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8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式一样是很好用的。苏联科研系统师徒传承不绝,这样的体系并不是什么弊端。
只是一旦设计局黄了摊子,这一系的传承就算是断了。其他方面想改这个设计,往往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设计说明上没有公式,公式都在设计人员自己的笔记本上呢。
江和甫深吸一口气,恳切的对胡文海说道:“要想能够着手开发R35的涡扇发动机版本,我们需要图曼斯基设计局科研人员的帮助。”
“图局,图局现在早就散了啊!”胡文海露出为难的神色来,说道:“图局现在已经合并到苏联的联盟发动机联合体,R35的设计人员恐怕早就已经各奔东西。要想将人重新集合回来,哪有这么容易……”
图曼斯基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去世了,而毛子设计局的体系严重依赖总师。一旦总师去世,或者和上层关系发生变化,设计局的命运就会天翻地覆。图曼斯基去世之后,图曼斯基设计局就被合并到了联盟发动机联合体,经过这十几年时间的变迁,要找回R35的原班设计人马,这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江和甫期盼的目光有些暗淡,失望的低下了头:“是啊,这确实不太容易。”
“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胡文海摸着下巴,片刻说道:“一般来说,像发动机设计师这种关键人才,出国或者接触什么人都会受到控制的。别说想要找来替咱们设计发动机,就是见一面或者获得名单都是很难的事情。然而在某些时候、某些时候,我们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行了。就是这个时机,还需要再等一等才行。”
“时机?”江和甫愣了一下,懵然问道:“什么时机?”
“苏联。”胡文海站起身来,踌躇了片刻,长叹一声:“苏联解体的时机。”
“苏联解体?!”
不光是江和甫,刘大响和宋文骢听到这番话从胡文海嘴里说出来,都是一脸震惊。
胡文海也想过是否要奶苏联一口,一个苟延残喘的苏联对消耗美国人的精力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他也这么去做了,为了缓解苏联的问题,将中苏两国的外贸规模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初期看这确实有些效果,随着中国产品的进入,苏联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KGB方面手里有了一个资金来源,对地图头的一些“乱命”也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
情况似乎向着好的方向在转变。
然而正所谓不做死就不会死……
海湾战争中,胡文海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可这劲儿的兴风作浪。上千亿美元的多头惨被收割,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价格崩盘。到海湾战争全部结束,石油价格仍然在十到十五美元的价位徘徊,未来三到五年内恐怕都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
这对战争中通过石油现货发了一笔的苏联来说,就太可怕了。乐极生悲之后,苏联倚仗为经济支柱的石油产业,迎来了最为严酷的寒冬。
不仅战争中石油现货赚的一笔都赔了进去,而且石油出口全面面临亏损。十五美元的价位对于苏联的油田来说,连生产成本都不够支付。生产多少就赔多少,可仍然还得咬牙生产,不然就连一点外汇收入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经济在1991年中国春节之后,迎来了断崖式的下跌。
胡文海为了挽救苏联作出的那些尝试,全部都成了无用功。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比历史上的情况更加糟糕。经济问题反馈到政治上,现在苏联国内情况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可能抱出一颗大伊万来自爆一下。
胡文海不知道苏联什么时候会重复历史上的结局,但现在看来,苏联的命运恐怕是无法更改。苏共高层的激烈政治斗争反应到现实,解体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既然无可避免,那么胡文海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了。如何在苏联倒下的尸体上,获得足够的养分。在毛熊千古之后,喜欢种花的兔子会给它烧个白头鹰的。
现在看来,他的苏联战略里恐怕又要多增加一个计划了。
图曼斯基设计局全员重聚计划。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中航发构想()
“胡总,苏联的情况真的这么严重了?”
