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时小说家-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韩非在新郑所为,不过是身为韩国王室成员的应尽责任,今,三上《强韩书》未有动静,被韩王安所排斥,寡人因而接其入秦。”
“坐拥大才,而暴殄天物,非寡人希望看到。”
不错,这是秦王政的内心想法,韩非之才,乃是天下之才,韩非之心,亦是天下之心,不然,不会将其毕生大作交于自己。
只此一点,便可压过刚才正厅殿内群臣所语旁枝末节,但也正是因为韩非在新郑所为,令秦王政有点把握不准,捉摸不透。
“大王之语,玄清赞同。”
“韩非之才却为天下之才,韩非之心却为天下之心,但若是玄清记得不错,上次大王亲入新郑一见韩非的时候,韩非曾问过大王这样一个问题。”
“法行天下是其夙愿,但……是秦国之法行天下,还是韩国之法行天下,这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身为旷世大才,总是骄傲的!”
周清深深颔首,于韩非,自己算是了解不少,其人其心都可称天下,然而,他所胸怀的天下之心,可是与秦廷群臣胸怀的截然不同。
百多年前,商君法行天下,郡县制横行,如今已然几近遍及整个诸夏,故而,它日秦国一天下大势,韩国必然不可能和如今的韩国一样。
同秦国平起平坐更是不可能!
“武真君之语还是言语韩非有孤忠韩国之心?”
说了这般多,秦王政还是听出了言外之意,顿时,神色又有些不好看,王弟是一直支持自己的,难道连王弟也这般认为韩非不合亲政?
“虽不愿意承认,但韩非却有孤忠韩国王室之心,此番入秦,若是玄清所料不差,其人当会上存韩之书,亦或者性情走向极端,见恶于秦廷。”
“若是因此得活罪秦法,再好不过,一死了之,也无不可。而这些……也非大王所希望见到!但确实有可能被韩非所用。”
于秦王政不满之意,周清未有多理会,历经群臣之言,加持自己之意,结合秦王政所了解,心间深处,自有看法,只不过不想要承认而已。
“少年之时,寡人就颇喜《商君书》,冠礼亲政以来,国势日盛,一天下指日可待,是故,寡人又思忖一天下大势,谋划一天下之法。”
“期时,武真君上韩非之书,顿时令寡人生出共鸣之感,其人一言一语都落入寡人心间,那些……正是寡人所需要的。”
“有韩非助力,寡人相信,法行天下亦是指日可待,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度也将在寡人手中诞生,武真君当知寡人之心!”
秦王政轻叹一声,身躯微转,对着左右挥动手掌,一位位侍女自动悄声离去,少府令赵高亦是如此,不论如何说,韩非却有一丝孤忠之心,若非如此,何须相召群臣,秦王政自己就可做出决断了。
但那一丝孤忠之心,比起韩非之才,不足为虑,只消韩非有一丝改变的可能性,只消韩非有助力秦国的可能性,秦王政都不可能放弃。
“玄清自然知晓,故而,今日倒是有一策献上,或许有些作用,毕竟……韩非非常人也。”
周清再次颔首,秦王政对于韩非的重视,那是对其才学,对其胸襟的重视,秦廷上下,中枢大才虽有不少,但能够在法理上给予秦王政这般帮助的,只有韩非。
长史李斯都不行,心间思绪运转,若所解决韩非这个问题,到也不是不可以,但真的很难,这一点,周清都可以预料到。
“武真君有奇策献上,快快说来!”
果然,秦王政顿生希冀之意,身躯转过,向着周清紧走一步,只消有些作用,自己都愿意一似,何况武真君所言之策均非凡。
“献策之前,玄清倒是有兴趣一问,若然韩非心意而改,大王决定如何用之?”
周清拱手一礼,探寻问之。韩非之人,在韩国新郑的时候,先为司寇府大员,而后为廷尉府邸掌事,均是要职,更列中枢。
“如若韩非真有衷心助力秦国之心,寡人不吝啬领国政之位!”
秦王政好不给予掩饰对韩非的重视,百多年前,商君入秦的时候,三见孝公,而后,直接统领国政,位比如今相邦之位。
虽说如今的相邦时昌平君熊启,但若是韩非真的可以做到以诚相待,秦王政愿意让其取而代之。
“若然韩非决意不助力秦国呢?”
周清再而问道。如此旷世大才,若不为秦国所用,那就只有一个下场,毕竟利刃虽好,若不握在自己手中,终究风险犹存。
“……,武真君快快言语是何奇策?”
秦王政闻此,先是有些沉默,似是不想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丹凤之眸闪烁玄光,再次催问道,非万不得已,自己不想要面对这个问题。
“无论是何旷世大才,终究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是人的话,便会有弱点。而韩非的弱点便是家国一体,牵挂极深。”
“故而,玄清以为,可以承诺韩非,将来一天下大势,承其遗泽,韩国宗庙可存,不至于亡国灭种,这一点,也可透漏些许于新郑,让韩王等人相劝韩非。”
“若可,虽略有违背郡县之道,但于当下却是一个可解之法,同时也能够为山东列国恐惧之心稍减,至于将来如何,那就另说!”
