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鉴宝师-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少啊,你不是在忽悠我吧!”阿古拉很是疑惑,眼光瞧着周夏也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周夏却是平静地回答说。“这点你自己心底其实很清楚的吧!想必你也跑了不少家的拍卖公司,他们给你的估价,绝对不会超过我说的这个数字。而且,据我所知,现在的拍卖公司中,愿意做这样子,没有经过修复的残器拍卖的,并不多啊!在行内的话,出价也不会特别高。如果是当成瓷片卖的话。那价格会更低。再又说,现在业界对于元青花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着相当多争议的。究竟有没有元青花,元青花的窑口在哪里,是不是要听信外国人的标准,现在还没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作为元青花标准器,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花龙纹象耳瓶,大家对它的质疑也没有停息过。民间的元青花,就更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加上现在一窝蜂的仿品,这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周夏说的可都是实情,他也不屑在这上面做文章说谎话,阿古拉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来东海的天地拍卖公司之前,他已经去过很多家位于běijīng的拍卖公司,这些公司的秋拍都有了安排不可能让它上秋拍。而且,即便是说把他的瓷器弄上chūn拍,他们所给出参考的价格,也是相当低的。到周夏这里,他能给出三四十万的价格,确实相当有魄力。

但在表面上,阿古拉还是要做足姿态的,要知道,他也是查阅过不少资料的,认为他手里的东西,正是名副其实的元青花。

周夏也不跟他扯那么多,这会功夫,陈军已经注意到周夏的到来,看两人熄了话题,陈军连让周夏来帮忙做鉴定。

事实上,陈军的话,这会也只是迫于形势,赶鸭子上架,真正让他拿主意可是不行的,最后起码得周夏和徐振东他们这样的高级鉴定师拍板,才能决定,要不要上拍卖会。

所以,陈军的态度也就显得相当的谦虚和客气。

周夏倒是好说话,和陈军随意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上手做起鉴定来。

尽管在这之前,周夏就已经收到了系统的提示,说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是,就像他他先前对阿古拉所讲的那番话一样,很多人对于究竟有没有元青花的存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周夏如果能证明这件瓷器,真的是元代的青花瓷的话,那他们的那些个质疑之词,从此以后,都可以不用听了。周夏自己,倒是相信有元青花的存在,倒也不是被外国人所忽悠,他是觉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后人慢慢体会和玩味的珍贵东西存在。

他虽然不喜元代,但能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的,就自然有他的历史规律在里面,作为后人,他是无力改变的,就只能尽量接受,发掘其中美好的东西。

关于元青花认识历史,要细究起来,简直可以写成一部曲折迷离的长篇小说。

最具有传奇sè彩,就是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花龙纹象耳瓶,周夏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也在网络上,看过不少的图片。这对象耳瓶,当初并不被国内的行内人士所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这瓷器上面的字写的是,“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瓷器上写得相当清楚明白,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花钱定的瓷器供奉。

而众所周知,民国时候,行内还没有关于元青花的概念,在相关文献中,也很难找到有元青花的记录,大家都不认可,觉得这是仿品。

1929年的时候,在běijīng的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这对象耳瓶,买下后运往欧洲。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才开始研究元青花,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就是这对龙纹象耳大瓶。

而这对元青花象耳瓶也因为太有名,最后被默认定位元青花的标准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至正”元青花。后面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仿品,也都是仿至正元青花。

而元青花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花,jīng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

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论与实践

现在周夏手里的这只青花大盘,倒是相当符合元代瓷器的风格,厚重、型大、雄浑。

尽管没有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但周夏依旧估量得出来,这只青花大盘的直径约有40厘米,在宋代的瓷器中,大家都绝少看到这种大型的器型,尤其是这类的大盘。

而这样的特征,也成为元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后来的明清青花瓷,走的则是清雅秀丽的,像这类明显带着粗犷的青花瓷,还真不多见。

虽然系统已经鉴定出来,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周夏,还是希望,用他的自己的眼睛去切身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这对他来说,也是相当难得的体验。虽然元青花已经跌落神坛,不再是神话,但依旧是不可多得的珍惜物品。

