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谭延对类似赫德这样的外国人是极为排斥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赫德等人的敬业精神也为他所佩服他手底下的外交官和赫德这样的外交老手相比实在是太过稚嫩了,他们虽然明白这个时代国家生存的准则,但是在手段运用和政治嗅觉上,显然比赫德他们差了不知两筹。中国的外交官走向成熟还需要时间,谭延也理解这一点,除了给他们时不时的予以点拨之外,还专门在已经更名为北京大学的原京师大学堂中设立了国际关系专业,用以培养专门地外交人才。并且将这些外交官员派送出国,到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大学中去深造。

    只要现在想到并且积极的去做,一切都不会晚,在谭延看来中国有至少十年的时间等待这些外交官成熟起来,到时候在欧洲陷入世界大战的泥潭中,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其实不光是外交人才,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缺少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展现在谭延面前的虽说不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但无论是兴办企业、学校、军事系统等等方面。对新式人才地渴求是非常大的。

    在人才需求的驱动下,谭延除了加大力度创办更多的新式学校之外,还对旧有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自从建立新政权以来,谭延和他的新政府便开始制造舆论攻势,取消科举考试制度,不过新政权成立之后对于科举制度的最终处理决定一直都没有下发,似乎在这件事上处于拖延不决的状态。

    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显然新政府并不认同这项延续千年地选拔官吏制度。不过谭延等人也不敢贸然就这么简单取消。这样才会造成政府拖延不决地状态。同时通过报纸等途径营造取消科举考试地氛围,使得政府如果真的取消科举考试制度,天下的读书人心中也有个心理准备。

    在送走德皇威廉二世特使亨利亲王之后,七月九日北京中华共和国政府发布了政令在五年之内取消科举考试制度。从今后五年开始,每年都会进行类似科举考试的选拔政府官员地考试,不过考试形式为策论形式以前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被取消后,拥有不同等级功名的士子可以拥有进入相应等级的资政院就职,或是通过考试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

    此举一出,全国上下立刻纷纷扬扬引起了一片争论通过长时间的报纸舆论宣传,所有人都明白科举考试已经走到了尽头。想要再继续延续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强烈的反对声固然有,但是并不是占据主流。政府并没有简单取消这项选拔官吏的制度。测试文字水印4。五年地缓冲期对于传统地士子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他们中间如果感觉把握并不大地话,可以现在就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事实上大多数士子都选择了两条路,一个是在这五年中参加政府的举行的考试,另外一条便是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

    新政府的这条政令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传统士人,但却尽可能的照顾了大部分士人一般年龄在三十岁以下都可以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只有那些考了一辈子头发都考白的年老考生因为陷的太深而无法自拔。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年龄特别大的考生可以通过相应的功名或者是递交自己的考试经历之后,进入资政院。

    资政院现在没有多少权力,但却也是一条步入政界的途径,只要不是为人太过迂腐,运气好的话照样可以成为新政府的官员当然现在政府刚刚成立还不到一年,官员选拔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吸纳太多的传统读书人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负担,但是考虑到想要将行驶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一下叫停,改弦更张,那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同样也会让新政府感到头痛。谭延敢这么做,也是倚仗了新政府充足的财力和对未来国力发展的充足信心所致,只要咬紧牙关渡过这几年,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尽管谭延最害怕的因为革命和推翻清王朝的军事行动对这个国家的元气伤害极为轻微,但是新政权初创几乎是千头万绪,一切新的秩序急需重新建立,像科举考试不过是其中影响比较重大的一个方面而已。在谭延等新政府领导人眼中,中国人不怕战争,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对不能没有秩序,一旦这个国家失去秩序,那老百姓就如同野草一样生命财产和他们的一切都无法得到保障,这个社会也就彻底陷入混乱无法自拔,直到新的强力政权重新建立秩序。在这方面谭延无疑是很幸运的,倚靠强横的武力在国内他没有任何对手。只要努力应对好列强地挑战,那什么都好说………可以说谭延从新政权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干得事情只有两项,一个是外交,另外一个便是紧抓军事。幸运的是现在各国列强固然对新生的共和国依旧是虎视眈眈,但他们都承认了这个新的政权以取代腐朽的清王朝,这也就是说列强在建国初期的武装干涉可能性已经降低到了安全水平,而谭延的武力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占领了中国的绝大部分精华地区,只剩下比较偏远或是交通极不发达地地区无法控制。。

