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个神秘莫测的得一子,谢贻香这一路上曾多次旁敲侧击,想要探听他的来历,谁知这得一子却不露半点口风,好几次甚至只是冷笑一声,根本就不理会谢贻香的问话。而谢贻香此刻满脑子都是毕府里发生的惊天命案,同时也担心师兄先竞月的境况,眼见得一子始终不肯吐露身份来意,她索性也不再理会。

    所以两人眼下虽然同坐一桌,却是默默无语。谢贻香身上因为有海一粟设下的“七星定魄阵”,令她再也无须睡眠,所以虽然接连奔波了好些日子,依然神采奕奕。而对面的得一子,想来因为是年轻人的缘故,虽然赶了一夜的路,倒也不需睡觉,只是将自己裹回那件白色斗篷里,闭上他那一双灰白色的眼睛养神。

    然而比起一言不发地谢贻香和得一子两人,眼下茶馆里的其他客人,却正聊得热火朝天,话语声居然将外面滂沱大雨的声音都给掩盖了下去,竟是将这间茶馆当作了一个聊天谈话的场所。殊不知这也是蜀地的风俗,所谓茶馆三趣,一是赌钱,二是聊天,三才是喝茶,而这“聊天喝茶”,也便是蜀人口中俗称的“喝盖碗茶,摆龙门阵”。

    想来是因为毕府里所发生的这桩命案,此时茶馆里众人谈论的话题,恰巧正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关云长。只听邻桌一个枯瘦的老头正在高谈阔论,大声说道:“说起这位关帝爷爷,那可是当今世上人人都要供奉的神灵。你想想看,世人保家镇宅,供奉的是关帝;想要发财致富,祭拜的是关公;即便是打家劫舍的悍匪,也要在关二哥神位前起誓,如何不是人人供奉?至于这当中的缘由,你道为何?其实说书先生所讲的三国故事里,单以武艺而论,关帝爷爷倒算不得是当中最厉害的一位。有道是‘金吕银马,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三国前期的武将排名,乃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后期则是‘一马二赵三许褚’,关帝爷爷的排名再如何靠前,最多也只能到第四,但是——”

    说到这里,那枯瘦老头故意拖长了声调,又好整以暇地呷了一口茶盏里的浓茶,说道:“但是,从‘桃园结义’到‘温酒斩华雄’,从‘挂印封金’到‘五关斩六将’,再到后面的‘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关帝爷爷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举,完全符合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所以关帝爷爷才会得到如此之高的敬重,甚至被世人奉为神灵,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仰,又岂是吕布、马超之流的武夫可以相提并论的?”

    谢贻香在邻桌冷眼旁观,听得枯瘦老头这一番言论,虽然只是老生常谈,却被他讲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可见这老头平日里极爱讲话,甚至多半便是村里的说书之人。却不料他话音刚落,便听旁边桌上一个秀才打扮的落魄男子冷笑一声,怪神怪气地说道:“你还少说了一件事,那便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枯瘦老头当即一愣,立刻说道:“关帝爷爷败走麦城,便和楚霸王乌江自刎、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是一个道理,都是英雄末路、壮志未酬,令人扼腕长叹。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深受世人的怀念。更何况关帝爷爷当时正在和曹仁、徐晃、于禁、庞德等一干当世名将激战,更以‘水淹七军’的壮举威震华夏,吓得曹贼差点要迁都避祸,谁知作为盟友的东吴,却在此时背信弃义,合吕蒙、陆逊二人之力偷袭荆州,荆州守将更是临阵叛敌,甚至将荆州士卒的家人尽数扣押起来,这才令关帝爷爷的荆州军人心涣散、溃不成军。”

    “然而这还不够,更有刘封和孟达二人的火上浇油,不肯发兵相助。所以当时的情况,对关帝爷爷而言,当真可谓是前有曹军势大,后有东吴毁约,还要加上友军的临阵叛敌和袖手旁观。如此算来,即便是关帝爷爷输了这一仗,却是一点也不丢人。相比起来,东吴虽然凭此役终于收回荆州,但荆州百姓全都争相祭拜关帝爷爷,咒骂吕蒙陆逊,这对当时的东吴来说,当真可谓是赢了战场,却输了人心!”

    这一番长篇大论,当真完全展现出了这个枯瘦老头的讲话功力,听得茶馆里好些人纷纷喝彩起来。就连谢贻香也是暗赞一声。他虽然对这位关羽关云长没有太多了解,可是听这枯瘦老头将“败走麦城”一事分析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要替这位关帝爷爷抱不平了。

    谁知针对枯瘦老者这一大堆话,先前那个破落秀才仍旧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立马便将整个局面逆转了过来。只听他淡淡地说道:“我只知道关羽如果不是那么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曹军未必便会大军压境、东吴未必便会背信弃义、友军未必便会袖手旁观,甚至就连刘备的蜀国,也未必便会灭亡得这么早!”

