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侠武无敌-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wxi7

第469章 当前国势() 
华枫等人此行,准备非常充分,航标非常明确。

    一向不问政事的华枫,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早已于春节之后,就开始收集整理大明王朝当前之国情、战事。

    毕竟大婚之后,他们就将进入一个全新未知领域,去打拼开创一片广阔天空。

    因此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才能有备无患,才能有的放矢。

    如今,厚厚一沓信息资料,就摆在华枫、孟起、肖云等七人面前。他们对此已然研究了无数次,越看心越凉。

    但为了心中执念,明知不可为,他们仍欲坚决为之。

    很多事,努力过了才不会后悔。

    反之,如果只是望洋兴叹,将会终生遗憾。

    ……

    华枫让人收集的资料,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当前的国情、战事。

    其二,大明王朝在京武官及野战武将设置。

    这两点,都与他们此行之目的息息相关。

    必须心中有数,才能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如果盲目行动,极有可能南辕北辙。不但实现不了救国护民之目的,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如此冒失举动,显然非华枫之所为。

    ……

    先阐述一下第一点,华枫七人即将面临的国情、战事。

    大明王朝经土木之变后,国力虽有衰弱,但经弘治、嘉靖、万历先后励精图治,国情中兴,国势复振。

    满清入关之前的十数年,大明王朝国力强盛、拥兵自重。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可谓国泰民安,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之态。

    大明王朝的历代皇帝,大都尚武。

    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历代皇帝以上率下的带动之下,国民也很是争勇好斗,整个民风极为剽悍!

    武力之强,威震寰宇。

    ……

    然而,久盛必衰,是历史之必然。

    大到国家,小至黎民,莫不如是!

    大明王朝虽无外患,却有内忧。

    最大的内忧,就是手握重权的东林党之争。

    也就是以江南人士为骨干力量的政治集团,与全国朋党集团之间的斗争。

    ……

    东林党,是以江南人士为主。

    一党,凝聚力极强。

    东林党蛰伏日久,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都有东林党的影子。

    万历三十二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之后,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学。

    讲习之余,常常与东林书院中,志同道合的友人高攀龙、钱一本等,妄议朝政、裁量人物、谈论得失,渐渐形成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之为“东林党”。

    他们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八颗字——“广开言路,改良时政。”

    虽遭到大权在握的朝臣、宦官激烈反对,但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支持。

    长期对峙之后,“东林党”名气越来越大,终成气候。

    ……

    正是在此形势之下,明哲保身的全国朋党,应运而生。

    全国朋党,是以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为主的一个大型集团。

    其党中有党,宛如一盘散沙。

    初始,全国朋党之中,浙党势力最大。

    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曾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因而,全国朋党在浙党主导之下,可谓红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经“梃击”、“红丸”、“称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

    东林党因拥立有功,在新帝重用之下,势力大盛。

    此消彼长,浙党则落败势微。

    生死危机之下,不得已转投以阉宦首脑魏忠贤为首的东厂势力。

    全国朋党就此名存实亡,宦党从此势大。

    东林党的对手,也变成了以魏忠紧为首的宦党。

    ……

    “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可以说,朱常洛政权成也东林党,败也东林党。

    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如果忠于政事,倒也不错。然而可惜的是,他们却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了集团斗争之上。

    他们能找准治国之方,但却不能做到按方抓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正是因为他们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使得朝廷的弊病越积越多,最终走向灭亡。

    ……

    两党之争愈演愈烈,而且双方势力均强大无比。

    导致诸多忠贞大臣枉死,庙堂之上一片混乱,内耗极大。

    东林党之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

    包括皇帝在内,无人能安心政事,从而导致国力日弱。

    大明王朝灭亡之后,《王学质疑》提要中说道:“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关于东林党争之说,史书记载极多,不再赘言。

    加之大明王朝尚武,是从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因而底蕴并不算深厚,强军富国之方针大略一直处于完善之中。