    在亨利亲王心满意足的离开中国后。德皇威廉二世在德国宣布了中国允许德国使用胶州湾,而德国将会组建德国远东舰队开往中国,这支舰队将会保护德国的商业利益中德第三方国家的武力侵害,同时德国将会向中国旅顺造船所订购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作为这支德国远东舰队的一部分德国政府将会通过德意志银行向中国政府提供一千万两白银的低息贷款,用以支持中国修建从济南到上海的铁路工程所需,而这笔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会用以购买德国的相关机械设备、火车机组、聘用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地费用

    继德国政府地声明之后地不到半个月,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宣布根据中俄签订的新的条约。俄国将会向中国贷款五千万两白银。用以修筑从中国北京到盛京、从旅顺至盛京和连接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从盛京至经过中国东北段铁路的费用。由两国政府牵头。俄国俄华道胜银行将会向中国北方铁路公司提供这五千万两低息贷款,所有涉及到地铁路工程项目将会聘用俄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购买德国和美国的相关机械设备。

    无论是采用德国贷款的济南至上海的铁路工程,还是作为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延伸铁路工程,所有钢轨全部从中国订购。甚至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的百分之八十地铁路所需钢轨也是从中国订购。俄国和德国除了提供贷款购买外国机械设备,还需要和中国国内地相关工厂建立联系,无偿的提供技术帮助中国建立起相关地铁路所需机械设备生产工厂,然后视铁路工程进度和工厂生产能力,再转向向中国的相关工厂提出订单

    英国人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声明中还没有醒过味来,俄国的权力人物财政大臣维特便又公开宣布和中国政府达成的协定,这使得英国政府如同被挨了一记闷棍的醉汉一样。在远东政策上陷入了一片混乱。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被英国政府严词训斥。而朱尔典在中国政府外交部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中国外交部长寇青关心的则是英国在归还中国一切海关权力方面的谈判。

    “这里的一切都糟透了!”面对前来咨询的朱尔典。赫德在堆放满各种资料的书架前望着窗外燥热的天气对朱尔典冷冷的说道,在他心中窗户外面是三十多度燥热的天气,而在这个房间里面的两个人的心情则处于寒冬之中。

    “我们必须保护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利益,现在由两艘德国一级装甲巡洋舰所组成的德国远东舰队已经从德国出发,它们也许会在几个月后抵达中国进驻胶州湾男爵先生,如果我们不采取什么措施的话,你应该明白德国人的舰队在胶州湾会对我们的海上贸易造成怎样的影响,如果加上中国为德国建造的那三艘所谓靖海级装甲巡洋舰,那德国的远东舰队完全有能力威胁帝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同时也会控制住从中国前往日本和中国南北方海军的控制力”朱尔典调整了一下他的身体注视着赫德。

    “除了军事方法之外,你认为还有更好的方法么?中国与德国和俄国签订的条约已经非常明显的表示出了中国人对帝国的态度,要知道在清朝时期帝国是中国对外借款的首选,而现在”赫德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语气说道:“事实上无论是公使先生还是窦纳乐先生对于扶植日本以遏制中国的想法,我是非常赞同的,不过国内的蠢材们毁了这一切。现在这个局面中国人手中握着地筹码更多些,而帝国如果继续任由军舰在港口中生锈的话,那我们即便失去的再多我也并不意外”

    朱尔典苦笑的摇摇头说道:“帝国不可能因为中国允许德国远东分舰队使用胶州湾便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这种协定如同法国允许俄国使用其在地中海的港口一样,算不上中国人正在议论的总统卖国论,如果这也算是卖国的话!”

    赫德淡然说道:“我自然知道帝国不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中国的新政府在外交上的手腕远非一年前那个满族人地朝廷所能够相比,虽然它看上去还不是很稳固,但是它所拥有的武力却不是以前那个辫子王朝所能够相提并论的帝国在没有把握形成几十年前那两场战争的优势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发动战争,更不会在这个时候势力收缩回本土的时候有这种想法。据我所知国内还有一种论调,想要联合中国来维持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那现在我们该如何做呢?”在中国赫德显然是最具权威的专家,朱尔典在中国地时间也很长,但和赫德相比是无法媲美地,不过作为中国清政府地首席顾问,在谭延建立新的共和国政权之后,赫德的作用显然是被削弱了。甚至和闲置没有什么区别。

    赫德给朱尔典倒了一杯红酒递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