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延吐了一个烟圈之后说道:“这件事自然关系重大,要知道我国地形复杂,虽说国土面积广袤就算在世界上排名也不过是略低于俄国而已,不过要考虑到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可耕种土地面积,那就极为不均衡了文渊,你考虑过现在全国近四亿人口,而十年、二十年后中国会有多少人口么?这些新增加的人口该如何养活?一个人吃喝拉撒也许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亿两亿人的吃喝拉撒,恐怕会让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会睡不着觉”

    “你给政研会安排的与人口相关课题就是这个用意,四年前政研会刚刚成立你就亲自给他们这个课题,并且还安排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果然是有所考虑的这几年政研会地相关课题文件我都看过,要说最为震撼的便当属人口相关调查报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俄国领土大部分都地处寒带,并不适合耕作”

    谭延笑了笑说道:“呵呵,我的总理大人,你高高在上的时间太长了,你好好想想在二十年前你我尚为碰面之时你要吃多少粮食?建国之初你每年的口粮有多少?而现在呢?”。

    沈静微微笑道:“你我尚为碰面之时,我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每天就希望有几碗糠米饭就足矣”

    “是啊,满清时代民不聊生,建国初期虽然有所改观但也不能做到灾民一个不饿死,就是现在我们的救助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后,每年灾荒才至少杜绝灾民被饿死的情况人吃五谷杂粮,我们地任务不仅是要百姓吃饱还要吃好,像蒙古这些并不适合耕种的省份,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将产出的肉食供应给内地,肚子里面有油水消耗粮食会更少——我记得有份报告中专门提出粮食安全问题的时候,专家们曾经给予的解释,这倒是有点古时那个昏君地意思,看起来很可笑,但细细深思之下也未尝没有道理”

    谭延摆摆手笑着说道:“我们不谈这些,开疆拓土是古代皇帝最大的荣耀,建国后我们不仅将满清时代签订地丧权辱国条约一一摆平,连失去的土地也都一一收回,并且还平添了婆罗洲等物产丰饶地国土我不是帝王,对于开疆拓土我的理解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需要地情况下开疆拓土,而不是心血来潮——俄国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如果说我们的国防安全有三大敌人的话,第三是美国、第二就是俄国,所以最大限度的削弱俄国对我们以后会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等俄国再一次削弱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你现在的扩军行动就是为了等到这一时机到来的时候便迅速出兵俄国?”沈静问道。

    谭延点点头说道:“也许是我的判断失误,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俄国式微已成必然。当年中俄大战的时候俄国内部就已经乱套,国内差点爆发了革命说实话,相对于欧洲的战争,我们那次海参崴战役真的算不了什么,现在欧洲现在平均一天的炮弹消耗量就比得上我们整个战役所需要的炮弹,在这样的战争强度之下,即便俄国不是德国最主要的攻击目标,但这种战争也绝对不是俄国所能够承受的”

    “当然现在讨论出兵俄国还为时尚早,我们不过是先做个准备工作,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扩大国内各种战争物资的产能,尽一切可能将最多的战争物资运到欧洲,让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更加残酷,最大限度的削弱交战国的实力。所谓不破不立,等这场战争完结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那国防安全的第一敌人是谁呢?”沈静饶有兴趣的问道。

    谭延沉思半晌沉重的说道:“我们自己!”。

第三百八十二章 远虑() 
沈静听后哑然,沉默了片刻点点头。对于谭延他一向都是很信服的,虽然他在国家政策走向上与其相左,但总体上来说俩人密切配合近二十年,彼此了解的都很透彻。在中国政坛除了以寇青为首态度温和立场中立的逍遥派之外,最为强大的一支便是以沈静为首的“经院派”,这倒不是说他们的脑袋一根筋,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有学识、出过国、见识广。

    在谭延眼中“经院派”多少有些西方化的感觉,对于西方的经济体系研究比较透彻,思考方式和治国理念更类似西方的那一套,是所谓的“民主政治”的积极推进者。经院派下面也分成数个流派,甚至激进者对谭延的独裁统治很是不满,这些激进派在四五年前谭延一力推进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后,更加不满,最后干脆与经院派决裂**门户去了。

    这些原本属于经院派中的激进政治人物分裂出去之后,渐渐的便被谭延给边缘化了,在谭延看来这些人在大学里面教书更合适,不适合残酷的政治斗争——尽管在他的压制下中国的政治斗争总体上是趋于温和的,沈静门生遍天下,虽然这些激进派被分裂出去,终归是太过理想化。

