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戮-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药丸并非毒药,平常人尝了只会感觉周身发热,有滋补的作用,但是产妇一吃,便要变成热毒,身子弱的片刻毙命。
她从太医院取来太医们开的方药,在无人的角落迅速地将自己的药丸混进其中,到了许皇后寝宫,照例给许皇后把了脉,说了些安慰的话语,便取出药丸,要许皇后服下。
许皇后正被病痛折磨,也顾不得许多,拿起药丸便和着温水吞了下去。女医衍心中十分挣扎,她甚至有了想阻止许皇后吞药丸的念头,但是最终欲念战胜了良知。
她看着许皇后吞下了药丸,没有说一句话,手心里全是汗。
过了一会儿,药力来袭,许皇后感觉不是特别舒适,便问道,“本宫服下药丸,顿觉头重,莫非药丸有毒?”
女医衍慌乱道,“怎会有毒?”
她赶忙叫人去传御医,御医来了,把脉之下,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但是许皇后越来越不适,乃至于冷汗淋漓,脉象散乱。
待刘询从议政殿急忙赶过来的时候,许皇后的身子却已冰冷无息。
“不…。”刘询一声哀嚎,震动整座宫廷,直把跪在边上的女医衍震得心里发颤。
“母后,母后,你醒醒,你醒醒…”虚岁刚满五岁的刘用稚嫩的小手推着躺在枕榻上的母后,只可惜他的母后再也不会起来了。
刘询屏退了所有人,他抱着刘呆呆地坐在许后的身边,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洒在床沿上,带着深深的不舍浸入那玉刻的镶边中。
刘挺着哭红了小脸呜咽着问刘询:“父皇,母后…母后怎。。么…还不醒来。”
“皇儿…你母后…”他想说你母后永远都不会醒来了,但又不忍,便说道,“你母后给你生了小妹妹,她好累好累,要多睡会…皇儿啊,你好好看看你的母后吧…”
刘询再也说不下去,他哽咽着背过脸去,想抹掉泪水,不让刘看到,却不想,怎么抹都抹不干净。
本始三年(前71年),刘询失去了最爱,他给了他这位贫贱时相扶相携的皇后应有的哀荣,赐谥恭哀皇后。
皇后骤崩,不是件小事,但是刘询只顾着悲伤,却忘了其中的蹊跷。有官员认为就此事上了奏章,提出皇上应将参与服侍的医官全部下狱,严查此事。
刘询看了奏章,才豁然醒悟,马上批准了。女医衍与各医官一同下狱,不过任凭如何用刑,所有人都喊冤不止。
霍夫人得知皇上下旨严查,心里也十分慌乱,要是女医衍一供出来,霍家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支支吾吾向霍光和盘托出事情真相。
霍光听后大骇,差点就一巴掌扇过去,他罕见地怒骂道,“蠢妇,你要害死我家。”
一句话把霍夫人吓得不住抽泣,她边抽泣边道,“木已成舟,悔之无及,还望夫君赶紧设法,不至于连累府上。”
霍光也是气昏了头,他把霍夫人屏退,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思索着对策。
他在书房里来回地踱着步子,苦思着解救的法子,霍光想到,“如果认罪,必诛九族。必须设法放出那些医官,免得她们熬不住刑,说出真相。”
(本章完)
第314章 雍容华府权臣逝()
霍光第二天就上书刘询,说皇后产后得病崩逝,或是命中注定,请皇上节哀。医官们谁也不会有那么的胆子,毒杀皇后。况且,毒杀皇后,对他们有什么好呢。所以,皇上还是应把他们都放了,免得天下人非议。
刘询仔细思量,霍光的话也不无道理,便放了医官,此事也到此为止了。
一年后,霍光小女儿霍成君被立为皇后,霍家的荣耀达到了顶点。许后节俭,霍后奢侈,但刘询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地节二年(前67年)春,那一天终于来了。那惨叫的鸦雀似乎早已预知到这一天的到来,竟在那巍峨的宅子瓦檐落脚了四五天,咿咿呀呀叫得人心烦意乱。
大宅子一处华贵的卧房里,跪满了人,里面的人多是一脸疲惫,不时伴有小声的抽泣,想是哭累了,泪水已经哭干了。赫然望去,那躺在牙□□的老者已面干色腊,皱纹深刻,死气沉沉。唯有那偶尔抬动的眼皮才能证明他还是活着的。
他为什么还撑着一口气?他似乎在等着什么?
