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李铮真就兑换到大黄具弩,如果是一把两把倒还可能没事,但如果成规模组成大黄具弩部队,那就太过引人注目了,不好向外人解释这批大黄具弩的来历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大量大黄具弩这种神兵利器的李铮,是绝对会遭到强取豪夺或是杀身之祸的,所以在自己实力不够强时,李铮是绝对不会大规模兑换大黄具弩来装备自己军队的。

    不说大黄具弩,就是比它低上一个层次的蹶张弩,现在的李铮也是不能大量兑换的,因为蹶张弩虽然在原来的大汉帝国内保密性不如大黄具弩,但也绝对是大汉不能让外族和敌国掌握知晓的利器,所以制造蹶张弩的工坊都在帝国内地,像安西这等被众敌环绕,随时可能失陷的边疆区,是绝对不可能建有制造蹶张弩工坊的。

    彻底断绝与帝国本土的联系前,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安西军自己装备的包括府库中留存的蹶张弩,有五六万把,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损坏或是战争损失后,已经不足万把,现在这些蹶张弩都集中在疏勒、龟兹和焉耆三镇的军队中,被这些军队视如珍宝,哪怕焉耆都督张公瑾与李家的关系再好,再大公无私,他也是绝对不可能将自家军中的宝贝蹶张弩援助给李铮的。

    所以对手下谎称装备是焉耆军支援的李铮,只能兑换那些在安西的兵工坊内就能够生产的,不会引人注目的弓弩,兑换后李铮才发现,其实他不必太过于追求高大上,步弓,雕弓和臂张弩这三种弓弩,其实已经能够让他在守城战中与敌人对射取得优势了,毕竟他的军队镇守着高达四丈的勃达关,居高临下只要汉军的远程武器不太劣质和数量少,是绝对不会被压制的。

    李铮在用光了所有的一千多点功勋,挑选完远程武器后,立即对小蚩尤说道:“我先前嘱咐你的事办妥了吗?”

    小蚩尤立即点头说道:“我已经将援助勃达关武器这一条记忆添加到焉耆都督的脑中,现在你兑换的弓弩是有源头的,是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的,现在就在葫芦镇,但系统的权限只能为你做这些,你不能用系统随意篡改他人的记忆,改变别人的情感,为你收买民心军心,这些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争取。”

    “知道了!”

    本来就没有打算全部靠系统实现自己理想的李铮,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后,立即就是将自己的意识退出系统,然后率领车队向葫芦镇行去。

第11章 与步跋子() 
车队行不过一个时辰,就来到背靠葫芦河的葫芦镇,这座居住五百多户人的大镇,是新近五六十年内形成的,里面居住的都是在碎叶沦陷时逃出的汉民,这座镇子的大半部分其实已经是处于大石城境内,本来应该归大石城管辖,但因为里面居住的碎叶难民在南逃时,曾经多受李家的救助接济,所以葫芦镇镇民们对李家感恩戴德,更愿意接受李家主导的勃达关领导。

    李铮作为李家的独子,现在李家的唯一男丁,李家现在的家主,自然是最受葫芦镇居民拥戴的,但这一次李铮来到的时候是家家闭门的夜晚,先前也未通知是临时起意的,所以来迎接李铮的并不多,没有出现记忆中那种前呼后拥的景象,不过李铮倒也不怎么在意,虽然小蚩尤已经做了妥善安排,但取那批功勋兑换出来的武器时,不引人注目是李铮所最希望的。

    李铮很快就在以前他任命的葫芦镇里正带领下,来到镇衙门的广场前,那里大约有五十名士兵,正守卫着堆成一堆的弓弩,那就是李铮从系统中用功勋兑换出来的两百把步弓,五十把雕弓和百把臂张弩。

    弓弩都是货真价实的,但那群押解这批武器到葫芦镇的士兵却都是虚幻的,是系统精灵小蚩尤变化出来的,不过这五十多名士兵倒都是在这个时空真实存在的,有名有姓且都是焉耆统帅张公瑾的亲兵。

    焉耆离勃达关远在千里外,临时想起来用焉耆支援,来掩饰自己兑换武器之事的李铮,即便手握骑砍系统,但他也是没有权限施展神力,将数十兵焉耆士兵瞬间传送千里,来当押解军械护卫的,所以只能是求小蚩尤,小小施展一下神力,幻化出一堆焉耆士兵来掩饰。

    这些幻化出来的士兵都是在这时空真实存在的焉耆军士兵,而且在幻化出来的同时,那些在焉耆的五十多名士兵脑中就已经被植入,自己曾经遵都督之令,运送一批武器给勃达关汉军的记忆,再加上焉耆军统帅张公瑾也同样被植入记忆后,李铮对从系统兑换出来武器的掩饰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唯一有点瑕疵的可能就是这批武器从焉耆运送到葫芦镇的速度有点快,不过李铮用未雨绸缪,在图斯人进攻之前就有预见,就向焉耆求援的说法,到也是说得过去的。

    装模作样的与那五十名幻化出来的焉耆士兵完成交接后,李铮立即放那些维持不了多久马上就要溃散的幻化士兵走了,让自己带来的乡勇将那些弓弩搬上大车,同时让葫芦镇的里正去动员葫芦镇的铁匠木匠等工匠,要这些工匠跟自己去勃达关。

