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8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挥下,莫斯科在名义上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苏共的恶劣决议。
宣布苏共违法、冻结苏共财产,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抓捕仍然承认苏共地位的人。除此之外,莫斯科方面也开始积极动员军队,准备要对舍宁掌握的远东部分发动军事行动。
然而这一系列行动,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当于在沸腾的水里扔进去了一块金属钠。
嘭的一声,整个俄罗斯社会立刻发生了惨烈的爆炸。
首先有舍宁存在的情况下,苏共并非如历史上一般全无还手能力。莫斯科敢宣布苏共非法,后脚舍宁就在远东共和国的选举中,让苏共以绝对优势掌握了地方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
莫斯科想要冻结苏共财产,kgb的特工们就开始向新闻界曝光莫斯科一干高层的个人隐私。包括非法收入、住宅、子女工作、外国账户甚至是某些鼓掌录像等资料,打的叶利钦团队一脸懵逼。
真要玩起不要脸来,新手上路的莫斯科怎么比的过有kgb支持的苏共?
何况在俄罗斯仍然没有放弃苏共身份的人还有很多,说到底卫国战争结束才不过四十多年!胸前带满勋章的二战老兵、切尔诺贝利的辐射病官兵,阿富汗的残疾老兵,苏共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一笔钱,也没有放弃这部分物资发放。
然而在莫斯科的新政策下,这些人假如敢于接受苏共的退休金和援助,就是同情毒菜苏共的帮凶。轻则没收物资,如果敢反抗执法,那就干脆扔进人满为患的监狱里去。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氛围下,整个俄罗斯社会当即被巨大的撕裂开来。承认苏共与公知精英们的冲突,迅速的发展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肉体消灭的程度。
莫斯科方面在局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妄图通过军事武力的优势彻底解决远东。然而不说苏共对退伍老兵态度带来的俄军认同感,光是跨越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进军,对于一无所有的俄军来说都已经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了。
阿尔巴特大街上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公然向叶利钦宣称,进攻远东需要动员至少十万陆军和空军,需要北方舰队跨过大半个地球向太平洋舰队发起进攻。除非有两百亿美元的经费,否则士兵们与其跑几千公里去和苏共拼命,肯定会更愿意就近冲进克里姆林宫。
对于新生的俄罗斯来说,解决远东问题太tm的贵了。
而相较于陆地上几千公里的远征来说,海军出动的性价比高的惊人。和穷的只剩一条命的远东比起来,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里,海军水平几乎约等于无。
即使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也只是护卫舰,驱逐舰一艘都没有。而护卫舰的总数,则干脆一双手都数的过来,相比同时空的中国海军都还不如。
唯一能端上台面的,只有德国的潜艇部队,其保有量和质量都还算过得去。不过如今的汉斯们,早就已经不是邓尼茨率领下的狼群了。
何况再强大的常规潜艇部队,难道能突破波罗的海完善的反潜体系吗?就是能,按时上下班的汉斯公务员军队,也不会有那个心气去和要饿死的毛子拼命的。
叶利钦要走上这条“流氓”国家道路,那也是因为已经无路可走。
“将军,我们已经抵达吕根岛外海,前方就是厄勒海峡!”
波罗的海与北海的交界处,丹麦、瑞典与德国在这里接壤。这里是北欧最为繁忙的海道,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厄勒海峡就坐落在这里,乃是西方国家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从人民生活质量来看,甚至可以说是地球上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
当然,单指九十年代。
科索夫坐在指挥位置上沉默了片刻,他缓缓的举起手、艰难的向下挥动:“我命令,在公共频道发布演习通告!”
“各国船只请注意,这里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下面发布我军演习公告,在下述四点经纬度所组成的演习海域,所有船只请立刻离开”
在久久回荡的演习通告声中,科索夫深吸一口气,抓起面前的通话器开始向全舰队下达命令:“我命令全舰队立刻进入战备状态,雷达开机,武器预热。舰内分发武器,人员全部到岗!”
“任何他国船只,未经允许出入厄勒海峡,即为对波罗地海舰队的攻击!”
“顽强号驱逐舰,对尚未离开演习区域的船只,进行警告射击!”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出现在厄勒海峡进行演习的消息,宛如在国际社会上空引爆了一枚一千万吨级别的氢弹。
实际上这并非形容词,差不多已经是毛子彻底疯狂之前最后的理智了。
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俄罗斯手中的核武器仍然足够毁灭人类一百次。如果把大**到墙角,谁也不知道疯狂起来的毛熊们,是不是下一步真的就要请地球“食我**”了!
