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戮-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光要看的佛面是金日磾,上官桀。
为此,霍光采取了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来巩固他们的关系。他与金日磾,上官桀联姻,以后亲家来亲家去,也可以免去很多台面上的争执,他的决策自然就能畅通无阻了。
金日磾果然是个厚道人,他还未及与霍光发生争执,在始元元年就主动卸任,去见了先帝。
如此一来,在朝政决策上,霍光只需考虑上官桀的感受。
事实确实如此,两人起初互相配合,相处融洽。
史载,每当霍光请个假,旅个游的时候,上官桀就会把霍光的工作全都承担起来,而且做的也不差。
“去吧,亲家,好好玩儿,这里就甭操心了。”上官桀每次说出这样的话,霍光都有“有亲家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霍光也有精神紧张的时候,刘弗陵即位之初,他饮食起居都在宫中,一夜宫中喧哗,所有人都惊起,以为生变,霍光当即召见尚玺郎,命他将皇帝玉玺交出,尚玺郎宁死不予。霍光一急,起身就要上前抢夺,尚玺郎死抱着玉玺,大声道,“臣头可得,玺不可得。”霍光一听,顿时住了手,他笑着称赞尚玺郎,表示自己放心了,有这样不怕死的臣子保护着国玺,他还担心什么呢!
霍光从秉政之初开始,心中就酝酿着一项计划。
这是一项让大汉重新恢复生机和强盛的计划,应该说,他战战兢兢陪侍武帝二十年,小心谨慎,看到了武帝的赫赫武功,却也看到了社会残破和衰败。
他深为忧虑,却因为位卑言轻,不敢有丝毫表露。
霍光是个有理想而正直的大臣,他希望像他的哥哥一般,成为俯仰天地的英雄,只不过他哥哥霍去病的天地是武功,而他的天地是文治。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始元元年(前86年),霍光派廷尉王平一行五人去各地巡游,巡游的目的是察举贤良,考察民情,□□冤狱,为朝廷获得第一手的民情资料,霍光则以此作为施政的基础。
五年之后(前81年),霍光的地位已稳如泰山,社会民情他也摸了一遍,他认为改革的时机已至,必须马上着手实施。
霍光极为清楚,他的改革涉及经济民生,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各级墨守成规的官吏。桑弘羊虽然老了,对权位漠不关心,但是从武帝时起,重大的经济政策都出自他手,所以他必然会剧烈反对,而从中受益的官吏们必然也会反对。
但是,霍光有办法让他闭嘴,他下令将这五年探访到的贤良和文学人士,都接入长安,目的只有一个,开会。
史称,此次会议为“盐铁会议”。
霍光一手导演的这个会议,体现了霍光的高明之处,这样做一是向天下作出求贤若渴,兼听求明的为政之态,二是要用这些民间声望高的社会贤良把保守的官吏驳倒。哪怕激起点争执,也不会出乱子,都是读书人,最多也是斗斗嘴而已。
虽然会议的主题是盐,铁,却不止于此,而是涉及酒,税收,外交等多项国家方略。霍光为了避免与朝廷反对改革的力量正面冲突,决定自己不参与会议,而是派田千秋和桑弘羊主持。
霍光的目的不言而喻,他要让这些生活在民间有影响的社会贤良把对现行国策的不满都说出来,让朝中的官员都认识到现行国策的弊病。
霍光有这个自信,这些贤良和文学之人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因为他深知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现行策略的受害者。当年,桑弘羊提出官营盐,铁,对商人征收奢侈品税等等,是在穷兵黩武,开拓国土下的无奈之举,如今,边境无战事,官府如还一意敛财,怎能实现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的愿景?
果不其然,桑弘羊等在会议上被各地的与会人士驳得哑口无言,他没想到,他一手操持让国库充盈的策略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弊端。他在会上丢尽了脸面,而这一切都是拜霍光所赐。
他桑弘羊再有什么错,也丢不起这个人哪。
“等着吧,霍光,总有一天,我会找回来的。”桑弘羊嘴里不敢说,心里却撂出了一句狠话。
尽管盐铁会议使桑弘羊脸色很难看,但霍光可不管这些,他想要的是国家从他的手上重新富裕兴盛起来,而他更要成就周公之名,只要能达成所愿,牺牲几个糟老头子又如何!