07 旺香火三教争辉() 
谢贻香眼见这秀才打扮的中年人落魄潦倒,说的又是蜀地方言,想来是这先锋村里的破落户。再听他说话一阵见血、观点犀利,多半曾读过几天诗书,谁知到头来终究还是名落孙山,只能闲居村里混天度日,到这茶馆里来卖弄学问了。

    那枯瘦老头听到破落秀才的这句话,顿时勃然大怒,喝道:“杨秀才你个龟儿子,怪不得你考不到功名,原来竟是因为说话不过脑子!关帝爷爷是有傲气,但却是针对那些所谓的“士大夫”而生。要知道东汉末年,那时根本便没有什么科举考试,世人只分‘士族’和‘寒族’,当官的子子孙孙都能当官,穷人的子子孙孙都要讨饭。要是你杨秀才生在那时,别说出仕为官,就连参加科举、名落孙山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这里,枯瘦老头缓过一口怒气,又灌下一口热茶,继续说道:“关帝爷爷所看不起的,可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而是那些整天以国士自居、却又不能救民于水火的‘士大夫’,痛恨那些以阴谋权术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谋士’。相比之下,刘皇叔虽然出身低微,却是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关帝爷爷才会死心塌地跟着刘皇叔,从一而终。而对于士卒和百姓,关帝爷爷则是异常得好,据《三国志》记载:‘羽善待卒伍’、‘请诸将饮食相对’,由此可见,在士卒乃至穷苦百姓的面前,关帝爷爷可是一点架子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傲气。所以这才是大英雄的本色,傲上而不辱下。就好比你这个杨秀才,倘若真是个英雄,大可以去金陵辱骂当今皇帝,何必要在这里数落关帝爷爷的闲话?”

    他这一大番话说完,茶馆里顿时又有好几人击掌称赞,那枯瘦老头见那“杨秀才”不再答话,以为自己到底还是争赢了这场辩论,当即轻咳两声,笑道:“正因为关帝爷爷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英雄,所以在他身故之后,祭奠他的百姓也逐渐从荆楚一带蔓延至了整个华夏,继而世代相传,最终让关帝爷爷坐上神坛。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千百年来都是百姓们自发自愿、自行选择的结果,当中没有丝毫的花招手段。所以说关帝爷爷之所以成神,倒不是谁给‘封’的,而是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老百姓,真心实意给‘捧’出来的!”

    谁知这话一出,立刻又被那杨秀才抓住了话柄,当即冷笑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你以为这天底下当真有什么百姓自发自愿‘捧’出来的神灵?当真是愚昧至极!话说此间莫谈国事,别的事我也暂且不和你理论,仅仅是对于关羽封神这一件事,靠的却如何不是权谋手段了?”

    说到这里,这杨秀才也打开了话匣子,长篇大论地说道:“要说关羽封神,最开始的确是靠荆楚百姓编纂出的关公戏文,但却是为了赚取钱财、养家糊口。直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却并不被中土接纳,于是和尚们便想出一个绝妙的法子,将中土原有的神仙、乃至历朝历代的名臣勇将,尽数归纳了进佛教的体系,让他们在佛教里位列仙班,就连玉皇大帝也屈居在了佛祖之下。如此一来,百姓拜神,自然也便是拜佛,再经过近百年的潜移默化,佛家这才算是终于在中土站稳脚跟。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关羽,便是被南陈时的智颛和尚授以五戒,并尊其为伽蓝护法神,就此进入了佛教体系。所以关羽之所以能封神,始终和佛教脱不了干系,即便是前朝异族霸占中原时,虽然将汉人视做劣等,但对关羽却是推崇备至,便是因为前朝世祖尊崇佛教的缘故。”

    “后来到唐朝,历代皇帝都信奉佛教,又看到三国时期的关羽也身列其中,便决定赋予他‘军神’的形象,并且列入国家祀典。所以待到唐高宗继位后,与孔子‘文庙’所并峙的‘武庙’里,除了主祀的姜太公,陪祀便是关羽。而这一番帝王权谋之术,则属于孔孟儒教的动作。”

    “至于华夏本土的道教,在关羽封神一事上,相比起释儒两家,却是后知后觉了。直到宋朝时期,道家才真正重视起关羽的地位,宋真宗赵恒更是和第三十代道教天师张继先,合伙瞎编出‘关公大战蚩尤’的鬼话,而且还将这番鬼话写进了《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之中,关羽也从此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成为道教头号尊神,成为如今的‘关圣帝君’。而放眼整个宋朝,关羽更是连受四次加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昭烈武安王’,最后则是‘义勇武安王’。”

    说完这一番考证,那杨秀才虽然健谈,也不禁有些吃力,喘息着又补充了一句:“要不是儒释道三教为了各自的香火,从而推崇出今日的‘关帝爷爷’,嘿嘿,说到底关羽不过是个自以为是、自大成狂的匹夫罢了,亏得你们这些愚昧世人,居然还将神话传说和戏文故事当真了,真以为关羽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英雄!”

    杨秀才话音刚落,整个茶馆里已是哗然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