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乡村霸主-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资格,定期还要抽查。

所以这边卖豆腐的就那么几家,但是生意却非常火爆。天天都有人排着队过来买,甚至还有市里的特意坐车过来买些回去。

其实这些年不仅这边的豆腐会吸引其他地方的人过来买,这边的其他食品成品以及蔬菜和家禽肉类一样在周围非常的火热。

这边的东西口感好,而且没样食品出现在在市场都是经过严格检查过的食品,买的人放心,吃的也放心。

如果不是镇上的种植和养殖公司对这些东西限量出售,那些人估计都要开着大车一车车的拉过去售卖了。

镇上也不是不允许卖往周边,只是价钱卖的太便宜了。而且还把市场搞乱了,一些周围的家伙随便种点东西也扯着这边的旗号对外售卖。

所以这边都是统一收购上去,然后包装好送往南方出口去了。对于周边只有少量出售,而且从不出镇。

用张涛的话来说,就是时候未到。而且以后就算在国内出售,他们的销售模式也不会采取这种散卖的方式。

现在国外那边的价钱比这边高的多,重要的是包装上面的那个湘南明珠的牌子。这个只要把名气打响了后,以后才是挣大钱的时候,张涛说的品牌至上的理论被忠实的执行着。

乡下的人没多少见识,但是看到镇上的茶油等一些物品,只要冠上牌子然后让国外的机构检测下,那价钱就哗啦啦的涨,这里面的好处他们还是看得到。

用做少的代价获取最高的利润,这一套不用人教他们也能自己学上手。所以对于在周围散卖,他们真心没多少兴趣。

过年重要的年货除了豆腐还有一种年货就是糍粑,这也是张涛这边农村必需的东西,家家户户都要做些留着过年用。

正月初二游船庙会的时候敬神就要用到,每逢船到了村子后,村里面的主妇都会把一个特意制作出来的最大的糍粑放到纸船上敬神,剩下的小糍粑就留给自家吃了。

糍粑的成品有很多种,有用糯米制作的软糍粑,有用坚米制作的硬糍粑,还有高粱做的红糍粑以及一种树藤根榨出来的定粉做的青糍粑。

这些在张涛家乡这边经常都能看到,人们或者用来招待客人,或者自家弄着给小孩拌白糖吃,切成条煮着吃也可以。

无论那种糍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水泡软,然后磨成浆晾干水分。相对来说,大米做糍粑是最好的一种,也是最通用的一种。

虽然做出来的糍粑比较硬,但是大米磨成的米浆不仅可以制作糍粑,还能制作各种花样的成品出来。

比如加水稀释,再放固定的模版里面蒸熟,然后冷却,就成了一块块的米皮。切成均匀大小的条状,这是切粉,也就是河粉了。

或者把米皮切成均匀大小的方块或圆片,然后晒干,再用油一炸,就成了薯片一样的零食了,小孩子最喜欢吃了。

米浆晾干水份后还能油炸,油炸丸子,这也是过年要准备的一道年货。可以用洗好去皮切成条的红薯条裹着米浆一起炸,也可以放点盐或者白糖进去直接炸。

炸好的丸子也能存放一段时间,到时想吃的时候是直接用白糖拌丸子一起蒸着吃还是用白糖拌丸子用油炸热吃那就悉听尊便了。反正各有各的风味,也各有各的爱好。

一起拍摄的人里面,除了谢小燕和伍大导演已经张涛知道这些东西,其他的人都没见过这些。

蒋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的做法,他家从来就没做过这些,他妈也不会做这些。他们都是吃现成的,或者买的或者别人送的。

而樊冰冰和周讯都不是这边的人,这样的做法更是听都没怎么听说过,对这些东西更好奇起来。

一起过来拍摄的团队里面的人,都不是张涛他们市的人,各个地方的都有,有很多人也没见过这些东西。

所以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最原始的做法的时候有惊叹,也有好奇,更有在拍摄别人制作的时候吃到那些不加任何添加剂纯天然美味东西的兴奋,味道真的很好!

张涛也会跟着吃点,这些东西虽然不怎么起眼。但是无疑,这些都是舌尖上的湘南里面最好的素材了。

到了年二十八,樊冰冰和周讯两人拍着小肚皮走了,她们也要回去过年了。虽然接下来准备的年货才是大头,可是她们不能再吃了。

像某个妹子就是容易胖的体型,再吃下去肯定要横向发展。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美味不能吃,还是回自己家过年找安慰去吧。

谢小燕这个时候也回家去了,过年她也要回家忙些事情了。虽然今年的春晚没有邀请她,但是她家里的年货准备他们这些年轻人也要去帮下忙。

张涛家就在这里,而且他也不用一直看着拍摄。实际上他说了一些内容后基本上就用不上他了,该干啥干啥去。

伍大导演这些年可不是吃干饭的,人家可是国际导演了,水平真心不错。和张涛商讨了下后对该拍摄什么就非常的清楚了,拍起来得心应手。(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年事

