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陪闺蜜看相册,李晓蕾不由想起当年第一次去丝河,在韩家老宅时韩博说起他小时候的事。
  “那时候北京春天风沙很大,比现在严重多了,每次出去玩,我妈就会在我和我姐头上包一条大红纱巾。导致我现在回忆起儿时北京的春天,都是透过红色纱巾看到的那种模模糊糊的样子。”
  她指指第二张照片,不无感慨地说:“这是胡同口那个院儿,你们进来时见过,也不知道早年间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府邸,门脸儿很气派,但从来都是大门紧闭。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因为我只是喜欢院门口的滑梯,其实就是台阶旁边的斜坡。以前这个斜坡是粗糙的,但是经过胡同里那么多小朋友屁股的摩擦,已经变得滑溜溜的了。昨晚我家吃团圆饭时,我妈还笑我和我姐,说我俩小时候玩儿这个滑梯能玩儿半天。”
  李佳琪对成长在皇城根儿脚下的嫂子的童年非常感兴趣,看着第三张照片问:“这是在哪儿?”
  “就在院儿里。”
  李晓蕾起身指指门口,一脸遗憾说:“当年那儿有一棵枣树和一棵核桃树,夏天的时候枣树和核桃树的叶子茂密地可以把院子上空全遮挡起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喜欢围坐在树荫下看小儿书、画画、搭积木、跑跑跳跳。大人是很少来管我们的,只有快到饭点儿的时候,才会被自己家长叫去吃饭。晚饭后街坊邻居的大爷大妈都会搬个马扎儿坐一块儿聊天,我们小孩子就开始狩猎,墙上路灯下的壁虎、草丛里的油葫芦、院子里的灶马儿、蛐蛐儿、全是我们的捕猎对象。虽然我是个女孩子,但是对这些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害怕,最擅长逮油葫芦……”
  不知道照片是怎么整理的,李佳琪翻到下一页,一张年龄更小,穿着一条背带棉裤的小丫头出现在眼前。
  看见这张照片李晓蕾忍不住笑了。
  “小时候的冬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棉裤!我妈亲手做的背带棉裤,厚得穿起来两条腿永远并不到一起,上厕所要先把上衣脱了、再解开背带、再脱裤子,印象中有好多次因为尿急没来得及脱,结果尿一裤子。”
  堂堂的前南港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小时候居然穿这个大棉裤,居然因为脱起来不方便尿裤子,王燕和李佳琪笑得花枝乱颤。
  回忆回忆童年也挺有意思的,李晓蕾接过相册,指这一页的照片说:“这是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是市重点,在故宫的西边,和中南海一墙之隔。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有男孩子淘气,一脚把球踢墙那边去了。然后就会有皮肤黑黝黝的解放军叔叔把球送回来,板着脸责怪‘再踢过来把你们逮起来!’所以中南海对于我,不是新闻联播里那个遥远的名字,更像是邻居一样的存在。”
  “太厉害了,在中南海隔壁上学!”王燕羡慕不已。
  “厉害什么,好多学生。”
  李晓蕾接着道:“这是故宫的护城河,我们习惯叫她筒子河,是我至今最喜欢的地方。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去筒子河写生,画过故宫的城墙,画过角楼,画过筒子河的柳荫摇曳;午饭时从学校食堂打饭,和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坐在筒子河边吃饭聊天;体育课时,由于学校场地不够,800米跑步考试干脆在筒子河边进行。经常遇到来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对着我们咔嚓咔嚓拍照。”
  她的童年真是多姿多彩,赶上周年国庆,京城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被安排去给国庆典礼当背景翻花儿。她的位置是第一排,也就是离长安街,离天安门最近的位置,所以整个5国庆大电,就真真儿地在她眼前上演。
  看着一幅幅照片,听着她的介绍,王燕和李佳琪脑海浮现出礼炮齐鸣的场景,仿佛能闻到坦克开过时浓烈的柴油味道,甚至能想象到每一个游行方阵走过时解放军官兵脸上那兴奋的表情……
  跟她一比,韩博真是一个土鳖!
  而这两个出身背景有着天壤之别的人,居然奇迹般地走到一起,不仅能够结婚生子,并且十分恩爱。
  想起她第一次去良庄时的情景,王燕由衷地说:“晓蕾,以前我总觉得你跟韩博是门当户对,现在才知道当年你作出多大牺牲,跟他结婚需要下多大决心。”
  “什么门当户对,跟他家一比,我家当年真是小门小户。”
  李晓蕾翻开最后几页,看着一张张婚礼上拍的照片,不无自嘲地说:“韩总多厉害,我爸在原来单位开大车一个月拿几百块钱时,韩总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他家太有钱,我家人几年抬不起头。”
  “这倒是,韩总多少年前就坐轿车,做韩家少奶奶能没点压力?”
