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狼行三国-第7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初春的人造美景无论是乐进还是于禁曹仁等将都没有半点的好心情去欣赏,那些造型独特精美轻巧的风筝在他们眼中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燕军轰天炮的身影。此绝不是夸张,轰天炮打击的是城池与士卒的身体,而这些看似无害反而极之华美的风筝打击的却是城池之中的人心,每当看见天空中的风筝脱线迅速向城中坠落便会有一队专门的士卒随着他的轨迹而动,要在其落地被人拾取之前将之处理到,以免落入百姓的手中,这也是经过思考之后将军们做出的决定。

    “燕王厚恩,只取城池、百姓不杀一人。”“乐进叛逆,必要擒之,与他人无尤,倘有擒之献城者,黄金千两相赠。”燕军的这些风筝之上都会带着目的性很强的标语,有些针对城中百姓简明扼要的宣扬燕王的仁厚与待民之善,有的则是针对曹军诸将开出悬赏,包括献出城门下城投降都有着不同的赏格。此便是在攻势停止期间依照郭军师的提议各军对坚城展开的宣传战与心理战,亦是正面攻击的一种延续,现在众将还无法判定这种手法是否有着足够的效果,可从曹军诸将的应对来看,燕军发动的这场不见血的攻势已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并不是只有曹军才会在攻城之中采用流言之策来瓦解城中军民的决死之心,燕军之中贾文和郭奉孝皆是此中高手,攻城战中攻心战原本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在燕军天狼之中如何将攻心之法细化出种种具体手段便是他们研究的主要的课题!而在其中刘郎纸的出现普及为燕军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攻心之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作为天下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在今后一统天下的作战之中攻坚将会成为燕军的主题,敌军是会想尽一切方法利用雄城坚城来消耗燕军强大的战力!而攻城战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战损最大的一种,其中极为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南宋末年蒙古攻击军事重镇襄阳,以其足以横扫整个世界的强大武力却在襄阳城下一筹莫展达十数年之久,刘毅不知道在此城之中是否有着似郭靖黄蓉这般的传奇人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汉儿女万众一心的决死之意当是无比坚定,最后的失败在于南宋本身的积弱以及双方武力之间巨大的差距,与军民的斗志无关。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攻城战之中守军与百姓的斗志对攻击一方而言就会是最大的难题,如何能够采用有效的手法削弱对方的这种意志自然是研究攻心之法的主要方向,而宣传战无疑便是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汉末之时的诸侯争霸还是属于内战的范畴,一般而言百姓是不会似对待异族那般对付自己的同胞的,可这也有着一个前提,就是那些同袍不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与财产,想要瓦解民心,刘毅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其安心。在这一点上燕军一贯的良好表现与燕王一言九鼎的生命无疑是两块亮闪闪的金字招牌,可谓有口皆碑。

    其实在攻城战之中还有着很多所谓的绝计,比如决水,断水甚至是投毒,单从打击对方有生力量的角度而言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刘毅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采用此法的,如果他想,毒王就会成为最大的利器!采取这样的手段打击的绝不仅仅是对方的士卒,更会针对城中的大汉百姓,而在刘毅眼中这些百姓已然都是他的治下子民,攻下坚城导致尸横遍野十室九空那这所城市就不要也罢。

    在战场之上的确需要无所不用其极,但在还有手段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刘毅绝不愿采用那些绝计,战争之中士卒伤亡乃是军人的天职,可百姓却不在其列,尤其还是在内战之中。东汉末年天灾不断,朝政昏暗民不聊生,加之其后黄巾之乱,群雄争霸更是战乱不休,“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曹孟德的这句名诗当真是道尽了战争的残酷,这长达近百年的纷争也使得大汉元气大伤,其后出现五胡乱中原之局面与此也不无关系,可谓汉人历史之中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

    有幸穿越来到今世,刘毅志在一统天下,但他不愿被他统一之后的大汉江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朗生要的是富强昌盛的大汉帝国,他要有着强大富裕的国力才能更进一步的去实施自己心中的构想。从当前的局面来看,由于刘毅的加入天下已然四分,比之另一个时空之中要安定许多了,在燕地之内就表现的更为明显,长期的稳定和物资的充足加上燕王鼓励生育的政策让人口有了极为显著的增长,一千两百万,放在后世仅仅是一个大都市,但这已是历史上同期人数的总和。在他的带动之下曹刘孙三人也都采取了很多亲民的政策,与另一个时空相比,此时百姓的地位与待遇是有着一定提高的,很显然朗生的举动是在保护整个大汉的元气,无论成败此心不会变。

