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廷栋、张凤翼、周延儒等等在职的阁老也纷纷告假,崇祯皇帝明明知道这些人是去南王那里露一小脸也无可奈何,留住人也留不住心,随遇而安吧。

    京师勋贵也走了一多半,许多人有可能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因为他们已经把资产全部转移了。

    有人走也有人来,这有些跟改革开放初期国朝人口流动如出一辙,农民走入城镇,县城居民走向省会,二三线城市的人流涌向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部分精英又出国谋发展。

    京师太多有钱有势有实力的原住户去了认为能够有安全保障的“南明”都城“新杭州”,有许多迷信京师城高墙厚固若金汤的山陕、河南、京畿等地的富贾豪商、达官贵人来到京师安家。

    他们远走京师时甩卖县城、府城的宅院,接手的大部分人是逃离乡下的地主老财。

    京师太多原住户大甩卖房地产,此时的价格低廉倒是有了可比性,许多外地来避难的有钱人出手了。

    他们放心选择京师安家的原因不仅仅是这里城高墙厚有京营驻守,最主要原因是京师粮价平稳,精米从来没有超过两个半银币一石。

    有粮自安,大部分人认为有坚城、强军和足够的粮草,大明立国二百余载,京师多次被围却从来也没有被任何敌人攻破,此次应该也不例外。

    李独眼会取京师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贼骨头也知道探听军情,暗桩、细作早就把京师的情报一五一十回禀。

    山陕、河南等地涌来了许多人躲入京师避难,大部分是富人,他们随身携带了华夏大钱庄汇票、存折,见今年京师房价不高果断购买用来安家。

    十几二十万人出京师,十几万人入京城,其中当然混入许多闯贼的暗桩。

    伪“大顺”朝的匪兵、匪首听说京师有接近百万人口,吃的是油,穿的是绸的达官贵人何其多也,连升斗小民都能够得到温饱,一个个心痒难耐。

    黄胜布置的尽撤山陕、河南的战略部署起到了效果,中原不留自己人当然会执行封锁,粮食更加不会往内地运送,如果饿得没办法,老百姓完全可以摆脱“大顺”逃亡沿江、沿海投奔“南明”。

    “大顺”地盘打下不小,人口掳掠得不少,可惜粮食和贵金属的缴获十分有限。

    灾年粮食贵比黄金,中原地区缺粮严重,李独眼已经在后悔只顾抢掠没有及时组织生产,由于灾害连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贼兵抢大户能够得到的粮食已经越来越少,而需要吃饭的嘴越来越多。

    闯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能采取配给制,当然不是公平的配给,而是按照三六九等配给,最基层的炮灰也只不过仅仅能够吃糠咽菜吊着命而已。

    而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等等大顺高官跟大明高官一样纸醉金迷,他们还跟大明高官有区别,根本不要脸,连装模作样都不做,一个个显得穷凶极恶,他们大肆藏匿金银财宝,夜夜睡美女天天做新郎。

    由此可见,这些人渣根本不具备革命性,他们只不过是想把在头顶上作威作福的大明达官贵人拉下马换上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已。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衣食无忧的富人起义才是革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民闹起来那叫造反。

    造反头头李独眼开始发愁了,因为他估摸着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粮食无论如何肯定熬不过崇祯十七年的春天。

    他现在已经建立了国家并且称帝,不能给子民温饱也就罢了,总不能还如刚开始造反时那样杀妇女、儿童吃肉啊!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如何维持“大顺”国军民的生计是个棘手的大问题。

    “大顺”国唯有在明年三月前得到大量的粮食补充,否则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根本熬不到秋收,不杀人而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

    哪里有大量的粮食?大明京师有啊!

    探马和细作早就回禀“大顺皇帝”,大明京师的粮行仓库内粮食堆积如山,连官仓都被各大粮行租用存满了稻谷。

    京师精米售价从来没有高过两个半银币一石,而“大顺”国都“长安”城内杂粮都要十两银子一石了。

    汉人都知道有粮自安,北方战局不稳,京师也难免被兵祸波及,不仅仅是官府和达官贵人开始屯粮,老百姓也不遗余力囤积粮食。

    本来京师全民屯粮会导致粮价直线飙升,但是有“南明”的进口粮食大量涌进,再有华夏粮行坚决执行最高限价,哪怕京师人的金银有许多用来恶性屯粮,也没有造成粮食恐慌。

    大家都储备粮食以防不时之需,反而给京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明政府财政枯竭,手里实际控制的粮食库存相当有限。