  王燕话音刚落,李佳琪噗嗤一笑:“我跟学文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我家没钱,他家一样没钱,谁也不能看不起谁。”


第630章 不靠谱的技术
  晚上8点多,商务车跟随专门去高速口迎接的警车缓缓开进灯火辉煌的东萍宾馆。
  东萍市公安局副局长宋文、刑侦支队长应成文热烈欢迎韩博一行,设宴为省厅刑侦总队来的同志接风。
  跟平时上级部门来人不一样,今天来的全不喝酒,虽然谈笑风生,但能感觉得出来他们似乎有心思。春节期间过来调研已经很奇怪了,包括全省政法系统这段时间风头正劲的副处级侦查员韩博在内的所有人都滴酒不沾,宋副局长觉得更奇怪。
  “韩处,你不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宋副局长回头看看难得一见的江省女同行,半开玩笑地旁敲侧击。
  “宋局何出此言?”
  韩博放下筷子,微笑着说:“周支队和小葛知道的,我确实不能喝酒,烟酒不沾。苗队、费主任、方科长倒是能喝,关键调研任务太重,您这儿只是其中一站,想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调研又不是办案,能有多急,再说晚上喝两杯,又不影响明天工作。”
  “关键我们晚上也要工作。”
  韩博回头看看周素英,一脸无奈地说:“宋局,厅领导之所以让我们现在调研,一是不想影响正式上班之后的其它工作,二是周支队和小倪同志是特别请过来帮忙的,南港市局那边一样有工作,她们过两天就要走。”
  下午打听过,身边这位备受厅领导乃至省领导器重,极可能出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要表现表现,看样子想在推广刑事技术上做点文章。
  不喝就不喝,宋副局长也不强求,笑问道:“韩处,你需要我们提供哪方面材料,需要听关于哪方面工作的汇报?”
  “材料不需要看,汇报也不用听,只需要监管支队提供协助,去市局看守所和下面县局看守所找个地方,随机选几个嫌犯,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试,相当于搞科研,毕竟心理测试在我们贵省公安系统是一个新鲜事物。”
  测谎,不太靠谱!
  南云省前几年发生过一个案子,一个戒毒所民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同时被杀,据传两死者生前关系暧昧。办案人员推测是该民警所杀,并动用测谎仪:结论是该民警否认杀人的供述是个谎言。
  办案人员认定人肯定是该民警杀的,于是刑讯逼供。
  “生不如死”的折磨使该民警“承认”了办案人员所需要的一切,被判了死刑。结果,两年后真凶落网,酿成一起震惊全国的冤案。在这起冤案中,测谎仪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今天来调研,很难说明天会不会决定在东萍搞试点。
  宋副局长不相信一切不靠谱的东西,直言不讳说:“韩处,其实我对测谎有一点了解,一些资料表明测谎技术排除无辜的准确率高达100%,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照此说,测谎仪在‘排除无辜’方面是绝对可靠的,但南云那个案子的无辜它却没能排除,100%的牛皮算是吹破了吧?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也就是说,有近10%它认不准!十个人中它差不多要‘冤枉’一个。我知道你是法律专家,你说这能作为执法依据吗?”
  “重证据,轻口供”是公认的司法原理,但在部分司法实践中,却轻重倒置,“口供”常常被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
  在侦查手段比较落后,实证的取得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不依靠“口供”,就会大大降低案件侦破的效率。“口供”既然被重视,而且取得相对容易,自然会增强部分办案人员对口供的依赖,从而也就导致其对证据兴趣的降低。
  在取证方面下得功夫少了,侦查手段自然难以提高,而侦查手段的落后反过来更加重了对口供的依赖,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有罪推定”,难免心中没底,一旦有了测谎仪这个助手,“推定”起来自然心中就“有谱”起来,下起手来当然也会辣手无情——于是乎,测谎仪成了刑讯逼供的“帮凶”!
  宋副局长不相信测谎技术,对测谎技术甚至有些反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看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刑侦副局长。
  老搭档就是为测谎来的,被他说得很尴尬,小倪同样浑身不自在,搞得南云那起冤案跟他有关似的。
  “宋局,利用先进技术改进侦查手段,提高案件侦破效率不但可以,而且完全应该。测谎仪的出现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韩博笑了笑,不缓不慢说:“但人的精神领域对人类自身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它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测谎仪也仍处于试验阶段,偶尔用之,也只是作为击垮被测试者心理防线的工具,其结果本身只作为判断的参考。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并非在全省公安系统内推广测谎技术,而是研究能否让测谎技术在一些案件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怎么才能避免该技术存在的弊端。就算将来应用于实战,也会跟技术侦察手段一样慎用,其测试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
  来都来了,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走。
  宋副局长权衡一番,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