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月贻香-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在言思道的营帐里商讨,连夜拟定明日攻取这座顾云城的详细战术。

    面对在场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言思道却只是作壁上观,独自在旁吞吐着旱烟,至始至终一言不发,由孙将军全权做主。如此商讨了小半个时辰,最后大家都一致认同这位“白甲怒马”孙心拒孙将军的提议,乃是遵照兵法中“十则围之”的思路,以己方的四千兵力,对顾云城里的这五六百名东瀛倭寇形成合围之势。

    随后孙将军便做详细的解释。说这座临海而建的顾云城,本是唐时修建的一个港口小城,总共只有东、西、南、北四处城门。其中的北、西、南三门皆是开向陆地,城墙不过三丈六尺,倒是不难攻破;只有东门开向东海,乃是旧时出海所用的港口,还泊有不少海船。

    由于双方组成的这支“平倭联军”皆是步骑兵,根本无力进行水战,倘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强攻北、西、南三门,难免会令城中倭寇士气消磨,选择弃城而逃,由东门的港口驾船出海。所以这所谓的“合围之势”,最终还是要回到“诱敌出战,设伏剿灭”这一核心策略上。

    对此,孙将军拟定的战术倒不复杂,是要由朝廷一方的陈、朱两员副将,各率己方的五百军士,分别开赴顾云城的北门和南门,对城内倭寇造成压力;同时,再令从台州府当地临时招募来的一支两百多人的新兵,正面进攻顾云城的西门。

    如此一来,总共便是以两倍于城内倭寇的兵力强攻城池,驻扎在城里的这股倭寇,自称是什么“中条一刀流”的传人,作为守城一方,为了保全顾云城这处窝点,极有可能会选择出城迎战,直接与进攻西门的这两百多个新兵正面厮杀。

    一旦倭寇果真杀出城来,己方在北、西、南三门的三路兵马便佯装不敌,全军西撤,将杀出城来的倭寇诱入西面官道上的险要之地,再由孙将军麾下提前埋伏下的一千军士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尽数剿灭当场。与此同时,孙将军麾下的另外一千军士,也会及时从顾云城南面的树林里杀出,趁虚而入攻下整座顾云城。

    听完孙将军拟定的战术,陈、朱两员副将的脸色都有些难看。显而易见,如此安排之下,虽然真正“啃骨”的是那支刚从当地招募来的新兵,甚至是要用他们的性命诱敌,但己方开赴顾云城南北二门的那一千人马,显然也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相比起来,恒王叛军这边无论是设伏歼敌的一千人,还是趁虚夺城的一千人,却都是“吃肉”的美差。

    然而眼见己方这位谢三小姐并不反对,再加上此刻又身在对方营地,陈、朱两员副将再如何不满,也只能默不作声,极不情愿地领命。随后众人又一一敲定其中细节,待到所有事交代完毕,孙将军便向一旁的言思道请教,请他来做最后的定夺。

    言思道早已疲惫不堪,似乎已有多日没有睡好,全靠手里的旱烟提神,这才勉强支撑到此时。听到孙将军的询问,他便伸了个懒腰,笑道:“临阵对敌,终究要靠‘随机应变’这四个字,既然孙将军已经安排得这般详尽,那便先照你的意思去办。要论与东瀛倭寇交战的经验,放眼三军,也没人比得上你这位‘白甲怒马’了。”

    请记住本书:。。妙书屋阅读网址:。

07 金光银芒() 
    话说第二日午时,恰逢晴空万里,整支“平倭联军”便依照孙将军的战术,对顾云城发起了三路佯攻。乃是由朝廷一方的陈、朱两员副将各率五百军士,在北门和南门外列阵以待;与此同时,从台州府当地临时招募来的一支两百余人的新兵,则是正面进攻顾云城的西门。

    因为要避免双方之间的“骨肉之争”,今日顾云城一战,谢贻香便听从了言思道的建议,乃是擅作主张,并未告诉营地里的得一子,只是让陈、朱两员副将从营地里各自领出五百军士,听从叛军将帅孙将军的调度;而朝廷己方剩下的一千军士,如今依然和得一子一起留在了西面的营地里,并未参与此间战事。

    所以除去陈、朱两员副将总共率领的一千军士,朝廷一方便几乎只有谢贻香一人参战,此时正和言思道、孙将军等人立足于顾云城西面数里外的山头居高临下,统领全局,远远眺望东面临海的这座顾云城。

    而在众人站立的这处山头下方,孙将军麾下的一千军士早已在官道两旁的山间埋伏妥当,只等前方那三路佯攻的人马将城内倭寇引诱至此,来个一举歼灭;除此之外,恒王叛军的另外一千人马,也已按照孙将军的调度,在顾云城南面两三里处的树林里藏身,待到城内倭寇杀出,便可趁虚攻陷城池。

    当下谢贻香便在山头上使出她“穷千里”的神通,仔细观察顾云城内的情况。只见不同于昨夜的冷清,面对城外北、西、南三路军马的围城之势,城里已有不少人涌上城墙,准备好弩箭飞石等守城器械,随时要与来敌开战。然而她再凝神分辨,却见城墙上这些守城的“倭寇”,除了少数身穿和服或者东瀛武士服的东瀛人,大半竟是做汉人打扮,越看越像是当地百姓,竟是要助城内的东瀛倭寇一方守城。

    谢贻香不禁大皱眉头,问道:“东瀛倭寇乃是异族贼匪,似这般犯我疆域、杀我百姓,当地的汉人自当团结一心、拼死抗贼,如何竟成了他们的帮凶?”一旁的孙将军顿时笑道:“我军这一路行来,沿途假冒倭寇烧杀抢掠的汉人,可谓数不胜数,谢三小姐自是亲眼所见。试问连假冒倭寇作乱的汉人都有,又何况是相助倭寇守城的汉人?”

