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谭延地想法,想要阻挡美国地崛起似乎并不现实,那剩下来的便是选择合作,至少在他看来中美之间地合作空间巨大,同时这个时代的美国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合作伙伴,至少它还没有后世那么霸道。在这个时代美国的科技也许并不是世界最发达的,但是相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而言自然是好的太多。欧洲是个火药桶。同时也是各种思维交汇之地,谭延前生记忆中中国出国的留学生前往欧洲国家的走上革命道路很多。而留学美国的走上科学或是其他法律、人文等方面的居多。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革命而是稳定,这使得谭延更加倾向于美国。谭延可以将中国市场有限度的向美国开放,同时向美国派遣大量的留学生,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先进机械设备,下一步他想要发展的方向便是利用美国的农业资源来保证中国国内的稳定“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谭延一方面加强向东北移民,另外一方面则是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并且共和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美国购买耕地这种事情政府是不好出面的,但是谭延纠集了一批民族资本,由国家资本入股成立农业发展公司,以这个名头在美国收购土地。这种收购动作自然是非常轻微的,在谭延看来他还没有找到解决中国人口和土地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之前,和美国保持平稳政治关系的前提下,在美国收购一定的耕地来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安全,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其实当谭延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对中国的具体规划之时,发现在这个时代中国对外国的依赖其实还是非常深的,而受限于中国的复杂性,在整个布局上他也只能遵循先沿海后内陆的政策次序。反过来这样的政策次序为了保证其安全性,那中国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在海军方面投入,建设出一支相对强大的海军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

    旅顺和上海的船坞或是船台上沉浸在一片铆钉枪的响声中,而在新组建的国防部与其下属的陆军参谋部和海军参谋部已经成立了一个秘密部门,这个部门集合了谭延所能够找到的最优秀的作战参谋人才,目前他们将会根据谭延的指令专门来研究对俄国的战争问题。谭延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发动一场对一个列强国家的受控战争战争规模不会超过中国的负担,更不会让共和国政府陷入债务大国的泥潭,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战争的胜利。

    对俄战争可不像胶州湾事件那样。一旦战争打响将会有数个省份变成战场,按照后世地标准来说应该是一场局部战争,但是对谭延所领导的新生共和国而言,不亚于一场全面战争………老牌列强和新生政权的不同就体现在这里了,俄国也许不会全力以赴来应对战争,但是中国却没有这么雄厚的家底,共和国必须倾尽全国之力来赌赢这场战争,否则谭延的共和国政权必然会陷入极大的危机。

    沈静到现在还在想如何说服谭延不要进行这样的冒险,但是中国向俄国的五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贷款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非常危险地一步这些贷款不可能全部用于修建铁路。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的延伸段铁路系统修建也用不了这么多的资金,不过谭延需要改造中国的金融系统,将传统的计重货币变成现代的金本位纸钞金融系统,这里面的投入实在是太大,就算新生政权为了清算满清统治者而获取了充足的财富,面对这项艰巨地改造工程也是捉襟见肘。

    现在谭延给沈静地命令是对俄国许以更多看得到摸不着地“好处”,以此来继续向俄国申请贷款,这些贷款并不是以卢布的形式。而是尽可能的使用白银或是黄金。虽然新政府延续了北洋时代发行银元和银元券。只是将其名称改为“华元”。但传统的计重货币并没有被淘汰,银两和清朝发行地铜钱在市场上还继续通行,不过新政府正在用“铜元”来取代在流通领域内清朝所发行的制钱。

    既然决定要打仗,谭延是绝对不会放过榨干对手手中最后一文钱的打算的。历史上日本和俄国干了一仗之后是从俄国手中得到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独霸权,但是这场胜利却没有给日本带来一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反倒是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背了不少外债,最终得益的还是美国人和英国人。谭延对俄计划发动战争,不仅是为了自身安全地考量,同时也是想要从这场必然要发生地冲突中谋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战争他必须要一次性来解决东北地所有问题,还有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等被俄国渗透的很厉害的地区安全问题。并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从俄国人手中捞取一部分资金。来用于国内革除各种弊病的基金。。

    从现在看来,俄国人至少在帮助中国建设东北铁路方面是绝对不遗余力的在东北建设发达的铁路网也是俄国的意愿。一旦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那通过东北的铁路网加上俄国自身的军事实力,要说占据东北割裂中国也不是虚言。不过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落实到“实力”二字上。俄国人在心理上天然要优越于中国,不过谭延却认为这是一个彰显国力解决一系列国内国外问题的最佳时机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几十年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连皇帝的老窝圆明园都被人给烧了,对洋人的惧怕已经深入骨髓,一旦谭延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战争中暗算俄国成功,那对他的威望和政权的威望自是不必言说的。

