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如此,那么徐六公子的失踪,自然也不是一桩普普通通的失踪案。

    由于这一切只是商不弃的猜想,倒也不便惊动当地官府,他便在暗中潜入峨眉山镇的衙门查探,先岳大姐一步看到这些失踪游人的卷宗,从而得出和岳大姐一样的结论,认定徐六公子失踪案的背后,乃是一桩有预谋的连环失踪案,而失踪的对象,则皆是从外地来峨眉山上游玩的孤身游人。而那时的岳大姐,却还没被嘉州府府尹调派过来侦办此案。

    面对这一连串没脑没脑的失踪案,商不弃纵然自封为“古往今来天下第一神捕”,一样毫无头绪,也无法替凶手画像。而且依照卷宗上的记录,外地孤身游人在峨眉山上的失踪,分明从百年之前便已开始,若说是寻常凶手连环作案,又怎么可能持续了上百年体力也不衰竭?商不弃和岳大姐的看法一样,当时便认定这些遇害的游人除了“外地”和“孤身”两个特征以外,一定还存在其它什么共同点,例如他们都曾去过山上的某地,都曾在山上做过某事。既然现有的线索不足以替凶手画像,那何不给这些失踪的游人画像,还原他们游玩峨眉山的经过,从而找出他们行为上的共同点?

    话说这位“恶人磨”商不弃,素来痴迷于破案一道,虽然此行的起因是要缉拿“撕脸魔”归案,谁知宁萃没能捉到,还被对方激来了峨眉山。既然已经开始调查峨眉山上的折转怪案,商不弃也便心无旁骛地投身其中,立刻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他先去了一趟汉口,到那徐姓富商的家里亮明身份,了解到徐六公子生平的一切,从而替徐六公子画像,用心揣摩徐六公子的行为。然后他便将自己当作徐六公子,孤身上峨眉山游玩了一趟,将其中的登山路线、途径景点和所遇人事全部记录下来。而商不弃的这一趟试探自然是全身而退,正如他先前的推断,因为徐六公子的失踪已然引起旁人注目,为求稳妥,凶手短期内绝不可能再动手害人。

    然而单凭徐六公子一人的行为,还远不足以堪破此中玄机,商不弃自然也早有准备。他在去汉口之前,便已从先前所见的失踪案卷宗里,挑选出了六个籍贯在汉口一带的失踪者,在拜访徐姓富商的同时,也一并拜访了这另外六名失踪者的亲友。由于这六桩失踪案已有些年头,最早的一个更是失踪于三十多年前,商不弃费尽心思,最后也只见到当中四个失踪者的亲友,或多或少打听到他们生前的一些情况。于是商不弃又替这四名失踪者一一画像,依次扮演成他们,又先后上了四趟峨眉山,再加上先前徐六公子的那一趟,商不弃将这五个失踪者游玩峨眉山的行为结合在一起,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相同之处。

    原来商不弃虽然不懂生辰八字,没能看出失踪者皆是“四火同身”之命,从而像谢贻香和先竞月一样直接锁定峨眉山上的寺庙道观进行试探,但是由他画像的这五个失踪游人,在峨眉山上的游玩路线却存在重复;也便是说,这五个失踪游人在峨眉山上游玩时,曾去过同样的地方。

    要知道峨眉山占地二十多万亩,至少有十几条路可以上山,当中还有上百个知名景点,而这些外地来的游人由于性格、习惯等不同,上山游玩的路线和方式自然不同。就好比商不弃画像的失踪者里,有个一个中年女子最是怕冷,却在十一月底的深冬登上峨眉山,沿途可谓是冰天雪地,以她的习惯,只怕还撑不到半山腰的万年寺,便会在洗象池掉头;又好比有一个煎饼摊老板的小儿子,从小便学会父亲的精打细算,一向吝啬惯了,自然不肯花二两银子进入峨眉剑派,到金顶游玩;又好比有一个教书先生,一向懒惰惯了,必定会雇软轿上山,沿途的经典若非必要,绝不会停轿驻足游玩。

    如此一来,只需将这五个失踪游人的游玩路线叠加在一起,重复的地方自然便出来了。除去几段主要的山路之外,便是“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止尘庵”、“洗象池”这几处景点,再结合谢贻香的结论,将目标锁定山上的庙宇和道观,那么便只剩“伏虎寺”和“止尘庵”这两处寺庙。而谢贻香今日一早便已试探过山脚的伏虎寺,里面的和尚算命只是给游人解签,从头到尾也没要过生辰八字,那么最后便只剩下“止尘庵”这一处了。

    听完商不弃的分析,众人相继醒悟过来,果然如同商不弃所言,这桩案子的确可以说已经破了。将目标锁定“止尘庵”,乃是谢贻香和商不弃两人以截然不同的两种探案思路,共同得出的结论,粗略看来,至少有超过五成的把握可以肯定,峨眉山百年间的外地孤身游人失踪案便是和这“止尘庵”有关。

    当下众人便商议应当如何却调查或者试探那座“止尘庵”,然而谢贻香、先竞月和商不弃三人,甚至包括岳大姐在内,对这“止尘庵”却有些陌生,只得询问峨眉剑派的官若败。却不料官若败从听到“止尘庵”的名字开始,目光中便露出一股惊惶的神色,整张胖脸随之湿透,也不知是滴落的冷汗还是沁出的油脂。谢贻香见状,忍不住问道:“莫非官前辈知道这‘止尘庵’的底细?”

