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侠武无敌-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战斗势必陷入僵持之局。

    这就给了黄道周、夏铁古、罗战军等三路大军,救援打围的机会。

    这样,极易形成“三面合围、内外开花”的不利态势。

    主动权在握的敌军统帅,显然不愿出现如此被动局面。

    因而才做出舍近求远的决定。

    果不其然,北伐义军三路人马,兵力虽远远超过华枫一部,但却不堪一击,被很顺利的一举吞掉。

    ……

    这才有后来的聚兵牛头岭,倾三军之力奔杀“无敌先锋军”之举。

    为何要聚兵牛头岭?

    原因有二。

    一则,地理位置合适。

    其三路大军的中心点,就是牛头岭。

    距离相当,到达的时间,当然也不会差得太多。

    虽然路线略有迂回,但也最多不过一日行程。

    一日时间,对于战事已然不多的敌军来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二则,找寻蛛丝马迹。

    据可靠情报,多思过一军折戟沉沙之所,就是牛头岭。

    战事虽已过去近十日之久,但绝对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

    毕竟,数万大军激烈拼杀数个时辰,所产生的破坏力,绝对不可小觑。

    ……

    细节决定成败。

    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更注重细节,在细节方面做得更好,谁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何况,敌军之兵力,要十倍于“无敌先锋军”?

    以强势之军,再辅以精细决策,岂非无往不利?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而“天神”华枫,正是敌军的“例外”。

    有其坐镇,可抵千军万马。

    有其谋划,可抵百万雄兵。

    ……

    敌军在牛头岭休整了两日。

    期间,其统帅亲自率领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先锋军五位主将,对牛头岭的地形地貌,对这个曾经流血无数、横尸千万的战场,进行了详细勘察。

    经过深入讨论,得出两条结论。

    ……

    敌军的第一条结论:北伐义军阵中,绝对有谋略高手。

    牛头岭之地形,实乃伏击之绝佳场所。

    只要利用得当,以一击十也不是不可能。

    从战场遗留的点点滴滴来看,牛头岭伏击战,北伐军综合运用了疑兵惑敌、伏兵围敌、重兵歼敌等战术手段。

    不过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主战场却不是山谷正中,反而是入谷之口。

    ……

    按理,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

    此山谷形如长蛇,而“蛇腰”之地,也就是山谷正中,才是利于多路伏兵合围之所在。

    因为该处,可达到“一声炮响,伏兵四出”的震撼效果。

    可入谷之口,地形狭窄,容易造成自相践踏的局面,并不利于多路伏兵展开。

    而且被伏击对象之大部军马,完全可以见势力不对,立即撤退。

    如此一来,只能截住前军一部。

    这样的伏击,绝计难以达成战略目的。

    失败乃是必然。

    ……

    可让他们异常纳闷的是,北伐军还偏偏就伏击成功了!

    多思过的近三万大军,成功逃脱者,最多只有一成。

    据部分逃兵所言,北伐军原定主战场本在山谷中部,而且伏兵也接连杀出了三路。

    但不知为何,冲出之后,却是磨磨蹭蹭的踌躇不前,全然没有围杀者所应有的气势。

    更加奇怪的是,已方本已前出,准备厮杀的前左右三军,却被统帅多思过紧急招回,然后一路急退,最终落入北伐军真正的伏击圈。

    ……

    这一战之诡异,让很多战场老兵都极为疑惑。

    首先,为何故意坐失良机。

    北伐义军三路大军本应合击之时,却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并未有进一步的后续动作,只是眼睁睁的瞧着对手退走。

    而且瞧其模样,竟然有些胆怯,好像弄反了“围与被围”的对象似的。

    wxi7

第543章 将计就计() 
要不是谷口突然杀出四支部队,北伐义军此次伏击战,将会颗粒无收。

    其次,究竟谁才是主攻部队。

    从谷口突然飞出的这四支人马,兵力虽然不多,但战斗力却极为强横。

    要说他们就是此次伏击的主攻部队,委实让人无法相信,毕竟不过区区五千之军。

    但如果不是主力部队,又为何又胆敢堵截数万大军?

    而且战斗力竟然那么厉害?

    按兵力来算,不说以一挡十吧,那至少也是以一敌五。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番大战下来,这四支人马竟无一战亡。

    反而是后面终于围攻上来的三支大军,屡有伤亡。

    ……

    最后,多统帅为何突然下令撤退。

    眼看三支大军就要短兵相接,多统帅却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这显然犯了战场大忌!

    因为在两军即将交锋之时,士气只可鼓、不可泄。

    否则,很容易“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以多统帅之才,断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可他却偏偏就如此做了,这又是为何?

