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2005年第3期-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庭环境贯穿人生始终 
   
  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相对显著的性格特征,例如童年时天真幼稚,少年时懵懂反叛,初入社会时单纯富于幻想,工作几年之后或颓废或圆滑,慢慢地,你长大了,也有一种说法叫做你成熟了,总之你由激越变得平静,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心灵途径和成长轨迹。有时候,某件事能对人的性格产生巨大的转折,从此你判若两人,心如止水一蹶不振,也或者精神焕发笑面人生。我真希望这种转变能在我的身上有所体现,可惜得很,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显性和隐性的特征在我身上表现得并不突出。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会从你外在的一点一滴的语言、神情、动作上传达出来,还有你的方式、选择、决定、判断,甚至你的声音、兴趣、字迹、装束都与之相匹配,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你唯一的你和有别于他人的你。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走路的姿态、与人对视的眼神、说话的嗓音、表达的方式、热爱的娱乐运动都是内向的。我相信星相一说,那不是什么无稽之谈。有人能预见你大致的未来,那是因为你的性格长在你的掌纹中、写在你的脸面上、刻在你的皮肤里,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细微之处,大师们一般不作预测,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便是你作为人类生灵的个性,哪怕是没有个性的个性。 
  十多岁的中学生,是最不稳定的年龄,他们刚刚脱离童年的天真,对比他们年少的朋友不屑一顾,他们正经历青春期的发育和萌动,好奇和冲动的荷尔蒙飞速膨胀,他们对一切似懂非懂又无所畏惧。他们看起来勇敢、侠义、锐利,可在成年人眼里,这种勇敢侠义锐利盲目而没有底气,是高于童年的天真形式的另一种天真。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像正常恋爱中的男女一样肆无忌惮地拥吻,他们希望家长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相处。每当看见男女中学生躲在公车站牌下旁若无人又迫不急待地拥吻,我就不寒而栗,单单用“勇敢”或者“可怕”来形容它都不准确,可我又找不到更精当的词汇。不知道我以后能否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不管怎样,我会尽量信任和鼓励他们,因为只有信任和鼓励是最好的引导,十几岁的孩子实在太需要成年人和他们进行朋友式的沟通了,这种沟通可能影响乃至改变他们的一生。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精力顾及我。虽然他们工作得来的收入少得可怜,往往只够换取一家人最最基本的开销,可除此之外,他们来不及思考,他们别无选择。我便在这种看似幸福实则孤苦无助的家庭里一天天长大,遇到所有关于生命的大小难题都通过自己狭隘的思考来解决。分析我自己,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之巨大无与伦比,可以说我性格的一切来源都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而言,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深更远。那时候,我渴望交流,渴望与人争论不休,渴望被人了解,渴望了解别人,可是,除了吃饭、睡觉、起床、出门,一家人好比共用一个客厅、一间厨房、一个卫生间的陌生男女。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一家人没有共同享用的电视节目,集中晚饭之后便各人进入各人的房间,各自为政。我更愿意晚饭后出门,坐在对门同学家的阳台上闲聊,或者,两个人什么也不说,就那么望着天空发呆。待在家里的我极不真实,不是偶尔有外人来访,提示我们是一家人,我怀疑那是不是我的家。不知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多大的沟通障碍,至少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相融,而我则将所有想法都隐藏在心,一旦将它们吐露给父母,他们会不会惊出一身冷汗?这样看来,那个家应该是父母的家,而不完全是我的家。依我对家的理解,家应该代表着自由标示着温暖,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意见,交流个人看法,获得思想支持。 
  在那个人口众多、人人为生存而生存的年代,父母来不及思考更谈不上改善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十九岁第一次离家出走的时候,我竟然没有跟父母招呼一声,便悄悄地动身了。父母以为我到姐姐实习的工厂去逗留几天,结果我一个人跑到了遥远的南方。那时候家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只身千里之外的城市,我居然没有想家的感觉。现在离家十多年了,我仍然孤身一人,不忍心将自己潦草嫁掉,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想过离开深圳,回到父母所在的家里。即便节假日回去几天,也是来去匆匆,不愿多作停留。一个人的家也许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家,但从自由的意义上来讲,它是完整的,它是我的天堂。如果有了孩子,我一定让这个家也成为孩子的天堂。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无法选择家庭环境和氛围。很多影响一生的人生观都在不可逆变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如今的孩子们被奉为小皇帝,是几代人心中的宝,他们一反我们那个年代的常态,成为一家之中心和焦点,老师们常常担心他们会被大人们宠坏。尽管现在的孩子不会步我们长大后难以融入集体的后尘,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孤独的。最新的调查显示,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严重抑郁者达到百分之四。当人们担心他们会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太过自负、承受不起压力和打击时,别忘了给他们一个尊重、自由、交流、温暖的人文氛围。 
  在深圳一呆就是十年,人称我老深圳了,可在我身上却找不到任何“老”的标记。很多新修的道路我不熟悉,一到关外我便分不清东南西北,遐尔闻名什么酒吧演绎中心我也没听说过。这倒没什么,令人不解的是,我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这不是我近年的发现,第一脚踏入深圳的土地时我便意识到了。起初,我在思想上动员过自己,也曾在行动上尽量往所谓“深圳人”身上靠,希望自己顺应历史潮流,成为一名合格的标准的“深圳人”。很快,我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十分愚蠢,融入的过程让自己变得十分空虚,找不到寄托,相反,我在一天天丢失自己。 
  然而,长年漂在外地,我更加不适应内地的生活。过年回家,我会因为家里没有暖气冻得发抖,我会因为上一趟街皮鞋上就沾满了尘土而烦恼,我会因为在银行取款时人们争先恐后的插队愤懑不已,我会因为没完没了的请客贺禧头痛不已。回到深圳,我却离群索居。我便时时身处这种两难的夹缝当中,生生不息。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自从我离开母体,未来的人生之路就与此同时铺就了。在这条路上,我时而主动请命,挥舞长矛,时而被动迎击,兵来将挡。我屡败屡战,屡教不改,却再也不想批评自己总结教训。我任自己灰心我凭自己流泪我不指望看到未来。尽管周边安静至极,我还是不能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工作。我想象着自己在老掉牙的落日余辉里,回首现在这一瞬,是啊,当初一切都被自己言中。 
   
