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郑康成以下皆为所惑。孩儿与张香涛通信多次,对于这本书张香涛的意见是很大的,翁叔平若是没有这点见识,他也就白当这个状元了!”

    谭钟麟思索片刻说道:“这也是不错,难道翁叔平接纳康有为是假?!在胶州湾事件谭延和亨利亲王谈判的时候,天津地“彩云公馆”传过来的消息说翁同终于抛下面子问题主动找到了赫德,问赫德中国是否还有时间去做赫德曾经建议过的中国加强国力的措施?赫德老头说了一句非常实在的话:一切取决于中国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些什么,如果中国决心明天就可以正正经经的开始改革。今天的损失将会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甲午战争地损失也是一样;然而若是无意推动改革,今天的损失将会毫无意义,就像只是向狼群投掷一片片的肉,使他们暂时不追上来,直到把马累死为止

    听了傅彩云传过来的这段话,谭延觉得赫德这个老头似乎更可爱了些。诚然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一个过于落后的中国则和那些非洲殖民地一样,经营它还需要付出相当大地代价,英国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消化它工业产品的中国市场。而不是一个落后的大部落。如果把这段话地说话者变成一个中国人,那谭延可以肯定这个人一定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治家,可惜这段话是赫德说的,那只能表明英国不希望中国太过孱弱,让世界上的列强国家蠢蠢欲动。这会危及大英帝国在华传统势力圈的地位。就像俄国对英国地海外殖民政策地挑战一样不过也是从这则情报中,谭延嗅到了翁同的积极转变。这种转变尽管很微不足道,但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几天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代皇帝考询康有为,这表明翁同已经不满足于当康有为与光绪皇帝之间地传声筒,他要让光绪皇帝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变革不可避免,而康有为则是最好的鼓吹手。

    “真真假假谁又能知道?人心隔肚皮,翁叔平又不是第一天出来当官的只要对他有用,就算康有为再假他也会捏着鼻子认了!以孩儿估计,翁叔平最好的算盘不过是引康有为为奥援,就算要变法也多是用康有为的嘴来发动,至于如何变法,翁叔平是绝对不会用康有为的是以孩儿以为翁叔平倒台不是后党所为,也要丧于皇帝和康有为之手!”

    谭延当官的起始水平比较高,他一上来就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和总督一级的人物交往,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才明白高层政治斗争是如何进行的,同时张之洞的徐志祥大参案和进入李鸿章幕府从事外交策略谋划的精力更让他很快的成熟起来。在他看来晚清政坛高层政治博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人物的性格考量,李鸿章、张之洞、翁同、慈禧太后、恭王奕、王文韶,还有接触最多但也最摸不透的荣禄,这些人合纵连横好不热闹,再加上谭延这个狡猾的小政客,才构成了现在晚清高层政坛的局面。

    谭延的资历和地位自然是无法来左右大清政坛的方向,但是他却可以凭借自己地资源优势来恰当的对政治方向进行引导。以他现在的成就而言,就是谭钟麟这根政坛老油条也不得不对他的论断信服三分。虽然这样的论断真是有些让人耸人听闻,但衡量半天,谭钟麟还是觉得翁同在政坛上活跃的时间已经真的进入倒计时了。。

    “用康有为以起变法更张之功,但却未必会用康有为其人?!”谭钟麟立刻把握到了这中间的猫腻。翁同不是看不出康有为地能力缺陷,如变法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个在朝廷中一天官都没有当过的人就可以凭着满腔热血干成的,如果放在五十年前谭钟麟也会成为康有为的追随者,可惜久经官场考验的他至少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地事情都能够靠热情去完成的,当年他可以仗义执言解恭王奕的危局。也可以打破官场潜规则去得罪慈禧太后生父门下的狗腿子,但他最终还是投靠了慈禧太后,而从某种意义上的政敌到成为慈禧太后的亲信,以至于七老八十眼睛几近失明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还派出御医到兰州为他治病。这中间的转变唯有他自己和慈禧俩人才能够说得清楚。“关键就在这里,翁叔平期望变法,可是又害怕大变法,他在变法上和康有为还是有太多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人完全不是一路地!”谭延虽然前生历史几乎考了一百分,对于翁同的“变法之父”名头自然清楚,可惜翁同与康有为性格差异太大了,而他对前生记忆中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信心不足,干脆否定了这个结论他在亲历历史。这是一场赌局,赌注就是自己的前途甚至是生命,他宁可相信自己的判断!

    谭钟麟点点头说道:“叔平历来谨小慎微,要说他是司马光我信,但要说他是王安石,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谭延笑着说道:“问题是光绪皇帝是没有权位的神宗皇帝,而康有为却是没有做过官地王安石”

    谭钟麟叹了口气摇摇头出乎谭延意料的问道:“你知道荣禄手中的那本日本变政考是谁的么?!”

