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钟麟自入京拜大学士管户部之后。从“谭督”变成了“谭中堂”。权力和地位上的变化使得老头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然他不怎么理事,但手下却不敢怎么糊弄他。因为他有个鬼精的儿子,倒在他们父子二人手下地贪官已经可以用百来计数了。作为实力派人物,像东北三省完善官制这等大事自然没有他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荣禄死后,慈禧太后一系中掌握实权最重的首推谭氏父子,而刚毅虽管吏部,但基本上事事以谭钟麟为首,老头子从这几个官职中扣下来两个派北洋的人进去,刚毅是绝对不敢说不的。

    好在谭钟麟并不贪婪,也没有让刚毅难以做人,只要了吉林巡抚和盛京按察使,而且说动张之洞将北洋地第二、三、四镇调到关外去,以便监视日本在朝鲜地作为;并且调董祥福的甘军、聂士成地武毅军驻扎在京郊周边地区,部队归建北洋接受整训;原驻守在京郊的第一、七两镇,其中第七镇为新成军的新军,调往河南听用,第一镇驻守天津,第五镇驻山东

    这种调动事先谭氏父子并没有交流过,不过当谭延在直隶总督府接到这个消息后,也不得不为老头子的老谋深算感到佩服不已第一、七镇老守着京师,估计朝廷里面总会有想法,而慈禧太后固然要借助谭氏父子,但三人成虎也难保她不会暴起伤人,将京师守卫职责交给董祥福和聂士成两部,这样做还可以让第二、三、四镇有借口直接调往东北,省得北洋七镇被关在直隶三省这个小笼子里面惹人猜忌。

    董祥福的甘军在甲午年的战场上基本上是全军覆没,所谓甘军和武毅军总数为三十营,由于刘铭传长期病重,根本没法算清这笔糊涂账。也就是说在董祥福社工和聂士成接手京师防务之后,这三十营共计一万五千余人成为暂时的“禁卫军”的角色………真正的满人禁卫军也是在他们附近接受训练。

    谭延不知道老头子怎么想的,不过这种调换对他而言是绝对有利的,虽然一下子没了三个镇军,但却可以控制整个东北,将东北的主力调到了京师。至于董祥福和聂士成的三十营军队,谭延并没有放在眼中。他手上还有第一镇和直隶督标可以调用。再不行还有天津城中的两千警察部队可以使用。不过像这种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

    这三十营的步军还是跟旧式军队没有什么两样,当年在甲午战争中,又是银子又是鸦片地,这样地军队能够有什么好鸟?他们手中的武器还处在当年他从胡橘手里接过新建陆军时代的五花八门的武器,谭延记得天津机器局已经彻底不生产非九三式的枪支弹药。这样地军队恐怕真的有不少人都拿着没有子弹的烧火棍这也就意味着旧式陆军中最为严重吃空饷一样存在在这支旧式军队中的。

    “先生,我认为北洋陆军乃是未来国防军的雏形,在德国学习的时候,我就认为一支军队必须要有一个强壮的大脑,这个大脑便是参谋制度。先生也是非常重视军队中参谋制度地作用,不过由于军队草创,在欧洲一个新兵从招募入伍到成为一个可以作战地军人。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训练才可以。而频繁的调动军官和时局的需要,我们的军队也许在远东足够强大,但事实上一旦面临列强真正的精锐部队,后果不堪设想。是以属下放弃这次机会,全力为建设一个优秀的参谋组织而努力,我想现在我是无法离开北洋陆军参谋部的”李韬沉默了一会说道。

    谭延听后也是沉默了一会,他知道自己频繁的调动军官地任职,使得这些留德士官系的军官们很难在普通士兵心中建立一个稳固的山头,但同样也影响到了北洋陆军的指挥建设。

    “好。高才既然有这样的心思,我也不强求你,其实你们在东北当什么样地官并不重要,就算你们地官职再大,也要首先记得自己是个军人。如果有一天你们当中哪个人对军队感到厌倦了。我也可以安排他去从政!这一次你们带兵进入东北,看得见的是日本陆军地威胁。看得更加长远一些的便是俄国,当然俄国的铁路还没有建好,从俄国经济发达地区到远东的海参崴,这漫长的补给距离是俄国目前所不能承受的,但是你们也必须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谭延说道。。

    “多些先生成全!”李韬说道。

    “子瞻,你就任吉林巡抚,而旦林你则为盛京按察使,子瞻统领第二、三镇,旦林负责第四镇。你们也应该收到简报了,现在朝鲜的局势并不稳当,朝鲜南部爆发了反对日本的起义,而起义军因为日军力量的增强逐渐向半岛以北转移,难保他们不会进入缓冲区内,这样一来日本就有了吞并整个朝鲜的借口这次起义也许是朝鲜那边自发形成的,也许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日本人在幕后操纵,不管怎么样,我要求你们绝对不能让日本有任何借口跨过鸭绿江一步。甚至我打算日本一旦进入缓冲区,则你们也要派兵进入缓冲区”谭延冷冷的说道。

