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帮我拿着,别磕碰到!”辛晓松松开了衣领的扣子,喘了两口气:“走吧,先去招待所安排我休息一下。坐了一晚上的火车,简直把人累死了!”
“好,您往这边走。”小徐看不出丝毫不满,一脸笑意的在前面带路。
早上七点停靠在绣城的过路火车,辛晓松火车上坐的是卧铺,其实倒也不算太累。这时手上轻巧了,再抬头打量周围的景色,才看出绣城和其他地方的不同来。
其中一点,就是绣城的街道上,摩托车竟然很是不少。然而相对这么多的摩托车,汽车的数量却不太显眼。
有嘉陵轻骑和黎明这样的国产货,也有川崎125这样的进口车。这年月普通人骑上一辆摩托车,那就和三十年后开跑车一样。轻骑能算是美人豹,嘉陵250则类似于酷派的风格。长江750是牧马人,如果胯下骑的是川崎125,那至少相当于一辆奥迪tt了。
如果你出门开的是一辆菲亚特小土豆,不用说,三十年后开保时捷都没有你拉风!
就在早上上工的时间里,绣城街道上摩托车在自行车海洋中竟然至少能占十分之一!哪怕是放到帝都,也没有这么高的比例。
但相对于这么多的摩托车,想来绣城人的收入肯定很高吧?说不定开汽车的人也不少?
然而早晨时候街道上的汽车,实际上却并不是很多。有一些菲亚特小土豆,有一些苏联的拉达,还有大沽的大发面包车和极少的桑塔纳。更多的是圆头圆脑看起来颇有点憨厚可爱感觉的公交车,它们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海洋里,简直就像沙丁鱼群里的鲸鱼一样。
虽然听说绣城很可能在今年拿下一个特区名额,但要和深土川比,两者又是不同的风格。
深土川的特区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与香江隔河相望比邻而居,在与国际经济交流中因此有特别的优势。要看书 ·1kanshu
在经济上,深土川主要承接的是港资侨资和国际投资,经济运行的模式是外向型的,以进出口为主。工业模式上主要是加工业,像是服装厂电子厂玩具厂,产业集中在人力密集型领域。
然而对绣城来说,却不可能这样做。首先绣城没有这个地理优势,它身处渤海内侧,周围没有香江这样的******,对外资的号召力并没有那么大。
其次和深土川当年建设中全国支持也不能比,绣城可以依靠的也只有渤海省一省之力,最多就是东三省齐心协力。进出口优惠的政策即使一样,恐怕也无法与具有先发优势的深土川相比。
再者深土川的工人可以说是吃苦耐劳,女工们可以坐在操作台前一整天,就连上厕所都有时间规定。但这样的劳动纪律,不论是八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从来都没有在东北能够流行过。
究其原因,大概是东北过早的进入了高度城镇化社会。以渤海省为例,八十年代城镇化率高达424%,全国仅次于帝都和魔都和大沽这三个直辖市。
到1990年,渤海省的城镇化率是50%,到二十一世纪,则是67%。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这三十年,城镇化率才提高了25%。然而这样低的增长速度,到2014年渤海省的城镇化率仍然还是全国第五。
城镇市民在八十年代相对农业人口是特权阶级,生活要优渥的多。福利生活条件和就业水平,理论上是远超过中国其他省区的。本身就不担心就业问题的东北工人,是无法“忍受”像深土川的“血汗工厂”里的管理模式的。
或者可以换个说法,八十年代的渤海省大概能算是“穷光蛋发达国家”。和那些未来被中国产业粉碎的发达国家类似,中国改开之后爆发的生产力最先粉碎的就是国内的“发达地区”,也就是共和国的长子们。
和发达国家搞不起人力密集型产业一样,东北的土壤在现阶段也并不适合这条道路。
这样一来,也就从根本上说明绣城即使成为特区,也不可能照搬深土川的经验。
这种指导思想表现到现实中来,就是绣城和深土川截然相反的两种城市气质。
深土川的城市道路上,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汽车在跑了。“中华第一高楼”的深土川大厦,更是成为了改开的象征。宽敞繁华的深南大道,简直可以堪称是时代的脉搏。在华强北的荒原上,已经是一片片工厂开始拔地而起。
与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深土川相比,绣城似乎显得有些平凡。
城市里最高的建筑物,是建造于1057年的一座古代石塔。城市里最宽敞的道路,是火车站前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普通商业街。整个城市最常见的高层建筑,是工厂里耸立的烟囱。人们身上的衣服,似乎也没有深土川特区那样追赶潮流。从表面上来看,绣城和如今中国其他的重工业城市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人。
在绣城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少人甚至在利用等红灯的时间里,仍然捧着一本书在尽快的扫上两眼。
未必是这个人有多么好学,也许他的单位今天有一场测验正在准备。
相对于其他的工业城市,绣城早晨的通勤车就要多的多了。一辆辆刷着厂名公司名,圆头圆脑的公交车从辛晓松眼前驶过,似乎没有一个尽头。
一般来说,工厂建在城内的企业是不需要通勤车的。只有上下班需要的时间太长,单位为了不影响工作时间和职工工作效率,才会配备通勤。
从绣城街道上的通勤车数量来看,显然有很多工厂已经迁出了城市。
随着绣城开放特区的可能越来越大,绣城的土地价值无疑正在快速增长。将工厂迁去城郊,空出来的土地进行开发,便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学习新课公司搞房地产开发照顾自己人,这绝对是一个争取人心的好手段。
由此带来的荣誉感和虚荣心的满足,能够为企业领导进行改革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
这些早上坐在通勤车里的人,乘车的时候仍然不忘捧着一本书来看。也不一定就是好学,或许是看闲书解闷,或者是兴趣爱好呢?
