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始皇-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扁脑袋一转,终于知道白圭绕来绕去说的是什么了,“白爱卿,你说的是昨日朝会时,田邑问起的变法之事么,你怕本王在洛阳变法,分田地下去之后,没人愿意再替贵族家耕作,影响了这些贵族家的田产,而导致不被他们所支持?”
“正是如此,大王英明。方才说过成周无贵族大家,所以变法顺利,而洛阳却不行。还记得当日白某初次到成周拜见大王时,所说的变法应缓行么?若是白某早些见到大王,自然要劝大王不要仓促变法,如今若继续在洛阳变法,则可能影响到贵族的支持,若不变法,则洛阳郊民或许对大王有所怨言。原先便有洛阳农民逃往成周要求分地,而被太师拒绝,如今好不容易盼到了大王重回洛阳,却又不分地了,恐怕人心不稳啊。如今王室已两难了啊。”白圭长叹道。
这个问题周扁也曾想过,所以昨日朝会只说今年之内不变法,不过那会想的是政权的转移要以稳为重,却没想白圭这么多,如今再听白圭一说,于是立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来自后世的周扁,周扁想了想理清思路后说道,“本王在成周变法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率意为之,也不是随意照搬齐国和魏国的模式,却是经过深思熟虑方才决定的。”
“愿闻其详!”太师和白圭一起拱手道,他们也很想知道这个少年天子到底在想什么。
“太师大人,白大夫,洛阳平民有多少?”周扁却是先问了个问题。
白圭微一疑惑,不过很快便说道,“连着四周乡民,听闻大约有近三十万。”
这个数字倒是令周扁也吓了一跳,看来这洛阳人口还真是发达,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连着种地和城里做生意的竟有这么多,都快赶上后世一个县了,放到这个时代里真的算是大城市了。“那请问白大夫,洛阳满城贵族家中共有多少人呢?”
白圭却是想了想后说道,“算上家中所养奴仆,约有一万多人吧,嗯,或许有两万。”
“那是有三十多人的支持多些呢,还是这两万的支持多些呢?而平民更易感激王室,为王室效忠,现有王室之兵中多招以平民,杀敌不惜命的也多是他们,而要指望贵族家去为王室拼命,本王虽年幼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本王以为,若要复兴王室,能获得更多人数的忠心才是正道。”
“平民虽多,但却极易满足,发兵饷和军功即可赢得忠心,又何必要分地呢?满城贵族虽少,但却集中,若有一家登高一呼,家中奴仆护卫尽出,只怕我王室在洛阳也呆不下去了。”
“你是在质疑本王的变法政策么?”听了白圭的辩解,周扁突然有点生气了,忍不住语气也严厉了起来。
白圭慌忙爬起跪下,“大王,臣下非敢质疑大王,实乃是为我王室谋划啊。”
见二人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太师忙站起打圆场,“大王,白大人,只是政见不同,而其心均是为我王室复兴大业,又何必君臣义气相争呢?大王,白大夫也是忠心为国,并非是指责大王不是,还望大王谅解。”
“你不要多说,他就是在指责本王的过错。”周扁好似并不领情,太师一听一下呆了,连着白圭也抬起头来,这还是那个虚心纳谏的大王么?
第一百二十二章 君臣关系()
二人目瞪口呆的原地不动,没想却见周扁哈哈大笑几声,起身走上前将白圭扶了起来。
“身为臣子,为君王指正,乃是职责所在。白爱卿直指本王过错,本王并不会怪罪,相反还会为我大周有此臣子而感到庆幸,今日白爱卿直言,深得本王赞赏,故特赐宫中玉器一件,以彰其忠义。方才本王语气是重了点,却只是一时激动,此乃人之常情,还请白爱卿不要见怪本王。”
其实周扁刚说完那句话就有点后悔了,明显是有点冲动了,便只好将错就错,做出一番姿态,或许还能赢得大臣们的好感。果然白圭听后,神色先是一缓,但随即便露出感激之色,本已站起的身子又跪了下来,行了个大礼。
“大王万岁,多谢大王!方才也是臣下对大王不敬了,虽然这并不是臣下的本意,但大王不怪罪却是臣下之福,又哪里敢心中对大王有想法呢。”
“爱卿仗义执言,本王也正是需要你这样的大臣,不然我王室谈复兴便是一句空话。爱卿日后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吧,不需顾忌本王是否会怪罪,自此本王定下规矩,言者无罪,爱卿以为如何?”
