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狼行三国-第7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锐,那便是甘宁的飞虎军。徐晃大军行动的同时,轩郎率领的徐州飞虎军一步已然自下邳走海路直奔长江入海口,并会在这里逆流而上行至建业附近江面,整个航程预计会在十二三日左右,而在这十二三日之间,徐晃的任务就是至少要打通一处通往江岸的道路并保证它的安全,为飞虎水军封锁大江提供重要稳定的后勤保障。

    甘宁就任徐州刺史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除了日常的政事之外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飞虎水军的操练,恐怕以现在的情况而言以飞虎海军称之更为贴切!刘毅对于水军没有太过深入的深究,他能做的只有为其提供最为先进的船只装备及一些较为新颖的训练思路,至于其他的实务自然要由水战的大行家兴霸来加以安排!操练之中,如何直接在水上进行战略补给就成了飞虎军重要的课题之一,燕王说过这是水军能否形成独立而又持久战力的关键,之间成功的例子实在太多,刘毅的每一个建议都能得到统军大将的极大关注,更遑论是甘宁。

    倘若刘备孔明真的要在徐南与甘宁庞统一战,飞虎水军就能断其后路不停加以骚扰,那时水军的补给多半就要依靠海上运输,假使扬州并无此心,单凭那些留守的士卒又如何能抗徐晃手中的龙骧精兵?燕军必能在长江南岸形成稳定的战略支撑点,也会为水军提供安全的港口作为基地,到那时扬州军过不过江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一天不拥有能与燕军飞虎抗衡的实力,这渡江之事便是危险极大。

    这一次刘毅采纳庞统的计策决定先行对刘备进行战略牵制,他并没有似当年的司隶之战一般给予凤雏什么佩剑印信作为号令三军之用,小说之中描写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亦只是虚构。一般而言三国中的那些智谋之士很少会有单独领军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刘备死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国大都督司马懿,似乎从此之中亦能验证二人的全面,但做到这一点有着一个必须的前提,资历与威望!白帝城托孤的几年之后,孔明在蜀汉的声望可谓一时无两,而司马仲达在魏国的地位也大致与之相当,有了这个基础二人才能单独领军!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之前,三国之中最为受人推许的帅才便是周瑜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是三国之时顶尖的谋臣,又为难得的三军帅才,周公瑾的确是千古风流人物!今世孙策之所以势力弱于曹操刘备二人主要还是由于他在大局观上的失误,而在战术层面,周瑜的统兵之能绝对无人能够加以质疑,扬州军大将关羽便对之很是推许。

    在之前的数次战役之中庞统为燕王屡设奇谋,立下汗马功劳,与燕军之中已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声望与地位,不过想要单独统领十余万大军征战一方,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他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他而言运筹帷幄之中始终是最为恰当的位置。燕王麾下另一大才郭奉孝的类型也与他相似,不过倘若鬼才单独领军倒不会有庞统存在的欠缺,当然这不是刘毅用人的一贯原则,人才终究只有在最合适他们的岗位之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他眼中,几位军师之中能够单独统领大军征战的唯有张虎与贾诩二人,前者统兵则更为多多益善。

    对此庞统心中明镜一般,自冀州之战开始,他与二将军之间多次配合已然形成了足够的默契,此次向燕王进言甘宁也给了他极大的支持,无论公事还是私交二人都很是性情相投,燕王既然首肯了自己的意见,这领军主帅之任必然就会落在二将军的身上,只要尽心竭力辅之便一样能够达到自己的战略构想,还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而对燕王士元心中亦不乏感激之意,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可他的一系列调兵遣将都在表示着对自己的全力支持,飞虎海军房山分部几乎尽数南调,白虎玄武二营经海运而来,燕王在尽其所能的为他的所谋增加更多的机动兵力,让他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这才是庞统之前熟悉的那个燕王,一旦定计他就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看如今的架势似乎整个战略方向都在向着徐州倾斜,虚虚实实之道,从过往的实战经历来看,燕王刘毅亦是此中高手!