    难道多统帅已然叛敌?

    绝无可能!

    动机呢?

    目的呢?

    ……

    敌军的第二条结论:“无敌先锋军”,绝对是难得一见之劲敌。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华枫一部,号称“无敌先锋军”,但这不防碍他们冠以此名。

    未曾想,竟误打误撞的猜个正着。

    以五千之军,硬撼近三万之敌,最后还获得成功。

    而且竟然“零战亡”!

    这样的先锋部队,难道还称不上无敌?

    纵观历史,虽然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在少数,但采取的战术打法绝对无一硬撼。大多是待敌进入伏击圈后,以箭射之、以石击之、以火攻之,诸如此类。

    或者,采取极高明的阵法,困而杀之。

    ……

    据逃兵所言,北伐义军阵中,有几名猛将武艺超群,竟然堪比三国时期蜀国上将赵子龙。

    赵子龙曾单枪匹马,在魏国数千先锋军中,杀进杀出数次,枪挑魏军将领十数名,最后还安然脱身。

    常山赵子龙之名,从此名扬天下!

    然而,赵子龙即便再厉害,但整个蜀国却只有一名,倒也不足为惧。

    可这“无敌先锋军”呢?

    像常山赵子龙这样的猛将,竟有六人之多!

    这样的战力,该是何等强大?

    因此,以这六人之勇,加上五千余精兵相助,大败多思过数万之军,实也在情理之中。

    ……

    其实孟起在寻找黄道周中军主力残兵时,曾运功长啸,早被敌军阵中高手获知。

    因此,“无敌先锋军”的行动,再次暴露无遗。

    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未轻举妄动。

    事实上,华枫之前在军情会议上的猜测,虽并不全对,但也是**不离十。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敌军之中会有人知晓其来历过往。

    而且会对“无敌先锋军”如此忌惮。

    更没有想到,敌军统帅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竟然如此心狠手辣,竟然用一万人马的生命来进行试探。

    ……

    从之前种种迹象来看,敌军显然已经知晓“无敌先锋军”之所在。刚才那三人的举动,不过是进一步确证而已。

    天色大亮之时,恐怕就是大战到来之时。

    敌虽有五万之军,虽说以一敌五,但如果真刀实枪的硬拼起来,华枫并无惧意。

    不过,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惨胜。

    自己的万余人马,到最后很可能十不存一。

    尤其是在对方也拥有武林高手的情况下,在知晓自身战力还敢前来进犯的前提下,绝对不可小视。

    ……

    难道就在此地等待厮杀?

    断然不行,必须采取措施,变被动为主动!

    照搬对付其先锋军那一套战术?

    恐怕行不通。

    毕竟,敌军阵中,也有武林高手存在。

    疑兵恐怕难逃毒手!

    这第一步、第二步行动恐怕尚未展开,就已然胎死腹中。

    而且,要想再次神不知、鬼不觉的抹杀其警戒哨兵,绝对是天方夜谭。

    因此,第三步行动也同样不幸夭折。

    该如何是好?

    ……

    一个时辰之后。

    华枫终于思出应战之策:将计就计。

    你不是要大军压境,展开对决么?

    那我遂你所愿,与你对决!

    不过在之前,还得做篇文章,加点猛料。

    战略是将计就计,战术仍是伏击,而且是连续伏击。

    ……

    不过,此次伏击分三波次进行。

    第一波次,袭扰式突击。

    骑兵营三支队伍,从敌军收营出发伊始,就轮流对其实施不间断袭扰。

    不求杀敌多少,只为扰乱其军心,疲惫其精神。

    敌军如果分兵追击,则视情而定。

    能吃下,就绝对不能客气。

    吃不下,则引入伏击圈。

    如果其无动于衷,那就死皮赖脸的一路纠缠。

    ……

    此战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欺负敌军并无骑兵,只有十数位将领享有坐骑。

    而区区十数骑,显然无法对每队四百人的义军骑兵,构成什么威胁。

    此战术,最大的忧患,是敌军阵中的武林高手。

    毕竟,对于像任勇、肖云这样的身手来说,在短距离内完全可以快逾奔马。

    一旦这样的高手达到三位以上,就绝对致命。

    ……

    因此,华枫思虑良久之后,决定暂时调用段今朝、肖云、孟起三人,让他们分别加入任勇、姜楠楠、孟青青的队伍。完成协助任务后,再迅速归队。

    这样一来,每支队伍都有两名高手坐镇。

    骑兵一队为任勇、段今朝。

    骑兵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