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骂,却被城墙上的军士乱箭射回。随后便有军士怒骂几句,说道:“既然嘉峪关的驻军见死不救,玉门关自然也回不去了。与其在这里等死,倒不如散了得好,大家也好自求活路!”话音落处,立刻便有十几个军士连声附和,纷纷起哄要就此散去。

    周师爷和王参将连忙喝止,却也解决不了断水断粮的现状,军士们这一闹腾,事态反而越闹越大,到后来竟有数十名军士先后离去,当中还有人打算去投靠游走在玉门关和嘉峪关两地之间的那些贼匪。由于之前遭遇贼匪攻击,此行的两百名军士已有近五十人丧命,再加上此刻大批军士的离去,便只剩下七八十个军士,而且大都是和贼匪交战时受了伤,所以才无法离去。旁边的李刘氏见状,也是束手无策,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眼看便要回到中原,谁知却被拦在嘉峪关外。难不成是我注定要死在这西域的荒漠里?”

    而先竞月本就不善言辞,也不知应当如何劝阻众军士的离去,又不可能对那些离开的军士出刀。眼见剩下的军士和百姓一个个狼狈不堪,横七竖八地躺在城壕里,既没有粮食和水,也没有治疗瘟疫的药,岂不正是在等死?他不禁望向面前这座嘉峪关的城墙,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杀意。却不料就在这时,猛听那周师爷怪叫一声,厉声说道:“罢了罢了!事到如今,我周全德又何必怜惜这条贱命?”说罢,他便迈开大步,径直朝嘉峪关城墙走去。

    众人不知周师爷意欲何为,连忙开口询问,周师爷却不理会,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冠,最后在城墙前一丈处停住脚步,对城墙上的守城军士扬声说道:“在下周全德,本是定安董村人,生于前朝末年,自幼博览群书,被村里人称之为‘神童’。待到本朝开创,原想凭这点学识考取功名,到头来却只中了个秀才,此后逢考必败,回回名落孙山,终究无缘仕途。幸好有陆元破陆将军的赏识,招我到军中做了幕僚,一路从青海湖到兰州卫,再到如今的玉门关,算来已有一十三年之久。”

    说完这番开场白,周师爷便清了清嗓子,又继续说道:“昔日前朝暴虐,将汉人和南人列为三四等人,其地位犹如春秋末年之奴隶,若是放到市场上售卖,价钱还不及一口羊、一头猪,令天下汉人受尽前所未有之屈辱。到如今本朝一统天下,汉人重新当政,自当抚今追昔,齐心协力御敌于国门之外,却如何见死不救,弃自己的手足同胞于不顾?”

    众人听到这里,已然明白了周师爷的用意。原来他是想效仿舌辩之士,仅凭一番说辞打动嘉峪关的龚百胜,要他出手相救众人。

24 成仁() 
    只见周师爷说到这里,突然双眉一扬,向嘉峪关城墙上扬声说道:“昔日汉章帝时,西域校尉耿恭被匈奴的两万大军围困在天山北麓,遂遣人向朝廷求救。【耿恭的队伍必定早已覆灭,纵然还在负隅顽抗,区区一个校尉也不值得派大军涉险。但年仅十八岁的汉章帝却力排众议,执意要发兵相救,因为汉人若是连自己人都见死不救,只会被匈奴更加瞧不起,认定汉人都好欺负,势必愈发肆无忌惮。于是汉章帝颁下皇命,七千铁骑便从这嘉峪关出发,直捣千里之外的天山北麓,一举击溃匈奴大军,成功救出了苦战近十个月的校尉耿恭。而耿恭麾下其时仅余一十三名军士,在嘉峪关大军的庇护之下,全部得以生入玉门关。此举非但震惊当世,而且流传百世,直到今时今日,依然令西域各族心有余悸,不敢轻犯汉人疆土,怕的便是我汉人的众志成城,怕的便是我汉人的戮力同心!”

    说着,他语调忽然一转,沉声喝道:“而眼下同样是汉人当政,同样是在这嘉峪关前,陆将军不指望嘉峪关的驻军能够出兵相救,仅仅是要讨些粮食和药材,同时收留这些从玉门关撤回来的百姓,但你们却推三阻四、百般刁难,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汉人同胞饿死病死?敢问城墙上的诸位弟兄,汉人的品行到哪里去了?汉人的良心到哪里去了?汉人的血性到哪里去了?难道正如当年那些前朝异族所言,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听完周师爷这一番慷慨激昂,城墙下的军士和百姓相继站起身来,一时间可谓是群情激愤;而嘉峪关城墙上则是一片死寂,守城军士皆尽默不作声。周师爷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我周全德今日奉陆将军之令前来,不过是为了三件事。其一是粮,玉门关秋季的军饷被你们扣押多日,事后虽然给了一些,却连应有数目的一半都不到,还被贼匪尽数劫去,以至玉门关的驻军此刻只能以喂马的草料充饥。所以还望嘉峪关的龚将军网开一面,将剩下的一半粮食交还玉门关。其二是药,玉门关遭逢歹人毒手,眼下瘟疫肆虐,急需“挂金灯”和“朝天子”这两味药材治病。只要龚将军能替我们筹备这两味药材各一百斤,便能挽救数万汉军的性命,让玉门关的所有将士起死回生,拼死抵御外敌入侵。其三便是百姓,玉门关此番劫难,乃是由歹人设局谋害,还故意编造出‘僵尸’的鬼话,正是要挑拨离间,乱我汉军之军心。而今陆将军已下定决心血战到底,誓要和玉门关共同存亡,但玉门关的百姓却不该被牵连其中,所以恳请龚将军看在同为汉人的份上,代为收留这些百姓,玉门关所有将士自当铭记于心,至死不忘将军大恩!”

