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话,谢贻香也深知方大人和这杜师爷的难处,看来要想继续追查这桩“人厨案”,便只能靠自己孤身一人了。随后杜师爷便带她去往衙门里的住处,却是一间还算干净的客房,待到谢贻香解下身上的行囊,杜师爷便起身告辞。谁知没过过久,谢贻香才刚把自己的随身行礼整理完毕,便听敲门声响,竟是那杜师爷去而复返,再次折返回来。谢贻香只得打开房门,却见杜师爷的脸色甚是的古怪,神神秘秘地说道:“还请谢三小姐屈尊纡贵,随小人去一处地方。”

    谢贻香不由地大感惊奇,询问之下,这杜师爷却又不肯明言,只说去了便会知道。谢贻香心知此人到底是亲军都尉府里的人,自己绝不可掉以轻心,便将乱离携带在身,随他一同前往。只见杜师爷领着她一路绕回到衙门的后堂前,继而转向左边的院落,穿过一条走廊,便是衙门的伙房所在;杜师爷脚步不停,又绕过伙房继续前行,最后终于来到后院里的一处空地。眼见四下无人,杜师爷便在空地上度量着脚步,似乎是在计算方位,然后蹲下身子刨开地上的尘土,顿时露出一块三尺见方的木板。

    谢贻香心中愈发警觉,当即沉声问道:“你做什么?”杜师爷却不回答,径直将地上那块木板揭开,向谢贻香笑道:“谢三小姐请看。”谢贻香小心翼翼地上前一看,只见木板下竟是个极大的地窖,当中尽是一粒粒带壳的稻米,竟将整个地窖填满了一大半。杜师爷便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沿着地窖入口处的木梯攀爬下去,用布袋装了满满一袋稻米,爬上来交到谢贻香手中,笑道:“别看衙门里还这上千斤稻米,若是让守城的军士和衙役们敞开了吃,也最多只能支撑个五六日,所以方铁衣才会将这批稻米藏匿于此,不敢对望声张。至于这一小袋稻米,则是小人的一点心意;也不敢取得太多,否则方铁衣便要起疑心了。还望日后谢三小姐能够在先统办不对,能够在先副指挥使的面前替小人美言几句,将小人调回金陵任个闲差。”

    谢贻香这才醒悟过来,略一掂量手里这袋稻米,少说有五六斤之多;以自己的食量,节省些吃也能支撑个十天半月了。她不禁冷笑道:“都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想不到今日倒是真正见识了一回。想必你们方大人藏起来的粮食,还远不止这一处罢?”那杜师爷连忙摆手说道:“谢三小姐莫要误会,宁义城里的粮草确实已经告尽,衙门里也只有此处还藏着这些稻米,自然是要留给守城的军士和衙门里的衙役。倘若分发给城里的百姓,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军士和衙役们若是因此饿着肚子,又哪有力气抵挡恒王的叛军?”

    听到杜师爷这番强词夺理,谢贻香当下也不和他客气,便将这袋稻米收起,忍不住说道:“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常年以耕种为生的百姓而言,千百年来都是看天吃饭,收成好坏全凭天意,所以才要在丰收之年贮藏粮食,以便灾荒之年来临时,自己一家不至于饿了肚子;这当中越是富足之家,便越懂得这个‘居安思危’的道理。所以方大人此举,也算是符合天道,原不该多做苛责。”

    那杜师爷倒也是个明白人,听到谢贻香这话,顿时醒悟过来,抚掌笑道:“妙极妙极,谢三小姐果然聪慧过人!既然连方铁衣都知道在衙门里藏些粮食,又何况是宁义城里的那些百姓?小人这便去和方铁山说,叫他立刻带着军士挨家挨户搜藏,找出各家各户藏匿起来的粮食,收敛起来统一分配,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下杜师爷便欢天喜地离去,谢贻香则回衙门的客房歇息。往后的这两天,谢贻香便在衙门的客房里住下,独自在城中寻访画像上的那个女童和那个披着斗篷的老者。由于宁义城里已是这副光景,此番又没有衙门里的公差衙役相助,她也不敢大张旗鼓,只能在私底下悄悄查访。然而先后询问了城里的数十个百姓,却都说没有见过画像上这个女童。

    而经过这两日的寻访,谢贻香才知道这座宁义城里的情况,当真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原本的酒楼、茶馆和店铺,早已彻底荒废,就仿佛是历经过一番洗劫。再说城里的百姓,不少穷人都已状如难民,纷纷到街上讨食,若是饿得急了,什么树皮草根,皮袄毛毡,全都一股脑煮来填肚子。而稍微宽裕些的人家,也只敢在半夜里煮些东西果腹,生怕被旁人知道,尽数抢了过去。由此生出的争执和斗殴更是数不胜数,若非有军士和衙役来回巡街,只怕整座宁义城里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到后来谢贻香也开始有些绝望,也不是因为这桩“人厨案”毫无线索,还是因为眼前宁义城里的局面。她不禁心中暗道:“当日绍兴府的杨捕头等人曾劝阻于我,说天下相貌相似之人数不胜数,仅凭一幅画像便断定东阳关那一老一少正是李屠夫家失踪的女童,的确是太过草率了一些。况且那一老一少虽然和东阳关的将士说要前往宁义城探亲,但谁知道他们的话是真是假?倘若那老者当真便是此案的凶手,那么他这番话极有可能是在故布疑阵,从而将自己引入歧途。”

