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子非鱼-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茹!”伊人目光一抹决然转瞬即逝,“小茹,我们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可是——”
  “没有可是。”林慕水铮然撂下一句,随即便转向武彦卿三人道,“我知道,大人们有自己的考虑,但也许,问题并不在别处,就在身边。我想,使团,也不过就是个引子。”
  风过,清寒,最后一抹雾气消尽,将一切朗然呈现在天地间,伊人声音温润而又坚定,仿佛是自那纤尘不染的雪山之巅传来:“岑将军、阮阁领、武王爷,陇右的命运,就掌握在三位的手上了。此行吐蕃,十日之内,我必返回,但倘若介时未归,就请岑将军即刻发兵,抢占有利地形,以应战事。”
  车马碾过结霜的草地,轻微的脆音又分明清晰的响彻耳底,随着那渐行渐远的一行背影,萦绕在微冷的空气中。末了,天地一素,依旧如故,空余地上车马痕记。
  不知,旬日后的此地,是否还会平静如斯。
  旋风忽急,卷起一片细碎的冰沙。望着阮东篱和武彦卿的身影渐次消失在远处,岑天幕一提马缰,也欲回营,却听背后一个声音堪堪响起:“岑大将军请留步。”
  “廖娘子有事吗?”
  廖小茹微微一顿,目光朗然对上那人眸心:“公主说,陇右洛阳是大周军力最胜的地方,好比两个拳头,拳一收紧,攻击力自然倍增,但同时,却也可能将最薄弱的地方暴露出来。”
  河西走廊!岑天幕心头陡然一震。自己差点忘了,那段狭长的地区正处在吐蕃和南突厥夹角间,恰恰也是联系陇右与神都的要道,倘若吐蕃突厥联手断下此处,则后果不堪设想!——使团遇袭,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闪念间,廖小茹已引马走远,岑天幕略一犹豫,还是冲那背影提声道:“廖娘子!”
  马缰蓦地一紧,伊人却并不回头。
  “廖娘子真的不认识在下?”
  廖小茹顿了顿,促马离去,将去未去之时,一个声音隐约传回:“你说呢?”
  ……                    
作者有话要说:  

  ☆、(二十六)雾拢东水鸿雁归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可是,如果传回的是一株药草呢?
  狄公看着手中那半截干透的禁宫花,不由无奈而笑:王不留行,这丫头,又在打什么哑谜?
  指心微捻,疏脆的叶片便化为无数碎屑,落落而下。俗话说,破镜难圆,覆水难收,那么,要想根据这些碎片勾勒出枝叶原来的形状,又如何?狄仁杰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力——倒不是因为案子本身,而是此案一开始,就把自己逼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自己的卫队长成了最大的嫌疑人,皇帝素性多疑有意让自己避开这个是非,林慕水远在陇右身边更无可用之人,边关战事在即,自己却只能通过飞鸽传回的只言片语来揣测案情——处处制肘!
  狄仁杰很清楚,这是一盘大局,策划之人志在陇右,而自己不过只是他路上的障碍之一,换句话说,如果他狄仁杰愿意,完全可以避开这个祸患,可是,真的能这么做吗?都说“大行不顾细谨”,可是这个人,居然把自己算得死死的。他不亲行,已搅得边关风云变幻;他不出面,却借人之刀断了自己所有的选择。偌大一盘棋,其人四两拨千斤,作壁上观,只待收渔翁之利,若不是一封密信,他几乎可以片叶不沾身!——一步一步,恰到好处,如果这一切真的是一个人所策划,那这个人也未免,太可怕了!
  线索乱麻般狂乱地搅作一团,狄公深吸口气,迫使自己平静下来,静到心如止水,然后,让一切剪影般重新放过:
  先是南诏与吐蕃联姻的消息传到大周,后是凤来楼偶遇灰袍人,以及那个未曾谋面的神秘客人,紧接着皇帝为借道之事相议,顺便提及调用李元芳;设宴迎接南诏公主的当天,曾泰为一起看似为意外的案子找上狄府,死者正是那日凤来楼灰袍人,又由其人身上所带的玉符牵出了阮东篱、半叶梅,以及边关三大势力;继而元芳带队出使,慕水探凤来楼竟然顺藤摸出了暗卫,于时各道相继发现乔装入京的半叶梅尸体,尸中藏书,还有那晚碎帛的失而复得;帛中记叙了旬月来半叶梅所发之事,朝中似有人与突厥暗中勾结,矛头直指使团,还有那个一闪而过的化名“三刃术”;之后林慕水带廖小茹奔赴陇右,皇帝深晓其中利害却不欲让自己插手;使团改道消息传回,林慕水却在陇右与河南二道交界处遇袭而被迫改变进程;使团屡遭伏击,李元芳私做主张提前与迎亲小队会面时间;于是,使团与迎亲小队在缓冲地带双双遇袭,几乎全军覆没,而李元芳却与公主一同失踪。
  陇右战火将起,皇帝因李元芳之事疑心大起,自己这里进退两难,而以慕水信中所提,陇右三大势力之间猜忌甚重,此际战火若起,大周如何能抵挡得住?而这,却正是背后那人想要的!一圈转下来,正好绕成一个整圆——好深的计谋!