    话音落处,后面的言思道已接过话头,吞吐着旱烟笑道:“须知在‘存活’二字面前,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无疑可笑至极,甚至连律法也是形同虚设。在如今江浙的局势之下,百姓所需不过一口饭食,只求存活,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恒王,又或者是东瀛倭寇,对这些百姓而言,谁赏饭吃,自然便听谁的,哪有什么是非对错?”

    顿了一顿,他又补充说道:“莫说顾云城里助倭寇守城的这些百姓,即便是你我双方麾下这四千军马,又何尝不是如此?若非食不果腹,这些军士又怎会从军入伍,以身犯险?”

    谢贻香听得极不是滋味,还想出言反驳,却见就在此时,数里之外顾云城西门的战事终于彻底展开。那两百多名从当地招募来的新兵,在领头军官的带领下,已抬着七八架毛竹编造的长梯,向三丈多高的顾云城城墙发起了冲锋。与此同时,北门和南门外的陈、朱两员副将,也各领麾下的五百军士向城墙逼近,却在离城墙还有二十多丈远的地方驻足,只管摇旗呐喊、虚张声势。

    要知道进攻西门的这两百多名新兵,在孙将军的计划中虽然只是诱敌之用,担当了“啃骨”的苦差,但孙将军显然并未将实情告知他们。所以眼见己方今日以三路军马围城,合计共有一千两百多人,这些新兵还当真以为是要一举攻破这座顾云城。再加上他们本是从台州府当地招募来的精壮男子,大都与倭寇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是以此刻这一冲锋,竟是群情激愤、毫无畏惧,转眼便来到西面城墙前,成功架起了好几架长梯。

    西面城墙上立刻便有守城的百姓张弓搭箭,零零散散地射向城外这些新兵。但是对于己方架出的几架长梯子,对方却没有摧毁的意思,而是由十多个手持倭刀的东瀛人守候在长梯尽头,每架长梯处都有两三个人,待到有军士攀爬上来,便以手中倭刀斩落,将其立毙当场。如此一来,不过一盏茶的工夫,进攻顾云城西门的这支新兵便有二三十人命丧当场,但剩下的仍在拼死进攻,没有丝毫退意。

    这一局面显然在孙将军的意料之中,目的便是要引诱城内的倭寇出城迎战,再由北门和南门外陈、朱两员副将的人马将其一路引来此地,交给山头下设伏的一千叛军擒杀。谢贻香眼见己方人马似这般慷慨赴死,心中难免有些不忍,只盼城内的倭寇能够及早出战,然而再看顾云城内的情况,守卫在西面城墙上的东瀛人和汉人百姓却并不见什么动静,只是继续应付攀爬长梯攻城的那两百新兵,但在北门和南门的城墙上,却有不少倭寇拖着一个个沉重的袋子登上城墙,一路来到城墙箭垛前,也不知袋子里面装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眼见对方这般举动,就连常年与倭寇作战的孙将军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倭寇们搬上城墙的这些袋子有何妙用。旁边的言思道深吸几口旱烟,随即双眉一扬,沉声说道:“如此说来,城内倭寇确要出城迎战不假,但他们的攻击目标却并非西门外的那些新兵,而是南北二门外这两支五百人的朝廷军马?”

    伴随着言思道的话音落下,顾云城北门和南门城墙的那些东瀛倭寇,已经相继解开手中的袋子,将袋中之物一股脑往城墙外倾倒。谢贻香急忙以“穷千里”的神通远远望去,只见日光映照下,往城墙下倾倒之物,分明泛起一片金光银芒,竟然全是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就这么被城墙上的倭寇洒落下去,落得满地都是。

    要知道这座临海的顾云城,如今已是这支自称“中条一刀流”传人的倭寇据点,当中自然存放了不少他们抢掠来财物,想不到竟被他们用来这般挥霍。而此时北门和南门外陈、朱两员副将所率领的人马,原本是在离城墙还有二十多丈的地方止步,就地列阵以待,但眼见大批金银从城墙上洒落下来,众军士惊骇之余,立刻回过神来,纷纷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前去抢夺,竟是完全不理会率军将领的招呼。

    这一幕直看得山头上的众人目瞪口呆,那孙将军不禁脱口说道:“孙某与倭寇作战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他们使出这等卑鄙手段!”旁边言思道的脸色也极是难看,冷笑道:“朝廷军马果然只是些乌合之众,一个个全是废物!就算能将这些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