    从而导致明朝十六位皇帝治中,大都烽火不断。

    雪上加霜的是,天公也不作美,连年天灾不断,导致国力迅速衰退,民不聊生。

    为求生存,农民起义频频爆发。

    不过短短十数年,疆土已是四分五裂。

    ……

    战乱最是败国。

    公元1644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统治大好河山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宣告覆灭。

    明朝余留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多权并立。

    然而均只是昙花一现,大顺、大西、弘光等政权,被长驱直入的清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击败。

    ……

    公元1645年6月15日,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拥立下,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

    公元1645年11月,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北伐战争。然而兵权在握的郑芝龙却不配合,既不给军队,也不给粮草和兵器。

    手中无权无兵的隆武帝爱莫能助,只给了几十道空札和手书,给予其“便宜行事”之权力。

    然而值此兵荒马乱之际,这样的权力,又有何用来哉?

    国将不国,食不裹腹,哪来的便宜?要如何行事?

    因此,这些空札和手书,只不过聊胜于无罢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侠武无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470章 武官武将() 
华枫等人经多方考证,详加分析,一致认为:这朱聿键素有雄心抱负,文才武略俱佳。而且爱民如子,实乃少有的开明之君。

    只是曾被庶贬,导致威信不高。即便改元称帝,但却手中无权,麾下无兵,无异于“傀儡皇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番黄道周发兵北伐,雄心壮志的隆武帝朱聿键,本也想大展身手,反清复明,但最终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

    ……

    华枫等七人,要支持的政权,正是隆武政权;加入的时机,正是黄道周起兵北伐之初。

    当然,所谓起兵,不过自家之门生和士卒,共计千余人而已。

    以如此微弱兵力,却兴北伐之壮举,无异于蚍蜉撼树、以卵击石,委实可悲、可怜、可叹。

    但黄道周如此爱国救民,却又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

    正所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为与不为,并非因势决定,而是由心决定!

    只要心有所定,虽明知势不可为,亦必尽力而为。此举,虽然显得颇为迂腐,但“倾巢之下”,如之奈何?

    既然注定“无有完卵”,那还不如拼死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即便事不能成,但人故气节在,又有何憾?

    能名留千古,芳传百世,又有何不可?

    ……

    阐述完了当前之国情、战事,再来解说一下大明王朝关于武官、武将之设置。

    大明王朝在京武官设置,主要是按品级、按部门,来进行区分,整体而言比较复杂。

    而野战武将,因为主要职责就是统兵打仗,功能极其简单,因此职位相对较少。

    ……

    因华枫等人即将面对这些职级,因此必须加强了解。

    先从职级设置极为简单的野战武将说起。

    野战武将主要有八个品级,员额则并未限定。

    从高到低分别为:

    正二品,仅设总兵一职,又称镇将。

    从二品,设置副将一职。

    正三品,设有参将一职。主要职责是守疆土,但也有上阵搏命者。

    从三品,设置游记将军一职。

    正五品,设有守备一职。

    正六品,设置千总一职。

    正七品,设有把总一职。

    正九品,设置巡检一职。

    战时,为鼓舞士气,奖励有功者,总兵可火线提拔正六品及以下职级。

    战后,随军功上报兵部及五军都督府审批备案即可。

    只要情况属实,一般都可获审通过。

    ……

    而在京武官因涉及到战略决策、征兵入伍、强训新军、调派兵马、粮草征集、奖惩赏罚、选编战例、抚恤军属等诸多方面,因此职位极多,品级划分也很是复杂。

    严格说来,在京武官无正八品以下官职。

    但由于职责需要,后又加了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无品等五个品级。

    ……

    首先,按品级分。

    正规的品级划分,是从正一品到从七品,共分十四级。

    从高到低具体划分如下:

    正一品,设置有前、后、左、右四大都督。

    从一品,只设一职——都督同知。

    正二品,设两职,即都督佥事、正留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