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啥?”王凌把另一只手摊开,由于只有外面人家有守夜的点的一点灯笼光,所以黑乎乎的看不大清,这时候孙铭前听到王凌叫,已经带了家人打了灯笼过来,这会瞧清楚了,王凌手里面是一把的果子,有花生,有莲子等等。

    “大哥,怎么了?是我放的。”王况上前,指着王凌手中的东西:“喏,红枣,花生,桂花,莲子,合一起就是早生贵子。我们指望着你和嫂嫂早点生个小侄儿玩呢。哦,不对,是有个侄儿让我们兄弟疼疼。”发觉说漏嘴,王况连忙改口。

    “二哥说得对啊,小孩子多好玩。”王冼没发觉语病,在旁边帮腔。王况在放这些东西的时候跟他解释过了的,所以他对王况的举动是双手赞成。

    “你!”见是王况做的,王凌是哭笑不得。只是王况的出发点是好的,心里有点高兴,却又因为前面的发火而现在下不来台。

    “哎呀,大郎啊,这是好彩头啊,早生贵子,多吉利。真难为二郎了,能想出这个招数。得加把劲了哦。”孙铭前在旁听的分明,笑呵呵的上来解围。心道:嘿嘿,这倒是个趣事,往后若有亲朋家里有结婚的,也给他们整上这么一出。

    “都回去睡觉去,若被某发现还有人听墙跟,某定赏他屁股几脚。”王凌听了孙铭前解围,顺势就吆喝一帮半大小子。王老虎果真是王老虎,虎威一发,一帮小子就乖乖的散了,惹得远处看热闹的小娘子一阵轰笑。

    墙跟听不成了,王况也只好和王冼回孙府自己屋里睡觉,他们俩现在在孙府都有间自己的屋子,逢年过节的就都住孙府上。

    且不说王凌屋里是如何春色无边(为和谐,省略三千字)。王况回到屋里,觉得过年就不能这么简单睡了,怎么也得等到子时才能去睡,就跑到孙府的厨房。厨房里这会还有人忙着的,五六十桌的碗筷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洗完,还有许多剩下的食材也要分累收好,所以这会人还很多。王况见人多,乐了,问一句:“大伙饿不?整点吃食?”

    大家都知道这个小东家整吃食那是有一套的,就都连连点头,有几个是帮厨的,更是跃跃欲试,心里美着呢,还好没早去歇着,瞧小东家这模样,怕是要传我们一两手。

    王况想做的是饺子,前几年不是王况没想到做饺子过年,只不过吃饺子那一直是北方人的风俗习惯,就是王况没穿来之前,家里过年守夜都是吃的鸡汤线面的。现在是王况想换换口味,王况知道饺子这时候已经有了,叫交耳,不过流传不是很广就是,估计还是在北地徘徊吧。北地人平时吃的是面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吃米饭,而南方正好相反,平时吃米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弄点面食吃,这就是和粮食的产地有关系了,南方普通的米在北方就是精贵的,而北方普通的面粉在南方就是精贵的,王况经历过后世和谐初需要凭票供应的时候,那时候一个人口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一斤半斤的面粉供应,平时只能吃米饭。

    既然有人愿意动手,王况也乐得拢着袖子坐火炉旁动动嘴皮子指挥。

    先让人按一斤面粉一个鸡蛋的比例和了几斤面,然后又让一人分别挑了半肥瘦的剁了羊肉,豚肉,牛肉这几种肉糜,至于葱,韭菜,香菇干都是现成的,按一斤肉半斤菜的比例也都准备好了,又剁了些姜末和荜荠进去,洒了盐,麻油,酱汁,又淋了骨头汤进去和好后端到院里让它结冻。

    自己示范了下怎么擀饺子皮怎么包后,就又全让帮厨动手了,因为人多,要做的饺子也多,因此到包饺子的时候,大伙自然而然的就自觉分工,帮厨们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人多做事也快,才半个时辰,整整包得了五六百个饺子,而且一边包,一边煮,也是很快,那边才包一小半,这边一锅就出锅了(煮饺子其实用不着点冷水,点冷水就是怕开锅里面的汤会溢出锅来,所以就是要点也是要保持锅里的水一直开着,如果点的水多了,那饺子就是捂熟而不是煮熟的了,口感并不好,因此在能控制火势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点水的好)。

    孙铭前已经睡下了,听得外面吵吵嚷嚷就起来看,就见那些没睡的家人和那些帮忙还没走的人一人端了一碟不知道什么吃食津津有味在吃着,听说是王况整出来的,赶忙把孙韩氏和俩小子也叫了起来,加入到抢吃的行列。吃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叫做交耳,一边吃一边寻思,嗯,味道不错,这个以后倒是可以客栈里做为一种吃食,面,菜,肉都有了。正想着呢,嘴里噶蹦一下,咬着个什么硬物,连忙吐出来一瞧,是个铜钱,想到先前发生的“早生贵子”,估计又是王况整出的名堂,就用探询的眼光看王况。

    “啊,恭喜伯父,来年发大财。”铜钱当然是王况让大家包进去的,都刷洗得干干净净,连铜锈都仔细去了,而且用滚水煮过了的,大伙听王况说吃到铜钱吉利,就都纷纷把自己钱袋里或是袖里藏的铜钱取了出来,恨不得每个饺子都包一个,大过年的,谁不想取个彩头?