    

23 观星象四皇夺位() 
按理说案情进展到如此地步,谢贻香在宁义城里也是毫无收获,又逢恒王叛军围城,对她而言,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就此返回绍兴,找杨捕头等人从长计议。然而她又不甘心就此作罢,独自一人返回,一时间心中可谓是矛盾至极。

    如此等到这一日夜间,倒是个弦月当空、星河涌动的好天气,谢贻香本就心中有事,哪里睡得着觉?她便离开衙门的客房,独自来到宁义城的街道上闲逛,不知不觉中,竟已逛到城南一片的贫民住所。此时夜色已深,街上更不见一个百姓,就连巡逻的军士和衙役也已歇息,可谓是出奇的宁静。待到她转过一处路口,忽然听到街角处有人发出低沉的嘶吼声,似乎正在做垂死挣扎。

    话说谢贻香这两天曾亲眼目睹过好些个百姓因饥饿至死,其形貌可谓是惨不忍睹,此时听到深夜里传来的这一阵嘶吼,无疑又有百姓饿得奄奄一息,已经熬不住了。她便顺着声音一路找去,终于在黑漆漆的街角处发现一个骨瘦如柴的长须男子,浑身肮脏不堪,正坐倒在街角处,背靠着墙大口大口地喘息;但一双眼睛却是异常明亮,正死死盯着夜空中的繁星。谢贻香知道这是一个人临死之前的回光返照,连忙从怀里摸出半个黑面馒头,靠近了问道:“这位先生可是腹中饥饿?我这里还有晚间吃剩的半块馒头,先生若不嫌弃,不如垫垫肚子。”

    话音落处,那长须男子却是毫不理会,仍旧望着头顶上的夜空,脸上肌肉不停抽搐着,忽然嘶哑着嗓子说道:“天分三垣,中宫紫薇而今‘亡’、‘镇’、‘魄’、‘魂’四星神犯帝星,是为四皇并起、问鼎中原之兆。用不了多久,不止是西北和江南,这天下整个天下都会彻底大乱!伏尸千里,血流成河!只可惜只可惜贫道已经看不到了”

    谢贻香听得莫名其妙,这才发现眼前这个长须男子那一身肮脏不堪的衣衫,竟是一袭沾满黑泥的杏色道袍,想必是个问卜算卦的游方道士,却不知为何竟来了这宁义城里,落得个如此下场。她便将手中的半块馒头递了过去,说道:“道长,还是先吃点东西再说。”谁知谢贻香刚一伸手,这个游方道士忽然探出一只手臂,死死扣住她的手腕,厉声说道:“你还没还没听明白所谓‘四皇并起、问鼎中原’的星象,便是说不久之后的将来,在这中原大地之上,除了当今皇帝,还会还会出现另外四位真龙天子,全都是有资格坐上皇位的人!而这大好河山究竟落入谁的囊中,那便要便要看他们谁的手段更狠、谁的心肠更毒!”

    谢贻香这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禁脱口说道:“本朝基业已定,除了当今皇帝,哪里还有另外的四位真龙天子?”话一出口,她猛地回想起不久前在镇江的星夜,长江边那个垂钓的老者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说什么“四星夺位,紫薇失色”,此时想来,分明和这个垂死的游方道士是一个意思。难不成这两人其实都是精通星象的高人,所以夜观天象,依据星象预见到了相同的结果?

    一时间谢贻香福至心灵,顺着这游方道士的话细想下去,陡然醒悟过来。难道所谓的另外四位“真龙天子”,其中之一便是指眼下起兵谋反的恒王?要知道这恒王贵为皇子,又是一众皇子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再加上手握重兵,就连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若说他也是“真龙天子”之身,那倒是名副其实。

    至于另外的三位,必定也有去年冬季自己和宁萃在天山墨塔中救出的“小龙王”赵小灵。这少年不仅是昔日香军首领“九龙王”之子,更是神火教教主公孙莫鸣,一身内力深不可测,几近天下无敌。若非皇帝当年在暗中使诈,只怕他早已在神火教的拥戴之下,成为了当今的汉人之主,自然也是“真龙天子”之身。

    除此之外,就在谢贻香此番离开金陵之前,便听到市井里传出不少谣言,说皇帝终于有了立太子之意,人选正是自家大姐谢洵芳的下嫁的那位皇长子。而且父亲在世之时也曾说过,待到当今皇帝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十有八九便是这位皇长子。如此看来,这位皇长子既是奉天承运,应当也要在这四个名额里占据一个席位。

    那么这最后一位“真龙天子”,放眼当今天下,还有谁可以与以上三人并驾齐驱?谢贻香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只得又在皇帝的一众皇子当中一一筛选。然而她逐一盘点下来,忽然回想起除夕之夜父亲对二哥谢擎辉说的一席话,刹那间只觉手足冰凉,背心里全是冷汗。

    记得父亲那夜曾说:“赵王此番率军南下,皆顾进退,当真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