    “翁叔平地字估计现在除了孩儿还没有人能够模仿的如此惟妙惟肖。孩儿没有这个心思来造翁叔平的假,那只有他本人抄录的,不过这本书怎么会跑到荣禄手中去了?这个不对呀”谭延这才有些迷惑荣禄手中的那本由翁同抄录地日本变政考地来源问题。

    谭钟麟淡淡的说道:“那是太后地!除了这本书之外,还有两本康有为的书也在太后手中。不过那两本书不是翁叔平亲笔抄录的而已”

    “太后的?!阿父,这有些不大可能”谭延好像听到了本年度最大的笑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难道只有皇上想着变法图强,太后就不可以了么?!”

    谭延听后倒是有些释然了历史上慈禧太后也是“变过法”的,比如说先前他主张过给女人放脚。这就是慈禧太后的主张之一。但慈禧太后“变法”的时候应该是在庚子事变之后被洋人打怕了才想到变法,不过想来这个时期的慈禧太后对变法有兴趣还是有可能的。

    “难道说荣禄对变法有意也是太后的意思?!”

    “呵呵。你想明白了?!”

    “这也没有什么不明白,甲午年昆明湖换了黄海大东沟,虽然有李合肥当了大汉奸替太后来顶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李合肥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顶缸的估计太后也不愿意落下爱新觉罗家族罪人的名号,变法强国不受外辱,这种心思可以理解,但她那个变法不成”谭延笑着说道。

    “那你的变法成不成呢?”谭钟麟有些狡猾的反问道。

    “孩儿的?!”谭延笑着摇摇头说道:“不过是重复李合肥的老路,撑死能够把这个纸房子变成土房子,但要是雨下大了照样也得倒!”

    “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大凤翔胡同,恭王府邸

    这是谭延来到北京四天之内第三次见恭王奕了,每一次虽然时间都并不长,但在恭王奕眼看就要不行的时候还这么频繁的邀见谭延。这不能不让来往出入于恭王府邸地王公大臣们侧目他们有的都来了三四次了,还没有见到恭王爷,而这个年轻人却频频得到接见。恭王爷都快要到蹬腿的份上了,他们来见见不过是一种“义务”,按照关系亲疏远近不要说恭王愿不愿意见,就是大公主一句话便给回了,人都快要死了,也谈不上巴结。但却也表明了某种动向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很厉害,能够得到鬼子六的赏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沈静坐在马车中,眼看就要拐进大凤翔胡同,远远的便可以看到恭王府邸门口那一长串的轿子马车。他地情绪却有些不好。

    “嗯,这确实不算是好事,甚至可能会成为我倒霉的先兆,恭王奕毕竟是太后大半辈子的敌人,也是最强劲的政敌,比肃顺那伙蠢货要厉害多了,威胁也大得多,难保我今天成为恭王府的座上客,明天就要回家去种田了”谭延微微笑着说道。“这倒还没有严重到如此地步。可是小心总是无大错地,恭王府这边还是能推则推,可以装病避开么!”

    谭延摇摇头说道:“这个时候可不是避开的时机,恭王还是要看,大公主所有的要求都要尽力去满足,你不要忘记恭王倒了,我们可就剩下大公主才是唯一的依靠。其他的荣禄什么人都是假的,只要有大公主,我们肯花钱就可以东山再起,若是连大公主都要背叛。那我们一旦出事,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叔嫂之间放在二十年前自然是政治敌手,不过恭王自从归隐之后基本上对政事已经完全丧失斗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未必如我们想得这么紧张大公主,她靠得住么?!”沈静有点像安慰谭延。更像是安慰自己。

    谭延沉色说道:“大公主是绝对靠得住的。你也莫要轻看了她,在慈禧身边就算是荣禄也要回避大公主的。这就是我们手中最后一道王牌了!”。

    在赵恒君地操纵下,马车稳稳的在恭王府邸大门口停了下来,沈静留在车上,而他则在车厢内整理了一下官服之后便走下马车。恭王府的管家早就候在大门口,一见谭延下车立刻凑上来躬身说道:“谭大人来了,大公主那边让小的见到谭大人之后立刻带过去,谭大人请走在恭王府邸的回廊上,等一个送东西的丫环走过去之后,谭延见四周没人便停下来从袖子中掏出一张五百两白银的银票递给管家轻声说道:“王爷身子怎么样?”

    在恭王府当管家如果放在五六年前还是比较无趣地,但是随着恭王奕再度复出之后,恭王府上下仆役收各级官员的“小费”收得手都软了,而谭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居榜首。管家熟练的接过银票小声说道:“昨天晚上王爷半夜呕血估计、估计也就是这两天了!”

    “哦,对了,谭大人昨天傍晚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