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球殖道-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杨鼎如此一说,邹干倒不好继续说什么了。王越只得出言道:“朝廷岂能出面行此商贾之事,此事实在有损朝廷颜面,必遭朝野非议。”

    王越的言外之意是:朝廷一旦插手进来,其他海商如何能与之抗衡,海贸厚利岂不是由朝廷独享,那背后支持沿海豪族的朝中诸公岂能善罢甘休,断人财路必遭朝中同僚嫉恨。

    通政使张文质也作se道:“朝廷赋税自古以来就是以田赋为本,杨公怎可如此本末倒置。士农工商,商贾为四民之末,所谓君子不言利,不知杨公怎可出此商贾之言。”

    张文质一副儒人君子风范,言语间对商贾之事十分鄙薄,可谁能想到,他背后的家族与沿海豪门联手,每年从海贸之中都能获取厚利,在其家乡广购田地,早已是当地最大的田主,而且依仗他的高官身份,田赋已经多年未曾交纳。

    杨鼎见王越与张文质如此说法,反驳道:“老夫掌管户部多年,近年来我大明天灾连连,为了赈济灾民,当地官仓为之一空。诸位应当记得,当初老夫曾上疏,许商贾以粮赎罪、以粮折钱,以粮代欠税,才使得官仓重新恢复存粮。自成化二年始,因国库匮乏,朝廷甚至出卖度牒,买粮济荒。”

    “老夫支持重开海路,岂是为了区区海贸之利,自我大明立朝以来,户口ri增,但天下田土有限。譬如一亩地的出产能养活一人,此人成家立业,繁衍子孙后,昔ri的一亩田地如何能养活得了一家人?只能继续开拓田地。天下适宜耕种之地,总数有限,为了养活生民,只能拓地于蛮荒,宋室南渡后岭南之地已经尽开,如今我大明又能于何处拓荒?”

    “老夫也曾查阅史书记载,宋时传入中国的占城稻,耐旱米多,一年多熟,原种产地占城就在南洋要冲,可见取宝船队所经过的南洋之地,确是膏腴之地。况且南洋多为蛮荒之地,当地土人不足为虑,这正是天赐予我大明之地。”

    一直冷眼旁观的大理寺卿宋旻,此时发言道:“太祖钦定十五个不征之国,据《皇明祖训》所载,有朝鲜国(今朝鲜)、ri本国(今ri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苏门答腊国、西洋国(西洋琐里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此十五国中,位于南洋之地的就有八国之多,难道杨公所言天赐大明之地,是要与彼国交锋,才能到手?这般做法岂不是有违大明祖制。”

    宋旻抬出太祖祖训,杨鼎一时间无法驳斥,此时兵部尚书项忠接口道:“宋公所言大明祖制,岂不闻时移世易,当ri太祖立朝之初,尚未出现杨公方才所言户口繁衍、田土不足之事,故而定下不征之国,如今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当行权变之道。何况区区海外番邦,也难抵挡我大明兵锋。”

    张文质仍不死心,强言道:“我大明子民恐怕不愿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蛮荒之地,难道朝廷要强迫百姓迁往海外吗?若是这般,实在有违仁恕之道。”

    张文质深知,自家亲族在家乡拥有良田无数,若是租种自家田地的佃户,都去了海外拓荒,那谁来替张大老爷种地?因此他还企图驳倒杨鼎。

    一直没有发言的工部尚书王复,此时笑道:“张公对百姓之事恐怕还不了解,一般小民为得几亩传家之地,往往要经过几代人jing心耕作,若遇天灾,百姓为求活命,弃田逃荒,沦为流民也是寻常事。如今无田民众,若是得知海外有如此膏腴之地,只需随朝廷船队前往拓荒,就可得到肥田美地,恐怕是欣喜若狂,怎会不愿离乡。”

    老首辅商辂见本方阵营已经占到了上风,咳嗽了一声道:“诸位可还有其他意见?若是再无异议,重开海路之事就此定下,老夫也就回报于陛下了。”

    王越诸人面面相觑,却也无可奈何,他们只是心中奇怪,此番廷议怎么会出现四部尚书隐约联手之势,难不成事先那四位尚书已经达成共识。

    也难怪他们会有如此想法,张玄庆私下做的沟通工作是如此到位,而且没有露出半点风声,结果就是在廷议中打了对手一个冷不防。

第二十四章 朝野大震() 
廷议的结果被朝堂众臣知晓后,众人哗然,对参与廷议的几位大臣口诛笔伐,言官们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入司礼监,海商们的后台上串下跳,企图把朝廷重开海路的意图扼杀在摇篮里。

    天子自从翻阅过昔ri郑和下西洋的存卷后,对文官们所说的开海耗费巨大、劳民伤财这些借口,都嗤之以鼻。

    据文卷所载,成祖营建bei jing,南讨交趾,北征沙漠,巨大的财政支出都没有造成国库空虚,其主要原因就是郑和数次下西洋,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珍珠、宝石等财物,极大的增加了大明国库收入。反而是禁海之后,朝廷没有太大的支出,每年的财政收入却只能刚好够用,一旦遇到天灾之年,朝廷连赈济灾民的钱都拿不出来,要靠出售度牒来换钱买米。