    分割----

    这婚礼写得辛苦;一边要回忆以前小时候见过的婚礼;一边要查资料。当然灰雀不是砖家,写的肯定有出入,只是给大家个回忆以前的习俗的平台吧。莫要挑刺哦。

    还是求推荐求收藏,您的支持是灰雀的动力呢。(小透一下,王况要去长安了)

第68章 建安小食() 
正月初三,陈丫儿回门后,王况就安排人把陈氏老太接到了城里和王凌他们住一起,孙铭前又给买了两个丫环伺候着。对于买丫环,王况从心里还是排斥的,买卖本族人口对所有穿越族来说,都是会觉得是罪恶深重的事情,只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也由不得他。

    两个小丫环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被王况恶趣味地取了个秋香和如花的名字,俩丫头哪知道这是王况的恶作剧,都很喜欢这新名字。秋香是个瘦小的丫头,长得比较清秀,买来的时候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应该是出身穷苦;而如花则比较胖,但手脚也比较麻利,听说是从九江一个大户人家卖出来的,原因就是说她太会吃了。会吃而已,又不是什么毛病,孙铭前买的时候听说这个还鄙视了下如花原来的主家。

    王况还给两个小丫头另外派了任务,那就是陪丑丑玩。丑丑已经被王况安排着随柳老先生读书了,不过年纪小,在王况的一再要求下,柳老先生没给丑丑布置那么多的功课,所以丑丑玩耍的时间要比王冼他们多许多。

    在王况的认知中,王五既然是风湿,那么多晒晒太阳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陈老太咳嗽厉害,应该是肺部的毛病,请郎中来看说得也和王况猜的差不多。就又分别给陈老太太和王五都做了把安乐椅,让他们白天没什么事情就躺院里晒晒太阳。

    陈丫儿嫁了过来,不再需要做什么劳力活,一时间无法适应,竟然在院里僻了几块地种起菜来,又养了些鸡。一时间原本比较冷清的院子就热闹了起来。王况见了,也心里大感痒痒的,再加上客栈里人多而且杂,自己有时候要整些东西还要偷偷摸摸的。就搬回去住了,至于客栈里的那个院子,正好邝大有举家从延平搬来的打算,就留给他了。

    眼看的家里的人日渐多了起来,原来的院子开始觉得不够住了,孙铭前大感懊悔,说是当初买院子的时候,隔壁也是有卖的意思的,自己没考虑这么远就没买了,现在要买却是难办。不过王况还是有办法,用教会几个小吃的代价,隔壁家的小两口就欢天喜地的把院子卖给了王况,跑临街去买下了个小店面,开小吃店去了。

    王况教的小吃很简单,就是豆腐丸和锅边糊。这两种小吃都是小本买卖,但利润可不薄。

    豆腐丸不知道窍门的觉得很新奇,一般旁人没看到配料,即便是看着人滚豆腐丸,那也是学不去的,豆腐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沙县小吃的做法,做的豆腐丸是桂圆般大小滚圆滚圆的,比较讲究馅料;另一种就是浦城的做法了,做出的豆腐丸比较小,形状和橄榄一样,不大讲究馅料,通常就是一点的瘦肉做馅,但比较讲究汤头,一定要用大骨熬的汤头,有做得更讲究的就还要加鸡汤。以前王况读中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一家专门卖豆腐丸的小店,大冬天的,课间时间去买了热热的一碗吃下,顿是时从头暖到脚,别提有多舒坦了。

    锅边糊很简单,就是米泡一晚上后,和水磨成浆,不能太稠,稠了就抹不开,也不能太稀,稀了挂不住锅。锅少热后,放入葱蒜翻炒,然后洒酒,盐,再加水(自己做来吃可以加骨头汤或鸡汤),同时丢进锅边糊的配料,一般是豆芽,萝卜丝,切成丝的白菜或者刨成丝的嫩葫芦等,也可以加进肉丝虾米等等,反正就是因各人口味自己随便配。配料都放进后,再用大勺舀一勺的米浆沿着锅边汤的上方均匀淋一圈,最好是不要淋到汤里,要让米浆就挂在锅边上。然后盖好盖,等汤开了,锅边上挂着的米浆也熟了,这时候再将其刮到汤里,放韭菜或是其他自己喜欢的调料,就可以出锅了。

    豆腐丸稍微复杂一些,先是要豆腐(必须是石膏点的豆腐,卤水点的太糙,脂点的太嫩)和面粉大致按三份豆腐一份面粉的比例打成糊(比例没那么严格,一般的说初学做的就多放点面粉,比较好做,做熟练了就少放点面粉,做得的豆腐丸更滑爽)。瘦肉切成绿豆般大小的丁(可以腌渍入味,也可以不腌渍)。再将友粉仔细的碾成和面粉一般细(这个很重要,越细越好,最好不要有颗粒状的),取一阔口碗,盛入碾好的友粉,压实,面上要中间略低四周高些,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滚豆腐丸了。一般豆腐丸摊子都是边滚边煮的,和好的糊盛在一个大钵里就放锅边上,肉馅则是直接放在豆腐糊上的一边,然后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