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凤团-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一章 悔恨() 
李仁达常年在福州城混,自然对卓体明也十分熟悉,于是便别出心裁地把卓体明推到幕前充当木偶傀儡。在推举卓体明之前,李仁达还煞费苦心编造了一段谎言:据说,高僧卓体明经常梦到有赤龙他的鼻中。这可了不得,是要称王称帝的征兆。有了这种故事和背景,卓体明似乎应该是上天安排、众望所归的福州城老大,那就不需要再犹豫,再选择了,李仁达和陈继珣、黄仁讽三人连拉带拽,把卓体明硬是推上了福州城皇宫的宝座。卓体明虽然长相十分奇特,实则完全是个平庸之辈,平时在寺庙里只会装神弄鬼,根本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但在李仁达的淫威之下,被迫坐上了福州城老大的宝座。

    天德三年三月,卓体明解衲衣、披衮冕,在福州城文武百官的参拜下,南面称帝,并改名为卓严明。当然,李仁达也很清楚,就凭他们几个人和小小的福州城,根本不是王延政的对手,要想在目前闽国的这种混沌乱局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必须搅乱局面,混水才能摸鱼,局面越乱,他们生存的机会就越大。卓严明在李仁达的幕后牵线指挥下,主动向中原老大后晋王朝贡称臣,希望可以获取后晋王朝的认可,取代王延政,成为福建闽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但晋王朝的皇二代石重贵正和契丹国之间矛盾重重、战事不断,哪有闲工夫去搭理闽国的那点破烂乱事。石重贵虽然没功夫搭理卓严明和李仁达一伙,但建州的王延政是必须理睬卓严明和李仁达的。

    当福州城再度发生兵变、黄仁讽叛变、王继昌和吴成义被杀、李仁达集团控制福州城、卓严明擅自称帝的多种恶坏消息传到建州城时,王延政痛心疾首,差点没昏过去。各种悔恨、懊恼、痛苦、愤懑顿时涌上王延政心头,王延政为三个多月前自己所做的两个决策而后悔不已。如果他能够听众闽国群臣的劝说,回到福州重掌军政大权,如果他能够精心挑选辅助王继昌的得力干将,也许这场灾难将不会发生。当然,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但王延政在各种极坏消息打击下,再次做出错误的决策。

    黄仁讽被王延政委以重任,却做出了背叛之可耻行为,王延政对黄仁讽恨之入骨,于是将黄仁讽在建州城的家属全体满门抄斩。虽然很解恨,但王延政却把黄仁讽彻底推向了李仁达集团。尽管面临南唐军队大兵压境的危局,王延政仍然相信“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把福州的卓严明、李仁达干掉,才能确保闽国的安危。卓严明称帝后不久,王延政便再次动员建州军队,以统军使张汉真为统帅,率领五千建州精兵,再度进攻福州城。同时,王延政也下令漳州的王继成、泉州的王继勋两位侄子,同时出兵策应张汉真。

    王延政天真理想的认为,卓严明和李仁达只不过是朱连集团的翻版人物,在建州军队的威慑下,在政治宣传的攻势下,福州城的军民百姓必然会掀起第二轮的反抗运动,福州城必然会出现第二位林仁翰式的孤单英雄人物。然而,这次,王延政的梦想彻底破灭。福州城的军民百姓已经对王氏家族失望至极,王延政在福州军民百姓中的率已经跌至最低点,对于饱经战乱痛苦的福州城军民百姓来说,谁来统治福州城其实真的很不。李仁达集团的成员们当然会充分吸取朱连失败的经验教训,外加黄仁讽刚刚被王延政杀死了全家,已经决定彻底加入李仁达集团。所以林仁翰第二是不太可能出现了,福州城也并非王延政所想像的那般轻松搞定。

    天德三年四月,张汉真率兵抵达福州城下,开始对福州城东关发动攻势。面对建州军队的进攻,当李仁达集团成员们励兵秣马,准备迎战之时,极少露面的木偶傀儡皇帝卓严明却难得发话了。卓严明自称有退兵之良策,正当李仁达们翘首以盼卓严明的所谓退兵良策时,发现卓严明纯粹又是装神弄鬼,招摇撞骗。卓严明在大殿之上煞有介事地设坛做法,噀水散豆,据说是可以招来神兵鬼将助阵,成功招揽神兵鬼将,卓严明还特地把自己的父亲从莆田招到福州城,尊封为太上皇。李仁达们都不是傻子,知道卓严明的所谓退兵良策狗屁不通,靠他那些虚无飘渺的神兵鬼将,大家都得完蛋。要想活命,还得靠自救,李仁达集团成员们并不愿意固守待毙,刚刚痛失亲人的黄仁讽决定化悲痛为力量,主动率兵出城迎战他的昔日战友张汉真。东关城外,黄仁讽率领的福州军同张汉真率领的建州军展开激战。