不仅是厄勒海峡附近的国际船只在最短时间里消失了一干二净,而且消息传回到北约各国,乃至是在联合国都紧急召开了闭门会议。
叶利钦的特使,几乎是红着眼睛、拍着桌子,在与北约国家的谈判桌上,下达了最后的通牒。
首批十亿美元的贷款,必须在一周之内到达。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需要至少十万吨肉类的紧急援助。
为此,俄罗斯同意开放全国所有市场,允许外资无障碍进入和流出,承诺对政府经营的企业财产进行拍卖,并且不对外国资本设限。
堂堂世界两极之一,此时已经沦落到和劫道的山贼没有什么区别。
不,区别还是有的。山贼们劫道的时候,可不用把自家山寨和压寨夫人拿出来,给被打劫的肉鸡们随意挑选。
俄罗斯的外厉内荏,可以说是被北约各国上层看了个清清楚楚。
但是当核大国耍起无赖的时候,谁能、谁敢无视它呢?
当波罗的海舰队封锁厄勒海峡的消息传到公共媒体上,根植于冷战世代内心的核战阴影顿时显现出它无与伦比的真实。
固然有人叫嚣着,要给不开眼的毛熊一个教训!然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十亿美元买个平安,真的不能算是个不可接受的选择。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毛熊这股拼命的架势,很是把绝大多数人类给吓的瑟瑟发抖起来。
尤其是距离这次演习事件最近的冷战前线国家——
第八百零一章 艾哈德战略()
对于苏联解体,如果说得利最大的国家是美国,那么最为高兴的则是德国。
作为冷战中美苏对峙的第一线,曾经半个世纪的经历,对于两个德国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
苏联解体,对于美国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宿敌倒下,赢得了一场残酷的竞争。而对于两德合并之后的德国来说,却不啻是一次新生。
排除了苏联的威胁,德国人终于可以走出二战和二战之后的阴影,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不用再担心哪一天,苏联的钢铁洪流冲入西欧,不用担心以邻为壑的英国人把核弹砸到自己的脑袋上。
没错,整个冷战中,北约的战略中心思想就是这么制定的。只要苏联对西欧发动进攻,我们就核爆德国!
德国人在冷战中究竟是个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半个世纪的冷战再加上前半个世纪动荡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几乎有一个世纪都处于动荡之中,对于国家安全感的缺乏几乎深入骨髓。
然而另一方面,因为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体系等原因,曾经的德国国防军沦落到什么水平,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从这一方面来说,不得不给美国人竖个大拇指!调教一个国家、从思想上将一个民族阉割,这个手法还真就是只有美国成功了。
纵观二次大战的两大轴心国,德国和日本那曾经鞭挞整个世界的军队,到了四十年后变成了什么样子?甚至是他们的国民,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周末下班的德国国防军,还不如雅库扎的自卫队,不言而喻吧。
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人要如何看待苏联的解体?
科尔表示:泻药,没空表示,正在开香槟庆祝。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若非苏联自己玩脱了,德国人何至于敢给英国人脸色看呢?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在北约显然拥有很大的发言权。从七十年代德国马克与欧洲主要货币采用联动汇率以来,德国经济始终都是快速增长的,难道过去就没有英镑贬值的压力了?
英镑虚高是英国吸血欧洲的工具,被吸了小二十年,德国突然之间就不愿意对马克贬值了
要说这里面没有苏联解体的原因,那也得英国人愿意信。
德国总理科尔的腰杆子,那是第一次这么硬气。
“英国人这次被量子基金瞄准,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真是没想到,量子基金的势力有这么强大。英国以全国之力,竟然无法抵御索罗斯的金融攻击,实在是太可怕了!”
财政部长和德国的央行行长等人,团团围坐在德国总理科尔办公桌前的沙发上。看他们的表情可没有丝毫胆颤心惊的样子,反而俨然一副洋洋得意的弹冠相庆之势。
“是啊,只要能保证马克的币值坚挺,欧洲的金融乱上一些,更有利于我国投资的增长。”
“从索罗斯发动对英镑的攻击以来,大量的国际投资开始进入德国。量子基金操作马克和英镑对冲,英镑的不堪一击反而衬托了马克的坚挺,让投资人对德国经济普遍看好,金融业因此受益颇大。”
科尔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对于马克汇率的变化会在经济上有何表现心知肚明。别看德国人没有参加对英镑的攻击,但在主场优势之下,德国人赚的未必就比索罗斯少了。
“不仅如此,你们的目光还要看的更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的利润迷惑,追求一丁点的蝇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