    事实上谭延心中很清楚这些“民主激进派”的出现是必然的,同时也是自己有意识造成的——当年他执掌北洋权柄之初在对外关系上对英法是排斥的,执行的是亲美国和德国,在工业技术引进上德国偏重,而在人才培养上则偏重美国,很多人才都被他公费送往美国学习深造,而“民主激进派”中领袖人物都是有着留美背景。

    如果说是容开创了中国留学西方学习现代科学的先河,曾国藩在容的建议下开始了晚清时代最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行动,后起起伏伏终归被强大的中国传统政治势力所淹没,而谭延执掌北洋时期则是发展到晚清派遣留学生的鼎盛时期。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先后持续了近十五年,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降温,这中间除了中美关系因为海军装备竞赛的缘故而使得两国渡过了蜜月阶段,也是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地教育体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好用,这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谭延为了对付政治对手曾经用过暗杀的手段,像荣禄这样只是显现出对他的威胁后,谭延就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直接消灭掉。

    如果不时荣禄对谭延和北洋系的威胁太大,他也不会采用这种激烈的手段,对“民主激进派”他还是采取非常宽容的方式,只是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边缘化而已。

    事实上“民主激进派”自己都不知道,在他们背后给予资金支持的几个资本家都是谭延亲自安排地,出身都是“k”机关的老人。“k”机关虽然摇身一变成为内务部的主力,但是其精华部分还是被留下一部分,这些精华被分别打入一些政治主张有前途的党派,只要这些党派不变质,谭延就会一直支持他们,而“民主激进派”则是他所看好的。

    说起来谭延并非有着“自我毁灭”的情结来专门培养自己的对手,而是采取顺应历史潮流地做法—随着中国慢慢恢复元气,国家越来越向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个人独裁对这个国家只能在早期创立的时候最适合,越稳定个人独裁对这个国家的损害就越大。别的不说,现在就是谭延对他培养的几个超大型财阀就已经开始心存顾忌了,这些财阀都是顺应谭系资本发展起来的,在晚清时代他们也就算是国内二流的财阀罢了,但是跟随着谭延使得这些财阀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便完成了上百年才能发展出来地势力,而这些财阀多少让谭延感觉到有些像日本、美国、德国的一些财阀,一旦自己失去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很难说在这些财阀的联手动作下,整个国家无可扼制的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致使中国走向覆灭——无论在什么时候,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穷兵黩武者永远没有好下场”这一真理。

    “堵不如疏”。谭延将目光转向了党外培养一些势力。以此根据自己地需要最大限度地控制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地走向。而所选择地力量还是自己一手发展起来地“k”机关——这个中国目前最强大地情报机关拥有官方和非官方地种种身份。k机关地首脑正在从老董向温基岩手中进行权力交接。事实上温基岩已经成为新一代地老“k”。而老“k”就是谭延着装上最锋利地佩剑。

    毫无问。以现在中国地影响力来说。谭延在后台策动地一些行动无疑是本世纪最大地政治行动。无论成功与否对中国政治地走向无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地影响。而通过中国本身地影响力。这一政治行动或是

    阴谋”地也会影响到全世界。

    当然谭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阴谋”而是一种手段——他并不是聪明绝顶、纵横捭阖地政治家。说实在地面对这么一个地域庞大、情况复杂地大国。想要让这个庞然大物在一个正常轨道上稳稳当当地运行下去并且渐渐地走向兴盛。这绝非是一件易事。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谭延只能先后布置了数个后手。然后根据不同地情况来做出选择。

    谭延现在还不到四十岁。如果身体没有问题地话。他还可以稳稳当当地执掌这个国家至少二十年地时间——对于自己退休地问题他早就想好了。他并非是留恋权力地人。也不认为一个七老八十地老头子能够有充足地精力保持清醒地头脑来执掌这个国家。六十岁以前他必须要从第一线上退下来。然后只对国家重大走向进行操纵。

    正因为布下地眼线多且广。中国政坛地情况谭延把握地非常清楚。所以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按照预想布下种种后手。一旦要出了问题他也可以迅速启动后续备用方案来解决困境。“中国最大地敌人永远是自己”。他对此深信不。以中国目前地实力已经拥有参与争霸地资格。以国家为棋子以地球为棋盘来玩这个游戏。但是他却不走称霸地路线而是专心夯实国家基础。就是在于他不认为有哪个国家或是集团能够动摇中国地安全。数千年地中国史从来都是一部内乱导致外辱地历史。。

    在欧洲,德国以摧枯拉朽的态势一路高歌猛进抵达巴黎附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