司州之战中一名普通什长提出的伤敌而不杀敌之法被刘毅采纳之后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朗生前番曾经提议赵云以枪道入兵法,而尽他自己亦是以兵法入政事了,在他事无巨细的询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