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我有一个想法。”
胡文海说到这里,将手上的碗筷放下,犹豫着说道:“不知道严叔叔对我有多少了解,我和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林千军主任比较熟悉,现在正在向国家申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您应该听说过,就是已经停止的斯贝发动机国产化计划。”
“哦,这个我知道。”严成忠吃饭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然后恍若无事的说道:“吴老搞的斯贝项目很可惜的,如果能发展下去,应该会对国内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严成忠口中的吴老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就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甚至有一部电影专门介绍了他的事迹,名字就叫《吴大观》。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国家把斯贝项目下马之后,却只能“著书济贫”。作为航空部科技委任常委之一,他的日子却仍然过的相当俭朴。
严成忠的位置有些敏感,总不好直接质疑组织上搁置斯贝国产化的决定,只能用这种不咸不淡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胡文海叹了口气,点头道:“正是如此,我认为航空发动机未必是飞机的附属,斯贝项目就此搁置无疑是一种浪费。严叔叔大概知道,我没别的能力,赚钱的本事还算有些。把斯贝项目重新推动下去,不要管它是不是有可以使用的飞机。就算国内暂时没有飞机用的上,作为技术储备也好。我们可以去做国外的项目,可以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搞燃气轮机,可以搞涡轮发电机,这些都可以用到斯贝的技术。”
“即使国家暂时没有能力上斯贝项目,但是我有这个能力,我希望能为斯贝项目的延续再贡献一份力量。”
胡文海真挚的说道:“但我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我今天和严叔叔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我有一件事情想拜托您。”
严成忠停下了筷子,满满放下饭碗,有些凝重的看着胡文海。
他从胡文海的话里听到了深切的痛心和一片热诚,作为一个熟知中国未来三十年航空发动机发展史的军迷,哪个中国人没有一个发动机的“心病”。
也许是为胡文海话里的情绪感染,严成忠点了点头:“你说。”
“新科公司正在筹备一个动力研究院,然而咱们国家的发动机研究行业您也清楚,人才几乎都被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给承包了。我现在是手里穷的只剩下钱了,但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却是一个也没有。我的要求很低,能不能请606所支援一批相关人才。我们新科公司可以拿出一笔钱来,作为606所劳务派遣的报酬。钱多钱少的,至少能给所里的同志们改善一点生活。”
严成忠被胡文海那句“穷的只剩钱了”的话逗的一笑,然而也对他的财大气粗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他想了想,说道:“这个事情我说了不算,说到底,我只是个搞研究的。究竟行不行,这个要所领导研究决定。小胡你有这个想法,我可以帮你和所里提一提。”
胡文海展颜,重重的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严叔叔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为国增光
胡文海从严成忠这里得到了一个初步答案,然而接下来的麻烦事情却是刚刚开始。
要想确定斯贝发动机能否装上幻影系列战斗机,甚至是具体到幻影3或者幻影F1,这两款战斗机要怎么改装。
正如严成忠所说,纸面数据始终只是纸面数据,摆在胡文海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能否搞到幻影3或者幻影F1的改装平台。
目标是现成的,说服巴基斯坦提供这两种飞机,用当年从英国进口的斯贝发动机做个试验就行了。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说服巴基斯坦提供飞机,胡文海自己没有这个面子,非要国家出手不可。
而斯贝换阿塔9,同样需要他把已经搁置的斯贝项目拿到手里。
胡文海需要一个在政府层面推动此事的强大动力。
空军?
暂时不行,斯贝如果只有改装业务是不行的。就如历史上一样,没有配套飞机它就上不了项目,这是中国现行研究体制决定的。
斯贝对空军来说略显鸡肋,八爷和小七的搭配再加上陆续抵达的熊猫,空军已经没有其他精力上新项目了。
单上一个斯贝发动机生产任务,靠改装机满足出口市场,这喂不饱空军军工口的胃口。整机出口利润才是最大的,单搞发动机,改装市场搞完了,一款新发动机生产体系就这么扔了?
所以,空军上斯贝的动力肯定不足。至于说用TF41代替TF30,中国引进熊猫也就是百多架的保有量,更用不上单开一条生产线。暂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美国进口也就是了。反正不用TF41也要配TF30,钱都是那个钱,造不如买啊!
可是,空军如果不积极,那上哪里找一股官方力量去推动这个事情呢?
