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当初,在国民政府撤出南京的时候,他曾以为南京一定会沦陷,尽管对外他不断的向他人灌输着抗战必胜的信念,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甚至需要用哭喊来发泄内心的情绪,但在人们,他必须要坚持,因为他知道,作为领袖一但他对胜利悲观了,那中国也就完了,那些心思各异的地方将领,到那时一定会投降。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坚持下去撤到武汉,再不行撤到重庆,总之,绝不和日本讲和,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击败敌人,总能迫使在列强中实属弱国的日本被迫从中国撤军。

而今天,他终于真真正正的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是真正的希望,南京保住了,这意味着,武汉再一次拥有了数百公里的防御纵深,失去几乎全部军舰的海军,在长江布下了大量的水里,日军试图进攻武汉,就必须沿着长江两岸的丘岭、湖河进攻,而且他们还需要再一次进攻南京,在这样的胶着中,日本的力量会被一步步的削弱,到那时,不仅作为真正战时首都的武汉能够保住,而在战略上,中国将赢得重整旗鼓,实施反攻的时间。

而地处长江、汉水交会日,平汉、粤汉铁路必经此地,作为中部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九省通衢”的武汉,也将作为反攻的大本营。向南,它连接华南地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经香港、广州运到自己的手里。向东,则直通苏皖浙,是**日后收复失地的桥头堡。向北,它又依傍中原大地,是我们发起全面反攻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坐于武汉,足以控制东西、威震南北。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内地繁华的、有影响的大都会中,能容得了他蒋某人的,也就这武汉三镇了。他心里清楚,控制武汉,他就能吸引住全国、全世界的目光,他就仍能自豪地对外界炫耀:中国并未亡于日本,中国政府依然存在,他蒋中正仍旧领导着中国,指挥着中国的抗战,中国仍然在抗击着日本人。

如果说,几个月前,形势对中央极为不利,那么现在,形势却对中国变得有利起来了,日军之所以从南京撤军,是为了进攻邯彰,一雪其轰炸东京奇耻,只要邯彰能够坚持到年底,那么到时候,一切都会改变。心底如此想着,蒋介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委员长,杨将军来了!”

侍从的报告,让蒋介石回过身,他看到跟在侍从身边的杨杰,便展出了笑容。

“耿光!你回来了!在莫斯科,你辛苦了!”

听到委员长的慰问,杨杰连忙恭敬的说道。

“幸不辱命,还是国内战场打的出色,才能让苏联人松下口!”

去年八月,杨杰奉命任赴苏考察团团长,赴苏考察,实际上是争取中苏结盟和苏联的武器援助,尽管斯大林没有答应中苏结盟,但是却同意提供一亿卢布的军火,另外附送一个苏联援华航空队以及苏联军事顾问团,而在邯彰保卫战胜利之后,斯大林的态度立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援华力度亦随之加大,甚至远超过对西班牙的援助。

“委座,一周前,在我军轰炸东京后,斯大林亲自召见卑职,在表示祝贺之余,表示本月,可向我国提供两个步兵师,后获得日军开始从南京撤军后,其又表示可增加两个步兵师以及一个炮兵师的装备,由此可见,国内的胜利,直接决定着外国对华态度!”

杨杰未敢居功的答道,在莫斯科时,他遭受过冷遇,也曾遭受过热情,亦曾遭受推诿,而每一次态度的转变,实际上都同**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战事有利于**时,苏联的援助是慷慨的,而战事不利时,苏联的援助是有限的。

“国内将领有功,耿光,你的功劳党国亦是铭记的!知道这次为什么急召你回国吗?”

原本,三月前任命其为军令部次长后,蒋介石有意任命其为驻苏大使,以负责苏联武器援助事宜,但是邯彰的一封电报,却让他改变了态度,急召其乘飞机回国。

“卑职愚顿!”

亦步亦趋的跟在委员长的身边,随着委员长在公馆后花园的步道中走着,杨杰心里不禁犯起嘀咕,实际上这种疑惑是从接到电报,乘机紧急回国时,就已生出,在两个星期前,委员长还曾亲自写信给自己,希望他就任驻苏大使,并在信中表示苏援的重要性。

而现在,却是一封急电把自己召回,而驻苏大使亦另委他人了。

“南京的日军在过去的三天中,已经尽数撤出,耿光,你是否日军为何撤出?”说着,蒋介石的话峰一转。“日军撤出南京的同时,上海方面发回情报显示,在过去三天间,先后有三个师团的日军自上海乘船离沪,其意图非常明显,增援华北,对邯彰实施总进攻,以报复第六战区航空队对东京的轰炸,表面上这场进攻是为了报复第六战区,但实际上,却是其对华军事战略发生了转变,其不再如战前按我方调动,分兵两路同时进攻,而是集兵一处寻求一方突破……”……”

委员长的话只令杨杰的心头猛然一紧,如果这样的话,这意味着整个抗战战略都将被打乱,在战略上,中国将再一次处于劣势。

“委员长,如果这样的话,那管哲勤的第六战区,能挡得住吗?”