  无关理想 
   
  关于理想,我有些说不出口。儿时,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收发室的一名收发员。每天从邮差手里接过信件,然后亲自将一封封信送到收件人手里,看着他们高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份给人传递温暖的工作,自己俨然一个快乐的使者,多有成就感啊。可是,每经过收发室看到佝偻的老头一次,我的理想便破灭一次。老头六七十了,无儿无女,学校雇他纯属照顾。老头收入微薄,常常一边咳嗽一边拿着蒲扇扇藕煤炉,我总有前去帮他的冲动。我慢慢注意到,其他单位的收发员也大多是退休人员,一个人孤苦地把守大门,半夜还不时被人叫起。即便有成就感,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成就感也被残酷的现实冲抵成赤字。如今,大公司的员工都有个人信箱,免除了收发员送信之劳。再说,电子邮件发达得忽略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该这样问:收发员是干什么的?它属于什么工种?眼看收发员成了历史名词,我的理想未来得及试行便被自己否决了。 
  后来,我曾想当一名图书管理员,这多少还是有点收发员的性质,是收发员理想的延续。借书、还书、登记、盖章、签字,没人的时候翻翻自己想看的书,和收发员相比,它文雅多了。我同学的父亲是文化局的局长,她毕业后被顺利招进图书馆工作,我的远大理想被她轻易实现,真是羡煞我矣。 
  我还有过几种备选的第二、第三理想,售货员便是其中之一。当自己真的成为百货公司的一名售货员时,没想到一个月不到我便厌倦得一塌糊涂。综观以上理想,无一例外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创造性和挑战性可言,想想真他妈没出息。说实在的,这些所谓的理想不过心里即兴的一些想法而已,我也从未为之努力奋斗过,机会错过了也就错过了,谈不上什么遗憾。 
  说到底,我是个没有目标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理想。多年来一味地由着自己,跟着感觉东飘西荡。看到朋友们发财了、生儿育女了,的确有过一些刺激和感触,可一回到自己的斗室,我又窝在沙发里,以惯常的方式打发时日。 
  对于未来,我从来没有规划过,每天飘忽不定,今天不知明天。找一份工作,能吃饱穿暖就行,我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野心。虽然物质的诱惑无处不在,我却熟视无睹,只期望一份真诚的感情。几经折腾我才明白,一段理想的情感远比金钱更难寻难求,近乎一种奢侈和妄想。回过头来,我不得不钦佩那些一头扎进钱堆里的人们,还是人家有远见卓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实现自己的物质理想再谈别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的心愿是在桃花源那样优美静谧的村庄盖间房子,男耕女织,每年资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