“来了,来了。”
宅子外顿时一阵铿铿锵锵,抽泣的人们也似乎早已憋住了一口气,竟忘情地嚎哭起来。宅子外车驾终于停住,当车里人钻了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齐刷刷地跪下,带着哭腔道,“恭迎陛下。”
刘询也是心急如焚,他一脸焦虑,迈开了大步往宅子里奔去。
他从未央宫出来,顾不得后面跟随了多少大臣,几次三番催促马车快行,就怕来晚一步,见不着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最后一面。
霍光忠诚谋国二十年,虽然专权不亚于古往今来任何权臣,他也有很多时候在谋私利,甚至擅废君王,但没有人会否认他是大汉的忠臣,是大汉的中兴功臣。
即便不念他扶刘询上马的这份功劳,刘询也有必要来送他一程。当刘询踏入霍光卧房后,其他人都恭敬地退了出去。刘询斜身坐到霍光的病榻上时,见到昔日风光无限的博陆侯如今垂垂老矣,面容瘦削,刘询鼻子一酸。
一个人,任凭其出身多么显贵,任凭其能力多么强大,在死亡面前,都显得那么弱小。刘询握住霍光的手,霍光无力地眼皮硬是抬了起来。他看到是刘询,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他艰难地张开口,发出声音,却不想,他已连话都说不出去。
看的出来,霍光的脸色有点着急,他用全身的力气,想说话,却始终发不出声音。刘询一看,赶忙说道,“大将军,你的意思朕明白。你好生安养便是,待来日辅佐朕。”
霍光叹了口气,终于放弃了说话的努力。
他忧虑地望着刘询。
刘询掉出泪来,点点头道,“大将军,你放心吧,朕定当好好照看您的家眷。”
霍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点点头。他突然不再望着着刘询,而是将另一只手缓慢地抬起,似乎在向谁招手,又似乎看到了什么。他的手抖抖擞擞举到半尺高的时候,终于重重地摔了下去。
一代权臣名臣霍光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博陆侯霍光,职任大司马大将军,辅佐三代君主,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拨乱反正,遏制了大汉的国运下滑,开创了昭宣盛世,位列宣帝麒麟阁十一名臣之首,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可惜的是,这位麒麟阁十一名臣之首在阁中连全名都没有,只有“大司马大将军姓霍氏”,他也是唯一一位在阁中没有写出全名的功臣。当然,这是刘询有意为之,也是对霍光不能约束家人,过于专权的惩戒。
霍光死后,按其遗愿,霍禹袭爵,封右将军,孙霍山为列侯,封奉车都尉,过继给霍去病为祀。刘询给了霍光极大的哀荣,下诏赐谥号“宣成”,太皇太后和刘询亲临治丧。
虽然刘询对于霍光的死,常怀悲伤之情,在后来,他也经常想念霍光的好处,有了他在,刘询几乎不用怎么操心国家大事。
但刘询也深深明白,霍光的死,对于自己,并非一件坏事。当了六七年皇帝,唯有现在,他才终于尝到了当皇帝的真正的滋味。往日,霍光在的时候,奏章大都都是先经过霍光的手,而送到刘询的手上时,霍光已经做好了批示,而他所要做的便是拿出皇帝的玉玺,盖上个印子,很多时候连内容都不用去看。
但好就好在,刘询自小长于民间,对于权力的渴望不甚强烈,所以心态没有太多的不平和,若是换做那些宫中长大,惯于发号施令的王子们,恐怕早就血流成河闹翻天了。
这一切,唯一的解释是天佑大汉,该当有昭宣盛世。霍光一死,御史大夫魏相见到霍氏一门留下的竟是宵小之辈,不无忧虑地上书提醒刘询要多加管束,同时推荐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大将军。
魏相此人,并非拍马逢迎之辈,相反,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正臣。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他以贤良入士,在策问中得优,被任命为茂陵令。多年之后,外任为河南太守,在河南主政期间,打击豪强,奸邪,在河南郡深得民心。老丞相田千秋的次子在洛阳任武库令,慑于魏相的威严,竟辞官逃回了长安,并在霍光面前告了魏相一状。霍光本与田千秋关系好,这次被他蒙蔽了,以为魏相气量偏狭,遂下书斥责。
魏相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歪,并未上书辩驳。他照样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魏相在河南郡得罪的人又到长安告了他一状,说是魏大人滥用私刑。
霍光闻状,想起魏相此前根本不把他放眼里,现在犯了事,自然要好好整治一番。很快,在霍光的命令下,可怜的魏大人被抓到了长安,投进了大狱,等待来日审判。
魏大人入狱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在长安务工的河南郡人。
他们可知道魏大人是绝对的好官哪,都说好官难求,百姓怎能眼看着好官蒙不白之冤呢?在没有人组织下,河南郡在京的戍卒,差役等在霍光公干的路上截住了霍光,为魏相鸣冤,哪怕是多让他们服劳役一年赎回魏大人也行哪。
霍光只能好言相劝,众人才散去。他疑惑地回到府中,下面又送上来函谷关吏的急报,报上说函谷关来了上万河南父老,要来为魏相请愿。
霍光只能以魏大人的罪未定回复。不过,魏大人却没有被霍光放出狱,霍光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吃点苦头,让他知道对老大不敬的后果。
魏大人挨到了昭帝大赦,出了狱,重新被任命为茂陵令,后官至扬州刺史。刘询即位,征召为大司农,没几年便升为御史大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