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六月,就在美国陆军部部长塔夫脱第二次访问中国离开后的第七个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沈静乘坐蒙古号战列舰,带着两艘天津级装甲巡洋舰和六艘平阳级驱逐舰前往美国做友好访问。沈静这次不仅是出访美国,在旧金山与美国政要和华人代表会谈后,他还要顺道前往智利然后绕过和恩角访问阿根廷、巴西、再前往美国纽约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后横跨大西洋前往欧洲访问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后在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前往南洋会见南洋华人代表,最后返回本土。

    毫无疑问,沈静作为中国政府的二号人物、谭延的头号心腹,他的这次出访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次环球出访各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十年前李鸿章应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邀请也做了环球访问,但是那次访问李鸿章是作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高官访问各国列强,显然没法和沈静这次出访相提并论。

    中国外交部对外通报了总理沈静地行程后。各国政治分析家和报界的记者们纷纷在报纸上撰文评论中国总理此行的意义。当然有心者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系列的行程中,恐怕就是“华人”、美国、英国、德国这四个关键点,联系到英国当局政界要人诸如张伯伦、爱德华格雷等人在公开的演说中对中英关系的焦点香港问题的言论。英国政府很可能会趁这次中国总理环球访问之机为中德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英国当局也许会将香港当成一件商品,以此来交换中国和德国的友谊,就像英国用澳门事件来换取了中国两年之内禁止向德国出口战列巡洋舰及其相关技术一样。

    不管是英国、美国还是德国,这三个国家对中国都有一定地期望,希望从中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作为一个“独裁者”谭延是很难离开中国地,总某种意义上而言沈静的这次出访实际上就相当于中国元首出访各国。这几年尤其是中俄战争过后。各国列强就一再提高其在中国公使馆的级别,同时也开始对派出更加专业的谍报人员伺机窥探中国机密。甚至还有专门研究中国地政治分析专家。通过公使馆来接触中国自然要比会见中国元首本人取得的效果差很多,沈静有代表谭延的资格,很多问题上都可以不用通报国内通过短期谈判便可以解决或者是给出一个意向,这种作用更为各国政府所看重。

    当然在沈静出访各国的背后。所有人也意识到这是中国彰显国力的一次环球出访沈静是坐着中国最强大的战舰出访的,而且天津级装甲巡洋舰和那个在各国海军标准中怎么都可以称得上是轻型巡洋舰的平阳级驱逐舰,这些战舰就是中国海军浓缩地精华。彰显国力震慑对手地最好办法便是军事威慑,这支舰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贵在“精悍”二字,代表了中国造舰的巅峰水平,也是向对中国不怀好意地列强国家显示中国力量的绝好机会。。

    其实谭延并没有想到派出舰队进行环球访问,不过去年塔夫脱第二次访华之际代表罗斯福总统向中国政府提出邀请谭延总统访问美国,只是罗斯福和塔夫脱都清楚这样一个独裁者是不可能离开中国地。即便这支国防军是独裁者一手创立并且忠心的拥护他。不过谭延对罗斯福的邀请却很慎重。这倒不是他忌惮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他倒是希望美国一年造出四艘战列舰来才好。出访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在美华人的处境。

    谭延是不可能出国,至少在目前他是绝对不会出国的。这也不是因为国内政局不稳,而是在经历战争之后中国需要稳定的发展,各项工作有序的展开,没个拍板的人是绝对不可以的。沈静作为总理固然比他更适合处理这些事,但是国内进行工业化建设就不能离开“谭氏资本”,况且谭延还有一个理由不愿意出国这个时代可没有舒服的客机,环球访问必须是要乘船才行,想到乘坐战舰绕地球一周难免要经历海浪什么的,这份罪他实在是敬而远之

    沈静出访美国第一站便是旧金山,这里是美国华人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华人数量在美国第一。由于伍轩仁的关系,伍氏家族动员了旅美华人在旧金山为沈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数万华人在旧金山迎接沈静一行,沈静在争得海军上将邓世昌的意见之后,也投桃报李将整个舰队向华人开放,当然战舰功能舱室是禁止人员入内的。

    本来沈静可以通过乘坐火车直接前往美国东海岸,不过为了中国的南美战略,他还是在旧金山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之后乘战舰访问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也是向他们展示中国的造舰成就,并且达成了一系列中国在南美的投资意向签约,在阿根廷沈静还意外的收获了一笔天津级装甲巡洋舰的订单在向中国订购战舰的问题上,阿根廷是中国在南美最早的买家,不过在战列舰的问题上阿根廷却非常慎重,当然阿根廷对中国的装甲巡洋舰可以说得上是“情有独钟”。。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流动的资本() 
沈静出访各国谋求中国在未来数年,也就是谭延认为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几年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生存空间。这是谭延转换中国外交方向的开始假如当沈静访问英国的时候,如果英国人如果能够“如期”的兑换其承诺,那谭延会毫不犹豫的在英国和德国之间保持“中立”,就像美国一样会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来做出某些决定。