盐铁会议的最终结果是幕后的霍光获得胜利,同年七月,昭帝刘弗陵下诏,废除盐铁官营,均输等策略。
正是这一策略,又使社会重新走向兴盛的康庄大道,为接踵而至的昭宣盛世开了个好头,而霍光,作为实际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实在是功盖千秋。
反观会议的失败者桑弘羊,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窝囊。
他辗转难眠,茶饭不香,他最终选择了走到霍光的对立面,准备干一件一辈子都不擅长的事………权斗,为此,他迅速地加盟了反霍光的团队。
目前,这个团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置霍光于死地。
大凡拥有权柄的人,都想大权长久的独揽。
霍光亦是如此,当他的地位与权力还不稳固的时候,他会委曲求全做些自己与人示好的事情,如与同僚结亲,重用刘氏皇族。但这并不意味者霍光打算永远跟人结盟,分享手中的权力。
霍光专权,但他的为政能力确实不俗,除了延续休养生息的策略,他刻意延揽文士,为他所用,因此在士林中口碑甚佳。他稳重宽容,不容易受蛊惑,有人冒充卫太子,并且有不少官员看到冒充之人之后,确认是卫太子时,霍光却镇定地戳穿了冒充之人的阴谋。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他采取与其和亲修好的策略,并派人迎回身陷匈奴19年的使者苏武,苏武回来后即任命其为典属国,大得民心。
如此一来,霍光的地位和权力日渐稳固,威望日高。
当他的地位和权力日益稳固之时,他便会按自己的品格和态度做事,无论他是谁。
上官桀就领教了亲家翁的厉害之处。
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六岁的时候,上官安就有了个绝妙的好主意,并把这个主意告诉了上官桀,得到了上官桀的赞同。
当今皇上还未大婚,上官安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昭帝做皇后,此事要成,只需要他的丈人霍光点个头就是了,上官安去找了霍光,霍光却以外孙女年幼为由拒绝。
上官安只能请自己的父亲上官桀出马。
上官桀也是倍感意外,自己的孙女不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么,他怎么会拒绝呢?一定是这小子惹丈人不高兴了,要么就是霍光忙糊涂了。
上官桀乐呵呵地亲自游说好亲家。
霍光却始终微眯着双眼,听着他讲完,却始终没有一丝高兴的劲头。
从常理来说,外孙女成为皇后,的确于己是个好事情。可霍光却想到了更深的层面,当今的朝廷,谁说了算,除了他霍光,也就是上官桀了。
霍光与上官桀虽为姻亲,实际上,霍光早就认识到,权力场上是没有亲戚,没有好友。利益能使敌人变为亲戚,也能把亲戚变为敌人。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外孙女成为皇后,得益更多的还是上官家。等皇帝长大后,若这个外孙女向皇上吹耳旁风,谁能保证,她护的不是丈夫家?
在上官桀的愕然中,霍光以外孙女年幼拒绝了此事。
他怀疑听错了,但是反复问了几次,霍光都都是一个答案。
上官桀出离愤怒了,心中啐道:“这就是我的好亲家。”
但是,上官桀没有作罢,霍光拒绝,他就更要把事情办成,他要让天下人看看,这个汉家天下,还不能由你霍光一手遮天。
上官安见父亲出马都未能办成,也十分沮丧,两人一合计,又想起一个人来,或许此人能帮忙达成所愿。
此人就是盖长公主,可要让盖长公主办事,可没那么容易,一个堂堂的辅政大臣要去求盖长公主,岂不让人笑话。
所幸,盖长公主也有言听计从的人,盖侯门下有个宾客丁外人,丁外人长相俊美,被盖长公主看中,两人有了私情。
自从盖长公主入宫后,也时常出宫私会丁外人,事情被霍光得知,霍光担忧盖长公主因此耽误了照顾昭帝的大事,于是,干脆不追究他们的私情,反倒成全他们,借故把丁外人也调入宫中,担当宿卫。
上官安打听到丁外人出宫回家的日子,便摸上了门。
无事不登三宝殿,大家都是明白人,也不用绕弯子,上官安把来意说明,同时他也给出了酬劳,为你求个光禄大夫做做。
丁外人心中乐开了花,有这种好事?说动盖长公主,这对他来说,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女人现在可是对自己言听计从哪。
丁外人一口答应,两人笑呵呵地一顿海喝,称兄道弟起来。
(本章完)
第308章 上官父子的心计()
丁外人果然没有食言,他说服了盖长公主,盖长公主没有知会霍光,就把上官安的女儿接入宫中,封为婕妤。
等到霍光得知的时候,皇帝的诏书已经下来了,霍光虽然恼火,可也不能抗旨,只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实。
没过多久,刘弗陵又下了诏书,封上官婕妤为皇后,上官安为桑乐侯,任骠骑将军。而这些封赏任命,霍光同样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国丈理应受到封赏,况且还是他自己的女婿,他也无话可说。
可对方如此挑战自己的权威,霍光岂能放任,如此下去,朝廷官员都是他们上官家的了,还有他霍光什么事?
上官父子在丁外人,盖长公主的帮助下得偿所愿,他们欠了两人一份人情。
他们向霍光表示,希望霍光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
“亲家翁,行个方便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