由于这件青花大盘已经裂成几半,又没有经过完整的修复,这鉴定起来,也就更容易一些。

原因嘛,也””是众所周知的,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到内中胎质的全貌。

古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机械拉坯方式,那时候都是纯手工制作的。

因此,在放大镜下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里面的气泡,都是大小不均匀的,有大有小。周夏手里的这只青花大盘,正是如此,感觉还有些通透。

周夏之前也见过不少的现代仿元青花,气泡均匀,有的甚至能见到明显的机械纹。

除此之外。周夏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xìng,将他所学的那些理论知识,结合手里的实际情况,对手里的青花瓷,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对比分析。

据资料记载,元青花的大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时。繁昌窑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发明了此项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不同,胎骨的特点就各自不一。经过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xìng。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

。。””如此一来,元青花的大罐出现上百斤的器具、还有硕大的大盘、大碗、有的瓷器,甚至大到让人感到震撼,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夏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如资料里所讲的那样,这青花大盘的胎底显得很松软但并又不会特别疏松。和明清的青花瓷对比起来,感觉没有那么坚硬。周夏琢磨着,也正是这样的瓷胎。才能做出这样的大器来。

看过瓷胎后。周夏又对青花大盘的釉面进行细细的鉴定。

这瓷器的釉面,不用多说,绝对是越光滑漂亮越好。就像周夏之前收获的那些疑似柴瓷的瓷片,那釉面,真心漂亮到家了,根本就不是其他瓷器所能比拟的。

而周夏在这件青花瓷表面,见到除了寻常青花的青sè外,还有卵白sè,在积釉处的地方。甚至发现水绿sè的存在。这是因为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显得肥厚凝重,这也是元青花的重要特征。

”都市鉴宝师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论与实践”他再拿放大镜往上照,还清晰地看到,除了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外,有的气泡,甚至呈现出了红褐sè。

对于这点,他也不觉得奇怪,这样的情况,恰恰作证了阿古拉的话,说明这是出土的器物。长埋地下,难免会受水土的侵蚀,然后,就会出现这样子的红褐sè。

此外,这只青花大盘由于出土之后,保管得也不算好,留下些磕绊,磨损的痕迹。

这样的表现,也大大影响了这只青花大盘的价值和价格。

加上这青花大盘还不是完整的器具,也难怪阿古拉此前会到处碰壁,修复之后或许可以上拍卖会,但就眼下这样子,很多拍卖行都不会接手的。而阿古拉期望值又比较高,恨不得卖个成百上千万的,所以说,他带着这东西到东海来,也不是偶然,毕竟,大家的钱来得都不容易,不会轻易被元青花这样的名头给忽悠住,尤其是那些老行家,以及久经沙场的拍卖行。

就周夏自己而”都市鉴宝师”言,如果这瓷器不是被系统鉴定为珍贵文物的话,以他的个人观感,对这瓷器也不会怎样。原因无他,这卖相实在太差,虽不说当做瓷片标本,但肯定也不会出高价购买的。

只是,眼下,周夏着急着收藏珍贵文物以期达成目标,获得成就,解锁下一技能,即便卖相再不怎么样,他也是考虑着,即便多出点钱,也是要将它给拿下来的。

之后,周夏又仔细观察了这件青花大盘所使用的青花料,确认是进口的苏麻离青。

这也是元青花绘画所普遍使用的进口氧化钴,那时候是与古波斯贸易用瓷器、丝绸、茶叶、交换或购买的。

这样的进口料和永宣时期的青花瓷所使用的苏麻离青,都是同样的材料。都有高铁低锰的特点,有不规则黑褐sè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有晕散、下沉、聚集丝、网、珠点的现象。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sè。青花发sè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艺术。

”娱乐秀”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在青花的发sè上,还是有着明显差异的。永宣青花明显要艳丽清澈许多,元青花则要显得黯淡些。

据周夏自己揣度,大抵还是由于技术进步的缘故,受到窑温、胎质、釉sè、以及配料的差异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时代的青花瓷,都呈现出不同的发sè和特征。

周夏也特别关注这青花瓷大盘上所呈现出来的绘画技法与特点。

元代工匠总结吸收了先人的绘画jīng髓,又融合了中西文化,把高超的艺术在青花瓷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不,这青花瓷上的绘画风格总体表现:粗犷豪放,洒脱随意,娴熟流畅。构图饱满、繁而不乱、一笔画、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画师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功力。

最后,周夏也用系统做了鉴定,想确认这青花瓷的年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