蒋靖自己不准备回家过年了,所以他整天都跟着拍摄团队走,然后学习下别人怎么拍摄,或者自己有时也上阵过把瘾。

有着伍影后对他和张涛的容忍,其他的人也没什么意见。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和蒋靖开开玩笑,这些人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家伙实际上还是市里的第一公子呢。

这跟他们印象中的那些二代差别太大了,蒋靖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份,而且性格也好,跟谁都能处的来。

实际上这种有底蕴的二代往往比那些突然爆发的二代强上不少,到了他们这种程度上了,反而和底层的人并不怎么排斥。

虽然骨子里面有着他们自己的高傲,就算逞强,也是在同类人中去逞强比能力去了。对于在那种弱势群体面前体现自己的优越感的事情,他们反而还不会去做。

也只有那种刚从底层爬上去,家教不怎么好的家庭才会纵容自己的后辈去欺负弱势群体,在弱势群体面前干些耀武扬威之类的事。这种情况越往后,就越明显。

蒋靖没有回家过年,这个团队其他剩下的也是必须要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伍大导演也走不开,她需要和村民沟通,还需要和拍摄团队沟通,更要确定要拍什么内容。

眼看着她离家只有那么远点距离,除夕和年初一只能在张涛家这边过了,晚上还要整理和记录一些东西,要到很晚才能回自己家去。

跟前世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伍大导演已经结婚了。她老公不是前世那些绯闻中的任何一个,而是找了一个圈外人结了婚,还是张涛他们市里的。

两人在镇上有房子,还有一对儿女。当初结婚的时候偷偷的就结了,张涛还是后来知道的,然后从自己在影视公司的股份里面划了一份给她。

这是伍大导演该得的,如果没有她的出现,张涛会不会整这个影视公司也难说,至少现在不会搞。

然而张涛现在发现,如果真要进军影视这块的话,这个时候恰恰就是需要提前布局的时候了,代价最低,获得的回报最高。

所以从自己老妈嘴里知道伍大导演结婚了,张涛和她商量了下,然后从自己手里分了些股份过去,就算伍大导演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庭的事情考虑。

张涛妈同张涛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会说伍大导演有眼光,虽然找的对象不是圈内的,还不怎么有名气。

但是她老公却是最适合她的人了,家里的两小孩都是她老公照顾。每天伍大导演都要拍到很晚才会回自己家,而她老公则会开着车子过来接她。

两人的感情挺好,那男人对伍大导演的工作也相当的支持。这比前世伍大导演未婚生子,然后一个人带着孩子长大的结局好多了。

市里和镇上的领导年三十的时候还特意过来这边慰问了下这一行人,感谢他们为市里的经济发展年三十还坚守岗位,这是官场的应有之意。

然后顺便给那位老人带来过年的祝福之类的东西,估计这个才是主要目的,前面的慰问才是顺带。

除了这些人,瞎子家和张涛外公那边,这些领导都去意思了下。这是镇上两个最高寿的老人了,他们去拜访,带来领导的祝福还有国家的XX之类的话也是应有之意。

整个拍摄团队之所以在除夕的时候都要忙,那是因为过年的年货准备,还有一个大紧要点需要拍摄——那就是年菜的准备。

杀鸡杀鸭,到各类肉鱼的处理,年三十的萝卜骨头汤。还包括腊肉腊肠的制作,都是在这个时候准备了,然后三十的团圆饭也是重点,这顿饭有着特别的意义。

而初一一大早,这些人又要把村子里面的采青风俗拍了下,还有年初一的一些饮食讲究都要记录下来。

拍了这么多的东西,实际上要用到的并不多,很多的东西都会剪辑掉,这些是伍大导演拍摄的时候跟张涛和蒋靖说的。

她对这两人如同自己的子侄一般,见这两人对这方面有兴趣就会在休息的时候跟两人讲下这方面的事情。

话说经过这段时间对拍摄这个东西,张涛他们大队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已经过了开始的兴奋期了,就连村里的那些熊孩子也过了整天跟着拍摄团队屁股后面兴奋跑的兴致了。

尤其听说拍的这个东西不能马上在电视里播放,不能立刻看到他们的英姿,这让他们更加兴致缺缺了。

这些年他们没少上电视,但是都是上了之后没多久就能看到自己在屏幕上面的身影了,对这一套熟悉的很。

所以对于自己做的事情能够被拍了他们还是很配合的,无论解说也好,还是动作也好,他们都拿出了最正式的心态配合了纪录片的拍摄,这让整个拍摄过程拍摄省了不少事情。

年初二的庙会,还有一些过来旅游的老外对这边美食的称赞,都拍了进去,这个时候一些隐藏的广告也开始加了进去。

比如那些老外不用暗示直接就翘着大拇指一个劲的说这里的食物非常好,在国外非常畅销,他们就是慕名过来这边看庙会品尝美食。

然后拍其他地方的时候,一些村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