    对于德国的“友谊”是不会迅速消退的,至少蒙古级战列舰那样便宜是不会出现了,要知道德国曾经订购过两艘北洋级战列舰,蒙古级如此优秀德国反而只订购了一艘,还附送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在中国看来德国人是非常“吝啬”的。当然德国没有大型舰用蒸汽轮机的制造经验,而且在德国人也必须要从中国采购至少十八门十二英寸战列舰主炮,及其三连装炮塔所需要的重要辅助设备,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不到三百万英镑,还有德国将会向中国赠送不少于六十万英镑的德国精密机械加工设备以提高向德国供货的品质。

    事实上鉴于各国对本国先进科技加强保密措施,谭延派出沈静进行环球访问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送给各个工业强国一个居心叵测的大红包沈静手中掌握着六百万英镑的政府采购预算和一千六百万英镑的民间资本,当然属于谭延名下产业的资金就占到了一千两百万英镑。这些资金都是用来采购世界各工业强国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专利的,当然如果沈静能够从欧美挖来在一些知名科学家或是在某一领域成绩卓着的科研人员,那这笔钱就会用的更有价值了。

    谭延对知识分子的礼遇是相当高地,在北京将会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城市改造行动,其中针对的便是贫民居住区谭延对于进行城市规划的北京市城建局的要求是先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全部圈画出来,没有保留价值的危房和容易造成火灾的居民区将会全面得到改造,当然配合城市改造的还有一批特别精选地工业和商业项目落户北京。

    对于北京谭延是不会任由其发展的。由于北京的建筑多是土木结构,很容易引发成片的火灾当年谭延手中的利刃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在北京市煽风点火行刺大臣,甚至不惜放火,火灾延绵都到了慈禧的娘家方家园。现在轮到谭延来坐江山,自然不希望自己地老窝被某个火苗焚毁一片,而且明清到现在五百年的国都,将北京变成一个博物馆远比将其变成一个大工厂要有意义的多。

    当初将满清特权一夜废除,使得政府有能力进行北京地改造建设。算算将北京城内的贫民区拆迁转移到北京市的外围也不算是什么亏本地事情,贫民区的位置虽然不算好。但总归是在城市内很不错的地段,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赔钱的买卖,只是北京市政府在得到了金城银行的投资和谭延的坚决支持下才下定决心进行长达五年的这项拆迁计划。

    金城银行的背景是天津财团,当然真正的主力是工商银行控股了其中地百分之十这只是象征性地控股,谭延当初可是付出三百五十万两白银才收购了这百分之十,因为他是总统的身份才会用本来可以收购更多地股份象征性的占了百分之十。以安天津财团地心。事实上金城银行并没有通过谭延获得实际的好处,但工商银行吃肉也不会忘了让他们喝汤中国海军装备出口虽然工商银行担负了绝大的风险,但是对外融资也握在了工商银行的手中。*由读者转载*金城银行可以得到其中一百万英镑的再融资权力仅这种裙带式商业交易便可以为金城银行带来巨大的好处。

    将北京变成大博物馆是谭延的心愿,虽然金城银行起吃下这笔生意,但背后他们可是有工商银行做保的赔了工商银行将会全额担负所有损失。但是赚了就必须要给工商银行百分之三十五的利润。工商银行是在空手套白狼,因为前一阶段对外海军装备融资、曹妃甸大型石油炼化厂、永安钢铁公司、上海江南船厂三万吨级货轮、油轮建造,还有足够的外国投资,这些都耗空了工商银行。

    谭氏资本在曹妃甸工业区占有相当的分量,因为在国内除了这个巨兽根本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投资钢铁重工业和化工业,毕竟曹妃甸除了一个优良港口之外什么都没有,铁矿、煤矿、石油等资源都是靠从外地转运,光是这个成本就足以吓退任何资本。

    曹妃甸工业区除了谭氏资本在运作之外,还没有任何资本投入。国家只给予税收上的一定优惠。还有基础建设的便利,但这并不能抵消投资风险。为了能够满足曹妃甸工业区的原料供应需要。除了铁矿石可以从北京得到一部分之外,其余原料全部要通过海运运输。上海江南船厂为此开工建造四艘两万八千吨级货轮,这也是目前中国头一次建造如此大吨位的海运货轮可以说谭氏资本在曹妃甸工业区项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