    葫芦镇居住之民,原本都是碎叶沦陷时的难民,他们的祖辈已经经历过一次妻离子散的破家之痛,现在的葫芦镇居民根本不想再经历一次祖辈的痛苦,他们是最不想勃达关被攻破的,所以葫芦镇的工匠们一听统帅李铮要征召他们,都是踊跃参加。

    葫芦镇居民因为有切肤之痛,所以格外支持李铮抗击侵略者,但其余勃达关南部汉民聚居城镇,就比较差强人意了,愿意应征前往勃达关的工匠寥寥无几,除了李家所在的虎贲邑外,不过已经从葫芦镇得到百多名匠人,已经觉得够用的李铮,虽然恼怒同胞的麻木胆怯,也没有强征那些推脱躲避的匠人。

    在回路上,成功兑换到自己所需武器的李铮,面上并无多少喜色,而是依然在面色肃然的思考,对于作为必须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的统帅李铮来说,武器是弄来了,但如何分配却又是成为李铮的另一个苦恼。

    李铮手下这支汉军,是分成泾渭分明两派的,两派之间虽然不能说是有多仇视,但也是非常敌视,互相看不惯的,平时多有矛盾,先前面临强敌死生存亡时,倒是还能同仇敌忾精诚团结,但现在危机稍解后,两派之间的间隙就又会出现了,如果李铮分配不好这批弓弩,无法让两派都心服口服,那么这个间隙必定是会越扩越大,会极不利于李铮接下来的指挥作战。

    勃达关汉军之所以分成两派,不是因为其它,就是因为这一支军队最开始时,其实就是由两支军队组成的,而且两只原本就互相看不上眼的军队,这两只军队中的一只,是当时大汉皇帝的禁卫部队之一,当时汉军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期门军,而另一只则是大汉河西军中的精锐步跋子。

    期门郎最初是由北地六郡良家子组成,所谓六郡良家子,是指大汉凉州的天水、陇西和金城三郡,还有朔州的灵武、榆林和九原三郡的忠勇武人,这些武人大多拥有一定的资产,所以平时可以不务农劳作,而去练习马术和搏战技艺,个人战斗素质极高,所以这些六郡良家子也就成为了大汉帝国最好的兵源。

    后来六郡良家子的范围开始不限于单单这六郡,而是囊括大半个凉州和朔州,因为这些地方与北方剽悍的游牧民族接壤,又与西北羌藏等凶悍民族接触,所以民风及其彪悍,可以说就是胡化的汉人,这些凉朔汉民中最优秀者个个都骑得了烈马,并且骑射功夫完全不下于草原的引弓之民们,是最好的骑兵兵源,因为凉朔两州在大汉国都长安的北方和西北方,所以大汉官方便称这些凉朔出产的优秀骑兵兵源为北地骑士。

    其中北地骑士中最强者,便被汉皇遴选出来,组成期门军这一只无比精锐的禁卫骑兵部队,与大汉皇帝另一支禁卫部队,多是由勋贵子弟组成羽林军不同。期门军虽然拥有禁卫军之名,但他们不是像羽林军那样是大汉皇帝装点门面的仪仗队,而是真正的虎狼之师,是大汉皇帝最忠诚的爪牙,期门军不常驻都城,而是常常被大汉皇帝派到即将爆发大战或是面临危局的地区,当作一锤定音或是力挽狂澜的决定性力量用。

    百年前,当大汉帝国本土大规模农民起义而国势衰弱后,西方基督教国家立即就是组建一次十字军东征,侵略大汉河中大都护府,同时中亚其它民族国家,也是趁机扑上来撕咬,大汉帝国在中亚的局势瞬间崩坏,霸主地位再难维持。

    大汉帝国当时无比强硬,即便帝国本土因为农民起义而焦头烂额,急需兵将扑灭已经星火燎原反叛之火,但为了保住中亚,大汉帝国还是趁着河西走廊被异族截断前,派出一支精锐去支援中亚,鼓舞几乎被四面包围中亚军民的军心士气,这支军队的主力就是七百名期门郎,而辅助他们的则是一千五百名步跋子。

    步跋子其实是俗称,这只军队在汉帝国官方的称谓是横山军,顾名思义就是一只精锐的山地步兵,这支军队中的大部分兵士来自归降大汉,在陇山居住生活的羌人,这些羌人自幼在高俊险恶的陇山射猎攀登,自然也就养成了悍勇坚韧的性格,还有百步穿杨的箭术和跋山涉水的能力,是非常好的兵源。

    期门军和步跋子都是原本大汉帝国一等一的强军,军人是最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尤其是优秀的军人,对荣誉和功勋的追求几乎是无止境的,与自己处于竞争关系的对手自然是看不惯,甚至是敌视,哪怕明知同是汉军的一份子,但两只强军还是憋着劲要一较长短。

    幸亏当时领这由两支强军混合而成部队,来支援中亚汉军的统领,是李铮的曾祖李雄,李雄不仅是大汉帝国军方威望极高的陇西李氏子弟,而且他先后曾今在期门军和横山军中担任指挥官,这样丰富的资历,让两只桀骜不驯之军都认为李雄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