“挡,是要挡的,关键要看怎么样,一周前,十六集团军参谋长王庚亲自飞抵武汉,汇报了其计划,其计划,在日军未完成对战区的集团进攻准备前,对山东实施反攻,从而迫使日军将战场转向山东,在机动作战牵制日军,减缓战区压力,总之这个计划极为大胆,但是如果成功的话,不仅可以全面扭转目前华北的态势,甚至将……”

委员长的话让杨杰惊讶的睁大眼睛,但随即又是一阵释然,通过邯彰保卫战,他基本上了解了邯彰军的作战规则,他们从不拘泥于单纯的防御,相比于防御,他们更擅长于进攻,即便是防御他们也更倾向于化被动为主动,向山东实施进攻,迫使日军再次分兵,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与召回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耿光,王庚前次飞抵武汉,一是汇报战区作战计划,二呢,则是向中央提出申请,要求另派战区参谋长……”

就在杨杰内心疑惑不已时,蒋介石却让他的内心一阵激动。

“哲勤点名让你作第六战区参谋长!”

第二百三十章2杨入邯(下)

被乌云笼罩着的天空,透出道道金光,金光挥洒在珞珈山上。

“总裁,杨耿光乘飞机离开武汉了。”

亦步亦趋的跟在蒋介石的身边,张群谨慎的说道。

杨杰回到武汉,甚至只与家人只见一面,便直接乘机飞往邯彰,在武汉并不是什么秘密,而现在张群之所以提及此事,正是为了号“委员长”的脉,作为谋士,这既然是他的职责,同样也是他取信之道。

“耿光去邯郸,就任第六战区参谋长,是第六战区自动提请的,中央只是表示尊重!”

蒋介石只是随口道了一句,他心知张群想要说什么,中央直接任命中央将官为“地方”战区参谋长,总会有一些人说三道四。

“有些人,总喜欢鸡蛋里找骨头,耿光不带一兵一卒就任战区参谋长,又有什么好顾虑的,再则,地方上有所求,中央难道拒绝吗?”

想到因为杨杰就任战区参谋长,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警锡,一阵厌恶感便从他心底涌起。他盯了张群一眼,然后坦然地说道。

“有人想说三道四的,就让他们说好了,他们要是再在这件事上纠缠,等他时,他们就明白了,若是还有人说三道四,就把部队调到第六战区去。”

见委员长有些不快,张群连转移话题道,而这不过只是的一个话头罢了。

“总裁,不过就是一些人在那瞎吵吵罢了,不过前阵子,有人指责第六战区任用亲日派!”

意有所指的一匀话,让蒋介石的眉头微微一跳,所谓的第六战区任用亲日派,所指之人正是“西安事变”后,被点名要求从政府中除名的杨永泰,那位“亲日派”的“头头”,但实际上,杨永泰却只有亲日派之名,所谓的亲日不过只是奉命而为罢了。

从心里说,对杨永泰,蒋介石多少总心存些微许亏欠,但在另一方面,虽欣其之才却又反感其跋扈,也正因如此。在抗战军兴后,一直隐于家乡的杨永泰,便被他有意无意的“遗忘”了,以至于在诸人复出之后,杨永泰依然于家乡“隐居”。

但也正是这种遗忘,使得杨永泰最终接受管明棠的邀请去了邯彰,随后管明棠以军务繁忙为由,请辞邯彰行政督察专员之职,并推荐杨永泰为下任候选人,所谓的推荐实际上只是过场,行政院随即同意,不过杨永泰的亲日之名,倒是让管明棠颇受外界指责,直到轰炸东京后,这一指责才随之消息。而对于杨永泰于邯彰任职,蒋介石倒没有想那么多,毕竟杨永泰是个人才,既然是人才,就不可能被埋没的。

但是现在,张群重提杨永泰,却让蒋介石的眉头微微一敏’他隐约猜出张群的意有所指是为何意。

“岳军,其它人或许不知道,但你是明白的,畅卿绝不是亲日派,他所做一切,无非只为麻木倭寇而为!”

蒋介石当然不会说杨永泰之所以亲自是出自于自己的授意,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张群也算是半个亲日派,说罢,又把目光投向远方,轻声说道。

“岳军,真正的亲日派,不可怕,最可怕的还是居心叵测之人!”

虽是简单的一匀话,让张群觉得他号准了委员长的脉。于是便点头赞同道。

“总裁说的极是,岳军也是如此以为。”说着,张群的话锋突然一转。“虽说许多人怀疑杨耿光出任战区长官部参谋长一职,但岳军却以为,委员长任命耿光为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倒是为战区将来抵御日军入侵作准备!到时,那些人自然知道了总裁的苦心。”

蒋介石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毕竟让杨杰去第六战区,并不是自己主动提出的,现在自然也不便争功了。

“现日军欲集重兵以报复第六战区对东京轰炸,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