    他说到这里,身后的军士和百姓已是齐声称赞,纷纷喝彩道:“说得好!”周师爷却厉声骂道:“好个屁!我周全德受陆将军重托,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三件事办好,但眼下却连一件事情都没办成,好什么好?”

    说罢,周师爷突然大喝一声,再次向城墙上的守城军士高声叫道:“嘉峪关里的众位弟兄听好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陆将军的知遇之恩周全德无以为报,今日唯有用我这一腔热血,涂满嘉峪关这冰冷的城墙!”话音落处,他便猛冲上去,一头撞在城墙之上,鲜血和脑浆溅得到处都是。

    这一幕大出众人的意料,一时间根本来不及阻止。就连先竞月也是猝不及防,哪料到这周师爷说死就死,连忙上前将他抱了回来。却见周师爷的一颗脑袋犹如破裂的西瓜,当场便已死得透了。

    众人沉默半响,随即彻底炸裂开来,高声大骂嘉峪关的驻军,更有不少军士挺身而上,奋力去推城墙上那紧闭的城门;而城头的军士却没了动静,也不再像之前一样放箭示警。过了片刻,便有三个吊斗从城墙上缓缓垂落下来,待到离得近了,才看清每个吊斗里都是十来张大饼和一罐清水。

    城墙下面的军士和百姓见状,都是微微一怔,相继停下手中的动作,然后同时醒悟过来,一拥而上去抢吊斗里的大饼和清水。争抢中一个吊斗当场翻到,里面的大饼尽数洒落在地,正好落在周师爷留下的血泊里,众人也不嫌脏,捡起来便往嘴里塞。

    先竞月悲愤不已,见到眼前这一幕更是怒由心生,当即解下背后的偃月刀,径直上前抓住系在吊斗上的绳子,借力往城头攀爬而去。谁知他才爬到丈许高低,只觉手中一空,整个人顿时落了下来,却是城墙上的守城军士及时割断了绳索。随后便有军士的声音从城头传来,喝道:“你们到底吃还是不吃?若是再有人敢攀爬绳索,便没东西吃了!”

    要知道此刻在场的军士和百姓合计还有一百来人,都已饿得头晕眼花,吊斗里这三十来张大饼哪里够分?听到这话,众人顿时向先竞月投来怒目,叫他别再惹是生非,就连那王参将也劝道:“全靠周师爷舍生成仁,以命相谏,才能触动嘉峪关的驻军,给我们送来了这些口粮。先统办若是惹恼了他们,岂不是辜负周师爷的一片苦心?”

    先竞月沉默不言,满腔怒火随之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则是凄凉与无奈,只得将周师爷的尸体挪到一旁,朝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而城墙上的守城军士倒也说话算话,不久后又垂下几个吊斗,里面依然是清水和大饼。这回李刘氏终于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抢到一张大饼,连忙拿过来让先竞月先吃。

    眼见大饼上隐隐沾染着几点血迹,先竞月只觉悲从中来,哪里吃得下去?李刘氏见他不吃,自己也不肯吃,开口劝道:“死者已矣,还请大人节哀。周师爷既然不在了,这些军士和百姓往后还要靠大人照料,你若是不吃东西……”话刚说到这里,她忽觉胸中沉闷,差点喘不上气,忍不住大声咳嗽起来。

    一时间先竞月和李刘氏两人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显而易见,就连李刘氏也感染上了瘟疫,却不知是因为这一路照看那些瘟疫病人还是早在玉门关里便已感染。先竞月忍不住问道:“你……你……”话到嘴边,又不知应当如何开口。

    李刘氏眼眶一热,手中那张大饼不禁掉落在地,凄然说道:“卑职不过是贱命一条,即便是要死在这里,也是命中注定,算不了什么。只是……咳咳……只是卑职对不住大人,要是早知道自己也染上了这该死的瘟疫,那夜说什么也不会惊扰大人歇息,恐怕……恐怕……”

    她并未将话说完,先竞月已明白了她的意思。既然李刘氏身上也有瘟疫,那么在击退贼匪的当夜,李刘氏曾和自己有过一番贴身亲热,十有八九也将自己给感染了。

    话说先竞月当年拜入刀王门下学艺时,师父便曾多次告诫,说习武之人闯荡江湖,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到头来没几个人能够善终。所以对先竞月而言,早已将生死看得淡了,正如李刘氏说的,倘若自己注定要死在玉门关这场瘟疫之中,那也是命数使然,怨不得旁人。他怕李刘氏心中愧疚,连忙转开头去,望着嘉峪关城墙下的这些军士和百姓,淡淡地说道:“与你无关。只是照此看来,嘉峪关的驻军不肯让我们入关,倒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