    “先生,那我们可以在东北招兵么?!日本在朝鲜的兵力如果没有估算错的话,很可能会达到两个师团左右,如果日本真的有心吞并朝鲜,则会在短期内向朝鲜增兵一到两个师团,以日本七个常备师团有七个,还是有这个实力的。”杨超问道。

    “你是吉林巡抚,作为一省巡抚节制省内军政,除了东北总督之外,谁也不能拿你怎么样不过有些事情要学会做的缓和一些,比如你可以招募一定的兵勇,采用裁汰的方式替换进旧式军队,就地对旧式军队进行改造。你能够将当地的旧式军队改造好,那数量就极为可观了,若是你还不满足的话,那还有则其当地精壮进行集中训练,变成预备役”谭延笑着说道。。

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头蛇尾() 
李俊翰听后说道:“子瞻为一省巡抚自然可以这么做,那我这里可就不太好办了”

    “放心,京师那边来信说盛京暂时不设巡抚,由东北总督一人统领全局,而东北总督刘铭传现在身患重病,根本无法理事当然你自然不能搞预备役那套,只需要将第四镇加强训练,并且整编旧式军队即可,且第四镇必须要驻扎在九连城附近,或是等日军进入朝鲜北部之后,第四镇要做好攻击准备,日军攻占平壤之时便是你入朝作战之日!”谭延说道。

    “先生,还有一事必须要做!日本对朝鲜是绝对不会死心的,先说这次能不能打起来,以后两国之间肯定也还会有战争,在远东有实力能够进入列强国家的只有中日两国,日本比我们先走一步,而且甲午年也战胜过我们,这势必会大涨日本国人嚣张气焰战争不仅要看双方军队的作战水平,还要看双方的后勤补给能力,尤其是我们北洋陆军火炮数量众多,对于后勤的依赖更大,所以我想请先生能够说服朝廷修筑山海关至盛京的铁路,或者是修筑旅顺至盛京的铁路也可。这样包括列车炮等重型装备和军事物资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东北,不光是对日本,同时对俄国也是同样有效的”李韬说道。谭延想了想说道:“修筑连接关外和关内的铁路势在必行,这条铁路在十年前就已经被李鸿章提出来过。甲午年大战之后,中俄缔结联盟条约,我不愿意看到俄国人的远东铁路连进东北,是以在东北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问题上从中作梗,而且当时也有更重要的铁路要修建,所以关东铁路也就给耽误下来了铁路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尽快的推动此事发展。不过修建关东铁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至少最近一两年你们不要指望这条铁路能够修通”

    “凡事有利必有弊,关东铁路也许会为俄国人所用,但是俄国的重心毕竟远离远东。属下也曾翻阅过有关西伯利亚大铁路地相关资料,并且求教过詹天佑先生,这条铁路以现在的速度来修建,至少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可以开通。日本军队数量上可能会稍占一筹,不过装备训练等都无法和我们相提并论,对日作战这条铁路的关键作用并不大,相对而言日本的后勤压力比我们要重的多”李俊翰说道。

    杨超说道:“再有便是整编旧式军队所需要的军火和经费问题。除了从东北自提之外,还希望先生能够周济一番,尤其是军火储备问题更为重要,还有像水泥、钢材等我需要在鸭绿江重点地区构筑足够的防御工事!根据先生的意思,我们进入朝鲜乃是后发制人,但也有很大可能会出师不利。是以在鸭绿江为界构筑重点防御工事,一旦有事还可以作为策应”

    “这没有问题,到时候我会派一个账房先生联系你,至于银子从哪里来,该怎么入账,这些都让他去做,你只管向他要银子、要物资即可!至于武器装备我也会给你充足的保证。保定机器局已经开始形成规模,虽然还比不得天津机器局那么大地产量,也足够供应前线所需,和日本接触还会要等上一段日子,等你那边的工事构筑好,军械物资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到位。”谭延微微笑着说道。

    虽说北洋海军对日本舰队的实力可以算是各有千秋,除了八岛和富士那两艘战列舰似乎让龙旗号负担有些重,但是在陆军上,谭延认为在鸭绿江北岸修筑一条工事带还是保险些,甚至可以让骄横的日军在朝鲜占些便宜把他们引到鸭绿江边对其进行有效杀伤后再反攻回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至于北洋陆军和日本陆军地实力对比。总体上他认为北洋陆军应该稍占上风。

    “子瞻、旦林,对于朝鲜的起义军,不管他们是不是日本吞并朝鲜的借口,在他们起义后不久,我就运送了一批主要以188式为主的枪械和他们做了笔生意,当然这中间的油水并不多,所获得的资金已经进入工商银行的特别开支账户,专门用来作为你们在东北地经费对于这些朝鲜起义军,他们日后少不了会联络你们,不过对他们你二人要小心对待。既不能让他们吃的太饱,也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