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之洞反对盛宣怀建银行的理由比谭延更充足中国有一家工商银行拥有铸币权对他来说麻烦已经够大了,若是再出现一家,尤其是像盛宣怀这样会经营的人来办银行,那他的铸币局地日子可就更难过了。

    张之洞和刘坤一当年和谭延一起办铸币,但却没有想到谭延居然想出通过银行来实现铸币的办法。好在谭延无意进入湖广和两江地区,否则这里的银元和银元券都要改姓“谭”。虽然张之洞再次犯了以前的老错误,做事不经行内人仔细谋划。完全是自己一拍脑门就两眼一抹黑的闯进来,但是湖广铸币局开之后,确实是极大地改善了张之洞地财务状况。他之所以能够财大气粗的向旅顺造船所购买战舰来建设长江舰队,甚至还购买昂贵地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来做南洋舰队的旗舰。除了和谭延在美西战争中发了顺风财之外,铸币局的利润功不可没。

    盛宣怀的说帖已经极大的触犯了张之洞的利益,他不反对是不可能的。翁同支持盛宣怀办银行有着充足的理由,日本自仿照西法创建银行之后,百万兵饷立筹可得。无须向外国借贷。站在国家的角度而言,翁同支持盛宣怀是正确的。更何况这还可以顺便打击谭氏父子所支持的工商银行。

    翁同立刻邀请盛宣怀北上商议创建银行事宜,盛宣怀也欣然而往,同时他在京师也四处为盛宣怀创建银行而摇旗呐喊,很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此后更是替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呈送了自强大计折,以此来抬高盛宣怀的政治地位盛宣怀是没有功名的,他不能获得正式的出身来步入官场,而是透过李鸿章的关系走向政界,可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身上烙着很深的“李记”印痕。

    翁同在京师为盛宣怀张目,那最终的解释只有一个………盛宣怀背叛了李鸿章改投翁同的门下,这是自袁世凯在甲午年大战后拿着三千两银票让李鸿章辞去大学士好让翁同成为真宰相的有一次性质恶劣的背叛。这也是谭延将盛宣怀的说帖寄送给李鸿章的目的所在,盛宣怀过于精明算计,却没有想到朝廷能够让一个汉人掌握几万新式军队在京畿附近,这就非常明确的表示谭延正是在圣眷正隆的时候。。

第二百一十四章 庄家() 
翁同与盛宣怀的银行计划才刚刚开始便被南北洋大臣联合上章给淹死了,翁同贵为帝师但和地方实力派的两大巨头相比还是逊色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朝廷二品大员以上的任免皆操纵于慈禧太后之手,翁同这些枢臣平时在一些小问题上或是趁着甲午战争那样的局面挤兑疆臣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那拿各省督抚没有多少办法的,尤其是南北洋大臣联合决定更不是他所能够反对的。

    盛宣怀北上京师是乘船而来,却瞒不过谭延的眼睛,在他刚刚踏上天津港码头的时候,沈静早就在那里恭候多时了。对于谭延身边第一谋士,盛宣怀并不陌生,虽然他没有见过对方,但是沈静那一口略带浙江口音的:“在下沈静沈文渊,添为直隶总督衙门总文案”还是让他在这晚冬的寒天中感到背上的冷汗。

    正当盛宣怀与沈静在一家酒馆中“促膝长谈”之时,谭延却被老头子从山东招了回来………方榕卿已经快生了,做为谭氏家族未来的顶梁柱的第一个孩子,谭钟麟已经盼星盼月亮的等了好几年,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无论是男是女,对谭氏家族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从谭延与方榕卿成婚之后,他一直悉心照顾妻子,可是在双方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他还是忍住对这个小美人的“不归之心”。成婚四年来他们俩人彼此之间了解日益加深,而方榕卿也终于到了二十岁,从当初活泼开爱的小女孩长成一个温柔娴静的姑娘,俩人去年总算是修成正果成为一对“真夫妻”,没成想这么快便有了孩子。

    怀孕后的方榕卿由上海金融市场的“女王”变成了在天津一心想做母亲的准妈妈,这个转变多少让上海金融界的中外大佬们长舒了一口气最近四年来,方榕卿在上海银市和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以工商银行为大本营攻城掠地,有两家外国小银行居然被她弄到破产的地步。就是汇丰、德华银行这样有着列强国家背景地大银行也是被折腾的不清,外国银行在华的信誉度跌落的厉害。在某种意义上,方榕卿快要当母亲地消息对他们而言不亚于天籁之音,总算可以喘口气了。至于接替方榕卿地寇青。在他们眼中远没有方榕卿手腕这么辣,工商银行家大业大,虽然寇青水平不怎样,但总算是能够做到守成。

    自从方榕卿怀孕之后,谭延将新军训练放在了山东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除了训练新军的同时也可以顺便整顿海军海防守军的军事素质之外,也是为了能够随时抽时间称作客轮或是兵轮来往于山东和天津两地之间。不过随着京济铁路的开工建设,从山东到天津的交通将会越来越快捷。而京济铁路是多段同时施工,在京汉铁路的经济利益带动下,京济铁路的募股筹集资金非常快,而施工反倒是因为工商银行的放贷抢在了募股筹集资金之前便开工建设了。