  这个人至始至终站在局外,却将一切都玩弄在股掌之间,这真的,是一个人做到的吗?不,没有人能把一切都算好,总会有破绽,可是,在哪里呢?
  晨光无声地淌入房中,在案前流泻下一片琉璃般的清辉。
  狄公眉心蹙紧,思绪也随之向深处溯远:此人既是朝中之人,要知道两国和亲便并非难事,可是,要想利用这次联姻策划阴谋,就必须得及早知道消息,那么,此人在朝中的位置绝对不会低了;可是朝中要员,行动素来受到限制,未得皇帝诏许是不得随便离开神都的,他又如何组织起这样庞大的计划?狄公心下暗疑,但随即便也释然:这个人和自己一样,依靠传书与陇右保持联系,不,他是在用传书指挥边关的行动!是了,两个多月前是联姻消息传到神都的时候,也正是他们往来通信最频繁的时候,所以才会不慎被半叶梅截下其中一封书信——这是此人最大的疏漏,所以他要尽量弥补,于是,有神秘力量切断陇右与神都的联系,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个人决不能让半叶梅将此事报知皇帝。可是,他又怎么知道半叶梅截获了他的信件?难道,半叶梅中也有他的人?
  那一刻,纵是狄公心中也不由一颤,不错,如果这样,一切都可以解释了,陇右有他的眼线,而且绝不止这一个,既然半叶梅都能被渗透,那么王府呢?驻军呢?消息走露不奇怪,甚至三大势力间的猜忌也不奇怪,这都是他设下的局!那么,那些神秘力量也很有可能就是他豢养的杀手——而即便是朝中大员,也少有能支付得起这般开销的,普天之下,除了皇帝,惟有王侯!“三刃术”,如果真是他,那自己平素里还真是小看他了!
  片刻失神,狄公再次将思绪聚拢。或许可以这么说,这个失误,正是之后一切事件的开始。他大概没有料到,在如此严密的封锁下,还算是有人进入了神都,并且联系上了暗卫——他必须在消息传出之前让这个人永远沉默,所以便有了那日凤来楼之事,而自己与那人的相遇,以及女皇有意让元芳担任使团领队,这都应该只是个意外,但这个意外却恰恰让他想到了另外的计划——玉符牒!
  从案子一开始,狄公便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怀疑,落水死者之案,凶手既然有时间做出意外溺亡的假象,为什么不知道将玉符拿走,反而要将这么重要的东西留下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在想来,他根本就是故意的:故意通过曾泰把自己牵入这个案子,牵出陇右三大势力,牵出暗卫,让人先入为主,把所有焦点引向陇右和半叶梅,而恰恰忽略了他这个最该注意的人,也恰恰为他的计划赢得了时间;也是因此,当个到半叶梅尸体传回时,女皇不欲让人知晓半叶梅的事情,但却又需要有能力的人为她破案,而自己便正好成了这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至此,这个圈子便算是画好了,于是自己探出帛书内容上呈皇帝,于是该开的来该走的走,他借着自己的手实现了他的第一步计划;而之后使团遇袭,所有疑点集中在了李元芳身上,自己也因此备受怀疑,行动受制——这也是他早早就算好的!那么如今的一切,便也全在情理之中——明白了,全明白了!
  狄公不得不承认,他遇上了一个真正的高手。这个人并非毫无破绽,甚至并非精细,却极擅随机应变,极善利用一切对他有利的因素,他会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获,让你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就像现在,他不过是做了一个框架,却将一切都囊括其中,是的,这案子太过繁杂,倘若从细节去追究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既然如此,何不索性放手一搏?念及,狄公心中顿生一股豪气:好,老夫就陪你玩这局!看看这天地正邪,谁能斗得过谁!
  主意既已打定,狄公长长舒出一口浊气,多觉心中空明许多。晨光愈发清明,隐隐染上几分碎金之色。狄公伸手去拿落在案边的茶杯,才发觉茶水早已凉透,只得又将茶盏放回,但听房外狄春的声音适时响起:“老爷,是上朝的时候了。”
  ……
  宣政殿,檐宇陡然,飞龙腾蛟。
  泱泱的大朝,无上的皇权,在这片厚重的天宇下交融到极致。
  庙堂之高,高到瞬息便是风云万变。
  殿内有些昏暗,不知是殿宇过深,阳光难以普照,还是什么别的缘故,只是此际,昏暗的光线将那本就沉重的空气愈发压抑到极点——仿佛泰山悬于头顶,又仿佛危楼摇摇将倾,
  女皇端居圣座之上,凝眉。
  百官肃立左右两侧,屏息。
  实际上,这么多天,坊间的流言早已传的沸沸扬扬:使团遇袭,吐蕃世子身死,南诏公主失踪,战火将起,陇右危急……只是朝中始终没有透露一点消息。
  有些事,明明在那里,却说不得,能不急么?
  有些人,明明知晓一切,却欲说不能,能不急么?
  其实,人人心里都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