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9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生意就要守规矩,有川普的实力,当然可以不这么玩。中国现在是求着进入别人已经开发成熟的市场,是要走出去跟全世界竞争,还是在国内赚点舒服钱,诚然是在考验人性和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可惜这个年代,不得不说中国人确实还缺少一些自信。
胡文海将手上一份报纸扔下,抬眼正眺望到酒店服务员,引着一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向自己走了过来。
“定威来了,这边!”
胡文海抬手招呼了一下,对面的来人快走了两步,一脸喜气的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给你们介绍一下,卢定威,万向集团的总经理助理!”
“这两位是经贸办的助理徐海平和林霞,负责与创世工作组的对接工作。”
三人互相握了握手,林霞还轻笑着打趣道:“卢总助堂堂万向的少帅太子爷,可不像我们是万年的助理,恐怕没多久就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
卢定威连连摆手,苦笑道:“林助理别开玩笑,经贸办的助理含金量恐怕比万向的董事长都高了。我这个助理如果能跟你们换换,做梦都要笑醒不可。”
四个人寒暄着活跃了一下气氛之后,胡文海干脆直接的将话题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去年鲁总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啊!”
胡文海呵呵笑着,看向卢定威:“万向是创汇大户,对于创世和国际贸易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吧?”
“创世当然是好事,中国要加入国际贸易体系,才能让企业放心的去开拓国际市场。”
卢定威想了想,补充道:“也不是说不创世中国和其他国家就不能做生意,但是有些规则虽然会限制你的自由,但同样也是对你的保护。如果说现在的外贸模式是一根线,两端点对点。那么创世之后就是一张网,牵一而动全身。”
胡文海闻言不由点了点头,看来万向对创世的理解还是非常深刻的。
世贸组织说到底,就是互相保证最惠国待遇。从1980年以来,美国每年都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既然世贸组织也只是互保最惠国待遇,那入和不入有什么区别吗?
这里面的区别太大了,按照美国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中国虽然享有美国最惠国待遇,但由于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这个最惠国待遇需要每年一审。八十年代主要是审查移民政策,但是九十年代以来这种审核就变成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一种手段。
原历史上,美国指责中国的ren权、环保和军火贸易等问题,外交部可以理直气壮的用“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竟有这事?”怼回去,逼急了还能来个美国ren权调查白皮书。
但我们的风格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中国入世之前被人怼了是很难怼回去的。原因也很简单,中美最惠国待遇的审核就包括了ren权、环保和军火这些内容。外交部痛快个嘴,明年说不定最惠国待遇就没了
这就好像中美双方私聊,白头鹰可以骂兔子,兔子还嘴就会被拉黑名单。而世贸组织则是个群,偏偏还没有群主。白头鹰就算把兔子拉黑了,群里说话一样还是看得到。
中国只要在世贸组织这个框架下,美国就不能取消最惠国待遇。想跟中国撕破脸?好啊,白头鹰你自己退群吧。川普不敢退群,就自己拉了个小群,可结果群里根本不活跃没啥人说话,转头群主倒是从这个小群退群了。可惜2018年沙雕新闻里没这条。事实证明了世贸组织的不可替代性,维持着这颗星球上两个大国之间还没有撕破脸。
世贸组织这个平台,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否则美国今年给你最惠国待遇、明年又不给了。你这个产业冲击我国内经济了,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对你以国内法进行制裁
那这游戏就没法玩了。
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只要你还在这个框架下,那么就必须给所有人最惠国待遇。而双方产生贸易争端,同样不能以国内法自说自话来解决,而是要按照世贸协议和规定来处理——前提是大家都是体面人。
反应到具体的经营当中,有了这样一个框架保驾护航,企业才敢开拓国际市场、投入资本扩张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否则福耀制霸中国也就算了,还想走出去?当圣戈班和旭硝子影响不了政策走向,还是真以为国外没有政商勾结这回事?
等你拿了国际订单,喜滋滋的买了设备、招聘人手、预付了材料款项,准备明年在国际市场上大赚一笔。结果所在国回手取消了你的最惠国待遇,企业就看着沉没的成本哭去吧。
万向集团是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而且还走的很好的企业。卢定威耳濡目染之下,对创世的意义当然门清,更是举四肢表示支持。
经贸办给胡文海安排的助理徐海平微微皱眉,轻轻摇了摇头:“卢总助想过没有,世贸协议对所有成员国都是平等的,你要走出去就得允许人家走进来。中国这样敞开大门给世界巨头,国内企业恐怕会死上一大片啊!”