    黄仁讽原本就是一员猛将,又是逸以待劳,满怀报仇之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很快击溃建州军,并擒获主将张汉真,直接送入福州城,斩首示众。当建州军队遭遇惨败的消息传开,负责策应的漳、泉两州一看形势不妙,干脆按兵不动了。王延政对李仁达集团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这欠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王延政已经无力再发动对福州城的进攻,而他即将面临南唐军队的重重包围,生死存亡已他的掌握之中。几家欢喜几家愁,王延政很郁闷,李仁达集团自然很兴奋。反叛专家李仁达,从一名被驱逐的问题将领,白手起家,空手套狼,成功的发动兵变,搅乱闽国的政治局势,占据福州城,又成功打退了建州军队的进攻,牢牢控制福州城,在闽国乃至整个五代十国,应该算的上是一位枭雄式人物,至于最终能否升级为红花式人物,那得看他的人生选择道路。

    论功行赏,李仁达集团头领导李仁达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一直忙着总体运筹帷幄,自然要获取名义上的首功,在他自己的幕后操作下,他被卓严明封为福州城的判六军诸卫事,掌握整个福州城的军事大权。而作为战场上的实际头功臣黄仁讽,自然也不能亏待,黄仁讽被任命为福州城西门的守将。至于李仁达集团的另外一位高级领导,陈继珣,尽管只是个文官,也没怎么上战场厮杀,但毕竟是兵变集团的元老,当然也要封赏,陈继珣被任命为福州城北门的守将。

第一百三十二章 麻木() 
形势对福州李仁达集团一片利好,如果李仁达、卓严明、陈继珣、黄仁讽四位核心领导能够精心团结、一致对外的话,说不定这帮哥们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取代王氏家族在闽国的统治地位。但还是之前那句话,福州城已经深中军事斗争、内哄政变的魔咒,不乱就不叫福州城了。

    正当李仁达集团的成员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心情之中时,福州城的第十场军事斗争、内哄政变开始毫无征兆、静悄悄的上演了。作为击退建州军队的功臣,黄仁讽在经历了初期的一段兴奋喜悦之后,头脑开始冷静,进行了他的重新思考人生。原本是建州王延政的心腹爱将,被王延政委以重任,辅佐王继昌,结果头脑发热听从了李仁达的蛊惑,背叛了王延政,导致全家被杀,又和昔日州的战友们刀兵相见,杀害自己的昔日战友,跟着李仁达沿着这条人生道路走下去,似乎是条没有希望的不归之路。心情极度郁闷烦燥之下,黄仁讽找到了搭档陈继珣,平静地诉说心中的苦恼: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是因为有忠、信、仁、义,我曾经有功于富沙王,却背叛富沙王,是非忠也;富沙王把侄子托付给我,我却把他杀了,是非信也;我所杀的建州将士都是我的家乡部曲之人,是非仁也;抛弃妻子他们遭受杀戮,是非义也,我是不忠、不信、不仁、不义之人,此身十沈九浮,死有余辜。”说完,黄仁讽居然拊膺恸哭。

    对于陈继珣来说,既然已经上了李仁达集团这条贼船,那就没有回头路了,必须跟着李仁达一条道走到底。相比黄仁讽的良心未泯,陈继珣才不去管什么忠、信、仁、义,乱世之中只要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其余的都是过往浮云。陈继珣于是劝诫黄仁讽道:“大丈夫要获取功名,怎么能顾及妻子呢?老婆死了可以再娶,儿子死了可以再生,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乱发牢骚,自惹灾祸。”在陈继珣的劝诫下,黄仁讽总算是了情绪,双方结束了谈话,各散回家。黄仁讽和陈继珣离开后不久,在他们俩人秘密谈话场所附近的某个阴暗角落里,某个已经蹲守很久的黑影终于慢慢地站起身来,脸上挂着一丝阴险的冷笑,然后向李仁达府邸走去。

    黄仁讽虽然战场厮杀相当勇猛,但论起搞政治斗争、阴谋诡计,如果黄仁讽是初中生级水平的话,那么李仁达就是教授高工级水平,两个人完全一个档次。阴谋野心、反叛专家李仁达早已察觉到黄仁讽心态的突然转变,因此暗中派人监视黄仁讽的一举一动,终于捕捉到了黄仁讽的牢骚怨言,顺带还把陈继珣给牵连进去了。仅仅从黄仁讽和陈继珣对话的字面意义上看,无非就是黄仁讽发泄下内心的郁闷和痛苦,而陈继珣只是规劝,完全没有显露出半点对李仁达的不满情绪。李仁达是阴谋野心、反叛无常方面的专家,他没事专门喜欢背叛自己的领导,当然,他也必须时刻当心被他的下属们反叛。从黄仁讽的怨言和牢骚中,李仁达分析出了黄仁讽对他的不满情绪,所以凭着斗争先下手的原则,必须把黄仁讽尽快铲除、不留后患。

    陈继珣尽管在言语中并没有展露出对李仁达的不满,但陈继珣知情不报,显然开始对李仁达有所防备。本着斩草务尽的原则,李仁达决定以此为借口,同时清除黄仁讽和陈继珣,在消除自身威胁的同时,还可以把整个福州的军政大权全部牢牢掌控。李仁达于是向皇帝卓严明进行汇报,把黄仁讽和陈继珣的那番谈话进行了一番精心的装饰和改编,黄仁讽和陈继珣谈话的版本到了卓严明手中,变成了两人阴谋叛乱的版本。卓严明虽然很木偶傀儡,但有人要造自己的反,他当然也是不能容忍的,在皇帝卓严明的发话下,在军事总指挥李仁达的具体操作下,黄仁讽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