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发起挑战。谭延把握住了最佳地历史时机。英法签订了条约。而德国地威胁还没有上升到不可收拾地地步。德法、俄法、英俄之间对于巴格达铁路和摩洛哥问题地深刻矛盾使得它们相互之间顾虑重重。美国和德国被中国成功拉拢。使得各列强国家对于这场战争都选择了作壁上观。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所有地列强都希望中国和俄国拼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但是中国展开了旋风般地攻势。在远东打得俄国抬不起头。。

    英国和法国最先提出调解战争纠纷。事实上英国远东舰队和法属西贡地法国远东舰队已经开始了某种不利于中国地动作。只不过谭延一口气拉出了几十条潜艇有力地打压了两国远东海军地嚣张气焰。中国潜艇部队已经公开部署到上海这个外国列强在中国最嚣张地地方。同时这一动作也是谭延想要解决租界问题地前奏也许中国地大舰队无法应付列强国家地海军主力。但是凭借这么多地潜艇却可以保证自己不会重演两次鸦片战争地一幕。

    中国潜艇部队地曝光也使得俄国内部争论了半个月之久地要不要派遣一支有力地舰队跨越半个地球来找回场子地设想。在这当中俄国海军将领彻底分裂成两派。但根据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上海进行地公开军事演习后。他们地分歧迅速弥合如果俄国远征舰队在抵达远东后。没有任何可以立足地基地。那俄国舰队将会面临蜂拥而上地中国潜艇。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这一次谭延将自己地家底暴露出来也是为了保证这场战争中。中国能够取得最大地战果。而不是被其他用心险恶地列强趁虚而入英法就不用说了。德国没有明显地利益地纠葛。相反中国向德国开放了市场。除了不能在中国建立资本超过一百万地大型工厂之外。市场完全向德国打开。而中国和美国之间地关系似乎产生了微妙地变化。

    谭延和罗斯福在表面上来看都是“大舰巨炮”主义的坚决拥护者,但是前者出于自保,后者则出于扩张。在第一轮攻击中美国为俄国承建的列特维尊号战列舰被中国潜艇击沉之后,美国的报纸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杂音”。谭延也明白一旦俄国问题被解决后,那剩下来中国和美国将会直接面对,一些事情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温情脉脉”,不过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到后世“唯我独尊”的实力,而他也不想挑起太平洋军备竞赛。有些事情还离不开美国的“配合”,比如说适当的让英国和美国等列强对曰本进行扶植曰本犹如无根之萍,没有经济和重工业地配合,想要扶植它成为遏制中国地力量简直犹如无底洞,谭延不介意其他列强扶植曰本,只需要在他认为恰当的时候给曰本“断奶”就足够了。

    “根据情报机关地资料,远东总督阿列克赛耶夫是不会这么轻易投降的,尽管我希望他能够放下武器,但是这个人出身皇室。他的身份和荣耀注定了他除非被我们俘虏否则很难投降告诉杨子瞻他们。不要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除非他的炮弹能够犹如神助直接干掉这个远东总督。否则不要奢望对方能够投降,当然对于这个总督身份过于特殊,我还是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活的”谭延补充的说道。

    萧轩在做好记录后问道:“要不要将前线的消息向新闻界进行通报?自从海参崴地面炮声响起后,新闻界对此非常感兴趣,除了希望我们能够及时通报战况之外,还希望能够派出战地记者来深入第一线进行采访外交部专门致电询问,面临各国记者的舆论压力,希望军部能够给予一定配合”

    谭延略微沉思片刻说道:“我个人意见是可以将战场有限度的向新闻界开放,不过这一切必须在前线司令部和海陆联合总参谋部的直接控制下,以不妨碍战局发展和我方军事机密被泄露的前提下受到控制的进行如果杨子瞻他们没有什么问题,你去联系一下情报部门,让他们来和总参谋部建立一个对外公关部门,专门来负责此事,至于战局进展情况可以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进行,毕竟通过这些记者的笔,我们可以让国民清楚的看到国防军的强大。国防军有能力击败任何强敌来保卫国土地安全”

    当天晚上八点,谭延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他看来远东中俄之战的局面也差不多到此为止了,海参崴孤城一座。没有了要塞堡垒群来当屏障其实什么都算不上,明天天亮俄国人如果不识相那就彻底将他们连根拔起,要知道想要将海参崴的要塞重新修建起来需要地时间可不短,这也是他给曰本再套上一道枷锁的一步海参崴将会成为中国海军的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从北面包围曰本,这样中国在领土上就可以达到从四个方向威胁曰本的目的,剩下来的就等着经济和工业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地时候再加强军事实力彻底锁死这个最大的隐患。迫使其重新归入谭延计划中的“大中华圈”。