    但是在全民屯粮的氛围中,京师积存的粮食足够这个城池所有的军民饱食近两年。

    一群暴民头目闻报京师从来没有发生饥饿,那里有足够百万人饱食的粮食囤积一个个口水直流。

    贼骨头们会算账,京师粮食多,到时候不管是官府还是私人的,统统属于咱们的。

    几十万人马赶去京畿之地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山陕、河南的粮食危机会得到缓解,只要有了收成,人吃人的情况基本能够杜绝。

    伪“大顺”朝廷的朝议还是没有摆脱山大王议事的本来面貌,大家脏话连篇吵吵闹闹达成共识,往东攻伐一定要拿下大明京师。

    因为这符合集体利益,饿肚子的滋味大多数流寇都承受过,为了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贼兵做到了统一认识。

    见麾下向东攻伐拿下大明京师的热情高涨,李独眼认为军心可用一时间意气风发,他意识到如果拿下京城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大顺”皇帝取代了大明。

    至于“南明”会有什么态度?当然被顾头不顾腚的贼骨头们选择性遗忘。

    李独眼甚至异想天开希望跟“南明”划江而治,他没有深谋远虑也谈不上雄才大略,属于走一步算一步的流寇。

    他也不考虑后果,反正能吃的都尝过了,想睡的都弄上了床,他一个卑微的驿卒能够混得风生水起早就赚翻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历史上他如果放弃夺取大明京师,就在山陕自立为王也不至于死得那么快,因为倔强的大明还会跟建奴死磕,吴三桂也不会被逼无奈选择投降满清。

    李独眼如果不撕破脸皮在京师拷饷,就不会引起整个大明官僚集团的公愤,就不会暴露出他的贼性。

    李独眼的匪兵如果没有在京师抢掠、拷饷,也就不会因为抢了太多金银财宝变成小富即安没有了死战决心。

    一片石大战之时当然不会跟满清八旗和关宁铁骑一战就输光了家底从此后一蹶不振,最后连农民都有机会用锄头刨死了“大顺”皇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京师是个局,目的就是把李独眼装进去,这里有高大坚固的城池,有足够的粮食,无论谁来此地都会考虑凭借坚城固守。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热兵器战争的年代,坚固的中世纪城池已经不能成为障碍。

    这个时代正是热兵器和冷兵器战争的分水岭,太多将领还在迷信有人、有粮食再有坚固的大城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殊不知这个想法早就落伍,在炮火肆掠下曾经高大巍峨的城墙已经失去了往日辉煌,还不如纵横交错的战壕有效果。

    李独眼的主力大多数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暴民,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这些人当然舍不得京师城池、舍不得囤积在这里的上百万石粮食、舍不得抢到手的豪宅、美人、金银财宝。

    患得患失就会失去灵活性,当流寇不再流窜,他们的死期就不远了。

    被“战神”大军团团包围在京畿之地,最后的结果所有的积年老匪都会被困,被围歼是他们的宿命,当然他们投降后会被留下性命,不是大头目的贼兵流放去“新厦门”修建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运河最理想。

    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免得满山陕追着李独眼打太麻烦,黄胜也采取一战就把李独眼的本钱打光的步骤,比“一片石战役”还要狠辣,因为李独眼的贼兵无处可逃。

    把敌人主力引诱到自己熟悉的战场,“战神”不仅仅有了主场优势,还有大量时间乘着贼兵夺取京师一时间忘乎所以的时候占领所有的要道执行关门打狗计划。

    有句老话说得好,“天欲令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不让闯贼自我膨胀到一定程度,怎么能够轻易消灭之!

    没有纪律性的贼兵夺取京师后当然会露出强盗的獠牙,拷饷、抢劫、抢女人等等坏事一件也不会落下。

    京师老百姓会发现所谓的不纳粮的“闯王”原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惯匪,最后李独眼是不是会被京师好人用板儿砖拍死都不好说。

    贼兵在京师吃香喝辣睡美女抢金银财宝战斗力会急转直下,等“战神”军人来围歼之时,这些贼兵犹如过街老鼠般,他们被包围在京城一丝逃出生天的机会都不会有。

    宋献策、牛金星这两个闯贼的狗头军师出谋划策,他们献计请“闯王”派出精明强干之人化妆成山陕、河南官吏的幸存子弟逃亡京师。

    让这些人带上金银在京师内城、外城购买宅院安家落户,以后攻打京师之时里应外合一定会事半功倍。

    大明军队毕竟是政府军,守卫的城池都尽可能放四乡八壤的老百姓入城躲避。

    太多不知变通进士出身的知府、巡抚等等文官都高调表态为民、为朝廷守土,谁也不敢承担拒绝老百姓入城避难导致老百姓被贼兵屠杀的罪责。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闯贼较好的利用了大明官员的无奈之举,太多城池都混入了暗桩,在攻城之战打响之时,往往都是城池内部陷入混乱,最后导致守军以为城破没有了战斗意志,最终落荒而逃。

    里应外合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