第九百二十五章 得失俱细() 
所有人在一生之中都要有成长的过程,对于王者而言这样的成长则更偏重在心理方面,眼下的这场大战虽然胜负还未分晓,但刘毅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那便是心境的提升,很多时候心理问题都是一个结,没有解开之时任你绞尽脑汁都无能为力,但偶尔的一个刺激或是很小的一件事都可能轻巧的松开这个节,在此时你回头看去,就会察觉出自己之前种种做法的优劣之处,眼界与意识将会更为明晰。

    燕地北平机会所定的方略可说是刘毅来今世之后做出的一个最为重大的决定,不仅仅是在两年之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实力,更对今后更久的规划与发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两年方略从现在看来是极为成功的,它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朗生各方面的实力,倘若将争霸天下比作一场长跑比赛的话,如今刘毅已经将南方三雄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大汉燕王都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位置。

    但这些无形之中也会给刘毅带来巨大的压力,且这样的压力他只能独自承受,无法去尝试和别人分担,此时一味求全,患得患失的心理将会逐步产生,若是不能尽快的做出调整,一旦在决策与判断之中出现重大失误,眼下的优势局面就很有可能付诸东流。面对这个心结,庞统的提议就像是一根导火索,让刘毅在详细斟酌之后有了顿悟。

    出了汉中之战的局势并不乐观之外,对于中原的战事朗生亦是过于追求完胜!此时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思想与决策都会显得有些呆板与保守,完胜不了惨胜也行,便是打成互伤的局面凭借燕地强大的恢复能力他又有何惧,在兵家之事上是容不下太多的思想僵化的。这些问题其实刘毅之前也不是想不到,可如今虽是情势未改,角度依旧,但心境一旦发生变化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有了新的变化。

    朗生不仅采纳了庞统的建议,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此加以补充,原本中原会战只在青兖二州之间,可如今看来极有必要将之扩展到徐州与豫州之处,甚至还要加上荆州,战局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对战役规模的把握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按眼下的战略态势与中原各处的兵力对比,刘毅是决心要打一场扩大的中原会战了,倘若此战可以尽收全功,长江之北的中原大地将不会再有大的战事。

    他今世初来便是山林狼王,孤傲的狼王在面对强大的猛兽之时是绝不怕与对方两败俱伤的,付出代价击倒强敌在山林之中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有些时候事情的简单与复杂都在当事人的一念之间,如今朗生要做的就是将复杂的局面尽量想的简单,既然曹孟德刘玄德都想将局势搅得更乱而乱中取胜,孤便如你们的心意让它变得更乱,当然这个乱只是表象,真正关键的线头永远要被孤紧紧抓在手中!

    乐平一战,燕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在攻城战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高顺李铁牛,辽东军朱雀营配合紧密头一天的攻击就数度冲上城楼,并通过之间的节奏控制带给了曹军巨大的杀伤,待到晚间燕军退兵之时赵云高顺二人的推测,今日一战,曹军的伤亡定不会在燕军之下,与攻城战而言,能将战损打成一比一在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燕军凭借精良的器械与先进的战术却是近乎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此处经验还将在战后得到总结推广来进一步提高燕军攻坚之能。

    虽然还没有拿下乐平,但经过今天仔细的观察,这个结果在高顺心中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且比之战前他的预估,无论是速度还是士卒的伤亡都要乐观的多!攻击雄城一日而下子龙敬方绝不会去想,白日做梦之事想来何益?乐平城中有乐进陈留营三万精锐,无论燕军的器械如何精良,战术如何先进都不可能一战破之,真要如此乐将军就可以回家种地了。不过这一夜就算没有敌军朱雀营连续不断的骚扰,文谦恐怕也难以入眠,日间燕军展现出来的战力尤其是那种精巧的配合与战术构思都超出了他的预想之外,轰天炮远程压制,辽东军配合冲击,那高顺对时机的把握就如同可以在数百步外看清城头局势一般,这样的攻击乐进实在很难想出良方破解,虽然不愿意去想,可乐平究竟能守多久的问题却是不可抑制的在心头产生,挥之不去!

    对比乐文谦将军的苦闷,城下赵云高顺郭嘉等人的心情就要轻松的多了,攻城进展的顺利与战术演练的成功都让他们眼中的信心更加浓烈,燕王的这个战术对于攻击坚城果然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乐文谦三万陈留营也撑不住十日,到时不光此城可以收入囊中,亦能达成大王“重在歼敌,次才占地”的思想!

    作为此番攻方的主将,赵云与高顺二人在战后的总结之中却把自己代入到了乐进的角色去考虑战局,久候两将对视皆微微摇头,他们发现即使换了自己面对如此攻势,怕能将战局拖至对耗已然是最好的局面了,而在兖州战场之上,燕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兵力,既能拿下兖州之地又能将敌军的主力消耗殆尽在刘毅的战略构思之中便是最为理想的局面,压缩曹操的领地,消耗他手中的精锐,哪怕是两败俱伤比起恢复能力来燕地的优势将会越发的明显,此亦乃稳正之道!

    体验了一番乐将军的处境与心情之后,赵高二将与郭嘉及众将都开始认真的对今日之战进行总结,乐平攻坚不仅仅是兖州之战的前哨,对于燕军之后的建军斗将提供很多实际的经验,之前燕王就有过来信,此战得失要细到毫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