“没错,肯定有人会死,而且死的还不会少。”
卢定威点了点头,面色严肃:“我们万向做好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准备,就是不知道其他人准备好了没有。”
徐海平叹了口气:“就我所知,国内能成长到与国际巨头竞争水平的企业,凤毛麟角。”
是了,中国2001年入世的时候国内企业已经有一批发展起来,做的准备肯定比1995年要充分的多。
虽然有胡文海开金手指,但乐观预计1995年中国以创始国身份入世,经济水平能达到六年后的水平吗?从八十年代末到1992年,中国经济过热的情况已经造成很多问题。要让未来三年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中国这辆汽车的发动机会不会爆缸?这都是未知的情况。
不管未来如何,至少祝主任如今已经在想办法给中国经济踩刹车了。把m2控制在五到六之间尚属安全范围。再往后不论是m1超发还是m2扩大比例,都是很危险的操作。
“我倒是有个想法。”
胡文海敲了敲桌子,难得发表了一下意见:“日本也是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想要进入日本市场,往往并不容易。这是因为日本的企业竞争力强大、技术水平更高,别人竞争不过他们吗?”
“不,日本人有一个特殊的技巧,他们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国内产业——标准。”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科学的()
“在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日本的产业从一开始也是很弱小的。而日本的市场更是比我们要开放的多,也根本不可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本钱。”
“但是在日本,没有日本血统的企业却很难立足。这是怎么做到的?最首先的一点,就是产业政策被日本的通产省所严密的保护了起来。”
胡文海在重生之前,对经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他的本职是工程师,又不是需要研究或者制定政策的决策者。但正所谓是在其位谋其政,他如今的这番话反而是这几年看了一些书之后,结合了曾经历史上未来的历史走向,而得出的思考结论。
至于说正确与否,其实他自己也并没有完全把握。而且就本时空而言,所谓正确的经济规律是否还能起到作用——端看那些研究胡文海商业案例的商学院教授头上的头发还剩多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日本通产省拥有极大的权力,战后日本首相中也多是有通产省出身。而通产省权力的最核心,就是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权。以日本最发达的电子产业为例,日本的电子产品基本被本国企业所垄断,那么是英特尔、ibm和其他跨国电子企业没有竞争力吗?”
如今在坐的三个人都是有条件出国、而且出国很多次的人,仔细回想一下,确实日本的电子产品极少有外国品牌。东芝、索尼、佳能、松下、日立、nec……,这些在世界上都叫得响的企业,几乎吃掉了日本电子产品市场的绝大部分。
但要说因此就论断日本产品竞争力更强,九十年代以来的日本电子工业大退潮,却又很难得出这样的论点。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内存确实曾经横扫美国,但现在内存市场又回到了美国人的手中。
从1990年开始,日本电子工业的全面败退,又使得日本工业的保姆通产省备受指责。
当然,这里面原因非常、非常的复杂。通产省铸就的政策和标准壁垒,究竟对产生是一种保护、还是一种画地自牢;通产省受到的指责,是国家指导产业的模式失败,还是发展壮大的财团开始不满通产省的指手画脚;是日本对美国政治上的先天弱势,还是通产省庞大的政治资源被群起而攻……
任何一个方面的论调,都能写出上千本研究著作来——上千可不是虚数,而是保守数字。
“日本的电子产业,就是研究通产省的最佳样本。在面对美国在电子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通产省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被扼杀,便采用了一种铸造标准壁垒的策略。”
“如果你们对日本电子产品有所了解,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日本电子产品经常使用一些与欧美电子产品不同的接口、格式,甚至是技术体系。”
很遗憾因为时间原因,胡文海还拿不出最有力的案例。这方面最能体现日本人思路的,其实是日本的移动网络。在2g时代,全世界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g**制式、要么是cdma制式,总要在两者中间选择一条道路。
只有日本人选择不走寻常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通产省领头建立了一套全部性能都逊色于另外两套制式的第三套制式——pdc通讯标准,可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