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只听宋参将沉声说道:“就在命案发生那夜,毕府里曾有人亲眼看见,绿衣红脸的关帝爷爷手持青龙偃月刀,从恒王的房间里走出来,手里还拎着恒王的头颅,紧接着便无端消失在了黑夜当中。然而这一次关帝爷爷显灵不同于以往,被割走的恒王头颅,却始终不曾出现过。三个月来我们找遍了蜀地大大小小每一座关帝庙,甚至将这整座毕府掘地三尺,却一直没有找到恒王的头颅,所以常大人才会一直纠结于此。”

    听到这话,谢贻香不禁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终于明白常大人为何始终坚持“恒王生死不明”这一观点,原来却是死者的头颅被凶手取走,至今还没找到。但是常大人的话倒也没错,在本朝的律法里,若是无法验明死者的身份,那便不可结案;仅凭一具无头男尸,的确很难判定死者是否便是恒王。

    虽然这当中的许多细节谢贻香还不清楚,但依照常大人和宋参将简单的讲诉,粗略来看,那夜毕府里发生的命案如果和蜀地常有的关公显灵情节相同,那么行凶之人多半便是同一个人——那个一直扮作关公模样、假托关公显灵的连环杀人凶手。

    可是这个假冒关公的凶手,为什么总要割走死者的头颅?要说三国时期的关公虽然勇武过人、斩将无数,但也未必一定要斩去对方的头颅。想来还是因为那一出《斩颜良》的戏文太过出名,说关公看不起袁绍手下的河北名将颜良,笑他是在“插标卖首”,曹操手下诸将不信,关公便提刀纵马,于万军之中斩下了颜良的头颅,被众人“惊为天人”。所以不知不觉中,世人一旦提起关公杀人,总觉得关公会用青龙偃月刀斩下对方的头颅。

    照此看来,这个假冒关公的杀人凶手,之所以要割走死者头颅、并且放到关帝庙的供桌上,或许只是一个象征仪式,要以此告诫世人,是关公显灵惩治了恶徒;又或许只是凶手的个人喜好。可是此番发生在毕府里的关公显灵,事后却为何一直没能找到死者的头颅?

    如果暂且排除“关公显灵”这一因素,依据刑捕房多年办案的经验来看,凶手若是割走死者的头颅,并且将其销毁或是隐藏起来,古往今来从来都只有一个理由:那便是凶手想要隐瞒死者的身份。

    所以常大人的推测其实不无道理,眼下恒王虽然失踪了三个月之久,但是否当真前来了毕府,说到底不过是那个剑阁驿站的小吏,凭借“恒王”出示的身份文书所做出的判断。而命案发生后在毕府里找到的这具无头尸,未必便是驿站里的“恒王”;即便当真是驿站里的“恒王”,也有可能是假的。

    想通了这一点,谢贻香只觉整件事豁然开朗,彻底明白了常大人的意思。倘若那具无头尸不是恒王的尸体,甚至恒王根本就没来过毕府,那么眼下毕府里的这桩命案,顶多也就是一起假托关公显灵的连环杀人案,以毕府的势力,自然可以轻松脱罪;又何必上动天听,牵连整个朝局?

    就在谢贻香思索之际,忽听一个悦耳的女子声音从厅外传来,淡淡地问道:“可是谢家的贻香妹妹来了?”话音落处,一个衣着华丽的妩媚女子飘然入内,身后还跟着两名伺候的丫鬟。

    谢贻香见这女子约莫二十六七岁年纪,身披紫红色蜀锦薄纱,朱唇皓齿,眉目如画,却是作少女打扮,显然还是未嫁之身。她心中一动,连忙站起身来,恭声说道:“潇姐姐别来无恙,正是贻香来了!”

20 女财神纤手补天() 
那妩媚女子顿时一笑,说道:“贻香当真好眼力,想不到十多年不见,居然一眼便能认出你的潇姐姐,看来你那‘穷千里’的神通,可是愈发高明了。”

    要知道已故的毕大将军膝下,合计共有两子两女,自毕长啸往下,依次还有二女毕忆潇、三子毕长鸣和四女毕忆湘。如今走进前厅的这名女子虽是个陌生面孔,可是谢贻香一见之下,却仿佛是突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立刻知道眼前这个衣着华丽的女子,一定便是毕家的二小姐毕忆潇。

    虽然幼年时前来毕府的那一段往事,此时的自己早已记不清楚,可是一看到的这位毕二小姐,刹那间便有一幕幕幼年时的场景,浮光掠影般地在脑海里闪现,继而生出一丝莫名的亲近。谢贻香心中暗道:“看来自己当时前来,倒是和毕府里这位潇姐姐最是亲热,所以才会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只可惜正如毕长啸方才所言,在毕叔叔过世之后,谢家和毕家之间便的确没有什么来往,所以时隔十多年,自己这才重新见到眼前这位潇姐姐。”

    只见毕忆潇又向在座的常大人和宋参将问好,两人连忙起身回礼,她便持主人之礼,恭请大家就座,又让同行的丫鬟搬来一张小凳,在谢贻香的身旁坐下。她还未坐得安稳,便向谢贻香问道:“贻香,伯父的身子可还安好?记得他老人家当年远征漠北,在冰天雪地里奋战了大半年,由此患上风寒之症,不知这些年来可有复发?要知道似伯父这类风寒之症,最忌沾染性寒食物,鸭鹅鱼蟹,但凡是水里游的东西,一概吃不得,否则寒气入体,那可是雪上加霜。”