一个声音忽然在胡文海这间充作会客室的会议室的门口响起,房间里从震惊的情绪中回神的江和甫等三人回过头来,这才看到门口推开门的陈发身边,早就已经出现了一群人。
“苏联的问题确实很大,但要说会解体……”
黄秘书面沉似水,满脸的不敢相信。如果这话是哪个国际政治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说出来的结论,黄秘书最多也就是一笑置之。像这种类似的预言,想找个比苏联解体更加夸张十倍、一百倍的都所在多有。
一些没节操的研究所或者国外智库,干脆就在内部搞的分工协作。有预言苏联会发生政变的,有预言苏联改革成功的,有预言地图头被暗杀的,也有预言地图头会反杀的。当然也有人会预言苏联可能解体,甚至就连解体的版本都有好几个。还有人预言苏联鹰派绝地反击,走上军事独裁道路,或者干脆绝望的军队发射核弹拖着全人类一起灭亡的……
但这些所谓的分析文章、研究结果究竟怎么回事,黄秘书心知肚明,根本不能当做决策依据。然而当类似的言论出现在胡文海的口中,这就是必须要重视的事情了。
在国内如果说有一个对苏联问题的权威专家,那么胡文海早就已经非他莫属。
苏联对于黄秘书、对于在场的所有人,对于中国如今的高层领导,甚至对全中国人来说,意义都是非同一般的。
虽然是苏修、苏修的叫了几十年,但苏联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即使再怎么不承认,苏联仍然是中国人心中的一道丰碑,一个坚强的“老大哥”。
忽然有一天,这个老大哥就要崩溃了。对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虽说还不至于是“天塌了”,但从此以后整个蓝星上,中国人坚持的理想再也没有了同路人。孤单、茫然、无措,内心的惶恐和不知何去何从。就像那漫漫长夜只有自己孤身一人行走在加拿大冰封的原始森林当中,那种孤独和独自面对充满恶意世界的恐怖,足以让那些不够坚强的人信念完全崩塌了。
苏联解体虽然绝不是最糟糕的情况,但对于世界共产主义发展形势来说,也已经是糟糕到无以复加了。
想到这种可能对中国的影响,国家未来十年的政策都很可能以此为基础制定,黄秘书就不得不采取了最谨慎的态度。
“胡总能不能详细说说,为什么你认为苏联会解体?”
胡文海转身从办公桌上拿过来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茶几上:“黄秘书先坐吧,正好我这里刚写完了一份报告。有时间方便的话,请你帮我向中央转交一下。”
“这个没问题,我一定把胡总的报告送到。”黄秘书珍而重之的将文件收了起来,但里面的内容却是一眼没看。
胡文海如今要想送什么东西到上面,实际上是用不上他来转交的,他写的哪怕是一个小纸条,都有专人汇总之后向上面汇报。既然他将这份文件交给了自己,那不用说,实际上是要交给站在他背后的那位领导。
这里面的内容,恐怕并不是简单的对苏联情况的分析。
胡文海抬起头,露出笑容热情的招呼起来:“大家都坐吧,虽说以后天塌了估计就要我们自己顶着了,但毕竟这一时半会的天还塌不了嘛!苏联的问题很大,但那也只是苏联的问题。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跟着黄秘书一起进来的人可不少,大家安坐下来之后,黄秘书开始介绍起他们的身份来。
“商飞的常总就不用介绍了,李绪副总是航工部莫部长之前的助理,算是莫部长今天在这里的全权代表。这位是航工部科技委的钱书记,国防科工委的赵局长,中科院军工办的孙主任。”
黄秘书每介绍一个人,点到名字的都会热情的起身和胡文海握握手,脸上散发着由衷的笑容。
“这边还有606所的韩所长、这是608所的沈所长,还有这边是614所的田所长,649所的方所长。”黄秘书介绍完这边的一部分,转头又介绍起另一边来:“这边还有410厂的冯厂长,420厂刘厂长、430厂的王厂长和460厂的高厂长。这边是331和122厂……”
胡文海有些懵逼的看着黄秘书,将他带进来的这一群人挨个介绍了一遍。光是看这些单位的编号可能还不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但如果把他们单位的全称说出来,肯定有很多人如雷贯耳。
比如说606所,这个不用提了,沈飞的发动机设计所。608是株洲所,614是航发动力控制研究所,649同样大名鼎鼎,是贵航的发动机设计所。而后面这一连串的厂长,则是国内各大航发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黎明、黎阳,安东和西飞、成飞的发动机厂,一个都没有落下。
可以这么说,如今坐在黄秘书周围这十几号人,再加上先来一步的刘大响、江和甫,差不多就已经把国内航发相关的单位和企业一网打尽了。面对这样的阵容,胡文海还真是有点大脑宕机了。
“具体的情况,我想刘老应该已经和胡总介绍过了吧?”黄秘书看了刘大响一眼,见对方轻轻点了点头,于是沉声说道:“今天大家在这里也算是开一个非正式的会议,我这里有一些情况要向大家通报一下。”
黄秘书稍等片刻,在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之后,这才接着说了起来。
“我国目前的航空工业问题不小,其中最严重、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主力航空动力的缺失。涡扇9B发动机,是我国目前能够实现量产的最先进涡扇发动机,然而它的问题仍然不小,属于国际上已经落后的技术产品。现在国家正在推进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