但是莫名的,辛晓松会觉得,绣城这个城市是和其他城市不同的。
其实说来也简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再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奇迹摆在面前,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了。
新科集团胡文海的都市传说,在绣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红点瞄准镜到蓝色小药丸,从锂电池到电力电子,科学技术是实打实的能变成真金白银。
这在绣城,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真理了。
为什么胡文海能行,我不能行?
这是很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
绣城的企业也有很多在技术改革中尝到了甜头,绣城重型机械厂,建筑机械和建筑车辆不仅供应全国,甚至还大量出口到伊拉克,最近就连一些欧洲国家都有过来询问价格的企业。
绣城计算机厂,从七十亿项目里拿下了多项电子产品的生产。不仅如此,在普林斯顿大学高材生女厂长冉妮的带领下,绣城计算机厂还掌握了psg发声器的技术。为新科电子提供的发声单元应用在出口到苏联电子游戏机上,兼且还担任了游戏机的组装工作,每年利润上亿元!
绣城纺织厂,在渤海省放开纺织品控制之后,凭借自行研发的化纤混纺技术更是赚了个盆满驮满。
在绣城里,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一些工人提出的技改方案如果获得通过,组织上也会授予相当让人满意的奖励。在八级工体系之外,绣城也开始进行专业等级考试。相同岗位和工作,更能多领一份职称工资,以便鼓励工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有的个体户将大沽的煎饼果子进行改良,符合东北人口味之后大受欢迎。因为能够节省早餐的时间,就餐方式灵活而口味独特,两个月的时间就风靡全城。光是靠开煎饼果子的培训班和卖餐车,改良人就短时间里聚拢起了大量的财富,更是享受到绣城日报的特刊采访和报道。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当然也有类似“远红外频谱能量治疗仪”之类的民科伪科学产品在市面上流传,不过绣城官方对这些假货贩子的打击力度很强烈,算是把副作用限制在了最小。
这么多凭借技术致富的人和企业,发挥着巨大的带头示范作用。在绣城,一股学习的热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虽然难免有些功利,但是但凡有些上进心的人,无不在废尽了心思去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获得人们欢迎的好点子。
哪怕再小的成功几率,乘上绣城的百万市民,总会有成功的幸运儿。而这些幸运儿又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这条道路,知识改变命运便成了绣城人的共识。
辛晓松虽然对绣城这种气氛的成因不太了解,但作为一座研究所的所长,他实在是太熟悉这种感觉了。
就好像他身处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大学。
这个绣城,还真是一个特别的城市。
。。。
第四百零八章 谁知道()
大发面包车上此时已经坐了两个人,两人穿着的确良的衬衫拿着一把扇子正在不住的呼扇着。车上的人看到辛晓松,顿时连连招呼起来。
“哟,是辛所长啊!”
“老辛,真是好久不见了!”
辛晓松喘了两口气,爬到车上,抓起一把扇子就扇了起来:“是郝所长和老赵啊,怎么,这次的成果鉴定也把你们请来了?”
“可不是?”
瘦得像个竹竿的郝所长眼神有些放光:“这还是国内第一次解决了万门程控交换机的技术难题,就是魔都贝尔,现在也不过是来件组装的水平。这新科公司可真不得了,听说今年魔都新科晶圆厂投产之后,他们连芯片都不需要进口,能够实现至少95%的国产比例。这个成果,在咱们通信行业可是了不得了吧?”
老赵撇撇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