    谭延对这场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的战争期待看到了历史上日本一次又一次的举全国之力来赌国运的影子,这也让他心中非常的不安他可以幸运的胜利一次、两次甚至是很多次,但命运绝非眷顾一个人,像这样的赌博只需要一次失败就会将自己打回原形。

    “对于国家强盛的希望终究是寄托在其综合实力上,而非是变态畸形的赌博”谭延在心中暗自警醒。

    炎炎的夏日下,一辆景致的马车缓缓的进入位于京郊的兵营,这里便是京畿卫戍师的大本营驻地,一个身穿白西装的中年男子从马车中钻出来,一只手拿着手杖,另外一只手则将头上的礼帽摘下来,丝毫没有任何顾忌的用礼帽当扇子来回扇动。

    “总理大人,你确信总统就在这里?”那名中年男子走下马车,而马车另外一端下来的人便是总理沈静。

    沈静笑着说道:“吴先生,这里我已经都可以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总统绝对在”。

第二百七十六章 承诺() 
还没有等沈静说完,一个留着八字胡身穿整齐军装壮汉朝这里走来,军装上的风纪扣也扣得严严丝丝,他身后还有数个一看上去就像是军官的人一同走来,仿佛这些人都不当这头顶上的太阳是三伏天一样。

    为首的中年壮汉军官手一抬向沈静敬了个军礼说道:“恭迎总理光临,不知这位是”

    “这位是伍先生,仲珊,你应该见过的”沈静对曹锟似乎有些不够尊敬的礼遇不放在心上一般,随意的介绍道。

    曹锟眉头稍微皱了皱,伍轩仁则笑着将鼻子上的墨镜拿了下来说道:“曹将军一别经年,当年我曾前往济南面见总理,可能曹将军已经忘记了”

    当伍轩仁摘下墨镜的时候,曹锟便已经认出是伍轩仁了,如果说沈静是谭延的大管家兼首席幕僚,那伍轩仁的地位就是“谭氏公司”的首席账房。曹锟虽然是典型的除了谭延别人都不放在眼中的人物,但对谭延身边的重要人员,他还是保持一种最起码的尊重他心中很明白,他在这个复杂的“谭氏体系”内的立足点便是对谭延的忠诚,对于执行谭延的命令不打折扣,同时也要管紧自己的嘴

    “久仰大名,伍先生在下是见过的,不过当年匆匆一别加上今天这身打扮,曹某一时还真的没有认出来,得罪!得罪!”曹锟双手抱拳笑着说道。

    沈静微微笑着说道:“今天我带伍先生来是找总统有要事相商,烦请曹将军带路”

    曹锟侧过身让出一条路笑着说道:“总理找总统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不能耽搁的,总统在军营中,曹某为两位领路”

    说完一行人步入军营,随着校场上军官们高声喊出的口令,士兵们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切对还没有进过陆军军营的伍轩仁而言都是非常新鲜的这几年因为需要。他可没有少乘坐海军军舰来往于上海、山东和天津等地,在军舰上他也看到过海军官兵们的训练,只是陆军训练他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联想到这次他来见谭延的目地,对于陆军他就更上心了。

    尽管伍轩仁头脑中联想过无数次谭延是怎么练兵带兵的形象,结果总是让他大吃一惊………伍轩仁和沈静在曹锟的引领下来到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训练场,这里明显给人感觉不同,到处都是各种障碍物,还有用钢铁水泥搭建起来的各种建筑,有几十个人浑身都是泥浆。每五六个分为一组正在扛着一根巨木从一端跑向另外一端,他们身上的泥浆有的还未干透,有的则在这烈日的烘烤下变成一块块硬泥紧紧地贴在皮肤上。随着曹锟手指的方向,伍轩仁看到了其中一组的头一个人隐约有些谭延的样子。

    “曹将军,那个人该不会是总统?!”伍轩仁有些目瞪口呆的问道。也许是替曹锟回答,哪一组在领头地一个手势示意下停了下来,放下手中的巨木朝这里走来。

    对于伍轩仁的提问,曹锟点了点头,而沈静似乎对此见多不怪,只是嘴角上露出一丝笑意。当“泥人”走到伍轩仁面前露出笑容的时候,伍轩仁看到他脸上因为肌肉活动。本已经干透的泥巴龟裂掉落下来。

    “陆羽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泥人“笑着”问道:“你看我这个样子,烦劳文渊兄代为招呼一下,我去去就来”

    当“泥人”走出很远的时候,伍轩仁才回过神来对曹锟问道:“怎么总统练兵练成这个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