“大王英明!”太师与白圭二人均拱手高呼起来。
周扁却是露出了笑容,虽然一时冲动险些坏了君臣关系,但却取得了先前没想到的效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若不能包容臣子万言,又哪里能得到臣子的真心拥护,又哪里能听到最真实最高明的建议?且谁又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呢,所以周扁决定从今天起,做一个虚心纳谏的大王。
“二位爱卿,不管如何,成周的变法已经实施八年了,是如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取消了,而巩邑还好,贵族不多,至于洛阳,本王以为白爱卿所言极是,既要获得贵族的支持,也要得到平民的爱戴,本王知道有点难,但变法如今已是定局,所以还是希望两位爱卿能为本王想出一个两者兼顾的法子来,而目前也只能照着本王说的年内不变法来做,太师大人,白大夫,你们以为如何?”
“正该如此,为大王分忧乃是臣子之责。”二人齐声回答道。
“只是要想两者兼顾,确实很难,不过离着年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等这边稳定些时日后,召集单大夫、刘大夫、满大夫等人,在一起商议,定然能找到法子的。”太师接着说道。
“如今我王室正在复兴的关键时期,确实是该群策群力,太师所言极是。白爱卿,你有什么主意?”见白圭一旁紧锁着眉头,周扁出声问道。
“哦,大王,方才白某想到了宁越,此人确实有才,昔日周公一干臣子,白某最敬佩最担心的便是他了,白某也自叹不如。大王不妨将之招来一问,或许以其才智,会有方法。”
“只是此人可信否,可用否?”周扁依然还有怀疑,虽然宁越说的极有道理,但越是如此越是值得怀疑,若是自己三番五次去请,他才肯为王室效力,或许周扁的怀疑还少些,或许这便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贱吧。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不过我以为宁越此人可以相信,因为假装投效大王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且又无任何势力与其有联系,只要我们不给他兵权,且控制好周公朝之子共之,也就断绝了他任何起反心的念头。大王若是对其还有所怀疑,等其处理好邓家的事,看其行为如何,再招之来问也不晚。”
“嗯,可以。就依白爱卿之言。”毕竟中午没有休息,周扁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看看大王有些累了,自己的话也被大王所接收了,白圭忙起身告辞,“大王,我白家的三百武士,本来就是想要献给主子的,某早就与太师商议好,分散划到子长和庞兴将军麾下,如今就只等交割,只怕此时两位将军还在等着白某,白某便先行告退了!”
“白爱卿为我王室所做的事,本王全记在心中,本王不会辜负你的忠心,你的付出会有回报的。行,那你就先走吧,本王不送了!”
“多谢我王!”白圭行了个礼,又冲太师打了个招呼后才退了出去。
而太师也显然也看出大王有些累了,他所担心的只是大王会在得了洛阳后沾沾自喜,而不思上进,这才以九鼎来劝谏大王,显然目的已经打到了,于是太师也起身告辞,“大王,那监甲大人去接受先周公室的积蓄和产业,老夫担心其一人忙不过来,便去看看吧。大王这些日累了,老夫便不打扰了。”
周扁点点头起身送走太师后,也只觉有些瞌睡,便令一直伺候着的明监带路,回明德殿休息去了。
回到床上,虽然有些困了,但却半天也睡不着,满脑子里都是白圭所说的“平民虽多,但却极易满足,发兵饷和军功即可赢得忠心,又何必要分地呢?”这句话。来自后世的周扁,从内心讲是想要多为平民老百姓多做些事的,尤其是刚来时看到成周郊外的农民穷困日子,强烈的激起了周扁的责任感,所以在成周变法三章时,不仅给平民分了田地,还定下了二十税一的超低税率,就是想要为这个世上的老百姓多做一点事,下定决心想要复兴王室,也是为了能为万民做更多的事,不然就如已经故去的王兄所言,一辈子不操心,也能做到衣食无忧,不过那样似乎便对不起这不遇的穿越,也就枉为后世之人了。
但是白圭所说的也有些道理,如果仅仅为了王室复兴的话,只给他们兵饷,再加上军功的赏赐,真的就能赢得军心了,有了军心,战斗力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而平民的感激对于复兴大业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用处,何况等王室实力强些时再变法,又能为老百姓做的更多,于是想来想去,到底是现在就开始改善自己的子民的生活,还是等强盛些再着手去改善呢,周扁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去做了。
如此想得迷迷糊糊的,好半天才渐渐睡去,不料睡了一小刻,竟又被侍女喊起了。
来者却是宁越,看来是有事汇报,幸好先前自己同意了宁越朝夕为本王出谋划策,宁越才得以通行无阻的进入内宫见到自己。果然君臣见礼后坐下,宁越便开口了,“大王,上午别过大王后,我随着屠将军的兵来到邓府,果然整个府中只有几名聋哑老头,再无其他一人,而仔细审问了这几人也毫无结果,我便将之都关了起来。然后又与屠将军一道去了城外邓家的庄园,管事的人也都跑了,只有些替邓家种地的农户在,却也不知邓氏去向。如此看来,邓家肯定参与了对先周公和大王的刺杀,不然不会举家逃跑。只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