    朱见深这才看清了这帮文官的真面目,难怪刘大夏要私藏这些卷宗,原来他们是怕自己知道真相后,再无借口阻止开海之事。

    此时天子还不清楚,朝中官员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支持海商,海贸的暴利都落到了他们口袋里,怎么能容忍朝廷从自己口袋里抢钱。

    言官的折子,朱见深都留中不发,但要开海的准备工作,却还是要依靠这帮文官,才能正常进行,否则他们暗中使点手段,就会使得准备工作拖延下去。

    要重开海路,首要的是造船,此事由工部负责,幸好工部尚书王复属于支持开海的阵营,但工部内部官员对此事,却都抱着不合作的态度。

    天子下诏,命工部整理出一份建造海船的初步计划,在工部官员的拖延下,十几ri过后还没结果。天子大怒,命汪直将直接负责此事的官员,于午门外廷杖,对这帮卖直求名之辈,朱见深已经是深恶痛绝了。

    张玄庆此时也没闲着,当他得知廷议通过开海之事后,马上联络了佛门和京城勋贵世家,于是京城暗地里,开始出现一股风chao。

    到京城各大佛寺进香还愿的官员家眷们,耳边就开始听到庙里的高僧们对天竺佛国的推崇,按照这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所言:自从唐代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真经以后,中土佛法已经衰落了数百年,如今必须从天竺佛国再次求得真法,才能保得佛门信众离世后,能往生极乐。并且自佛国取回的真经,能为信众消灾解难。

    而且以往前通往佛国的西域丝路,路途遥远,所耗时ri长久,如今有海路可直通天竺,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求得真经。

    京城里的勋贵世家,一些年轻子弟也开始纷纷私下传言,声称海外有珍宝无数,昔ri三保太监取回的不过是极少的一部分,如今重开海路,若自家能遣人随同船队出行,必能满载而归。

    此等言语传入文官们的府邸后,再加上女眷们大多受了佛门大德的教诲。不少坚持反对开海之事的官员,后院的葡萄架子倒了不少。

    京官俸禄本来微薄,那些与海商勾结的官员,在京官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之所以大多数官员会对开海之事做出抵制之举,主要还是这些人多年修习儒家文章,所带来的思想上的不认同。如今内宅不安,逼得这般人等无法继续强硬反对此事。

    在皇宫之中,喇嘛们也开始行动,在一次宫内番经厂举行的密宗法事中,密宗法王札巴坚参为天子与万贵妃,正式上明王与明妃(空行母)的尊号。

    当天子问到天竺佛国之事时,法王声称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士自天竺入藏传教后,历代密宗传人,都希望能回到祖师家乡求法。

    札巴坚参说自己听闻朝廷有重开海路之意,数十年前郑和已经证实,从海路前往天竺也是可行的,希望天子能够允许自己,随同朝廷船队前往天竺佛国求法。

    在佛门、勋贵以及宫内喇嘛们的联手之下,朝野上下的舆论风向开始转变,明言反对开海的官员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个死硬派的文官还在坚持。

    西厂提督汪直为替天子分忧,暗中命阿附于自己的言官,上奏弹劾这几名官员,很快朝中再无异声。

    张玄庆见自己事先的准备已经全部实现,开海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开始考虑船队建造之事。虽然天子已经下诏工部,命其整理造船计划,但按照当ri工部尚书王复所言,昔ri为郑和船队建造海船的宝船厂,现在是南京兵部所辖,看来自己接下来,要往南京一趟了。

    算来自己入京已有不少时ri,张玄庆打算携夫人先回龙虎山一趟。自从父亲坐化后,母亲独自幽居于大真人府,难得见她几次笑容。上次从南京完婚后,回到龙虎山,母亲与新儿媳还没相处几天,自己就匆匆带着夫人,入京谢恩,这次回去无论如何,要让自家夫人好好陪陪母亲。

    张玄庆下了决定后,与沈静圆、李玄宗议定:他们两人暂且留在京城,观察朝堂动向,以防生变,自己前往南京,考察造船之事。

    接连几ri,张玄庆陆续到各家府邸辞行,并再次觐见天子,声言自己不便久留在京城,需回山处理正一道事务。天子照例赐下车马,夫妇二人就此离开了京城。

    南京城内,成国公朱仪正在看最新的邸报,关于朝廷决定重开海路之事,已经在城里传的沸沸扬扬。

    朱仪也没料到,自己的那个女婿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促成此事,看来自己当初还是小看他了。

    当初张玄庆在南京与勋贵世家子弟商议之时,自己虽然没有正式出面,但其中内情是很清楚的。勋贵世家历来与商人都有联系,为了维持家族的体面,仅靠朝廷那点俸禄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勋贵们又无法向普通官员,那样依靠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