胡文海陷入了沉思。
从盛京住了一晚,胡文海第二天就启程回了绣城。美国那边IBM股份换贷款的事情正要进入轨道,接下来需要一个专业人士去美国主持这个事情。
人选问题,国家倒是提供了几个选项,他暂时还没有拿定主意。
其次就是日本方面,眼看着广场协议就要浮出水面,留给他下手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
国际国内的事情都是千头万绪,让他实在难以取舍。
汽车开进绣城市内,突然胡文海坐的桑塔纳车后面响起一阵喇叭声。
后面的车不住的按着喇叭,然而这年月道路上车少的能横着开,着急你超车不行么?
果然,后面的一辆黄色大发面包车加大油门赶了上来。它和桑塔纳并排而行之后,玻璃车窗摇下来,一个人头从车窗里探了出来。
“胡总,是胡总的车吗?”
“这是……郑磊啊!”
胡文海看着车窗里的人,还想了想才记起来他是谁。
出国半年多,得亏他记忆力不错,不然说不定都要把这个自己任命的新科重工技术科科长给忘了。
胡文海拍了拍前面驾驶位上的秦凯,让他从路边停下车,有些好奇的走了下来。这边大发面包车车门拉开,嚯,小小面包车里竟然坐了七八个人。
郑磊一马当先向胡文海跑过来,身后跟着的是大港海运学院的刘教授和导员露琳,看样子还有几个厂里的其他中层领导。
“胡总,真是太巧了!”郑磊兴奋的喊道:“我们进城正想向你汇报一条喜讯,没想到半路就见到了您的车。”
“哦,有什么好消息?”胡文海看到这个阵容,再心里算算时间,究竟是什么事情已经是一目了然。
“胡总,总段造船法真是神了!”郑磊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挺起胸膛说道:“临131号船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即将完成最后的舾装任务,马上就可以交付了!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请你去参加交付仪式的!”
“胡总,恭喜你!你开创了造船业的一个新的时代!”刘教授作为总段造船法实施的第一人,对这个技术的未来看的更加清楚。
说胡文海改变了整个造船业,是一点也没有说错。
“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这样的成绩。”胡文海谦虚了一下,将刘教授的恭维照单全收。
临131号是船厂的内部编号,就是渤船承建的那艘何鸿燊的万吨散货轮。胡文海虽然贡献了总段造船法的思路,但工程组织和很多施工难题的攻克,还是离不开船厂职工和工程师的实地解决。
当然,也离不开绣城工业局的鼎力支持以及他爹胡解放这半年多来的矜矜业业。
不管怎么说,曾经面临严重亏损的临131号竟然奇迹的顺利完工,这对渤船所有人来说都相当于拿走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能不好好庆祝一下。
胡文海兴致勃勃,对着王烨说道:“王哥,我去渤船一趟,你帮我回家和我父母说一下,让他们别着急。”
“成,我这就去。”王烨也没有二话,干脆利落的转身就走。
“行了,咱们去渤船!”胡文海点头,重新钻回桑塔纳里,跟上大发面包车,向着绣西的渤船方向开去。
路上没用多久,到了绣西造船厂的时候还没到中午饭的时间。胡文海干脆让秦凯将车开进厂区,找了个位置好的地方抬手远眺,一艘已经接近完工的万吨轮船正飘荡在海面上。
有点可惜。
这艘船下水的时候他没有在国内,否则就可以cos一下用酒砸船的仪式了。
整艘船的舾装应该都已经完成,看起来现在的临131号和一艘新船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正常来说,接下来就是委托方监理入场,确认船只建造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然后就可以把船开走了。一般这种时候,已经是不需要搞什么庆祝活动。
不过下水仪式没有请到胡文海,这时候补办一下,总得让大家热闹热闹。
胡文海也不是榆木脑袋,还不至于大公无私到这种地步,见不得人搞形式主义浪费之类的。
嘛,反正他穷的只剩钱了不是?
好多私企老板喜欢虚荣浮夸的风格比国企还厉害的多,只不过人家花的是自己钱,别人管不着而已。
有眼尖的工人见到了站在货堆上登高远眺的胡文海,连忙回身去叫人。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工人向着他的方向聚集过来。
原本定了下午召开的交付仪式,也没有人去在意时间了,工人们呼朋唤友的过来凑热闹。
货场里聚集的工人越来越多,原来负责公会党建的副厂长、如今渤船厂长马美智也赶了过来。她站在下面的工人人群里,笑着喊道:“胡总,这么半年多不见,我们都听说了,你可是给咱们中国人增光了!”
“呵呵,哪里、哪里。”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