    谢贻香连忙回答道:“有劳潇姐姐挂怀,家父身子还算硬朗,由于平日里注重保养,风寒倒也并未复发。只是……只是背却有些佝偻,到底还是老了……算起来,家父今年也已五十有二了。”这话出口,她心中顿时一酸。毕忆潇叹了口气,悠悠说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比起容颜渐老的美人,曾经纵横天下、意气风发的英雄豪杰,到了迟暮之年,其实更令人扼腕长叹。相比起来,家父壮年早逝,倒是捡了个大便宜。”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伤感,又聊了几句家常。毕忆潇见谢贻香身旁的得一子和海念松和尚,一个睡得正熟,一个却在盘膝打坐,倒也不好打扰,只得向谢贻香请教两人来历。听说得一子是谢贻香道门里的朋友时,倒也罢了,待到听说眼前这个屠夫也似的胖大和尚,居然便是名震蜀地的“凌云僧”,毕忆潇不禁咋了咋舌,自言自语般地说道:“凌云山上凌云僧,一念杀生不成佛。凌云山上的这些大师们,不惜身入十八层地狱,也誓要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小女子素来仰慕得紧,一直想要前往拜访。却苦于山道艰难、入寺无门,这才未能如愿,更无缘识得当今凌云寺的主持海藏枫大师。”

    听到毕忆潇这番话,正在打坐念经的海念松和尚倒也不好继续装聋作哑,只得睁开眼来,缓缓说道:“佛门广开,渡人无类,凌云山寺门更是常年不关。毕二小姐若是想去,随时都可以。”

    毕忆潇笑道:“佛门虽无类,只渡有缘人。若是无缘之人前往,岂非枉自叨饶诸位大师的清修?今日海念松大师大驾光临,毕府上下蓬荜生辉,又得大师之邀请,小女子也算是缘分已到,终于修成正果了。”

    那海念松和尚微微一怔,随即说道:“毕二小姐巾帼不让须眉,老衲深感佩服。他日毕二小姐驾临凌云寺,老衲一定请掌门师叔亲自恭候。”毕忆潇顿时大喜,连忙起身施礼,说道:“多谢大师成全!”

    眼见这毕二小姐三言两语间,便通过海念松和尚和那大名鼎鼎的“凌云僧”攀上了关系,甚至还答应替她引荐凌云寺的主持海藏枫大师,谢贻香可谓是惊讶不已。且不论毕忆潇这一番进退得体的话语、滴水不漏的言论,自己虽然勉强也能做到,但仅凭她能将这一番话说得风轻云淡、漫不经心,单是这一份挥洒自如的老练,自己便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想不到同为毕无宗的子女,眼前这位毕二小姐,和那位朝廷亲封的“郑国公”毕长啸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想到这里,谢贻香不禁又犯了捕快的通病,暗道:“此番‘恒王’命丧于毕府,如果凶手乃是毕家之人,又或者是由毕家之人主使,多半不可能是毕长啸。因为如果是毕长啸所为,凭他那点城府,方才在交谈时绝不可能掷地有声地说什么查明真相、缉拿凶手,更不可能在众人面前一直伪装得滴水不漏。试问这常大人久历官场,身居刑部要职,目光是何等的毒辣?而那宋参将虽然生性粗鲁,其实也是一条老狐狸。以毕长啸那点微末道行,经过这三个月的相处,倘当真有什么问题,一定逃不过这两人的眼睛。”

    想到这里,谢贻香便顺理成章地怀疑起了眼前这位毕二小姐,心道:“且不论杀人的动机,比起毕长啸的无能,眼前这位潇姐姐如果是幕后凶手,她倒是有能力瞒过众人的眼睛,绝不会露出一丝一毫的破绽。”

    然而毕无宗的子女除了毕长啸和毕忆潇,分明还有毕长鸣和毕忆湘两兄妹,而且府里还有众人口中的“福管家”,再连同仆人丫鬟们,没一百也有八十,自己又怎能仅凭一时猜测,便怀疑眼前的毕忆潇?想到这里,谢贻香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禁问道:“潇姐姐,不知令堂可还安好?”

    她这话刚一问出口,顿时便有些尴尬。要知道毕忆潇适才一上来便向自己的父亲问安,而自己直到此刻,才想起要向毕忆潇的母亲、也便是已故大将军毕无宗的遗孀问安,而且她这一问安的背后,分明还有些居心不良。

    话说毕无宗壮年早逝,平生只娶过一房正妻,乃是当朝一品大将军南宫誉的亲妹妹;而这位南宫将军,如今依然驻守在漠北,就连谢贻香的二哥谢擎辉,也是隶属于这位南宫将军,一直在其帐下听令。要知道不管哪朝哪代,朝中官员沾亲带故,本就是常见之事;也正因为如此,官员们才有可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从此出人头地。所以似毕家和南宫家这般裙带关系,倒是再正常不过了。

    却听毕忆潇淡淡地说道:“家母早在六年前便已过世,由于我们住得偏远,不愿因此惊动金陵的故人们,所以只是例行向朝廷递交了讣闻,不曾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