    只见官若败缓缓摇头,过了半响才说道:“事关重大,我要先请示过掌门师兄方可……”在场众人听得莫名其妙,正待继续追问,那凌云山的海念昙和尚已插嘴说道:“诸位虽是江湖上的成名英雄,却未必知道我蜀地的一些掌故。说起这‘止尘庵’,老衲倒是略知一二,乃是一间释家参院,里面都是些修行的尼姑。而且……而且……”

    他连说两个“而且”,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终于还是将下文说了出来,叹道“……而且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止尘庵’曾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一个门派,由于是在峨眉山上建派,所以也被江湖中人称作‘峨嵋派’。”

14 止尘庵() 
话说中原武林博大精深,一门一派的兴衰,或只在数十年间,或只在数年之间。当中因为天灾人祸、兵戈战乱,以至门派与门派之间的交替取代,到最后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一脉。当日在江西鄱阳湖畔,谢贻香曾听曲宝书提及,说最早的“峨眉派”本是由西汉时的道士创立,隐隐便是中原武林之首,到后来却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之中覆灭。此后又逢佛教传入中土,当地的官员便将峨眉山上的道观尽数拆除,全部改建成寺庙,于是此后数十年中的峨眉派,又变作了佛家的分支门派;似这般建后覆灭、灭后重建,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轮回。

    最后一直到前朝暴虐中原,佛家的峨眉派几乎已是名存实亡,这才又有如今俗家的峨眉剑派。而当中这个“剑”字,便是要区别于之前佛家的峨眉派。此刻听到海念昙和尚的解释,谢贻香才终于明白,原来如今峨眉山上的“止尘庵”,其实便是那一脉几乎名存实亡的佛家峨眉派。

    果然,那官若败也点了点头,说道:“想不到大师还记得峨眉的陈年旧事,果然是博闻强记。不错,止尘庵便是当年的佛家峨眉派,早在南宋年间便已衰败,待到前朝初年,我峨眉剑派的师祖林涵先生在金顶技压群雄,创立峨眉剑派之后,庵里的那些尼姑便再没去武林中走动,算是彻底退出了江湖。这几十年来,她们和我峨眉剑派倒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说到这里,官若败不禁叹了口气,补充说道:“不错,眼下峨眉山上的连环失踪案,如果的确和止尘庵有关,那也便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凶手可以在百年间持续作案,因为凶手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门派。只是不知庵里的尼姑为什么要谋害外地来的孤身游人,而且还要挑选‘四火同身’的生辰八字?难不成……难不成竟是在修炼什么邪术?”

    听到海念昙和尚和官若败二人的解释,在场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措手不及。只怪金顶舍身崖的峨眉剑派太过出名,止尘庵里的尼姑又许久不曾在江湖上行走,所以一开始众人哪里想得到峨眉山上居然还存有这样一股神秘势力?照此看来,这一连串游人失踪案的幕后,居然还牵扯出了一个江湖门派,愈发令此案扑朔迷离,也愈发棘手难办。试问对方既然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佛家峨嵋派,纵然早已退隐江湖多年,实力只怕也不容小觑。若是对方坚持不肯配合调查,即便是岳大姐请来整个嘉州府衙门,只怕也无济于事;真要动起手来,说不定还要调动当地的兵马。

    得出这一结论后,官若败已有些魂不守舍,当即便向众人告辞,说要上金顶向掌门人朱若愚禀告此事。众人连忙劝阻,说眼下仅仅只是推测而已,待到查出真凭实据再向朱掌门禀告不迟。官若败却一个劲地摇头,坚持要回金顶,众人也拦不住,只得任由他离去。

    经过这一番推演,天色早已变暗。众人一时也没想出调查止尘庵的办法,岳大姐便打发两名捕快连夜下山,回嘉州府请来府尹大人的搜查令,又安排谢贻香、先竞月和商不弃三人在七里坪过夜。谢贻香和先竞月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去找海念昙和尚请教,却还是猜不透止尘庵里的尼姑有什么理由要谋害山上的游人,而且还要专门挑“四火同身”的生辰八字,难不成真如官若败所言,是要修炼什么邪术?

    对此海念昙和尚也是一无所知,最后总结了一番废话,说道:“倘若此案当真是止尘庵所为,依老衲之见,多半还是源于‘名利’二字;急功近利之下,这才走上邪路。而止尘庵若是想再入江湖,重振佛家峨嵋派昔日的声威,那么首先要面对的障碍,便是而今雄踞金顶的峨眉剑派。所以官施主一听到止尘庵的名头,便坚持要回去禀告,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下一夜无事,待到第二天一早,岳大姐却手忙脚乱地来敲房门,一一将众人唤醒,不停地说道:“出事了!出事了!”众人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