卫国之存。便是缘由百年前的商君与数年前的文信候吕不韦,这一点,周清自信秦王政可以做到,而且郡县之道虽国策,但如今非真正一天下,故而,可暂缓图之。
更有甚者,此例一开,也能够令山东诸国王公贵胄心安,纵然国灭,也能够保留荣耀。当然,至于荣耀能够保存多久,到时候,可就非他们说的算了。
“这……,此策可行,若然韩非应允,寡人期时可暂保韩国宗庙。”
秦王政细细听之,王弟之策确有违郡县之道,但王弟也曾言,将来可以缓缓处理,若然均封建邦国,可就不合韩非之法了,也不合商君之法。
“如果大王还觉得有些不够,那么,玄清以为,当可再纳一位韩国公主入后宫,列良人之位,甚至是夫人之位。”
“据玄清所知,如今的韩国新郑之内,王室之内红莲公主芳华正显,颇得韩非喜爱,若纳其人,期时,以韩国术治权谋,未必不想要合楚国诸人一较高下。”
“如此,韩非自得助力秦国,以彰显大用!” 富品中文
第五百二十三章 至尊之位()
如今的咸阳后宫之内,楚国的力量已经强横近百年了,自从大秦宣太后以来,便是如此,再有先前的叶阳后,如今的华阳太后。
数年前,后宫之后,还有一个夏太后给予掣肘,但夏太后在数年前秦王政冠礼之年,便是薨逝,以至于如今的后宫之内,仍旧华阳祖太后为尊。
而以韩国的术治权谋,倘若红莲公主入秦,韩国上下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定然想要为其寻找在秦廷的助力,而韩非无疑是其中最佳的一位。
一策而出,韩国内外可用,外可保存宗庙,内可有望超越如今的尊贵荣耀,双管齐下,到时候,一切可就由不得韩非了。
“保存韩国宗庙,这一点寡人可以承诺韩非,至于纳韩国公主,这暂行缓之。”
于王弟之策,秦王政心中明悟,的确,韩非所牵挂者,不外乎韩国宗庙社稷,但如今一天下大势将起,要么彻底沦亡,要么苟延喘促。
王弟之策给了韩国机会,至于纳韩国王室所为的公主,秦王政兴趣倒是不大,后宫之内,自己颇为不喜山东六国进献的美人、公主。
然,有些时候,却不得不为之,如今,能够做的,也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大王,其实在玄清看来,与其费尽心力,强行纳韩非于秦政之内,还不如让韩非有一处更好的去处,不知大王对玄清上书的学宫之事还有印象乎?”
先是群臣探讨韩非子与韩非之人,其次又要花费相当大的心力,谋划韩非融入秦政,于周清来说,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韩非却为大才,但大才的作用,并非只有在朝堂之上,才能够发挥出作用。如今秦廷九卿之位均无空缺,数年来,已经将整个朝政运转磨合的很好。
将一个潜在的变数纳入其内,不妥也。是故,今日入兴乐宫偏殿之内,虽献策,但在周清心间深处,更倾向于另行安置韩非。
“学宫之事?”
“难道武真君想要韩非入学宫?”
对于学宫之事,秦王政自然不陌生,也正是因为学宫之事,才勉强同意赵国的条件,交换回上将军桓齮,以谋略即将铺就的学宫。
韩非如此大才,进入学宫,岂不是也有点暴殄天物?秦王政面上狐疑,对着王弟看了一眼,不知道王弟具体是如何所想。
“韩非之才自不必说,但大王难道觉得如今的秦国没有韩非就不能够做出千古以来的盛世伟业?有韩非的助力,大王所愿法行天下指日可待。”
“但何为法行天下?没有一大批懂法、守法、用法、知法之人,法行天下不过是虚谈,而那些人恰恰是将来秦国的柱石。”
“一天下大势,面对山东六国,改换城池旗帜容易,欲要将他们纳入法理甚为艰难,若然秦国没有大批精通法令之人,怕是,将来那些人少不得生事!”
一个人如何能够抵挡浩浩荡荡的大势?就算韩非在如何坐拥旷世之才都不行?以其之才,在新郑之内,连韩国都无法改变,足见其并非实干之人。
若然白芊红换位处之,怕是同样的时间能够做的比韩非更为出色,就是鬼谷卫庄,怕是也能够做的更为出色,韩非一心想要建立新法,但旧的不去,新的如何而来。
比起李斯的务实、干练,韩非之才在周清看来,并不算长于政务,而是它处,若然能够纳入学宫之中,将其法治理念灌输更多的秦国之力,诞生出更多精通秦法的秦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