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二十五章 垮塌() 
虽然才是十月,但是西伯利亚的寒冷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这里的寒冷是不可理喻的,没有到过这里的人根本无法适应这里的严寒天气。当初考虑到发起作战的时间是在盛夏,谭延为了以防万一,所有参战部队都必须要在东北至少待过一年,甚至有的部队在东北驻守的时间超过了四年,就是怕发动海参崴战役的时候被坚固的要塞体系将战事拖到冬天。

    西伯利亚第三军下辖一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步兵旅,这样的编制也是在收拢东线溃败军队和将所有能够扛枪的俄国人汇拢起来的结果。第三军除了骑兵师的战斗力还可以之外,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步兵旅都是“注水猪肉”,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步枪,超过一半的士兵没有任何军事训练记录,是战争爆发后临时从当地征召的俄国百姓,另外装备上也是五花八门,只有一挺机枪和三门小口径火炮。

    赤塔没有城防工事,更没有要塞炮那样令对手头痛的所在,在得知中国军队向赤塔开进的时候,军长纳扎鲁巴耶夫命令全军上下和赤塔的居民全部来构筑城防工事,挖出了三条环城战壕。因为没有混凝土和钢材,只能用木头来搭建工事,连铁丝网都没有,更要命的是当纳扎鲁巴耶夫将赤塔告急的电报发到彼得堡的时候,沙皇强令他坚守赤塔。

    沙皇的命令就像一道枷锁令纳扎鲁巴耶夫中将感到为难,在广袤的西伯利亚,任何人类聚集点在这个时代就像海洋上的一座孤岛一般,距离赤塔最近的是贝加尔湖附近地乌兰乌得,那里只有一个步兵团在守卫。距离赤塔有五百公里左右。胪滨府多少还有不到两百公里的铁路,而赤塔到乌兰乌得连一寸铁路都没有。***就连海参崴那样有着相对比较完整的要塞体系的城市都没有挡住中国军队,在缺乏军事物资的赤塔,纳扎鲁巴耶夫和他的将领们凭什么来挡得住数万装备精良刚刚取得大胜的中国军队?与在这次战争中表现无能的俄军将领一样,纳扎鲁巴耶夫也是其中地一员,他热衷于克扣军饷在第三军中名声极臭,在败退海兰泡被首都卫戍军打得魂飞魄散之后,他竟然将自己的手中地王牌骑兵师束之高阁。只派出少量的骑兵意图骚扰从胪滨府出发地中国军队,自然被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和优势装备击退。在骚扰无效之后便开始一门心思的龟缩在赤塔,以平均每天三个电报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请求增援。还需要粮食和弹药补给赤塔是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俄国士兵的,同样凸出地问题不仅是装备,第三军所拥有的弹药数量也是严重不足。

    即便如此,中国陆军地将领们依旧没有轻敌仗打到这个份上,谭延要求他们每一次战斗都必须获得胜利。不管胜利的代价如何,如果有需要的话。第十八师数百门速射炮可以将赤塔变成钢铁坟场也在所不惜。因为政治的需要目前已经高于一切,谭延估计俄国国内现在就缺一把火,赤塔的胜利将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要赤塔俄国战败的消息传到欧洲,那俄国就不仅仅是震动那么简单了。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大量的火炮等重装备云集赤塔外围,为前线运送炮弹的车队来往于赤塔和胪滨府之间。十一月地西伯利亚已经达到零下十五度地低温,在经过悉心的准备后,十一月八日中国集中两百八十门速射炮和三百门左右地迫击炮掀起了一阵钢铁风暴。这一次中国军队没有采取围困的方式,在赤塔周围只有向西才有俄国人的村镇。但距离遥远而且要在零下十五度的低温下缺少抵御严寒的衣物和足够的食物的情况下跑上几百公里。这是很难想象有什么人能够挺得下来。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陆军没有采取海参崴、海兰泡和瑷珲那样的团团围困打歼灭战的打法。而是将火炮都集中在正面阵地,在炮弹暴风犁过俄军阵地后,中国士兵便展开冲锋陆军参谋部制订的计划是占领赤塔,对歼敌没有任何要求,如果俄军肯离开赤塔那是再好不过了。

    纳扎鲁巴耶夫中将肯定不会离开赤塔的,丢失赤塔的责任他担负不起只能在这里和中国军队死抗。不过这位贪婪的将军显然遭受第三军普遍的怨恨。在战斗打响后,第三军俄国士兵一反在海参崴战斗中俄国士兵凶悍的一面,几乎是一触即溃,战斗顺利的令在前线指挥的杨超都不敢相信,不过三个小时赤塔便被中国军队连破三道防线攻进去,在日落之前赤塔就到了中国军队手中。

    事后经过调查之后才明白,相对于弹药的缺乏,食物的缺乏才是第三军最为致命的,每个俄军士兵每天才能够得到一个黑面包的食物。因为饥饿大量俄军逃亡,根本毫无战斗意识,而俄国军官则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过着有酒有肉的生活,这引起了数次士兵哗变第三军内部的矛盾已经累积到了顶点,而中国军队最后的攻击则是彻底击垮了第三军虚弱的本质。