    “安儿,你听说了没有,张樵野教唆皇帝出访东洋?!”老头子有些笑意地问道。

    “张萌桓确实有些狂妄了些,这个人靠不住。如果我要是张萌桓的话,非要建议皇帝出国访问。与其去日本还不如到英国、德国和法国去看看,去日本有什么好看的?”谭延笑着说道。

    张萌桓的这项主张在中国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除非是国破家亡,哪里有迈出国门的时候?除了北宋的两个皇帝被女真人弄出去过之外。还没有听说哪个皇帝出国。张萌桓此举就是翁同一系的人马也不禁破口大骂,而盛昱更是骂他荒谬。

    “西方列强国家中,国家皇帝或是元首出国访问也是正常,张萌桓这个主张若是放在国外还是正常地,可是他忽略了这是中国。孩儿倒是可以理解他的作为。这其实也是一种改革的趋势”

    “山西道御史杨深秀最近上了请明定国是折。还有内阁学士徐致靖的请定国是明赏罚以正趋向而定国祚的折子,那个康有为地上清帝第六书为父也看过了这个世道真是有些乱了!”

    “呵呵。如果不乱还没有孩儿的机会呢!如果把张萌桓也算进来的话,他与翁同和康有为可以说是三个不同程度的变法,翁同的思路最保守,相对而言为父刚才说地杨深秀和徐致靖地折子也最贴近翁同的意思,主张地是定国是,变法循序渐进,变法的幅度最小;张萌桓的变法比翁同要厉害一些,变法的幅度也就更大;至于康有为则是维新,这上清帝六书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先不说康有为这话和他的新学伪经考一样狂悖,以周文王视皇帝,直同鼎革,这个朝廷要革谁的鼎?!”谭延冷冷的笑道。

    谭钟麟略微思索一番说道:“安儿,你说翁叔平与康有为差别这么大,他还愿意捧康有为么?!”

    老头子不是傻子,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说穿了和中国千年来的数次大变法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权”字,没有权变法什么都不是。康有为虽然没有混迹帝国官场的经历,但是天下谁都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哪个才是这个天下的真正主宰,那上清帝六书中既然这么写,已经隐约之间指向了慈禧太后,自然是要革慈禧太后的“鼎”了。

    “还是那句话,翁叔平与康有为不是一路人,翁叔平人老成精心中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他像拿人家当棋子来做出一个局,但是事情的发展未必会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样的局面是他自己搞出来的,是祸是福他自己必须承担,至于我们就安心看戏好了”

    “盛杏荪那边怎么样了?听说他已经到天津了”。

    “盛杏荪那边孩儿让沈文渊出面去谈,孩儿已经打算从他手中彻底接管电报局、招商轮船局和华盛纺织总厂的产业,这些产业本身就是北洋的,不能继续放在他的手中肥了他的腰包!至于京汉铁路和汉阳钢铁厂的股份。孩儿也会从他手中弄回来以前他若是老老实实跟着咱们走,看在李合肥地面子上也就放他一马,现在他要改投翁叔平门下,这就由不得他来说话了”

    谭钟麟点点头说道:“盛杏荪此人天性凉薄。手段也狠辣。不过他忘记自己身在官场,用商人的那一套在这里可是吃不开的合肥那边有回信了么?”

    谭延摇摇头说道:“合肥那边没有任何回音,只是发来电报用两广总督府库存银五十万两购买两艘小型战舰,估计他已经默认了盛杏荪是个人才,可惜朝秦暮楚乃是官场大忌,他跟着合肥保住今天的地位也是轻而易举,无奈这个人心中永远不知足,连合肥也不愿意保他了”

    “安儿。你把新军拉到山东去训练也没有什么,怎么将直隶督标也弄到河南去剿匪,这样一来京畿重地岂不是没有新军了么?你是不是感到什么了?!”

    “孩儿确实有些感觉不妥,将新军全部放在河南和山东,也是让满清贵族们放心。孩儿觉得我们不应该学李合肥那样,将淮军摆在天津,这对于那些人来说只是送给他们攻击我们地借口。再说这个局面无论如何演化,最终都是帝党和后党之争。孩儿将军队远离京畿重地,也是为了避嫌,他们谁赢了都是要倚重新军地,这样做可以两面都可以捞到好处”

    “你说他们会”

    谭延冷笑的说道:“父亲应该听说过醇王府中的那两颗大树的故事?老醇王可以说是死的有些不明不白,太后如果下起狠手来。孩儿也不愿意当这个臭名!把军队撤出来,反正这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私事,谁到最后赢了再来命令我们,否则孩儿是不愿意进入京师的!”

    上一代醇王就是光绪皇帝的生父,据说醇王府是以前明朝一个显贵地府邸的基础上建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