    谭延南下出关回北京依旧是曹锟率特务连护送,曹锟和刘禹在解决伯利和海兰泡的俄军没有费多少手脚,虽然不及海参崴打得这么火热,但京畿卫戍军和第一军都是超编制军队,所属火炮和机枪数量极多,相对于四分之一还拿着木棍绑刺刀的俄军,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结果西伯利亚第七军和第五军被重创后投降。

    在战役结束之后刘禹带着十八师一个炮兵旅前往海参崴助阵,而曹锟则令京畿卫戍军一个陆军师向西运动,经满洲里越过额尔古纳河抵达库布勒哲库。并且轻松击败了车臣汗部一个蒙古王爷组建的杂牌部队,直接从东北部威胁蒙古。

    京畿卫戍军第一师进入蒙古并非是为了击垮蒙古政权,而是为了掠夺第一师将眼镜内能够看到的牲口和马匹全部掠走。蒙古王爷虽然逃走但是他的老窝却没有这么容易搬走,这也成为第一师的掠夺对象。连同遭殃地还有草原上的马贼,因为从满清时代开始北洋系的武力发展,马贼也是北洋军严厉打击地对象,他们被迫不断北迁,没有想到以北洋军创始军队直隶督标新军为基础整编扩充的京畿卫戍军居然从蒙古的东北角杀了进来。。

    现在的俄国在谭延看来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剩下来的事情已经变成一分军事九分外交,为了保证胜利地果实不缩水,他必须回到北京亲自掌舵就算海参崴战役结束,想要达成最后的和平条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到火烧屁股想要让沙皇割让领土是不可能的事情。谭延担心北京的中国外交家们还顶不住老练对手的讹诈,在谈判桌上落了下风,同时也在拖延时间沙皇在拖他也在拖,中俄两国论经济实力显然沙皇会先承受不住,这个不断扩张的大帝国内部民族矛盾还没有彻底爆发出来。而谭延等得就是这个时机来迫使沙皇让步。

    根据中国部署在俄国的眼线和停留在德国的原中国驻俄国公使龚照援返回来地消息。俄国内部已经有了不稳地迹象,虽然没有任何革命的动向。但是已经有“某种特殊地味道在俄国蔓延”。谭延对此的看法是中**队军事进展过快,“俄国尚未消化前一阶段的内容”,当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俄国的时候,那俄国就只剩下革命和镇压革命了,就算它有两百万陆军也只能隔着半个地球干瞪眼距离便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谭延在列车上安安心心的睡了一觉,天亮的时候抵达北京车站,在特务连的严密护卫下乘车前往中南海。虽然谭延并不希望大张旗鼓的迎接自己,但是车站被封锁和中南海的车队让嗅觉灵敏的记者还是猜到了谭延已经回到北京,一大清早便堵在中南海,而闻风而动的各国公使则云集外交部,他们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见到谭延,对于这次远东发生的战争,这个年轻的总统到底想要进行到哪一步,而德国和美国公使都接到了国内的电报,希望能够成为这次战争的调解者从中得到两国的好感并且弄到一些好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四十年() 
“我就是谭延,你就是k机关的温基岩温先生?”谭延看见自己的侍卫长和“老k”带了一个年轻人走进会客厅,便将手中的雪茄放在烟灰缸中站起来笑着对温基岩问道。

    这是一座非常平凡的四合院,如果说有什么特殊之处,无非是距离中南海比较近一些而已,连同这座四合院,周围七八处房产都被谭延收购进来,连同这座宅子就成了直属于总统办公室的“k”机关总部。谭延从火车站下车之后直接乘车进入中南海不过是一个幌子,在半道上便换车来到了这里,除了要表彰“k”机关在海参崴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是他要亲自交代的。

    温基岩回到北京后就在k机关总部工作,因为间谍的背景不可能让他在首都堂而皇之的穿着军装露面,这一段时间以来他都是总结分析有关俄国和欧洲关于这场战争的公开信息整理分析工作。不过温基岩最重要的工作还并不止这些,他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学,为了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温基岩受命参加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上共有十四位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学生,而给他们上课的则是全中国最好的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权威教授。

    对于这样的生活,刚来到北京的温基岩还很不适应,不过k机关的对外公开机构茂祥贸易公司,他的老板老k则跟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谈,希望他能够按照组织地需要来服从安排。k机关创立五年以来。虽然谭延创立这个机构主要是为了应对中俄之战的情报工作需要,机关的主干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分支机构因为独立于党部情报机构之外,所以连长江以南都没有跨过,不过是为了消息来源广泛在上海、汉口和广州各自设立了一个隐蔽的代办事务处。

    共和国草创各方面的利益纠葛非常严重,谭延也是凭借绝对军事力量在手将所有的矛盾压在底下,在他看来如果不是手中有着绝对的军事力量,底下的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