    这次战斗打的不是歼灭战,所以有大量的俄军逃脱,战死的俄军不过在五千人左右,俘虏俄军有一万五千多,大部分的俄军则是没有组织的向西溃败逃走,中国军队只是派出了一个骑兵旅向西追击,目的并不是继续杀伤俄军,而是为了抓俘虏根据参谋部的判断,西伯利亚的冬天足以夺去其中大部分溃败俄军的生命,他们很难步行数百公里跑到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得,而谭延不是杀人狂,相对于战死的俄军数字,他对俘虏的数字兴趣更大。

    正如谭延的判断一样,赤塔地溃败成了压垮俄国的最后一击。消息传到俄国后,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连农民也卷入了革命风潮当中,1905年的冬天对于彼得堡的俄国高层来说将会格外的寒冷。俄国人的感受谭延并不感兴趣,他所要做的便是将所有地俄军俘虏全部铺到铁路线上去,一万五千多赤塔战役的俄军俘虏连同后续抓来地八千俘虏被集中到赤塔至胪滨府的这段铁路工地上,这段铁路还有不到两百公里尚未完工。。

    中国军队在赤塔留下了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师,其余参战部队连同装备全部撤退回胪滨府。进而加强东北三省地防卫力量。两万三千多俄军俘虏正好充当劳工负责转移中国军队的重装备至铁路线,而火车来的时候则装载大量的铁路建设材料。走的时候则是带上陆军官兵及其装备赤塔这里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军队,如果俄国人真地想要复仇的话。赤塔随时都可以给他们,骑兵旅才是负责驻守赤塔,至于那个步兵师纯粹是暂时充当了监工地角色。

    假如俄国人真的打算在未来的半年内展开复仇,那通过铁路中国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杀回赤塔只要有铁路,陆军的火炮等重装备就会到达战场。装备训练皆逊色于中国陆军的俄军绝对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更何况他们身后那两千多公里没有铁路的地方将会成为俄国后勤官员的噩梦没有彻底修好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前。^^^^俄国的两百多万陆军只能是空摆设,而俄国现在国内地情况也许注定他们地复仇计划将会无限期延迟。

    1905年的十二月,在远东不断传来坏消息地同时,俄国也终于陷入了灾难的深渊俄国已经有二十三条铁路的工人举行罢工,占俄国五分之一的农民也卷入了革命的浪潮,工农革命的苗头在俄国越来越凸显。十二月三十日,俄国的矿业和石油业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私人会议”,声称“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和中国达成合约,甚至为了尽快达成合约可以签订割让领土和赔偿战争款项”

    俄国的情况非常复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尽快的结束战争。避免中国人在西伯利亚继续扩张俄国在亚洲部分的领土上的控制能力实在是太软弱了,以前中国并不强大的时候。两百年中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尤其是最近六十多年的扩张中,中国的软弱让俄国更加贪婪,但本质上俄国对远东广袤的土地控制力之薄弱只有像维特这样有深远眼光的人才看得清楚。

    在不得不尽快达成谈判协定的时候,俄国的和谈人选却也同样陷入了危机沙皇原本打算派出俄国驻法大使涅利多夫为首席全权代表,但涅利多夫以“年高体弱无法胜任此项任务”为由拒绝了沙皇;接着又派出驻丹麦大使伊兹沃尔斯基,但同样也被拒绝;后来又紧急召回了驻意大利大使穆拉维约夫,穆拉维约夫虽认为“这次和谈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不论结果如何他都将会招致各方面的攻击”,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沙皇的任命,不过原本他打算沙皇将会给他十万卢布的经费,结果沙皇只给了一万五千卢布,穆拉维约夫非常失望遂开始装病,“希望沙皇能够解除他所有的职务”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沙皇只能重新启用已经被罢免的原财务大臣维特为首席全权代表,而驻美国大使罗森为他的副手。

    1906年的一月十五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向中俄两国发出呼吁和谈的照会,鉴于俄国内部的情况,中国认为和谈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俄国人是不得不寻求和平,遂两国相应罗斯福总统的和谈照会,但对于谈判地点两国再起争执,最终决定在美国的纽约进行和平谈判,中国派出的谈判首席全权代表是外交部长寇青,副手是回国的不久的龚照援。

    同日,罗斯福未来的继任者,美国陆军部长和共和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塔夫脱访问中国,开始就中美两国对太平洋未来的和平展开磋商。虽然只是试探性的接触,但谭延还是满足了美国最实际的要求中国承认由美国这样强大对中国友好地国家来统治菲律宾,并且表示中国没有丝毫入侵菲律宾的意愿。中国华人在菲律宾的数量众多,能够得到中国这样的承诺也算是让美国人比较放心一些。中国对菲律宾没有任何野心。

    中国在太平洋上的让步使得美国对促成中俄和谈更具信心,德国亨利亲王率领庞大的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