    显然比之当世的各路诸侯,刘毅站的角度要更高看的要更远,这是时代造成的结果,此乃宋襄之仁吗?朗生绝不如此认为,倘若这也算宋襄之仁的话他也不怕坚持下去!而这个态度却让他赢得了麾下一众文臣最大的推崇,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无论是谋臣或是治政之臣抑或地方官员在他们心中都有着仁义之道并将之作为信条,只不过程度各有不同罢了,相对而言张虎多一点而贾诩显然就要少一些。

    这世上绝不乏自诩仁义来收买人心之辈,但燕王却几乎从未如此为之,众人很少会在此处之上听见刘毅的长篇大论,可他却在用实际的作为去体现着这两个字的巨大含义,从当年天下大旱之时无限度的接受灾民入境再到黄河水灾之时的亲临抢险,燕王的待民之善于惜民之意是每一个燕地百姓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这比任何的宣传或是将自己标榜的天花乱坠都更有实效,“燕王是个大好人”,这一句话简单之极淳朴之至,百姓们不会用太过华丽的言语,却几乎是燕地各州所有百姓的心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胜过千言万语。

    比之武将而言,文臣要更趋于理想化一些,燕王的很多作为都是和他们心中所想相合的,且在此之中很容易就能为朗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高瞻远瞩与心胸气度所感!燕王总是能想人所未想,行创新之道,他在两年方略之中为大汉描绘的那份蓝图便连张虎郭嘉贾诩等人都有着很多的激动,在燕王麾下效力你只要努力做好分内之事,名位与财帛便绝不会缺少,且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王对麾下的关怀之情,这样的工作环境加之还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如此主上不让人倾心相投誓死报之他们到哪儿再去寻找这般的明君仁主?

    后世在企业管理之中为员工规划美好蓝图亦是领导的必备工作,刘毅为大汉及众人所描绘的景象绝非是空中楼阁,它一步一步的在被事实所验证着,那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汉帝国之中亦有着自己的一份心力,光是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就能让很多的忠贞之士为此而舍生忘死了,此时放眼大汉且不谈军事,在地方官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态度上燕地都是首屈一指的,皆是因为刘毅的以身作则和理论指导。

    在文臣之中燕王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武将之中就更如此,无疑绝伦,将略无双又能爱兵如子,将一条性命卖给这样的主公对燕军所有士卒将校都是幸事,而得到了实利有着安定生活的数百万百姓们便更是如此,此时的朗生虽不是大汉天子,可在燕地群臣、士卒,百姓心中都是众望所归,而当这样的众望所归遍及整个大汉之时,就是……

第九百五十章 千古一帝() 
刘毅进位燕王之后地位威望都是与日俱增,更以大汉皇叔之位监国,如今献帝亡故已然近两年,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乱世之中情况虽然特殊一些可这两年的时日显然也太长了一些。当年曾有过简拔刘氏宗族子弟之说此时却并无太多人提起,原因只有一个,在朗生麾下这些忠心耿耿的谋臣猛将心中,燕王距离身登尊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他们是绝不会接受另立新君的,而这些人正把持了燕地所有的军政大事,宣传喉舌亦在其手中,无人在此话题上置喙便不难解释了。

    当朗生的地位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事情已是势所必然,不要说这本就是他心中所想,即使全无此意亦会被一众下属推上这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以他为核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燕王的进退再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与千千万万之人的得失相关。相比于另一个时空之中的魏王曹操,刘毅显然有着出身上的明显优势,且献帝的驾崩又是另一个有利条件,也难怪旁人以此来加以攻击。

    说起性格,燕王的四大军师以戏志才最为爽直,且更是出身寒门,在他心中让刘毅正位的愿望是极为强烈的,郭嘉贾诩皆乃世家子弟,张虎虽是寒门但性格比较内敛,虽然在很多人的心目之中燕王与大汉皇帝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想要名正言顺必须要有一个声望地位都能令人信服的人带头求之,无疑久随刘毅的戏志才便是最佳人选。

    半年之前志才还真的给燕王上过一封密奏,内中已然表明了让刘毅继承皇位之心,天不可五日国不可无君,倘若燕王正位对燕地军民的军心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作用,麾下众臣也会更为用命,这对之后一统天下的战役肯定有利,况且无论是出身、地位、名望、舍刘毅之外便不再做第二人想!这封密奏志才完全是以个人名义上报的,他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亦不愿在此中牵涉过多的其他各种因素。

    接到志才的上奏,燕王特地将戏军师请入府中二人相商有数个时辰之久,其间君臣二人??二人到底谈了什么无人可知,不过从随后的情况来看显然刘毅是拒绝了戏志才的这个提议!在他心中现在还不到称帝的时机,自己的实力固然强劲,所领也到了半壁江山的程度,但未必就能超过南方三雄的总和,登基称帝与一统天下,刘毅更为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