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聪明的故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要使自己聪明,不怕艰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很有道理的。
                 
  3。分析思考法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 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啦。”“不”,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
  儿子不信,跑出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是呀,邵康节是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的人若是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有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知道那个人找牛依靠的是分析。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分析。他才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就叫做分析思考法。
                 
  分析有正确的分析和错误的分析之分。下面这则故事中的人运用的就是
                 
                 
  错误的分析:
                 
  13 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条忠实而凶猛的狗——盖勒特。一天,王子出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熟睡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
  王子悲痛万分,把狗葬在自己的公馆里。
                 
  狗伤害婴儿嘴边会留有鲜血,不伤害婴儿的嘴边也可能会留有鲜血。而王子认为凡嘴边有鲜血的就是伤害婴儿的,所以,他必然产生错误的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避免错误的分析呢?
                 
  这就要求处理问题要详细占有资料,弄清事实真相,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而应全面地看问题。上面这个王子就是没有弄清事实真相,片面地看问题造成的。对孩子来说,全面地看问题在理解课文方面、做作业方面,以及和同学相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根据合理法张居正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政治家,从小就十分聪明。他5 岁那年夏天,有一天非常热,他见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就问他爷爷:
                 
  “爷爷,那树上叫的是啥东西?”
                 
  爷爷回答说:“那是知了。”
                 
  “知了怎会叫呢?”
                 
  “因为它有壳!”
                 
  “那乌龟也有壳,为啥不叫呢?”
                 
  “乌龟是在水里的!”“青蛙不是也在水里吗,它咋会叫呢?”
                 
  “因为青蛙有口嘛。”
                 
  “爸爸钓鱼放鱼的鱼篓子,有那么大的口,我怎么没听到它叫过一声哪?”
                 
  “那是竹子做的,它哪会叫呢?”
                 
  “您那根笛子,不也是竹子做的吗?为啥吹起来会响的呢?”
                 
  这一下,可把爷爷问住了。
                 
  为什么爷爷被问住了呢?
                 
  因为爷爷回答的根据(理由)不合理。知了会叫,是因为有发音膜,发音膜振动,就发出声音来,和它的壳没有关系。张居正问“乌龟也有壳,为啥不叫”时,他爷爷说“在水里”。“在水里”和会叫也没有必然联系。这也是根据不合理,从根据推不出结论来。所以,他爷爷一个个问题被问住了。
                 
  从根据能合理地推出正确结论的动脑方法,我们叫它根据合理法。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就是根据、理由。如果根据或理由不充足,不合理,那么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特别在破案方面更是这样,只有有了充足的根据或理由,才能破案。如下面的一则破案故事:
                 
  农历年底的一天下午5 点,法院的王科长准备下班,突然卖油条的个体户赵大拉着一个中年人闯进来,进门就泣不成声地说:“王科长,你可给我主持公道哇!”
                 
  王科长叫他们坐下,慢慢说来。
                 
  原来,赵大隔壁的康某,在秋天生病住院时借了赵大现金500 元,讲明
                 
                 
  年底归还。当时还写了借条为据。今天下午,赵大找康某讨债,康某却不认
                 
  帐,因此两个人吵吵嚷嚷,一直闹到法院。
  “你借过赵大的钱没有?”王科长问康某。
  康某说:“不错,我借过他500 块钱,但12 月15 日那天我已经还他了。
                 
  如果不信,他退回我的借条现在还在我手里保存着呢!“说着就掏出一张借
                 
  条来,白纸黑字,果然不错。
  王科长又问赵大:“你说他借用你的钱没有还,把他写的借条拿出来。”
  赵大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纸卷,展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是一张
                 
  无字的白纸。
  康某大声嚷道:“看!这哪里是我的借条,纯属是讹人,钱早还过了,借条在我这里哪!”说完还得意地把借条一扬。
                 
  赵大捶胸顿足地发誓道:“天地良心,他确实借我的钱没还呐。”王科长沉思片刻,说:“我一切都明白了,康某确实借钱未还。”康某不服,大呼冤枉,但王科长义正辞严地揭穿了他骗人的把戏,使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想赖帐,并把欠款归还给了赵大。
                 
  王科长的理由有两个:
                 
  (1)按照一般习惯,还钱后,借债人收回借条后会立即毁掉的。现康某保存了借条,说明他是有预谋的。
  (2)若赵大存心讹诈,决不会用白纸充当借条。至于他手中的白纸,是康某当时用乌贼汁书写的借条,时间一长,字迹自然消失。康某又另写一张借条,借以迷惑视听。
  这两个理由很充足,很合理,所以康某不得不认错。
  王科长所用的动脑方法就是根据合理法。
  所以有甲,因为有乙,乙是甲的根据和理由。这对孩子的说话、作文、
                 
  做数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5。类比思考法有一次,鲁班攀登悬崖,抓住一棵茅草,一拉,手被拉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对茅草仔细一看,发现茅草边沿有细细的小齿,所以能这样锋利。于是,鲁班想,如果在铁条上也锉出小细齿来,不是能更锋利吗?经过试验,铁条上锉上细齿果然十分锋利。这就是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的动脑方法就是类比思考法,类比思考法是一种比较的方法。
  那么,怎样应用类比思考法呢?
  它要求类比之间的两件事物要恰当。如果不恰当,那么这个类比思考应
                 
  用得不成功。
                 
  比如,从前有个卖油郎,娶了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她每天把丈夫卖的油偷偷地舀出一勺装进罐子里。到了年底,丈夫愁着没钱还帐,更无钱过年。
  他媳妇就把一罐子油拿出来说:“这是我积攒下来的,拿去卖了还帐吧,剩下的钱再买些过年用的东西。”卖油郎可乐坏了。
                 
  这件事被一个卖皇历的人知道了,他回家就向自己的妻子夸卖油郎的媳妇。他老婆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哼,那有啥稀奇!”以后她每天也偷偷地藏起一本皇历。到了年底,丈夫愁着还不了债,她就把一大摞皇历拿出来,让丈夫卖了还债。她丈夫看着这一堆老皇历,哭不得,笑不得。
                 
  这个卖皇历的妻子,她运用的类比思考方法是不恰当的,所以,才闹出了笑话。
                 
                 
  6。逆向思考法逆向思考法是在思考过程中,遇到无法从正面解决的问题就掉转方向,从反面考虑问题的思考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